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檔又撤檔,過完1/3的暑期檔還有機會嗎? - 電影快訊 | 陸劇吧

撤檔又撤檔,過完1/3的暑期檔還有機會嗎?

電影快訊 1834℃

6月的最後一天,電影市場再次迎來變動。原定於7月8日上映的《驚天救援》《學爸》等多部影片紛紛撤檔。

「暑期檔這麼空,為啥還要撤啊!」在某微博電影大V 的評論區,很多關注電影行業的網友們疑問道。至於這次集體撤檔的原因,多位從業者對毒眸表示,是因為這些影片還沒有拿到《電影公映許可證》。

撤檔又撤檔,過完1/3的暑期檔還有機會嗎? - 陸劇吧

這並不是來自6月的最後一個壞消息。燈塔專業版顯示,6月大盤報收19.18億(含服務費),觀影人次只有5284.9萬,均為有數據統計以來的最低值。在去年6月結束時,毒眸曾在文章中提出,當月21億的票房、5974萬的觀影人次已經是歷史同期的最差表現,而今年6月的觀影人次同比去年又蒸發689萬。

票房的下滑程度沒有觀影人次的縮水那麼大,更多是依賴6月36.3元的平均票價,這是歷年同期平均票價的最高點。如果沒有高票價的支撐,同比失去了近七百萬觀眾的6月大盤數據會更加慘烈——疫情三年了,觀眾還是沒能在夏天伊始就找回積極擁抱電影院的熱情。

撤檔又撤檔,過完1/3的暑期檔還有機會嗎? - 陸劇吧

傳統意義上對暑期檔的統計包括了6、7、8三個月份,從目前的結果來看,很顯然暑期檔的三分之一已經失守。如果說這樣的結果是疫情反覆、影院停業、新片驟減等不利因素影響下的必然,那麼暑期檔剩下的兩個月則顯得至關重要。

大批量的新片上映,是暑期檔能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力挽狂瀾的唯一機會。曾經的暑期檔因容量大,戰線長,對新片來說是廣闊天地大有可為的。而七月初的多部影片撤檔,無疑在暑期檔逆風翻盤的希望頭頂,罩上了一層烏雲。


無奈的「歷史最低」

又一個歷史最低的6月誕生,幾乎在意料之中。

春節之後,全國多個城市受疫情反覆影響,電影市場也遭重創。拓普專業版顯示,6月一線城市票倉票房從去年同期的3.43億降至降至2.06億。電影票房重地上海3-6月的總票房產出不到1700萬,而2021年一個普通的3月上海都有1.37億的票房貢獻。

還有包括北京和東北地區等在內,全國不少城市在上半年經歷了很長時間的「不出家門」狀態,大批影院關門停業,全國電影院營業率不到百分之五十的情況持續了很久,在這些不利條件之下,電影大盤表現低迷是必然結果。

撤檔又撤檔,過完1/3的暑期檔還有機會嗎? - 陸劇吧

疫情下的影院和行業的停擺,直觀地影響了影片的定檔上映——新片數量少,是這個6月最明顯的現象。上一個歷史同期表現最差的去年6月,燈塔專業版顯示還是有62部影片上映,但今年這個數字直接降到29部。

「客觀因素影響下,有的新片是想上映也沒機會,也有出於市場收益回報考慮而撤檔的,不管哪種原因,都是可以理解的。」有從業者對毒眸表示,6月新片減少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在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後,沒有片子上映,觀眾就仍然沒有走進電影院的動力,大盤表現更差,觀望的影片就更多、能上映的新片就更少,惡性循環由此形成。

6月已經上映的影片中,國產片表現最好的是6月下旬上映的《人生大事》,單月票房達到了4.97億(含服務費),雖然不敵月票房冠軍《侏羅紀世界3》超8億的強勢表現,但已經是歷史上6月票房最高的國產片了。

撤檔又撤檔,過完1/3的暑期檔還有機會嗎? - 陸劇吧

引進片也沒有起到「救市」作用。相比過去幾年暑期檔7、8月份國產片的強勢,6月往往是屬於外片的好時機:2018-2021年,三年里(2020年六月電影市場未復工無新片上映,不計入統計)6月票房排名前5的影片中,外片數量均為4部,2017年6月票房排名前7的影片中甚至沒有一部國產片。

對比之下,國產片《人生大事》在6月的表現依然是值得肯定的。

《人生大事》和《侏羅紀世界3》在6月的表現,證明觀眾對電影的需求仍然存在。「觀眾並不是完全不想看電影的,好的片子一定是有機會的。」有從業者對毒眸說道。但可惜,像這樣能拉動觀眾進入影院的新片實在太少。

所以6月大盤的慘淡,只不過是上半年頹勢的延續,歷史同期最低票房和觀影人次的結局收場,是一種無奈的必然,而隨著客觀條件的好轉,暑期檔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不能被放棄的暑期檔

暑期檔並不是靠節假日氛圍拉動消費而形成的檔期,相對於其他節日消費檔期,前者的天然優勢是願意為電影消費的年輕觀眾群體數量大、檔期時間長、容量大,所以「奇蹟」發生的概率也很大。

在開始有數據統計的2014年,檔期內票房也只有90億(不含服務費),2015、16兩年也均維持在124億多,暑期檔的票房威力真正發揮還是在2017年,這年夏天《戰狼2》橫空出世,一舉拿下55億票房,佔到了總票房的33.7%,這一年暑期檔創下163.5億(含服務費)的新紀錄,同比前一年有了31.4%的漲幅。

之後的兩年,得益於《我不是葯神》《哪吒》這樣的爆款出現,檔期票房繼續攀升過170億大關。在這之後,暑期檔的概念和高期待不得不被放大。曾有多位從業者對毒眸表示,頭部電影公司都會在暑期檔布局重要影片以爭取高的票房收益,「和春節檔差不多,是兵家必爭之地。」

撤檔又撤檔,過完1/3的暑期檔還有機會嗎? - 陸劇吧

暑期檔的價值並不難理解,首先是檔期足夠大,容得下一部50億的超級爆款,中等體量的影片也能分一杯羹;其次是戰線足夠長,影片有充分時間釋放票房攫取能力;不止如此,這個檔期並不挑片子,動作片、現實主義題材影片、動畫電影、視效大片等等,類型、題材和風格不同的各種影片都有機會;而相比春節檔高昂的入場費,暑期檔對於中小體量影片來說宣發成本也沒有那麼高,搏一搏的風險是承擔得起的。

因此,即使檔期觀影人次已經不太能漲得動了,但暑期檔依然大有可為。畢竟在暑期看電影的存量人群比較固定,他們有固定的觀影習慣,是暑期檔的基底;而增量人群也比較固定,只要有好片子,他們就會出現。

只不過疫情之後,這個檔期的威力還沒有展示過。2021年暑期檔總票房比2019年同期的177.78億減少了100多億,觀影人次只有2.0億,比2019年同期減少了3億多,今年暑期檔第一個月的票房比去年同期的21億還要少近2億,暑期檔的存在感格外低。

6月大盤的低迷意味著暑期檔大局已定嗎?我們只能希望答案是否定的。

在2019年暑期檔開局,《八佰》《小小的願望》等映前高熱度影片接連退檔,給檔期潑了一盆冷水,好萊塢大片《X戰警:黑鳳凰》也沒有延續前作的高口碑與熱度,行業也曾對暑期檔憂心忡忡,但《哪吒》橫空出世,用檔期票房47億的強勢表現讓暑期檔「起死回生」;去年如果原定於8月上映的《長津湖》沒有撤檔,那個暑期檔依然會有超級爆款——後半程發力是暑期檔的常態。

撤檔又撤檔,過完1/3的暑期檔還有機會嗎? - 陸劇吧

所以對今年的暑期檔來說,首先需要的是超級爆款的降臨。回看17-19年的暑期檔,可以發現一些規律:

2017年的暑期檔中場,《戰狼2》橫掃全國各大影院,創造了55億的檔期票房,形成了「全民戰狼」的觀影浪潮,6月23日上映的《變形金剛5》也在檔期內拿到了15億的票房,《神偷奶爸3》票房也超過了10億;

2018年7月5日,《我不是葯神》上映,暑期檔內票房30億,排在後面的是25億的《西虹市首富》和16.9億的《侏羅紀世界2》以及13億的《一出好戲》;

2019年有暑期檔內票房47億的《哪吒》,還有《烈火英雄》《蜘蛛俠:英雄遠征》《掃毒2天地對決》《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4部票房過10億的影片——

一個超級爆款+多部表現不錯的影片組合起來,才能形成170億左右的暑期電影市場。

超級爆款不僅能推高檔期票房,還能點燃觀眾的觀影熱情,其他影片也有機會吃到檔期紅利。暑期檔的頭部影片和腰部影片之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少了爆款,大盤冷清,影片不敢定檔,觀眾減少,檔期一直低迷,如果只有中等體量的影片扎堆,製造不出來現象級,整個檔期也很難有漂亮的票房成績。

可是如果影片都在主動或被動撤檔,那麼暑期檔就永遠不會有奇蹟發生。盼新片,盼救市,檔期的關鍵節點就要來了,新片也是時候輕裝上陣了。

撤檔又撤檔,過完1/3的暑期檔還有機會嗎? - 陸劇吧


廢了半年,市場需要好片子

從目前的票房數據來看,想要回到疫情前暑期檔拿下170億左右票房的盛況,基本是不可能了。但要追平去年同期的73.81億,希望還是有的:有1-2部現象級影片和多部發揮穩定的中等體量影片,就可以補齊50多億「窟窿」的。

但暑期檔的市場價值絕不應該只有70億。更長遠地看,上半年電影市場總票房報收172億,與去年同期的275.7億相比少了百億,和疫情前的2019年上半年的313.13億相比下滑了45%,觀影人次上,今年上半年只有3.98億人次,而去年這個數字是6.82億——上半年的電影市場可以用「荒廢了」來總結。

今年全年票房要想超過去年的470億,需要下半年市場火熱到起碼可以創造300億票房的程度,也就是說,能否扭轉自2020年疫情以來電影市場票房連續兩年下滑的趨勢,希望全在下半年。

7、8月之後,除了國慶檔再無大檔期,9月、11月又是全年的票房窪地,所以這個暑期檔剩下的三分之二,實在不能再荒廢下去了,在很大程度上,它影響著今年全年票房成績及格與否。

已經有影片準備好戰鬥了。燈塔專業版顯示,定檔於7月8日的新片《神探大戰》已經有超15萬的想看人數,犯罪、動作類型有它固定的受眾群體,票房也會比較穩定;備受期待的陳思誠新片《外太空的莫扎特》,目前也有超14萬的想看人數,作為一部奇幻喜劇片,受眾群體相對較大,有衝擊高票房的機會。

撤檔又撤檔,過完1/3的暑期檔還有機會嗎? - 陸劇吧


但對於需要大片,需要動作、喜劇、動畫等多元類型來豐富觀眾選擇、共同做大蛋糕的暑期檔來說,目前新片的數量還遠遠不夠。如果要積極樂觀地考慮,頹勢可能是暫時的。

畢竟在2020年電影市場停擺了一百七十多天後,《八佰》一出現,觀眾又迅速被拉回了電影院,十月國慶檔也拿到了近40億的好成績;在大盤很冷的今年6月,《人生大事》上映第三天,影片單日票房實現了逆跌,比前日的8391.5萬還要高出五百多萬,上映第4-7天的工作日,影片單日票房依然每天都在漲,目前穩定在六千萬以上。

可以見得,只要有好的影片穩定供給,觀眾與電影院的疏遠並不是完全不能改變的。新片多多益善,觀眾對電影的信任和熱情才不會被辜負。

只不過,誰能成為一掃當前陰霾的大爆款,目前還難有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如上文所言,暑期檔要想拿下不錯的票房成績,一定是需要超級爆款和多部十億以上的影片出現。有潛力的新片供給越多,爆款誕生的概率也越大,下半年的電影市場也就有機會逆風翻盤。

六月已過,上海傳來影院7月8日恢復開放的好消息,全國電影院的營業率也會再上一個台階;觀眾也都在關心期待著更多新片的到來——對於還在低迷狀態的電影市場來說,這些都算得上好消息。

夏天很長,屬於電影的機會還是有的,電影市場也是時候重振旗鼓了。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