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百年,永立潮头——评《我们正年轻:百年青春影像志》_腾讯新闻

青春百年,永立潮头——评《我们正年轻:百年青春影像志》

图片
中国共青团在2022年迎来成立一百周年的纪念日,在百年纪念的众多主题读物当中,由中国新闻社资深编辑李健主编、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的《我们正年轻:百年青春影像志》,是一部不容忽视的优质作品。一方面,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呈现中国青年一百年来始终与国家同命运,永立潮头、争当先锋的成长历程与精神风貌,是一部出色的主题出版读物;另一方面,它又契合了近年来颇为流行的影像志写作出版潮流,搜集了一大批关于百年来中国青年工作生活状态与中国社会文化生活风貌的珍贵历史资料图片,具备了“图像证史”(英国学者彼得·伯克语)时代里的不俗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值得关注。
青春百年,永立潮头
文 | 许金晶
在笔者看来,《我们正年轻》一书,至少具备三个方面的突出内容贡献:
首先,本书生动反映了中国青年百年来始终伴随国家命运成长的完整面貌,真正做到了用图像的“青春”去再现中国的“青春”。中国共青团的百年历史始于1922年,正值“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五四运动”不只标志着现代中国发展历程的起点,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青年作为主角的重大历史事件。而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同样是一个以青年先锋为主体的朝气蓬勃的组织;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当中,李达30岁,李汉俊31岁,毛泽东27岁,陈潭秋25岁,刘仁静只有19岁。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年组织,中国共青团跟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一般,自成立之日起,就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与朝气。从北大先进师生领导的工人运动,到大量知识青年抗战期间奔赴延安,从伴随新中国诞生而出现的第一批女飞行员、女电车司机,到改革开放进程中各行各业求学、奋进、奉献的有为青年,再到青年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在抗击新冠肺炎斗争中的忘我付出,这些平凡而又不凡、普通而又伟大的青年风貌,一一被本书收录的历史资料图片如实记录。
图片
电影《建党伟业》剧照
据相关媒体报道,在2021年问世的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的广大观众中,有超过一半来自90后、95后的观众群体,如果算上80后群体的话,那么《觉醒年代》的热播与热议,很大程度上正在于其征服了广大青年群体的内心。而《我们正年轻》收录的百年来的中国青年影像,也如同《觉醒年代》的观众与剧中主人公一般,让202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和中华复兴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新青年”,与一百年前1920年代为旧中国寻求民主、独立、自强之路而求索不止、奋斗不息的老一代“新青年”,构成了一种隔空的相遇、对话和守望。
图片
电视剧《觉醒年代》剧照
其次,本书如实地反映了每一个年代里的时代风貌与生活面向。以每十年为一个阶段,本书从1920年代到2020年代,一共分为十一章;难能可贵的是,编者在历史资料图片的选择与组合上,都尽可能地做到如实而全面地反映时代风貌。以1920年代为例,编者就敏锐地把握到这个十年里中国青年的两大新生潮流——女性解放与出国留洋。之于前者,它把1920年代新近出现的女大学生群体作为重点展现对象,因为教育权的平等,是妇女解放的重要应有之义——在北京,有燕京大学女校到北京大学招收的第一批女大学生;在南京,有金陵女子大学——在这些领潮流之先的女大学生当中,不乏冰心(谢婉莹)、刘和珍等知名人物。她们或以文学启蒙国民,或以摩登引领革新,或以抗争舍身救国,体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之于后者,它如实呈现了出国留洋、寻求救国真理,成为中国各阶层优秀青年的主流选择——于是,留学海外顶级名校的家境宽裕者和赴法勤工俭学的家境相对普通者的历史资料图片,都同样收录在这一章当中,这些青年的不同出身背景、求学背景与人生志趣,也已经为其日后不同的追求与选择埋下了伏笔。又如1930年代这一章里,既有指向救亡与图存这一时代主线的年轻红军士兵、报考空军的知识精英、奔赴延安的热血青年,也同样将具有重要时代社会文化生活史价值的上海美专女模特、鲁迅与木刻艺术家聚会等的历史资料图片收录其中,体现出编者不俗的史料敏感性与学术眼光。
图片
最后,就是本书在编撰过程中、一以贯之的社会文化与日常生活史视角。尽管是一部主题纪念性的读物,编者在历史资料图片的编辑选择上,并没有把战争、仪式、典礼等偏向宏大叙事的图片作为呈现的主体,而是更多地聚焦于青年的日常工作生活状态、聚焦于青年作为鲜活生命个体的喜怒哀乐,这种人本主义和生活化的图片选择理路,跟20世纪下半叶以降全球史学出现的社会史、生活史、微观史的转向,可谓完美契合。比如在1970年代这一章里,我们通过历史资料图片读到的,就是以下基于生活史和文化史的关键词:乒乓外交、“工农兵学员”、知青返城、恢复高考、舞会重开、美发、摄影展、诗歌热、星星美展……
当然,在这些个体化、生活化的生动影像当中,有心的读者,自然可以玩味出时代的整体风貌与演进方向。比如在1980年代一章收录的历史图片当中,青年们的职业选择、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正是理解1980年代整体时代症候的重要密码。在那些第一批摆摊卖货、从事个体工商业的青年当中,我们看到了日后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希望;在那些第一批追求音乐、追求时尚、追求一切美好事物的青年当中,我们看到了日后中国社会文化生活越发跟国际接轨和同步的开放动力;在那些一方面经营美与生活、一方面以勤勉工作报效祖国的青年当中,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成果不可逆转的坚定信心……
不得不提的是,作为一部以历史资料图片为主体的书籍,编者在图文并茂、图文互现上,也下了功夫。每一张图片都配有详细、专业、经过仔细考证的图注;而每一章的开头,均有数百字的导言,将该年代的整体时代风貌与本章收录图片的核心信息和盘托出;而每一章当中,均设有一两个“图片故事”,围绕这一年代里的重点青年群体、标志性青年事件和代表性时代风貌,展开进一步聚焦的图文并茂式的解读——这样点面结合、整体学术眼光与细微图文设计都非常用心的内容设计,着实让人生敬。
伴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以影像图片为主体、生动而直观地呈现历史的影像志类读物,近年来在国内出版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我们正年轻》一书的主编李健,正是一直致力于影像志写作的一位重要作者,其之前撰写的《北京城市影像志》等作品,曾荣获过包括华文好书月度十大好书在内的各类重要奖项。我们有理由期待李健的这部新著——《我们正年轻》,获得更多更好的反响,也期待她在影像志写作道路上越走越远。
THE END
图片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梁漱溟文化思想|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周晓虹对话钱锁桥|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杜春媚对话郭海平|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谷岳:我的行走之旅|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叶檀读者见面会|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袍哥》《年羹尧之死》《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旧影新说明孝陵》|《光与真的旅途》|《悲伤的力量》|《永远无法返乡的人》《书事》|《情感教育》|《百年孤独》|《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单向度的人》|《陪京首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诗经》|《霓虹灯外》|《植物塑造的人类史》|《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子夜》|《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骆驼祥子》|《朱雀》|《死水微澜》|《通往父亲之路》|《南京城市史》(新版)《被困的治理》|《双面人》《大名道中》|《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九王夺嫡》 |《乡土中国》|《白鹿原》|《冯至文存》 |《在城望乡》|《海阔天空》|《遗产的旅行》| 《城堡》|《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了不起的盖茨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