【金融科技】新式Neo Bank漸普及 金融業更新核心銀行技術逼在眉睫 - 香港經濟日報 - 即時新聞頻道 - 科技 - D210119

【金融科技】新式Neo Bank漸普及 金融業更新核心銀行技術逼在眉睫

科技

發布時間: 2021/01/19 11:00

分享:

分享:

IDC報告就顯示,亞太區內90%以上銀行都在使用過時的第二代或第三代核心銀行(core bank)技術,平均而言,亞洲區銀行使用的是20年前的核心銀行技術。

隨著去年虛擬銀行逐步推出市場,現時本地金融、銀行業百花齊放。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肆虐,市民大眾居家抗抗疫,無論購物、娛樂、投資及使用銀行服務都轉而使用網上,對銀行網絡系統的負荷亦愈來愈大。

Thought Machine亞太區董事總經理Nick Wilde表示,過去10至15年流動裝置普及,從網絡銀行到手機銀行服務,大眾已經習慣,但同時亦對客戶體驗要求愈來愈高。「從基本的網銀到流動程式,及至如WeChat的super app及微金融(microfinance),金融銀行業持續花數以百萬去改善及提高客戶體驗,但根本的問題是在於其核心銀行系統中。」

>>>【機器學習】網絡瘋傳Google翻譯出錯 唯獨錯譯China breaks promise為「中國信守諾言」

>>>【蘋果新機】傳今年蘋果將推出iPhone 12s 指紋辨識有望回歸

9成亞太區銀行系統落後

雖然進入數碼世代,但金融銀行系統卻非常複雜,因此亦難以一時間遷移及改變。Wilde表示,早前IDC報告就顯示,亞太區內90%以上銀行都在使用過時的第二代或第三代核心銀行(core bank)技術。「平均而言,亞洲區銀行使用的是20年前的核心銀行技術,或會導致成本增加3%至5%,流程及決策自動化的能力較低,成本又將額外增加4%至7%。」Wilde表示強調,進入數碼時代,金融銀行系統及服務必須有3大基本因素:

  • 雲端原生系統;
  • 兼容不同雲端系統;
  • 讓客戶自訂體驗;

雲端服務對金融銀行服務而言,並非只是快,Wilde解釋,將核心銀行系統建立在雲端上,更可以享有安全防護以及可擴展的好處。其次,系統亦要有高兼容程度,如兼容各種雲端服務如Amazon Web Services(AWS)、IBM、Google Cloud等,並能發展出軟件即服務(SaaS)模式。

500:Thought Machine亞太區董事總經理Nick Wilde表示,從基本的網銀到流動程式,及至如WeChat的super app及微金融(microfinance),金融銀行業持續花數以百萬去改善及提高客戶體驗,但根本的問題是在於其核心銀行技術系統中。(受訪者提供圖片)

現時已經來到個人化時代,Wilde亦特別指出,從前金融銀行服務的網頁或流動程式介面都是由銀行決定,例如存款、按揭、貸款等等都不能自行移動設置,「但其實大眾希望根據需求自行設定各種需要觀看及使用的金融服務。」他補充,個人化設定變得愈來愈重要,因為市面上就已有不少super app,令競爭非常激烈。

環球新式銀行逐漸普及

Wilde表示,新式銀行(Neo Bank),如虛擬銀行等形式已在全球開始普及,大多在歐美國家,例如英國的Atom Bank以及美國的Curve等。根據資料顯示,Atom Bank於2014年已經成立,是英國首間無實體的虛擬銀行。他補充,目前新式銀行在亞太區如新加坡的需求就非常大。

據了解,Thought Machine就可以幫助銀行將核心銀行系統帶到雲端,並能讓客戶自行設定銀行服務體驗。「公司在疫情前已經完成A輪融資,疫情下影響下,亦能完成B輪融資。」資料顯示,去年3月,該公司就完成8300萬美元A輪融資,8月就完成4200萬美元B輪融資。

>>>【科技抗疫】Apple Watch紀錄心跳 或可助預測新冠肺炎病徵

記者:李彥煒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