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過敏?認識過敏原因,向過敏說Bye Bye!
backup og meta

為什麼會過敏?認識過敏原因,向過敏說Bye Bye!

資料查核: Hello 醫師


文: 文子齊 · 更新日期:2023/08/09

為什麼會過敏?認識過敏原因,向過敏說Bye Bye!

台灣氣候炎熱潮濕且空汙嚴重,不少人自幼便是過敏體質,患有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或過敏性結膜炎等疾病。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過敏人口每年都有持續增長的趨勢,單一年度就有超過350萬人因過敏而就醫,平均每十萬人就有1萬5千人就診;究竟是何種原因讓人過敏?過敏是否可以預防或根治?讓《Hello醫師》帶你了解過敏成因與應對方法。

過敏反應的形成原因

過敏反應會因為接觸到特定的物質而誘發,而誘發過敏的過程主要可分為2個階段:

  1. 當身體與這些過敏原接觸時,免疫系統會將這些物質視為外來者,提高體內的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 IgE)數量,以抵抗外來入侵。這些免疫球蛋白E會黏附在肥大細胞上,但此時仍不會發生過敏反應。
  2. 當人體再次與相同的過敏原接觸時,已帶有免疫球蛋白E的肥大細胞會受刺激,而釋放組織胺,引發紅腫、發癢、黏液增多等過敏現象。

什麼是免疫球蛋白E?

免疫球蛋白E是被視為抗體的蛋白質,也是引發過敏的媒介。若人體接觸到過敏原,免疫系統會為了對抗過敏原而產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這些免疫蛋白會留在體內,於下次碰上過敏原時便會產生過敏反應。每一種過敏原都能與免疫蛋白結合,例如與花粉結合的免疫蛋白,也只會對花粉有過敏反應;換言之,不同的過敏原擁有不同的免疫蛋白,這也是為何過敏原檢測的項目繁多。

花粉症過敏患者
花粉症是許多日本人皆患有的過敏症狀。

有哪些的常見過敏原與症狀?

過敏反應可能影響氣管、鼻竇、鼻腔、皮膚,有些人過敏時症狀輕微,有些人則嚴重到可能出現生命危險。依據過敏原的不同,患者可能出現的過敏症狀也會有所差異:

  • 花粉過敏:打噴嚏、鼻子會有搔癢感、流鼻水、眼睛會流淚紅腫。(延伸閱讀:花粉過敏好難受!快看醫師免得引起感染
  • 食物過敏:諸如花生堅果類、雞蛋、海鮮和麩質食物,容易引發過敏並造成嘴巴刺痛、喉嚨或是嘴唇腫脹、長紅疹、呼吸短促。
  • 被昆蟲叮咬的過敏:被叮咬的地方會紅腫刺痛、全身搔癢、長紅疹、咳嗽、胸部有壓迫感或呼吸短促。
  • 藥物過敏:常見藥物過敏如盤尼西林、止痛消炎藥,患者可能出現紅疹、皮膚癢、臉部水腫或呼吸短促等症狀。(延伸閱讀:不小心吃錯藥!藥物過敏的治療與診斷
  • 其他環境過敏原:塵螨、動物毛屑(、狗)、清潔劑、黴菌。若吸入可能引發鼻子搔癢、流鼻水或眼睛流淚;接觸則會引發皮膚紅腫和發癢等症狀。
  • 異位性皮膚炎:皮膚發癢紅腫,形成片狀或塊狀皮屑。

生活中的常見過敏原

嚴重過敏恐引發過敏性休克

大多數的過敏雖然會造成些微不適,但並不致危及生命。然而,少部分患者可能因食物或遭昆蟲叮咬,引發激烈過敏反應導致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以下為過敏性休克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

  • 失去意識
  • 血壓下降
  • 呼吸急促
  • 頭暈
  • 噁心、嘔吐
  • 心跳加速
  • 不知道對什麼過敏?過敏原檢測揪元兇

    過敏原有很多種,若要查清自己對何種物質過敏,則可考慮做過敏原檢測。過敏原檢測主要針對食物過敏或接觸型過敏的病患,如因食用特定食物而出現過敏,或皮膚碰觸某些物質出現過敏;鼻子過敏病患的過敏原多為塵螨、灰塵及動物皮屑,過敏原因大同小異,因此檢測實質意義不大。

    過敏原檢測可分為2種,其一是透過抽血檢查免疫球蛋白E的濃度,另一種則是將過敏原以貼布或注射等方式,觀察皮膚有無出現紅腫反應。

    然而,檢測結果並非百分之百反應身體的真實狀況,尤其在食物過敏的檢測上更難以斷定;有些人抽血時得知自己對海鮮過敏,但卻從未因吃海鮮而引發任何過敏症狀,原因可能與部分食物過敏需免疫蛋白達到一定的濃度才會引發症狀。

    過敏原貼布
    以過敏原貼布覆蓋患者的皮膚,可直接觀察該處有無出現過敏反應。

    過敏原檢測分為急性與慢性

    坊間的過敏原檢測可以分成急性與慢性這2種,一般人較熟悉的是急性過敏原檢測,這種檢測是針對IgE免疫球蛋白,以吸入性過敏原為主,如塵螨、黴菌、花粉、動物皮毛等。

    慢性過敏原則是以食物為主,與急性過敏源檢測不同的是,慢性過敏原檢測是測量免疫球蛋白G(IgG)。不過免疫球蛋白G是正常免疫反應,不管吃什麼食物都會產生免疫球蛋白G,因此最正確的檢測還是要透過IgE免疫球蛋白。

    如何預防過敏?

    過敏雖然對身體的傷害不像疾病明顯,但常常流鼻水或是眼睛紅腫也讓許多人相當困擾,甚至大大影響生活品質。《Hello醫師》也提供以下4項建議,幫助你預防並減少過敏的發生次數,提高日常生活品質:

    • 避免過敏原、保持環境整潔:保持環境乾燥整潔有助減少灰塵、寵物毛髮、塵螨、黴菌等過敏原的數量,降低過敏發作頻率。
    • 有藥物過敏請告知:若曾有服用藥物後發生過敏的情形,應確實記錄下來,以利日後就醫或領藥時告知醫師或藥師,避免再次引發藥物過敏。
    • 紀錄日常飲食、活動:有些人長期處於過敏反應,但卻無從得知究竟是對哪些物質過敏,建議可透過紀錄日常飲食或活動概況,從生活細節中揪出引發過敏原的主要原因。
    • 透過藥物進行長期控制:多數過敏症狀皆會因不同時間(如季節、日夜)、環境等因素而反覆復發,透過長期使用類固醇鼻噴劑、類固醇吸入器等藥物,可穩定控制過敏症狀,降低過敏反應的頻率及嚴重度。(延伸閱讀:過敏藥有哪些?盤點5大常用過敏藥效,這種類固醇副作用大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資料查核:

    Hello 醫師


    文: 文子齊 · 更新日期:2023/08/09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