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这是冯小刚的电影,还是叶锦添的电影?_百科TA说
夜宴:这是冯小刚的电影,还是叶锦添的电影?
原创
阅读 16045赞 91
无论青山绿水白衣的江湖之远,还是中正对称沉稳的庙堂之高,几乎每一帧截下来都能当桌面。剧情的诡异和分散反而在美术衬托下有种慢而静谧的仪式感,仔细想想,如果剧情紧凑跌宕起伏,反而这种有点禅意的感觉没有了,从欣赏美术的角度来看就无趣了。

提起夜宴,总是有种复杂的感情。

当年冯小刚还没成为“小刚炮”,别说是像现在这样惹人讨厌,其实更多还在招人喜欢的范围内。在张艺谋陈凯歌们纷纷走向故弄玄虚神神叨叨的不归路的时候,只剩下冯小刚硕果仅存的一个还在言之有物地讲故事。无论是《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这类冯氏喜剧,还是《集结号》《唐山大地震》这类严肃现实题材,总归是正正经经讲故事的,每句都不是虚的。

然而这样看起来,《夜宴》的存在可以说是十分硌了。

无论《夜宴》之前还是之后,你都可以看到冯导依旧是那个冯导。只有夜宴在他一众作品中间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让你某一瞬间怀疑或许冯小刚被张艺谋陈凯歌附体了。夜宴真的“很不冯小刚”,我努力从这部戏里寻找冯小刚,却实在是没找到。

夜宴,改编自《哈姆雷特》——单从这个出发点就让人觉得槽点无数。原本忽然心血来潮拍古代名著我已经不大能理解了,结果拍的还是个国外名著。拍国外名著不说,还拍的神神叨叨。

全片既难说什么剧情,也难说什么人物,每个人都像个器物抑或是木偶一样象征性的存在。所有人物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葛大爷和迅哥,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他俩不那么像个“象征”。

葛大爷不像个“象征”,说到底是拜他自己自带喜剧效果所赐。全程观众只要看到他就忍不住笑,漫谈一秒出戏,简直就是根本没在戏里。

葛大爷说到底是正剧演员,不是喜剧演员,却难得地达到了一种他一张嘴就让所有人都笑了的诡异效果。究其原因,大概是人们习惯了他在冯小刚的电影里演各种插科打诨的北京大爷,就算他一本正经你也难保他下一句不会蹦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所以你把葛大爷整个人塞进皇帝的戏装里大家也仍旧觉得他还是葛大爷,只是个穿着皇帝的衣服的葛大爷。

迅哥不像个“象征”则是拜她自己身上的灵气所赐,当年冯导对她的评价是:她是全片的呼吸。我看到她,也仿佛有那种屏息凝神听一滴露水落地的感觉。只可惜她和黄教主的对手戏我依旧看笑了,当年我还不知道“德国骨科”这个词,但是你们确定黄教主那角色对她的感情是兄妹之情?

虽然夜宴有着如此多吐都吐不完的槽点,但是每当提起这部电影,我还是忍不住说我喜欢它。喜欢的原因十分肤浅,就是这部片子的美术做的太棒。

如果看电影只看美术,那就如同看人只看脸,说到底变成了一只无耻的颜狗——在此先对我自己表示由衷的唾弃。

我曾在当年看完夜宴之后说,这不是属于导演的电影,更像是属于美术指导的电影。我很难在这电影里看到冯小刚,却觉得这电影一帧一幅都是叶锦添。

叶锦添你不一定认识,就是那位既能做出大明宫词橘子红了,又能做出新版红楼梦的铜钱头的神人。大明宫词橘子红了剧情吸引人,因此我没有把注意力放在美术上。新版红楼梦又前卫过头,恕我难以欣赏。反而是夜宴这部剧情不怎么地的片子,把我圈成了他的脑残粉。

无论青山绿水白衣的江湖之远,还是中正对称沉稳的庙堂之高,几乎每一帧截下来都能当桌面。剧情的诡异和分散反而在美术衬托下有种慢而静谧的仪式感,仔细想想,如果剧情紧凑跌宕起伏,反而这种有点禅意的感觉没有了,从欣赏美术的角度来看就无趣了。

总之,提起这个电影,心情十分复杂。我喜欢这部电影的美术,不喜欢这部电影的剧情。多年后的今天我已经坚定了一点原则,就是一部影视作品剧情至上。任谁,任镶金嵌玉掐丝珐琅,只要内里空洞,就不能成为一部好作品。什么也不该成为我们去看烂片的理由。

91
  • 原创|发布:2018-03-25 22:14:22    更新:2018-03-25 22:14:22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tashuo@baidu.com。
+ 1已赞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