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後頭痛,若出現嘔吐、口齒不清等5症狀,趕緊就醫!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121,690

運動後頭痛,若出現嘔吐、口齒不清等5症狀,趕緊就醫!

過去研究發現,規律運動能減少偏頭痛發生,不過卻有民眾運動完反而開始頭痛,頭兩側抽痛、覺得脹脹的,醫生提醒,如果伴隨異常症狀,要趕緊就醫。

「這種運動後的頭痛,稱作運動型頭痛,通常會發生在激烈運動之後,頭痛症狀通常會持續幾分鐘,甚至頭痛1~2天,」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說。

為什麼會造成運動型頭痛?

運動時會增加心率,並且增加肌肉和大腦的需氧量,導致血管擴張,這種突然的轉變可能會增加大腦血管的壓力,造成頭痛,洛杉磯的運動神經學家和疼痛管理專家伊蘭·達南(Ilan Danan)表示。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運動型頭痛分為「原發性運動型頭痛」和「次發性運動型頭痛」,如果是原發性運動型頭痛,有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造成:

  1. 心跳加快、血管擴張引發
  2. 頭痛運動前沒有足夠的暖身
  3. 飢餓、血糖太低時就運動
  4. 運動中沒有適時補充水分、身體缺水
  5. 汗流太多,缺乏電解質
  6. 運動量突然激增、太過激烈
  7. 高緯度、海拔較高地區或高溫悶熱天氣下激烈運動
  8. 本身有偏頭痛體質的民眾發生率較高

(推薦閱讀:養生醫師不藏私 10大紓緩頭痛妙招

「次發性的運動型頭痛就一定要找出潛藏的問題,否則會有生命危險,」黃啟訓指出,次發性運動型頭痛可能代表身體出現警訊,像是可能有腦部腫瘤、腦血管瘤、腦出血、腦壓增高等危險因子存在。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如果運動後出現劇烈頭痛,伴隨嘔吐、脊椎僵硬、複視或是出現口齒不清、意識障礙等類似中風的症狀,就要儘快就醫,很可能是腦出血、腦壓升高、或發生腦部腫瘤壓迫。」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運動後頭痛應先確認病因 半年內復發機會高

黃啟訓建議,民眾若是運動後因不明原因頭痛,最好先找腦科醫師檢查,確認是原發性還是次發性的運動型頭痛,再進一步處理、治療。

「如果醫生排除是次發性運動型頭痛,通常會給病人一些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緩解症狀,且用乙型阻斷劑幫忙穩定血管,吃3~6個月穩定後就可以停藥觀察,」黃啟訓指出,3~6個月內再發的機會較高,因此這段時間除了藥物治療外,會提醒病人運動前記得暖身,且運動時也要避免缺水、低血糖、在悶熱環境激烈運動等容易誘發運動型頭痛的因子。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患有運動型頭痛的人,治療期間應儘量避免從事像是打籃球、舉重等容易誘發運動型頭痛的激烈運動。可以調降運動強度,改做較溫和的運動,像是瑜伽、彼拉提斯、太極、快走等,狀況穩定後再慢慢增加運動強度,才能降低復發機率。(推薦閱讀:搶救偏頭痛 研究證實:瑜伽有用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總之,如果民眾運動後突然開始出現頭痛狀況,最好趕緊就醫,確認病因,並且對症下藥。若是屬於單純的原發性運動型頭痛,運動時則要記得先熱身再運動、注意隨時補充水分、避免低血糖、缺電解質的狀況發生,有助預防原發性運動型頭痛再度發生。

責任編輯:陳祖晴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