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國債突破30兆後… - 名家 - 工商時報
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當美國國債突破30兆後…

先前美政府停擺,民眾上街抗議。圖/美聯社
先前美政府停擺,民眾上街抗議。圖/美聯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文/毛驤文 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林建甫 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

據美國財政部2月1日公佈的報告顯示,美國國債總額首次突破30兆美元,創歷史紀錄。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的美國2021年國內生產毛額22.9兆,債務佔GDP比率已經達到131%,逼近歐債危機時最嚴重國家希臘的水準。

其實美國國債從川普上任(2017年初)時為19.8兆。川普任內到疫情前(2020年初)三年間就已經增加到22兆,疫情一來,各項救助計畫,加上廣發一人1,200元現金,到該年6月就突破26兆。2021年初拜登上台,債務到達28兆,現在突破30兆,就不足為奇。去年10月底,美國聯邦政府已經觸及28.9兆的債務上限。12月,美國國會通過聯合決議案,將聯邦政府債務上限調高2.5兆,達到31.4兆,從而使美國財政部的借款授權延長至2023年。

美國彼得·彼得森基金會(Peter G. Peterson Foundation) 因此發出嚴重警告,認為「在我們危險的財政軌跡中,突破30兆大關顯然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另外還強調「聯邦政府債務不斷累積是國會民主、共和兩黨在財政問題上長期『不負責任』的結果。過去幾十年,華盛頓政客多次選擇減稅或政府支出計畫,而非考慮美國未來。未來要敦促美國決策者認真解決政府債務問題,重塑財政可持續性」。非主流經濟學家瑞卡茲(J. Rickards)在《下一波全球經濟浩劫》(Aftermath)第2章〈火上澆油〉中對美國債務簡史從建國迄今有詳細的回顧,他並且指控美國從雷根到川普的崩解,認為是搶劫犯的共謀,而且是幾乎已經到達無法回頭的點,需要大破大立的改革。

然而,分析美國30兆國債的持有者包括:美國公眾持有的15.487兆,聯邦信託基金等政府帳戶持有的6.525兆,以及來自外國投資者的近8兆美元,其中日本和中國是美國前兩大海外債權國,我國外匯存底去年12月底達5,484億美元,有一大部分也是持有美國債券。美國的國債的持有者不會一起去擠兌,美元人人愛,是市場動盪,避險者的最佳選擇。所以短期間不會有問題。且因為美國聯準會要升息,美元近期還可能會強勢。

另一個對照是日本,其國債規模負擔比美國更重,已經達到了GDP的260%,是世界第一。但日本國債都是日人或機構持有;日本國債的利率為0.1%,低到近似於零,日本政府並沒有利息的壓力。日本國債之所以賣得出去,是因為日本央行已經低利率甚至零利率很多年了,最近甚至走向負利率政策。日本經濟長期萎靡不振,整個日本都很難找到穩定回報1%以上的項目,還要承擔風險。很多資金不買國債,真的沒地方去。所以0.1%收益率的國債也引發了日本人的瘋狂搶購,日本也沒債務危機。

傳統觀念上,債務最終需要連本帶息償還。雖然「現代貨幣理論」(MMT),其主張現代貨幣體系實際上是一種政府信用貨幣體系。貨幣是政府債務憑證,具有無限法償的功能。政府的行政部門可以向央行借入發行的貨幣,只要通貨膨脹不失控,無需擔憂財政赤字一再的升高。因此財政政策可以取代貨幣政策,用赤字支出來救經濟,達到經濟成長目標。

但這是建築在沙灘上的城堡。一來通膨可能失控,美國去年12月的通膨達到年7%的30年歷史新高,已經嚴重衝擊拜登民調。二來債信不良的國家是沒有條件這樣做的。例如過去的拉美,財政赤字貨幣化在這些國家所造成的後果就是災難性的,最終帶來的是惡性通膨、匯率崩潰、經濟衰退,以及隨之而來的政權更迭和社會動盪。甚至可以說拉美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因素就是財政赤字。入不敷出,印鈔救赤,最終將導致悲慘結局。

中國近年意識到美國債務遽增及美元霸權的問題,因此大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最近還推出數字人民幣就是希望繞開美元。而上周因美國最新非農就業數據較預期強勁,十年期債券殖利率已升到1.925%,至本周二最高更上揚至1.96%。在聯準會轉為鷹派之後,市場猜測今年升息將更猛下,美債殖利率將更走高,那麼科技股的修正是大家要小心的。

>>訂閱名家評論周報,關心全球財經大小事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