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稱治痔瘡塑膠球塞肛門卡住 醫出動電鑽才擺平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男稱治痔瘡塑膠球塞肛門卡住 醫出動電鑽才擺平

    約旦一支醫療團隊日前收治了一名51歲男性,主訴為網球大小的塑膠球卡在骨盆裡,聲稱此舉是為「治療痔瘡」。(翻攝病例報告)

    約旦一支醫療團隊日前收治了一名51歲男性,主訴為網球大小的塑膠球卡在骨盆裡,聲稱此舉是為「治療痔瘡」。(翻攝病例報告)

    2022/09/14 15:1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人類放進肛門裡的東西千奇百怪,約旦一支醫療團隊日前收治了一名51歲男性,主訴為網球大小的塑膠球卡在骨盆裡,聲稱此舉是為「治療痔瘡」。醫療團隊費盡千辛萬苦,最後出動電鑽才成功解決問題,但沒有發現這名患者有任何痔瘡的跡象。

    《國際外科期刊病例報告》,約旦醫師亞薩納(Mohammad Athamnah)等人日前在凌晨收治一名病例。這名男性病例51歲,與妻子一同前來,他表示在就診2天前為了治療痔瘡,把地毯吸塵器的一顆塑膠球塞進肛門裡;這顆球體積不小,他塞入時還予以潤滑,結果拿不出來,他曾試圖使用螺絲起子和湯匙取出異物,但都宣告失敗。

    報告指,這名患者沒有肛門疼痛、腹痛、腹脹、血尿、排尿困難或直腸出血等症狀,身體狀況良好,而且配合度高。醫療團隊對患者進行檢查,在肛門周圍看到一些劃痕,予以直腸指診,發現患者括約肌張力未受損,也未見痔瘡,而塑膠球則卡在直腸中。

    透過斷層掃描與X光技術,醫療團隊確認塑膠球的具體位置與形狀,這顆球直徑約7乘7公分,略等於一顆網球的大小。患者被安排住院,計畫在翌日上午動刀將其取出,然而,經過全身麻醉、潤滑等等程序,醫療團隊仍無法將如此龐大的異物從肛門取出。團隊改採剖腹手術,想藉此對直腸施力、將球往下推動,但異物死死卡在骨盆裡,手術花費數個小時依舊沒有成功。

    醫療團隊遂改變策略,採用更挑戰性的方式,出動手術用電鑽從肛門將球體切碎,並小心將其取出;執行這種手術,團隊必須避免造成直腸損傷,術後還要防止糞便汙染傷口,因此在取出異物後,對患者一併進行了環形大腸造口術,整個手術過程花費7個小時,所幸順利結束。

    患者術後2個月回到追蹤門診接受檢查,報告指,患者狀況正常,也相當配合治療計畫與醫療團隊追蹤,也對手術與治療過程感到滿意。

    報告又指,直腸異物(RFB)雖相對不常見,但醫學上已非罕事;RFB可見於所有年齡層,但以30至40歲年齡層病例較多,又以男性患者為主,比例為17至37:1,常見異物為家用物品、性玩具、蔬果、燈泡、蠟燭和球體,還有一些案例是醫源性結果,如大腸支架,或宮內避孕器穿透直腸壁進入直腸腔的案例。

    關於「插入」的動機,報告表示,其中有75%是出於性滿足,其中包括自慰與合意性行為的場合,除此之外,有毒犯靠此藏毒,當然也有一些案例是基於醫療目的。報告續指,RFB案例中,有12.5%的病例是因非自願性行為(如性侵害)所致。

    圖為患者電腦斷層結果。(翻攝病例報告)

    圖為患者電腦斷層結果。(翻攝病例報告)

    圖為患者X光片。(翻攝病例報告)

    圖為患者X光片。(翻攝病例報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