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蚊子館/找出路與社會共好,但最怕鄰避效應 | 政經焦點 | 要聞 | 經濟日報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翻轉蚊子館/找出路與社會共好,但最怕鄰避效應

政府活化蚊子館,不應只有經濟邏輯,在意能活收多少錢,若能解決社會問題,也應算達成活化目標。 徐珮君/攝影
政府活化蚊子館,不應只有經濟邏輯,在意能活收多少錢,若能解決社會問題,也應算達成活化目標。 徐珮君/攝影

本文共1747字

經濟日報 記者徐珮君/台北報導

星期三下午四點多,天空忽然飄起毛毛細雨,台北市重慶北路啟聰學校旁一棟不起眼的四層建築物,陸續有老師牽著學生出來,由復康巴士送回家;另一頭的幼兒園則有家長來接小孩子放學。

其實,這個地方一年多前仍是啟聰學校荒廢的宿舍,變更用途活化後,放著養蚊子的「蚊子館」成了身障者和幼兒的學習空間。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本週免費看VIP文章,剩
或者
選擇下列方案繼續閱讀:

加入數位訂閱 暢讀所有內容


彭博等8大外媒、深度內容、產業資料庫、早安經濟日報、台股明星賽、無廣告環境

加入udn會員 閱讀部分付費內容

免費加入

會員可享有收藏新聞、追蹤關鍵字.使用看盤系統等服務

登入udn會員 免費試閱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停電事件頻傳 國安局:應是個案非連動事件
下一篇
民進黨選對會同意 江聰淵選宜蘭蔡培慧戰南投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