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代平民股神「楊百萬」逝世 2萬起家買A股 身價已翻千倍

中國第一代平民股神「楊百萬」逝世 2萬起家買A股 身價已翻千倍

撰文:宛然
出版:更新:

據內媒報道,從楊懷定家屬處獲悉,有「楊百萬」「中國第一股民」之稱的資深股民楊懷定,於2021年6月13日凌晨去世,享年71歲。

《21世紀經濟》報道,有網友稱楊懷定為「第一代平民股神」,並將其逝世看作是「股市奇才隕落」。有網友表示,「09年推薦入茅台,中國股神第一人,聰明的人兒啊,走好」。

被稱為「中國第一股民」,在證券市場擁有N個「第一」

楊懷定生於1950年,祖籍江蘇鎮江,原是上海鐵合金廠職工。

1988年春,國庫券轉讓從7座城市開始試點,逐步增加到在61座城市放開,還出現了異地差價。楊懷定憑藉買賣國庫券贏得了人生「第一桶金」。楊懷定此後成為上海灘第一批證券投資大户,股票市場上熾手可熱的風雲人物,因為炒股盈利超過一百萬,人稱「楊百萬」,更被一些媒體稱作「中國第一股民」。

作為中國證券市場的早期參與者,實踐者和見證者,楊百萬在證券市場擁有許多「第一」:第一個從事大宗國庫券異地交易的個人;第一個到中國人民銀行諮詢證券的個人;第一個個人從保安公司聘請保鏢;第一個主動到稅務部門諮詢交稅政策;第一個聘請私人律師;第一個與證券公司對簿公堂;也是第一個作為個人投資者被大學聘為教授。

楊百萬的故事後來還被外國媒體報道。1998年,楊懷定被中央電視台評為「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風雲人物」。有人評價道,楊百萬後半生都獻給了中國股市,因為他的百萬名號,多少人在那個年代追隨着他的百萬之夢進入A股,才有了今天上億的散户為A股做出的卓越貢獻。

收購國庫券成第一桶金

據報道,楊懷定有一個習慣,特別喜歡看報紙,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楊懷定還沒有進入證券市場,但是楊懷定每年都要訂閲100多種報紙,楊懷定靠着報紙上的信息開始分析當時的金融形勢。對於證券市場來説,分析和實時觀察就是最基本的操作。楊百萬深信這點不疑。

當時他在上海圖書館看報紙,上面一段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李貴鮮的一段話讓他眼前一亮:經國務院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地內的公民可以自由買賣國庫券,而且寫着歡迎公民隨時買進隨時賣出,於是他立刻託人打聽全國哪些城市可以買賣,最近的是安徽合肥。

連夜他就坐了13個小時的硬座,第二天跑到合肥銀行門口,收了10萬國庫券,然後倒賣給上海的銀行,差價賺了2000元人民幣。

按照此法,他在隨後一個月裏,跑遍多個城市,收購國庫券。據説有一天,上海全天國庫券成交額70萬,楊一人就貢獻了10萬。這,只是一天的量。

他的本金快速膨脹,很快過了百萬元,就不再親自到外地跑,僱了幾個人在全國跑,自己坐鎮上海用電話指揮。楊百萬每天的工作就是分析金融形勢和經濟狀況,同時留心上海剛開張不久的股票櫃枱交易市場。

1989年,他看到一篇文章説,由於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和銀行把幾十年的盈利都貼進去了,處於虧損的邊緣。他感覺到這是利率即將下調的信號,決定拋掉國庫券,買進股票。

買入電真空盈利10倍,1993年一炮而紅

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撈到第一桶金的楊懷定隨即轉戰股票市場。

然而當時上海的股票市場非常低迷,很多人都不相信這個新興的概念,但是楊百萬以90元的價格買進了面值100元的電真空,轉手就賺了十倍。楊懷定回憶到:

「1990年底,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的第一天,我一個人獨攬了交易量的一半,這在當時引起了轟動。」當時,楊懷定堅定認為國家設立證券交易所,一定會有大發展,自己沒有理由不積極參與。

真正令楊懷定一炮而紅的則是1993年的上證市場,當時的整個市場氣氛非常激烈,滬指更是從400點一路上漲至1500點,很多人都説這些大盤畢竟會漲到1800點,但是楊百萬不這麼認為,同時還勸告各大散户不要衝動,但是沒有人聽見他的話,紛紛聽從那些股評家的大漲預言,最終大盤暴跌至1000點一下,而楊懷定早在1500點的時候就已經拋售完畢。這一次「股神」的名號響徹全國。

而從炒國債到炒股票,每次進出市場的資金達到上百萬元,那時候人們就給了他「楊百萬」這個形象的稱號。

淡出視線後依然生活在股票的世界裏

很多年輕人可能沒有聽過「楊百萬」的名字。

主要是因為此後中國股市從蹣跚學步到發展壯大。「楊百萬」這樣的個人大户開始從中心舞台逐漸淡出,成了數以萬計中國普通股民中的一員。

但他生前始終生活在股票的世界裏,他的家和他的證券工作室,都位於上海市閘北區的一所環境優雅的住宅小區裏,工作室裏都是跟着楊百萬學炒股的股民。

在他的辦公桌上,同時擺放着三台筆記本電腦,一台記錄着股市大盤的走勢,兩台監控着他所關注的股票行情,時時地提醒學員要注意的情況。每天早上股市開市之前到達工作室上班,3點股市閉市後下班,這就是老楊一天的生活。

而到雙休日的時候,老楊又會接受到全國很多地方的邀請,飛到各地去做講座,股票成了他生活裏重要的一部分。

學歷不高的他還先後出版了《要做股市贏家》等5本專著,並和兒子一起開發出了「楊百萬決策操作系統」軟件。

楊百萬自稱政策受益者:每個時代都有屬於你的機會

2013年,楊百萬曾接受四川經濟日報的採訪。

彼時年過六旬的楊懷定稱自己過得挺舒服:「比起當年的2萬塊本錢,今天我股市的2000萬,資產增加了1千倍,錢夠用就好,養老也可以不靠國家、靠自己了,除了抽根煙、喝個茶,沒有什麼奢侈的愛好。」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你的機會;我老了,我特別想告訴年輕人,一定要捕捉到屬於你們這代人的機會。」他很認真地説。

「我常説,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捕捉機會,尤其是年輕人,我想一定能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公報裏找到自己發財致富、改變命運的機會。」楊懷定很自信。

今天,中國股市已非20多年前「楊百萬」們「點券成金」的狀態,更多股民要實現發財夢,除了要有「膽子和腦子」,背後還要有更加系統的制度支撐。

楊懷定覺得,未來中國股市的改革方向應該是更趨法制化、規範化的。比如預防上市公司信息造假、增加信息披露的公信力、透明度等,還有很多機制性的工作要改、要做。

下面是微博網友整理的一些楊百萬經典語錄:

「股市不相信眼淚,誰笑到最後才笑得最好。」

「股市中不比誰賺得多,而要比誰活得更長、更瀟灑。」

「我不是股神,我不是股評家,我是標標準準的散户。做散户不可悲,但千萬不要做散户中的傻户。」

「股市訣竅就四個字:抄底逃頂;股市就兩個字:贏、輸。」

「股市中不能做『死好倉』,也不能做『死淡倉』,要做堅定的『滑頭』;低吸高拋、抄底逃頂,見好就收,落袋為安乃真英雄。」

「不經過熊市的股民,不是一個成熟的股民。」

「我最多不會持有超過3只股票。每個時期都是這樣,選擇3只股,是因為人的精力有限。有的散户持有十幾只,結果一跌,跑都來不及。」

「不倒」秘訣:信奉「落袋為安」,不把錢全投進股市。

「炒股,最好不要定什麼不現實的目標,腳踏實地才是取勝之道。」

「股市中,不要懼怕被石頭絆倒,但一定不要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