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為何需改名叫Meta?背後有哪些涵義和潛在挑戰?|數位時代 BusinessNext
臉書為何需改名叫Meta?背後有哪些涵義和潛在挑戰?
臉書為何需改名叫Meta?背後有哪些涵義和潛在挑戰?
2021.11.12 | 5G通訊

這段時間科技圈的最大話題之一,大概就是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開的Metaverse說明會,並宣布臉書母公司改名為Meta,以此宣示Meta公司未來的方向以及欲改變既有現況的決心。

說明會上,可以看見祖克柏信心十足解釋Metaverse各種社交、工作應用,並闡述這樣的願景為何與其企業概念相當契合,強調讓人們更好地相互連結此一概念。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為何需要如此大張旗鼓地進行宣示?我們又可以怎麼看待這個行為?

Metaverse?顛覆式的新概念?

Metaverse在這一兩年,尤其隨著疫情的推升,使得其討論度也越來越高,雖然目前對於到底什麼才算是Metaverse?明確定義和應用範圍為何?仍有眾多不同的爭論和想法;然而無論如何,Metaverse其實都不算是特別新穎的詞彙,因為早於十多年前就已經有相關人士討論虛擬世界的發展和未來。

其中像是知名遊戲設計師Raph Koster就提出了三種不同數位世界的層次,包含online worlds(最早對於線上世界的想像,只要能連網基本就算)、multiverse(網絡世界由百家爭鳴的線上世界所組成),還有我們今天不斷談論的metaverse(能與真實世界互動的數位世界)。

那麼,若Metaverse並非如此創新概念,為何近期會讓眾多科技公司爭先恐後進行開發?很大的因素Eddy認為是因「科技成熟」。

Raph Koster
Raph Koster是美國企業家與遊戲設計師。曾任《星球大戰:星際戰爭》(Star Wars Galaxies)的創意總監。

科技成熟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上,首先是軟硬體都有大幅度地提升。相較於幾年前還相當笨重的VR頭盔,目前Meta公司的Oculus Quest 2產品已相當輕巧,與雷朋合作的AR眼鏡更是與一般眼鏡極為接近。

而不單是硬體面,在對應的軟體和技術應用上,也有越來越多五花八門的APP和服務,並結合在既有的服務中,提供消費者更好的體驗,像是高雄電影節今年就將VR結合到展場活動中,提供不同於傳統的體驗。此外,5G時代的到來,更是讓我們對於可以更快速、順暢地運用這些服務,對於像是虛擬實境或是物聯網等得在低延遲環境中運作的服務,能有較完善的基礎建設得以運作和發展。

另一個層面則是智慧型手機的技術飽和,應該許多人近期都有感受到,雖然每年各大廠商都有不斷推出新手機,然而實際上新增添的功能和亮點卻越來越少,以Apple為例,近幾代新品大多是不斷強化其相機服務以及容量極限。

但對於多數消費者來說,可能舊有的手機就可以滿足其需要,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可以看出各大科技公司紛紛尋找不同的穿戴式契機,像是手錶、VR眼鏡等,希望成為人們取代手機的下一世代工具,因此在這樣環境下就使得Metaverse有著更正面的環境得以催化產生。

除了Meta,Microsoft、Nvidia也紛紛準備投入Metaverse,然而為何祖克柏需要如此高調宣布投入Metaverse呢?這個可能與臉書面對的風險有關。

Mark Zuckberg
圖/ shutterstock

臉書所面對的窘境

其他公司投入Metaverse可能是個加分項,讓自己有更多市場機會;然而臉書投入Metaverse 與其說是加分項,更可能是必須項!原因有二:

首先,在目前這個行動裝置時代,消費者的終端裝置系統大多都由Google和Apple所掌握,因此過去這段時間,臉書不斷受制於Apple的隱私權限制,影響其目前最主要的廣告營收,而對於臉書來說,若下一世代的終端裝置能以他們目前市占最高的Oculus頭盔的話,自然是最佳方案,因此Metaverse的發展便有其必要性。

再者,是基於企業的第二成長曲線。社群平台是個競爭相當激烈的市場,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平台應用竄出和挑戰,像是目前熱門於年輕人的TikTok或是今年初熱竄的Clubhouse。

雖說臉書過去不斷透過併購的方式維繫其霸主地位,像是Instagram和Whatsapp;然而卻也讓其始終受到壟斷市場嫌疑而深受困擾,並且無力阻止其社群流量和成長持續性衰退的狀況,像是目前北美年輕人用Tiktok時間已遠高於Instagram。

因此在臉書的社群市場逐漸飽和的情況下,如何尋找事業成長的第二曲線就尤為重要,而當臉書仍具有先行者優勢時,Metaverse就變成了一個絕佳契機。

TikTok
在美國,年輕人使用Tiktok的時間已超過Instagram,社群龍頭地位堪憂,這或許也是Meta集團決定進攻其它領域的原因。
圖/ pixabay

改名Meta背後的Framing Strategy

Framing Strategy在管理學中,主要是指組織領導人追求改變和創新時,是如何透過話語說服等框架技巧,帶動相關參與者(員工、消費者、投資商)的認可,取得其變革正當性和激發集體行動,最終讓領導者想進行的改革得以實現,因此會強調領導者是如何形塑聽眾認知的行為。

常見的Framing做法除了包含我們日常常見的比喻、說故事、情境規劃外,也包含了較為嚴謹的問題建構、前瞻、藍圖等。舉例來說,像是大家耳熟能知的微笑曲線,便是Acer創辦人所用的Framing做法。

在當時台灣科技業仍是以代工為主的環境下,透過微笑曲線的說法建立企業不應持續留在組裝、製造的形象,而應往左側的研發或右側的品牌前進,強調Acer日後想改推出自有品牌的決心和正當性,並以此取得大眾和政府的支持,幫助他們取得更多投資和之後的品牌曝光,讓他們的轉型之路得以更加順遂,而這樣的做法,日後來看也是正確的策略選擇。

創新淺說
Acer創辦人施振榮多年前提出微笑曲線概念,推動企業往研發和品牌塑造的方向邁進。
圖/ 經理人

在上面Acer的例子中,是否有覺得某些情境和Meta面臨狀況有些相似呢?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就不難理解為何對祖克柏來說,除了為Metaverse建立相關部門及投入大量經費等實體作為外,還需要如此大力宣傳公司投入Metaverse的決心,這種看似有點「鋪張無用」的行為,主要希望建立框架並獲得認可的對象有三:

針對股東

根據對祖克柏說法,將在2021結束前耗資100億美元用在Facebook Reality Labs上來打造Metaverse,甚至未來幾年都會持續投入,因此可能在財報上會有數年的虧損狀態。

Meta確實在社群上有著不可動搖的霸主地位,旗下眾多社群軟體都可以帶來豐厚的廣告收入;然而在Metaverse前景尚未明朗情況下,不斷將已經很穩定的廣告營收拿去投資,勢必會造成一些較為保守的股東產生遲疑。

因此在這樣情況下,祖克柏便需要透過Framing方法,強調各種不同的情境規劃,形塑未來可能的生活場景,藉此合理化創新內容,並與臉書一直以來的願景:connect people進行連結,藉以穩住這些股東,甚至吸引新的股東持續支持Meta,讓公司有持續的金流可以進行投資和研發。

針對員工

優秀的員工和人才往往是一間公司能否持續成長的關鍵,尤其對於要建立全新技術的應用和生態系來說,取得優秀人才是絕對必要的,因此得營造出更加吸引年輕人的公司未來和環境。

而對即將投入Z世代的青年,他們更加重視擁抱創意和變化,並渴望有更多機會去接觸新事物 ,在天下雜誌的報導中,進一步提出年輕人更在意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得有「意義感」。

Young Asian college students or colleagues using d
對於即將投入職場的Z世代青年,有創意、新奇及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內容,較能吸引他們青睞。
圖/ shutterstock

對比已較為穩定的社群業務,全新有挑戰性的Metaverse業務,恐怕會更加受到Z世代優秀青年們的青睞,因此可以看到在直播會中,祖克柏也是透過分享Meta各種藍圖來規劃未來的業務方向,連結虛擬未來的趨勢並進行自我實現,來吸引優秀年輕人的加入,並讓他們產生「加入以改變未來」的動力。

針對相關供應商

正如祖克柏在直播所展示的,Metaverse就是彷彿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你可以在那當中進行各種活動,包含運動、購物、看電影娛樂等均可實現,因此不單單是個新穎的技術和應用,範圍更是擴及到整個生態圈的建立。

因此在這樣背景下,可以了解絕非Meta一家公司可以獨立完成,他們也需要獲得其他玩家,且不單是科技業的玩家在這當中,舉凡金融業者、零售業者甚至媒體娛樂圈,都需要一同參與才有可能將這個生態系發展健全。

而在直播中,祖克柏也是不斷強調著,透過一起參與Metaverse能帶給消費者和服務提供者更豐富的體驗,讓他們有更多元的參與形式。舉例來說,你可以透過Metaverse和正在聽演唱會的朋友一同參與,甚至一起參加續攤派對和所有粉絲、演出者交流剛剛的演唱會活動,不受任何空間限制,藉此創造更多商機。

透過多樣化的比喻和故事說明,讓Metaverse更易引起其他供應商興趣,進而協助Meta一同打造Metaverse的生態系。

元宇宙、Facebook、祖克柏
透過高調宣示公司改名為Meta,也能向全世界的供應商展現決心,並引起他們關注,吸引更多人加入元宇宙的行列。
圖/ 祖克柏臉書

結語和觀點

本篇文章主要是和大家分享,同樣投入Metaverse的開發,為何祖克柏需要特別高調,甚至更改公司名稱和商標來宣示其決心,背後有其面對的產業困境以及戰略目的,讓我們推測他可能是想對誰說話、說什麼話,進而塑造不同的框架和想像,取得相關利害人的認同。

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從臉書宣布改名後,就有許多人質疑為何需要進行如此大費周章的動作?是否只是華而不實的炒作?

祖克柏與其團隊一直以來就相當擅長公關操作以及如何潛移默化地說服大眾,以達到自身訴求,從 2018祖克柏去聽證會說明劍橋洩露用戶個資事件時,光穿搭上就可見一斑,因此當我們從Framing Strategy的角度,或許也可以為這一系列行為進行詮釋,也了解這些舉動未必是高調宣示,更含有細緻的商業意涵。

商場如戰場,企業進行商業行動也是需要「師出有名」,尤其要進行變革和創新便需降低阻力,取得正當性和他人的支持。

而對於原本的臉書來說,Metaverse不單單只是華而不實的炒作,對臉書更是一種解決目前經營處境的另一解方,若能在這領域中獲得主導,就能找到公司成長的第二曲線,讓Meta 完成下一次的蛻變,正如同祖克柏一直期許的,不再只是一間社群媒體公司,而是一間「技術」公司,專門開發協助人們串連的技術。

當然,Metaverse目前仍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尤其是各種監管和技術標準,都需要產業與政府進行多次的討論和共識才有機會實現,並逐漸摸出這個尚未浮現的「宇宙」真實面貌和潛力,但科技始終於人性,當人類面對到生活各種不便,甚至病毒侵襲現實世界使我們難以與人實體互動時,我們勢必會衍生出更多的科技和生活新樣態來加以適應。

責任編輯:吳佩臻、陳建鈞

本文由吳宗賢授權轉載自其VOCUS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元宇宙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Be Young and Beyond  引領台灣破浪的創業家們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