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實重組部署 散戶博私有化的機會成本分析

長實集團(SEHK:1113)週四(3月18日)宣布業績同時宣布向李嘉誠基金會收購持有的基建項目股權及回購股份。有分析指長實完成這些交易後,大股東將會部署私有化長實,惟投資者絕不能押注長實私有化。因為小股東處於被動位置,隨時錯失另一隻十倍股,投資者博私有化的機會成本變得極為昂貴。

更多分析通脹及英鎊回升 長實、長和否極泰來?

剖析投資者押注長實私有化的機會成本分析前,筆者先分析今次收購及回購的交易細節。

長實向李嘉誠基金會購入UK Power Networks、Northumbrian Water、Wales & West Utilities及Dutch Enviro Energy權益,作價170億港元,相當於賬面值1.22倍。

收購及回購股息增長13.7%

長實將以每股51元港元發行3.33億股作為收購代價。同時長實建議以每股51元港元回購3.33億股。交易完成後,大股東持股由36%上調至45%,被指為部署私有化。

長實保證完成收購後新增利潤9.1億港元全部分派股息。完成交易後,2021年每股股息將會回升至2.046元港元,將會較2020年每股派息1.8元港元增長13.7%。

交易奧妙之處仍是長實雖然增持了這幾個項目的權益,但由於完成交易後持股仍然低於51%,故這些合營企業的資產與負債不用併入長實。長實財務狀況仍可以可維持負債率偏低的水平。

筆者向來對長實印象不差,否則筆者也不會當洞悉英國開始有秩序解封後,馬上在今年2月22日發表《英國計劃逐步解封 長實集團如何價值重估?》,當日開市價43.3元港元,直至週五(3月19日)已經錄得16.5%的回報。

錯失十倍股機會

惟投資者要押注長實私有化,筆者只能敬謝不敏。因為長和系重組後,長實股價在33.4元至77.55元港元區間水平波動。由於長實缺乏增長亮點,在可見將來股價難以出現長升長有的升勢。萬一大股東遲遲不落實私有化,長揸長實的升值空間相當有限,兼隨時錯失十倍股的投資機會。

過去十年投資者已經見識過多隻中資股變身成為倍升股,甚至是十倍股,馬雲、馬化騰、王興、黃崢因而成為新一代富豪。既然他們就是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投資者應該跟紅頂白,而不是部署長實私有化。

分享給你的朋友

美股表現近年持續強勁,不知如何入手?我們精選了10隻高增長美股,並撰寫了《不應錯過的10隻高增長美股》免費報告。立即按此下載!

想提早退休? 想提高每月的被動收入?

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