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保支出攀升,制度如何改革?【獨立特派員】 | 公視新聞網 PNN

全民健保支出攀升,制度如何改革?【獨立特派員】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估,台灣今年的通貨膨脹率將會上升到2.3%,在萬物齊漲的此刻,原訂要在5月15日調漲的健保費,目前雖然研擬暫緩實施,但如果照原訂調整方案,除了重大傷病,還有低收入戶不受影響外,屆時民眾到大醫院看病,荷包的支出將會很有感。醫改會預估,這一波調整受影響最大的族群包含了急重症、邊緣戶,而高齡和慢性病的患者將會是受到影響人數最多的族群。健保制度的改革一直是執政者無法迴避的重要課題,如何兼顧使用者付費、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與照護弱勢族群,是整體考量的最大挑戰。

全民健保支出年年攀升,今年預估將突破8000億大關,不僅連續第5年出現赤字,5年來的財務缺口更高達916億元。在萬物齊漲的時刻,原訂要在5月15日調漲的健保費,目前雖然研擬暫緩實施,但如果照原訂調漲方案,從急診、門診藥費到門診檢驗檢查,未經轉診就到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就診的民眾,將會對這波漲幅很有感。

目前門診的檢驗和檢查,民眾無須自行付費,而在調漲後則是改為基層診所醫院在一定金額下免收,最多加收100元,未經轉診到區域醫院以上將收費20%。

一般性的檢查很容易碰觸到上限,而高階的影像檢查也是如此。醫改會預估這波調漲有四類人最受影響,分別是急重症、邊緣戶、高齡和慢性病患者,而其中又以後兩者為受影響人數最多的族群。

健保署估算,一位慢性病患者在不同等級醫院的醫療費用,光是一個科別一年可能相差2到3千元。根據新光醫院院內統計,65歲以上民眾平均看2.5科,一年的費用就可能會相差6到8千元。

一張含有 桌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圖片敘述:台灣健保支出年年攀升,7年來成長幅度超過2000億元。(圖/獨立特派員)

調漲費用減少民眾就醫次數,變相使罹病族群負擔加重

位在南部的區域教學醫院,70歲以上的就醫人口高達5成,慢性病和共病,一個人看兩到三個科別實屬平常。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特助潘玉山擔憂,年長者收入普遍偏低,若因調漲減少就醫可能將小病拖延成大病。過往健保希望民眾控制好慢性病而免除部分負擔的美意,如今卻因為財務缺口而改變政策。

贊成調漲者多半抱持使用者付費的理由,但是醫改會質疑,健保署推出這項政策之前並沒有完整的分析資料,反而可能讓已經罹病的族群雪上加霜。

衛福部期待藉由這項政策達到三大目標,並藉由使用者付費的模式,進而減少民眾往大醫院跑的習慣。但是健保財務出狀況,並不只單單關係於民眾的就醫次數,而是一個環環相扣、健保制度不全下所產生的結構問題。

除了因為基層診所設備不足,導致民眾多半選擇大醫院進行檢查之外,另一方面健保給付制度也導致檢查量居高不下。根據資料顯示,檢查費用占健保的支出在開辦時只佔了3.4%,而現在卻快速上升到了12.5%。

對此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特助潘玉山說明,由於醫院不能拒絕病人,一旦有民眾前來就醫,醫院就有相關的醫療責任必須承擔,因此會不會造成資源浪費,關鍵點還是在於病人有無需要就醫。

一張含有 文字, 個人, 男人, 套裝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台灣目前每人平均一年看病次數高達15次,為世界之冠。(圖/獨立特派員)

大型醫院以藥養醫,藥品浪費情形嚴重

根據藥師公會調查,台灣每年浪費的藥品高達193公噸,從被丟棄的藥品來看,不論是民眾和醫院端都有浪費的跡象。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台灣的健保花費一年高達8000億,其中光是藥品就花費了2100億,占全比例28.9%,相較於美國、韓國的15%上下明顯不合理。

長期以來,大型醫院用藥數量龐大,掌握藥品議價能力和優先採購權。黃金舜指出,醫院常透過一方面壓低藥價成本,一方面賺取健保給付差額的方式獲取利潤,一張平均1000元的處方箋,其中就能賺進將近483元的藥價差。

但是從大型醫院的角度來看,新設備和人事費用的支出,也導致醫院經營越來越困難。不只得要依賴以藥養醫,甚至還得靠美食街和停車場等業外收入來平衡。而醫師診察費的健保給付逐年下降,也導致大醫院的醫師追求看診量,與國內分級醫療的精神產生矛盾。

目前台灣並無具備家庭醫師制度,基層診所設備不足使得民眾仍舊相較信任大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特助潘玉山認為,借鏡國外經驗應先建立家庭醫師制度,讓民眾在起初先行至家庭醫師看診,若出現嚴重複雜的情形再轉往至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較能建構出健全的醫療分級制度。

台灣每年約浪費193公噸的藥品。(圖/獨立特派員)

費用調漲成效短暫,健保改革刻不容緩

在2020年時,醫改會就提出呼籲,認為政府在健保三漲前應該針對醫療浪費、保費不公、部分負擔,這些長年以來的沉痾進行檢討與改革。不過即便改革團體大聲疾呼,政府還是忽略了制度面的根本問題,採取最便宜行事的手段。

健保歷經幾次調漲,根據各醫院第一線觀察,成效大約只有半年左右。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特助潘玉山表示,現在的做法雖然能讓病人在短期內稍稍減少,但預計幾個月後人數就會再次回流,而單純用部分負擔的解決方式,也只會影響到經濟能力比較差的民眾,對於有錢人戶仍然無法產生太大效果。

健保支出年年增加導致財務日益惡化,已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刻,但是健保的各種浪費和制度面的不完善,卻也是不爭的事實。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發言人王明媛認為,目前的健保仍舊保有「吃到飽」的概念,現今應慢慢打破既有觀念,重新讓民眾了解醫療資源需要好好珍惜。

台灣在2025年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未來的醫療支出只會越來越高,若不從制度面改革,可預見的將來依舊是大型醫院和基層診所、藥局,在這個失衡的制度中角力,而沉默的大眾將被迫不斷地調高就醫成本。

(※ 婁雅君 劉建邦/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