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圖博館|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02 07:48:47| 人氣18,017| 回應205 | 上一篇 | 下一篇

無人機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楨:將散貼各文的無人機整理如下。另參【圖博館】:中國無人機 俄羅斯無人機 無人機 捕食者UAV RQ-4全球鷹 RQ-8A 飛艇 台軍電戰機 E-2 E-3 E-4 U-2 SR-71 《間諜飛機》 中國預警機 空警-2000 運8電戰機 圖-154電戰機 A-50

 

大型無人機

 

2012珠海航展:彩虹CH-4翼展18m,滯空30時航程35000km,時速?km,高度?m,載重?kg


2012珠海航展:WJ—600航程km,時速900km,高度12000m,載重130kg

2012珠海航展:翼龍翼展14m,滯空20時航程4000km,時速200km,高度7000m,載200kg

2010中國無人機大會:藍箭270,似美軍捕食者(?,翼展7.2m

图文:美国空军MQ-1捕食者无人攻击机

美國捕食者MQ-1B,翼展26m滯空60,半徑3700km,時速500km,高度18300m起飛重量2900公斤,載重340kg詳參【圖博館】:捕食者UAV

 這是2013年2月19日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舉行的第二屆阿布扎比海軍防務展上展出的全尺寸“捕食者”無人機模型。 攝影:新華社記者  安江

多國制造商競搶中東無人機市場:據阿布達比2013國際防務展提供的數字,未來十年西亞北非地區國家將向無人機市場投入約10億美元,其中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六國(沙特、阿聯酋、卡塔爾、科威特、巴林、阿曼)約佔3.6億美元,美國波音公司與阿聯酋阿布扎比自主係統投資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由後者負責在阿聯酋等國推廣用于執行情報、監視和偵查任務的“掃描鷹”和“整合者”無人機。阿聯酋宣布斥資1.97億美元,購買由美國通用原子公司生產的“捕食者”無人機及完整技術支持。無人機在全球擴散 如何使用成關鍵:10多年前,小布希宣布「反恐戰爭」開打時,美國國防部的無人機不到40架,如今增加至7,500架左右。儘管武裝無人機只有少數國家擁有,且只有美國、英國及以色列曾用來攻擊敵人,但無人機不再只是美國及其盟友的專利,全球已有超過70個國家擁有。中東及波灣國家因為局勢不穩,需求的成長步調最快。但無人機的需求者,不只有國家政府,還有非國家組織單位,如反抗軍團體等。利比亞反抗軍在試圖推翻格達費時,就曾低價向加拿大購買監察無人機。無人機變得愈來愈容易取得,即使哪天販毒組織取得無人機,也不會令人感到意外。癥結之處在於,國際社會不僅尚未針對這項新武器制定規範框架,美國為無人機的使用立下不良示範,以打擊蓋達及其相關組織為由,不斷秘密使用無人機,從事情蒐及攻擊活動(台灣立報2013-02-20)。美議員2013-02-21曝無人機致死4700人,其中不乏平民。這是美國政府代表或議員首次透露美軍無人機在境外所造成的死亡總數。 

翔龍,翼展23m,滯空時航程7000km,時速650km,高度18000m,載重kg。(備探距480km雷達,可用于引導DF-21D反航母彈道導彈)

解放軍最新戰略無人機明年試飛 航程7000公里(組圖)

解放軍最新戰略無人機明年試飛 航程7000公里(組圖)

美國全球鷹RQ-4,翼展35.4m,滯空36航程25000km,時速650km,高度20000m,空重3850 kg,滿10400kg詳參【圖博館】: RQ-4全球鷹

德國歐洲之鷹無人機因無法進入歐盟而放棄:德國《世界報》2013-5-23報導,歐洲鷹無人機是美國全球鷹無人偵察機的衍生型號。它可在2萬米高空不間斷飛行40小時。歐洲鷹項目在2000年就已啟動。德國國防部此前曾計畫用超過10億歐元裝備5架歐洲鷹無人機,至今已投入近6億歐元。去年12月在蒙特利爾的國際航空組織大會上,德國代表團還信心十足地表示:該項目已達到相關的成熟水準,歐洲鷹已具備獲准進入空域的條件。但今年以來,各種消息越來越消極。德國國防部發言人5月21日證實,為避免投資錯誤,德國放棄歐洲鷹。(相關新聞:德欲購無人機 棄美就以色列/美軍MQ-4C無人機成功首飛 將部署亞太進行監視/美中情局稱因無人機無法滲透中俄 需派遣間諜)

以色列最新研制的“苍鹭II”型无人侦察机

以色列蒼鷺II,翼展26m,滯空50航程?km,時速240km,高度10668m,起飛重1100kg,重250kg

 

暗箭無人攻擊滯空半徑1000km,時速2馬赫,高度?m10噸 (彈艙可挂1.5制導炸彈/空空導彈)

美軍第六代隱形戰機方案(回應:山寨沈飛的暗箭無人戰鬥機)

暗箭攻击型高机动性与低信号特征设计水平较高

美國B-2 隱身戰略轟炸機

图文:美制X-47B无人轰炸机实体模型

美國X-47B無人攻擊機,將在航母起降,翼展19m,加油滯空50航程3800km,時速km,高度m,載重kg (彈艙可挂2制導炸彈/空空導彈)

美X-47B隱形無人機2013-05-14航母首飛

美軍發展隱身無人攻擊機擺明瞭就是針對中國(回應:任何武器都有優點和缺點,無人機也不例外,只要找到其缺點或幹擾其指揮控制系統就可以降低其危害。無人機確實能隱身,但是格鬥能力很差,只要中國加強預警巡邏,他能這麼輕易完成目標?還是打衛星,二是打加油機!再就是打航母了!相關新聞:地下空軍基地數陸世界NO.1

利剑无人机完成滑跑试验 用俄制动力隐身受影响

中國首款隱身無人機利劍2013-5-20亮相 反制美航母威脅

利剑无人机

俄媒稱中國研遠端無人戰機作戰範圍可覆蓋關島

利剑无人机5

美媒猜中國利劍無人機模仿X-47B 技術差距不大

利剑无人机2

利劍無人機完成滑跑試驗 用俄制動力隱身受影響(回應:現在是測試階段,一款戰機研究費用是很高的,像F35就達到104億美元,為了節約成本,戰機測試階段,為了達到不同性能目的,有些部位做的是不夠完善的,就像現在你測試的是氣動外形佈置,用什麼發動機還沒最後確定,發動機可以不用遮的那麼好。有問題可以隨時拆下來維修和更改,這樣可以大大節約成本。到你完全定型了,一些細節做工可以再做精細點)

利劍無人機艦載版(回應:航博大賽的航模,期待是可以的!)

File:RQ-170 Sentinel impression 3-view.png

美國RQ-170哨兵無人機哨兵無人機

英国国防部12日公开展示研发中的最新无人战斗机(UCAV)“雷神”。

英國雷電之神無人攻擊可跨洲攻擊

2009巴黎航展法國神經元無人攻擊

俄羅斯鰩魚Skat無人攻擊航程4000km,機重10噸2噸詳參【圖博館】:俄羅斯無人機

2006展覽手冊中的日本無人攻擊

2009巴黎航展:以色列哈比(Harpy)箱射型反雷達無人攻擊

機長2.7m,翼展2.1m,重135kg航程500km,時速185km

http://x.bbs.sina.com.cn/forum/pic/4d7e51e40106x0w2

中國哈比無人機 以色列1994售中之哈比無人機:依約,2004年12月運回以進行技術升級。美國要求以扣機,美說哈比具有美技術;但以說哈比是自主設計。2005年,沒進行升級,原樣還給中。

中國版鸕鶿無人機

美國海軍研發潛射無人機 “水下航母”呼之欲出(圖)

美國海軍研發潛射無人機 “水下航母”呼之欲出(圖)

美國海軍研發潛射鸕鶿無人機

 

美國海軍彈簧刀潛射無人機


中型無人機

 

2012珠海航展:CH-3,滯空12時航程10000km

陸無人機技術躍進 中東亮劍:阿布達比2013國際防務展3款「彩虹」系列無人機

CH-91無人機設計用途是執行偵察、監視、情報資訊收集、炮火校正、戰場毀傷效果評估任務,以及各種綜合性任務。CH-91機身長3.5公尺,高1.4公尺,翼展4.4公尺,續航時間5小時,作戰半徑150公里,最大飛行高度4480公尺,巡航高度1980-2500公尺,速度120-150公里/小時,最大速度180公里/小時。

CH-92無人機的設計任務是進行空中觀察,實施精確攻擊,可以借助彈簧系統或者火箭加速器發射,回收時則使用降落傘或著陸攔阻裝置,機腹下面有滑橇起落架,用於著陸時緩衝。CH-92,機身長4.1公尺,高1.6公尺,翼展9公尺,續航時間10小時,作戰半徑250公里,最大飛行高度5980公尺,巡航高度1980-2500公尺,速度120-160公里/小時,最大速度190公里/小時。

CH-901無人機既能用於執行偵察、監視和情報資訊收集任務,也能使用導引炸彈對地面目標實施打擊。CH901機身長1.5公尺,高0.6公尺,翼展2公尺。續航時間約1小時,作戰航程可達15公里,巡航高度10-1500公尺,最大速度時速150公里,巡航時速70-120公里。

中航工业展出的ASN-209无人侦察机

ASN-209,滯空10航程200km,時速180km,高度500m,載重50kg

2009國慶閱兵:WZ-6

藍鷹200W,滯空12航程2000km,時速km,高度m,載重kg

W-50翼展4.8m滯空6半徑100km時速180km,高度3000m,載重20kg

S-200W翼展1.4m滯空1半徑100km時速200km,高度5000m

俄羅斯Tipchak滯空2時速200km,高度3000m50kg

俄罗斯空军称2011年前将装备新型先进无人机

俄羅斯T-24B滯空12航程400km

2009巴黎航展法國雀鷹B 滯空10

2009巴黎航展意大利隼式無人機

2009巴黎航展:哨兵無人攻擊機機翼下可挂4枚導彈

2010新加坡航展赫爾默斯無人偵察機

 

小型無人機


武警森林部隊裝備最新型先進HW13A無人偵察機  

资料图:国产“刀锋”无人机。摄影:冰凉(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刀鋒滯空40分,通信5-10km,時速90km,高度3000m,起飛總8kg

2010中國無人機大會展示二十多款微型無人機

航展报道:数十款国产新型无人机集体亮相(图)

2009北京國際警用裝備展航天科工集團UFO型無人機

2009北京國際警用裝備展毒蜂II型手抛式無人機系統

2009-6-17長城6號反恐怖演習武警准備發射無人機及時搜集情報

2009巴黎航展:意大利小型飛翼式無人機

挪威普罗克斯动力公司的工程师日前研制出一架全球最小的间谍直升机

挪威全球最小直升機,煙盒大小,,電動馬達,時速32km,微型數位攝像頭

12年研發!美國機器蟲2013-5-3展翅飛翔

点此看大图片 


無人直升機 (可搭配攻擊直升機,艦載,車載搭配機動遠程火箭/防空導彈)

 

日本海上自衛隊飛機2011-6-22拍到中國艦艇附近的無人機似S-100V-750!

2009巴黎航展西班牙S-100滯空6航程180km,載重50kg

U8E滯空4航程150km,最大時速150km,高度3500m,載重40kg

美国RQ-8A“火力侦察兵 Fire Scout”无人侦察直升机

美國RQ-8B滯空8,半徑400km,時速232km,高度6100m,載重273kg

V-750,滯空4航程500km,時速161km,高度3000m,載重80kg

图文:欧洲EADS公司展示的共轴无人侦察机

2005莫斯科航展歐洲EADS共軸無人機

图文:国产天眼2无人直升机正在进行试飞

天眼2

Z-3,滯空4,半徑110km,時速km,高度3200m,載重25kg

俄羅斯卡137翼徑5.3m,球徑1.3m,機高2.3m滯空4航程530km,時速175km,高度5000m空重200kg,重80kg

2009巴黎航展法國懸停眼無人機,續航12小時可攜制導武器

洛‧馬公司“鸕鶿”無人機

“鸕鶿”平時儲存在發射筒中,使用時由潛艇水下釋放,然後利用火箭助推器加速出水,在空中展開機翼和啟動渦扇發動機。2007年11月中旬,美國海軍一艘洛杉磯級核潛艇搭載了鸕鶿無人機在大西洋海域試飛,這也是美國海軍核潛艇第一次無人機彈射試飛。 

中國版美國鸕鶿無人機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574950-1-1.html

雷神公司“彈簧折刀”潛艇一次性潛射小型電動無人機

美國海軍在2012年的環太平洋聯合軍事演習中,潛艇在潛望鏡深度利用垃圾處理設備發射無人機載具,潛射無人載具將彈簧折刀無人機帶至水面附近並將其彈射起飛。 

中國太陽能無人飛機

英國和風號Zephy太陽能無人機 飛14天破紀錄 2010-07-23順利降落

波音太陽鷹太陽能無人飛機,翼長122m,高度18288m,可飛5年2014試飛

7月14日消息,美国波音公司近期展示了该公司研发的“鬼眼”(PhantomEye)氢动力无人侦察机。

波音鬼眼(Phantom Eye)氫動力無人機,可飛4天,高度20000m

美軍新型垂直起降超大載荷飛行器2013夏將首飛:由美國國防部和美國航天局出資研發的一款新型垂直起降超重載荷飛行器原型機將於今年夏天進行首次機庫外測試飛行。這款飛行器原型機全長約70米,覆蓋聚酯薄膜外殼,框架由超輕碳纖維和鋁製成,能搭載大量貨物並在多種複雜地理條件下垂直定點起降

太陽能預警飛艇詳參【圖博館】:飛艇

洛馬公司 HAA 飛艇想象圖

美海軍考慮用飛艇取代E-2C預警機

  美國《今日防務》2004年7月28日報道,盡管美海軍曾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過應用高空氣球執行軍事的經曆,但在當前的高技術條件下,這似乎不可能。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美海軍的確開始考慮應用飛艇執行軍事任務。
  最近,美海軍已開始對幾種應用氣艇來執行部隊保護和後勤保障的方案進行評估。2003年5月,美海軍啓動了合成超大型飛艇(HULA)計劃,該計劃旨在演示先進飛艇運載超大載荷的能力,例如運送一個完整旅的裝備的能力(有數百輛戰車)。與該計劃相似,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正在牽頭進行著一項“海象”計劃。
  美海軍還在考慮用飛艇取代E-2C預警機的可能。美海軍認爲飛艇可以通過爲F/A-18飛機創造更多的空間來間接地提高海軍的機動靈活性。根據美軍評估,如果用飛艇取代航母上的E-2C預警機,每艘航母則可以多載4-6架F/A-18飛機。隨著美軍戰略的演進,美海軍在執行對陸攻擊任務上占有越來越大的比例,因此,航母上載有的戰鬥轟炸機越多,對陸攻擊任務就可以實施地更好。此外,盡管E-2C預警機的機動範圍更廣,但飛艇卻能夠提供更長的連續24小時預警。至于更遠距離的海上或陸上監視任務,則可以用無人機來代替執行。
http://www.people.com.cn/GB/junshi/1079/2685711.html

中國的新秘密武器——飛艇式預警機

  大多數人都知道中國已經正式裝備了由伊爾-76改裝的空警-2000預警機和由運八改裝的空警-200預警機,有部分人知道我國早已經發射了自主研制的導彈預警衛星,也有少數人知道我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建設了地基大型相控陣預警雷達陣地,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我國還有一種新型空基預警系統-“浮空-x”型載人飛艇式預警雷達系統。
  對于飛艇,相信大家一般也不會感到陌生。飛艇作爲最早的載人飛行器,是一種裝有推進裝置和控制系統的充氣式飛行裝置。早在上世紀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各主要強國就已經使用飛艇參加戰爭,主要應用于初期的偵察、巡邏、轟炸、運輸等任務。因爲那時的技術落後,大多使用易燃的氧氣和氫氣,因此安全性不好,經常發生事故,所以其發展受到了限制。但是,這種飛行器雖然體積大,但是經濟、易于操縱,對操作人員的要求低,因此,其發展的腳步一直沒有停下來。上世紀60年代末期,美國軍方將預警雷達裝在飛艇上,生産出世界上第一種預警飛艇-“天鈎”預警飛艇。這型飛艇直到現在,仍在與E-2C、E-3A系列預警機組成美國的多層次預警網絡。
  美國軍用飛艇
  我國軍方對于飛艇的研究也從來沒有停止過,自上世紀70年代末始,我國先後研制出熱氣飛艇、充氫飛艇、充氫遙控飛艇、浮空4載人飛艇、中華號熱氣飛艇等多種型號的實用飛艇。其中的浮空-4型飛艇,使用了惰性氣體-氦氣,作爲填充氣體,安全性能特別突出。浮空4型飛艇的下部是一個大型類似公共汽車的倉體,可以容納多名操作人員,可以升到數千米的高空,並可以根據操作者的意願前進或者後退、上升或者降落。
  而我國的新型預警飛艇,就是在浮空-4型飛艇的基礎上,進行大幅改進並加裝了預警雷達系統和太陽能電池板後,發展而來的。飛艇的艇體材料使用了韌性好、有膨脹特性的特種塑料膜,可以保證在遭到槍彈襲擊後,不致大量快速的泄漏氣體,可以爲載員逃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另外,科研部門爲該艇研制了特種隱形塗料,可以減小被敵人發現的概率和距離,在我方擁有制空權的空域,有較高的生存率。
  美國天空艦隊
  這種新型預警雷達式可控飛艇,裝有升力/推進槳葉式發動機,據說可以達到最大40-50公裏的高空飛行速度,在8000-10000米的使用高度上,可以發現400-600公裏內的所有目標。這種飛艇式預警機主要應用于平原和沿海地區,彌補沒有合適高度雷達提供早期預警的缺憾,可以爲海防部門提供較遠距離的監視預警,如果需要,該型飛艇可以在近海跟隨我國的艦艇編隊,爲大型艦艇編隊提供預警警報。
  憑著該型艇最大40-50公裏的高空飛行速度,完全可以跟上艦艇編隊的巡航速度,並勝任沒有大型固定翼艦載預警機替代預警的重任。最主要的是,只要帶足燃料和食品,該型艇幾乎可以無限制的長期滯留空中,即使燃料和食品不足,也可以降低高度,在補給艦上低空補給後,仍然可以立即升空繼續擔負艦隊預警任務。這種新型武器的服役,必將大大提升我國部分地區的戰略預警能力,完善我國的預警網絡,爲我國的國家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http://js.bolaa.com/military/readenginery/213547609579sn.html

美擬在高空部署無人機作爲遭襲偵察衛星替代品

  美國《防務新聞》周刊2010年5月31日報道,中國正在研發能在1萬米甚至更高空域執行預警任務的大型飛艇,當其衛星遭攻擊時,該飛艇能執行應急任務。中國是否在研發這種飛艇,目前並無官方報道。不過,美軍的確在研究當其軍用衛星遭襲而失能時,快速在“臨近空間”(距地面20~100公裏)部署無人機、飛艇甚至氣球等應急裝備,繼續支援作戰的方案。這從美國剛結束的“施裏弗-6”太空演習中可以看出端倪。

  具體科目高度保密

  據美國《空軍時報》5月30日報道,5月7日至5月27日,美空軍太空司令部在內華達州的內裏斯空軍基地,進行了第6次“施裏弗”太空演習。前5次“施裏弗”太空演習分別在2001、2003、2005、2007、2009年舉行。

  “施裏弗-6”太空演習的假想作戰時間設在2022年,但具體科目和前5次一樣,保持高度機密。關于此次演習,美國軍方僅對外說了3個重要目的:①研究太空空間和網絡空間的“替代概念、能力和力量態勢”,以應對未來需求;②探索太空空間和網絡空間對未來威懾戰略的貢獻;③研究使用綜合手段在太空空間和網絡空間執行作戰的一體化程序。

  這次演習十分關注未來在全球沖突的背景下,太空和網絡作戰的聯合計劃和威懾問題,其依據是此前5次演習展現出的美國和盟國的太空系統所面臨的挑戰。此次演習還高度重視整合網絡與太空攻防作戰,以及盟國和商業夥伴在太空戰與網絡戰方面所能發揮的作用。

  作戰中心爲“和平”改名

  《防務新聞》稱,此次演習由美空軍太空司令部下屬的“太空創新與發展中心”承辦,美國軍方和政府30個機構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和英國的550名專家,參加了此次爲期20天的演習。

  這個“太空創新與發展中心”的前身是 “太空作戰中心”。1992年秋,美空軍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美軍在運用太空能力方面有諸多不足,因此建議成立專門的太空戰中心來探索天基系統的運用問題。1993年11月1日,太空作戰中心在科羅拉多州的施裏弗空軍基地成立,並多次承擔“施裏弗”系列太空演習任務。

  此後,由于“太空作戰中心”這一名字具有明顯的太空軍事化色彩,與美政府宣稱的“致力于和平利用太空”的說法有所違背,2006年3月1日,該中心更名爲“太空創新與發展中心”,主要任務就是通過“創新、整合、訓練測試和試驗,來推動太空力量對全頻譜作戰(包括進攻、防禦、穩定、支援在內的戰爭及非戰爭軍事行動的統稱)的支持。”

  “全球鷹”可替代衛星

  美軍方強調此次演習的目的之一是,研究太空空間的“替代概念、能力和力量態勢”。五角大樓在4月向國會提交的《太空態勢評估報告》中說,盡管美國在太空領域享有頂尖優勢,但某些國家在不斷尋求太空軍事化,這使太空的“人造威脅”增多,這些威脅能“降級、擾亂甚至摧毀”美軍的太空系統。報告建議美軍加強太空攻防能力的同時,也呼籲考慮替代手段,以備其太空系統遭襲時應急。

  美智庫華盛頓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5月公布的一份報告則直接強調,未來在與中國可能發生的沖突中,美國必須認真考慮包含衛星在內的天基系統被攻擊而失能時,如何快速部署臨時性替代手段,以繼續發揮指揮和控制等作用。

  目前,美軍的替代方案就是,在“臨近空間”部署無人機等航空器。所謂“臨近空間”,是指距地表20~100公裏處的空域,其下面的空域(20公裏以下)是傳統航空器的活動空間,其上面的空域(100公裏以上)則是航天器的範圍。由于這一高度在絕大部分地面防空火力之外,戰鬥機也不能飛行作戰。如果有飛行器能在此高度飛行,即便速度很慢,也很安全。因此,美國空軍最近正在發展新一代具備偵察監視和通信用途的無人機、飛艇和氣球,以便部署在這一高度範圍,發揮替代天基系統的應急作用。

  以美軍“全球鷹”無人偵察機爲例,該機可在兩萬米高空(屬于臨近空間範疇)飛行,自主飛行時間長達41小時,一天內可偵察13.7萬平方公裏的區域。“全球鷹”的機動性使它能不間斷地對目標實施高清晰偵察,且不容易受戰術僞裝的欺騙。當前,美軍正在加大無人機“自動空中加油”的研究,一旦“全球鷹”具備了自動空中加油能力,其滯空時間和航程將大增。盡管美國間諜衛星的偵察精確度已小于1米,但因衛星定軌運行,其偵察範圍及時間都受限,無人偵察機則能對某一地域進行全天候定點偵察。而且由于天基武器的發展,間諜衛星一旦被摧毀,就很難在短期內重新部署。但高空無人偵察機的機動性很強,具備了自動空中加油能力,就能長時間滯留在戰區上空,完成間諜衛星在被摧毀或受到幹擾時“無法完成的任務”。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6-05/1026596107.html

 

無人機試飛 可飛天可潛水【聯合晚報編譯夏嘉玲07.05.01

 

法國成功研發出首型可飛天潛水的兩棲式輕型無人駕駛機「埃流士」 (Aelius),預定這個月首度試飛。埃流士輕薄短小,卻能飛到5000公尺高空,還能潛到300公尺深的海中,可成為海岸巡防、科學研究、海洋生物保育利器。

埃流士機身僅1.5公尺,翼展最大4公尺,機翼面積最多2平方公尺,最大起飛重量75公斤,可載重17公斤,巡航時速108公里,飛行半徑可達180公里。

一旦下了水,航行速度最高達11公里,潛水範圍42公里。

埃流士能視周遭環境自動「變身」,依空中、水面、水下調整運作模式,降

落水面時原本開展的雙翼會往內摺,方便入水後活動。埃流士配備兩部發動機,飛行時用小型煤油引擎,下水後則以電動渦輪機驅動。

部署埃流士簡單而快速,幾乎任何種類的船隻都可運載,且單人就能操作起降,可在最短時間內輕鬆執行困難又昂貴的科學研究、漁業與保安任務,大幅降低任務開銷。預料埃流士將率先應用在海洋巡防相關任務,包括加強港口安全、打擊走私偷渡、監測海岸污染。

這型無人機還可用於漁業探勘,先從空中觀測魚群,必要時接著下水以攝影機等進一步觀察。

埃流士由波爾多地區航空業者AeroArt生產,試飛結果預定在下個月的法國巴黎航空展公布。

 

核潜艇可射出無人機? 美海軍秘密項目曝光

 

  美國國防部2007-12-18日公布了一份名爲《無人作戰系統路綫圖》的戰略規劃報告。根據這份報告,無人作戰平台未來將爲美軍承擔越來越多的危險任務:空軍將部署更多的無人戰機;陸軍將使用更多的機器兵;海軍將部署更多的無人戰艦和無人戰機。

  美空軍使用無人機,陸軍也擁有作戰機器人,已經爲外界廣泛所知。其實,美國海軍的無人作戰系統也在發展中。

  美正在發展無人戰艦

  在太平洋海戰史上,曾有無人戰艦的身影,它就是二戰後期日本軍國主義的自殺艇。在未來歲月里,世界一些大洋也將出現無人戰艦,但技術含量更高,作戰威力更大,包括水面無人戰艦和水下潜游的無人潜艇兩大種類。

  無人戰艦具有自己的作戰優勢:即使被擊沉,也沒有人員傷亡之虞;可替水兵執行許多危險任務,包括掃雷、近距離偵察和實施爆破等。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海軍本世紀初就開始秘密研制水面無人小戰艦——“勇士”號,總投資達1億美元左右,可在海上航行8小時,時速達28節,能携帶1.2噸多武器。“勇士”號原型艦已研制出來,配備了導航通訊等設備,可進行遙控操作。美海軍計劃將“勇士”號開發成系列化無人戰艦:無人掃雷艦——可配備拖曳式聲呐等系統,清除重要水域水雷;無人偵察艦——配備紅外傳感器和雷達成像儀等進行情報搜集;無人攻擊艦——配備導彈或魚雷等武器,用于反艦作戰。然而,美國媒體迄今尚未披露海軍無人小戰艦研制的最新進展情况。

  在水下無人潜艇方面,早在二戰結束後,美國海軍就開始研制。2005年11月,美海軍曾從核潜艇上發射1艘微型無人潜艇。迄今,美海軍已開發成功多種型號無人潜艇,能够執行偵察、進攻和掃雷等多種作戰任務。美軍專家估計,到2020年前後,海軍將擁有大約1000艘各型無人潜艇,形成强大的水下無人作戰力量。

  更多戰艦配備無人機

  在無人機方面,美國海軍一直大力發展水面戰艦無人戰機和核潜艇無人戰機兩大類。然而,相對于空軍和陸軍而言,大海環境極爲複雜,海軍無人戰機發展比較緩慢。今年5月底,美國國防部曾宣布,海軍新世紀第一種垂直起降無人戰機MQ-8B“火力偵察兵”開始進入初步生産階段,預計2008年初形成初始作戰能力,2008年底前完成9架的部署。

  MQ-8B全長約7米,重約1.1噸,可從戰艦上自動起降,作戰半徑爲200多公里,續航時間達8個多小時,可配備多種偵察系統,包括紅外傳感器和電子光學相機等。不僅如此,該型機還可配備火箭等武器對海面目標展開襲擊。

  美國海軍認爲,隨著290架左右的P-3C遠程海上巡邏機逐步退役,未來部署108架新型P-8A遠程海上巡邏機是不够的,至少還需要50架左右的無人偵察機,才能滿足全球海上監視的需要。

  目前,美國海軍主要使用RQ-2“先鋒”號無人戰機執行偵察等任務,但整個艦隊只有21架。RQ-2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部署海軍的,僅200多公斤重,可連續飛5個小時,最大航程約200公里,主要執行空中偵察等任務。

  上世紀60年代初,美海軍曾配備世界第一種艦載無人直升機QH-50,總共部署300多架,主要進行遙控反潜作戰。QH-50最多可携帶700公斤的武器。其中它可携帶1枚MK17型深水核彈,足以摧毀一艘隱蔽水下的大型核潜艇。

  核潜艇可射出無人機

  今年11月中旬,美國海軍曾透露,一艘“洛杉磯”級核潜艇配備一架無人戰機,在大西洋進行了試飛。這是美國海軍核潜艇第一次配備無人戰機進行試飛。無人機是從核潜艇上彈射升空的,曾飛到數百米高的空域。

  目前,全世界五個核大國擁有大量核潜艇。然而,還沒有哪國核潜艇從水下發射戰機進行空中作戰。據美國媒體披露,多年來,美國海軍一直秘密研制核潜艇水下無人戰機。美國海軍核潜艇一般有16個洲際導彈發射管,每個發射管直徑約2米,可用于水下無人戰機的彈射。

  美國海軍認爲,核潜艇可長期潜伏大洋,一旦戰機水下升空作戰,更有隱蔽性,對手防不勝防而慘遭打擊。水下無人戰機可進行水雷探測、電子戰和情報搜集等多種作戰任務。其中,水下無人戰機可配備光學成像和雷達監視傳感器進行偵察。一旦獲到情報,它可通過衛星傳回美軍戰艦。如果需要,水下無人戰機也可配備武器,在高度危險的淺海水域跟踪敵方潜艇,使用先進武器進行攻擊。

  無人戰機完成空中作戰任務後,將返回核潜艇附近降落,回到導彈發射管。在導彈發射管里,無人戰機將補充燃料,爲下次升空作戰做准備。

  未來作戰時,水下無人戰機可獨自按照設計程序飛行,也可通過水下或水面通訊系統由作戰平台遙控。

  然而,水下無人戰機的研制涉及一系列複雜的技術難題,美軍能否按時部署,人們將拭目以待。

  威脅中俄海上安全

  二戰結束以來,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一直在西太平洋地區加强對中國和蘇聯/俄羅斯的遏制,包括在西太平洋地區部署航母、核潜艇和其它作戰平台。近年來,根據軍事戰略調整,美國海軍正將航母和核潜艇總兵力的60%部署太平洋地區。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海軍無人作戰平台投入使用,其必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西太平洋地區,對中國和俄羅斯的海上安全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

  早在2006年8月,《簡氏防務周刊》就曾報道,美國海軍加强無人潜艇力量一大目的,就是加强西太平洋地區水下封鎖能力。其中,一些無人作戰平台未來很可能出現在中國台海周圍地區,執行偵察和監視等特種任務。由于美國海軍無人作戰平台很小,使用非噪音的推進系統,對方很難探測和攔截

http://www.tourtw.org/doc/1005/2/6/3/100526360.html?coluid=4&kindid=16&docid=100526360

 

無人機研發 大陸志在超美【中央社2011.07.05

 

美國無人駕駛飛機近來在反恐行動中備受矚目,不過,媒體指出,中國無人機研發速度領先各國,近來動作頻頻,決心趕上美國無人機進程,甚至將此技術銷往海外。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今天指出,去年在中國舉行的珠海航展中,雖然中國展出的WJ-600及其他多款無人機的實際性能還不清楚,不過,中國研發無人機的速度之快,反映美國在無人機的軍事進展如何改變全球的戰略思維以及激發全球無人機研發熱潮。

目前有50多個國家購買偵察型無人機,除了美國和最親密的盟友間有無人機軍事交易外,沒有其他國家出口配備武器的無人機,因此,許多國家開始在國內進行武裝版的無人機研發計畫。

華郵指出,全球各國的軍事決策者將無人機視為相對價格低廉,且效果顯著的偵察工具,由地面部隊遙控的無人機可以省下許多軍事費用。相較於一架造價高達1.5億美元的F-22戰機,頂級的無人機Predator B或MQ9-Reaper,售價僅約1050萬美元。

位於維吉尼亞州費法克斯(Fairfax)的蒂爾集團(Teal Group)報告指出,各國用於無人機的國防支出讓無人機業務成為全球航空業最活躍的部門。蒂爾集團的市場調查評估,全球在接下來10年中用於無人機的費用將增加一倍,達到940億美元。

華郵表示,近幾年來,中國在無人機研發的速度超越其他國家,中國在5年前的珠海航展就展出無人機模型,且現在中國每一間大型軍事產品工廠都有無人機研發中心。

華郵指出,雖然這些工作仍屬機密,不過,在最近展覽中現身的許多無人機凸顯出,中國不僅決心要趕上美國戰鬥和偵察型無人機的腳步,甚至還想將此技術銷往海外。

為人民解放軍製造許多先進軍事飛機的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ChengDu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的一名代表表示,「美國不會出口太多攻擊型無人機,因此,我們剛好可以趁勢掌握市場契機」,「最大的理由是因為911恐怖攻擊事件後,無機人的市場需求大增」。

 

眼熱中國無人機技術崛起 西方再拋"中國威脅論" 中國網 2010-11-23 

 

珠海航展上,中國無人機的“井噴”讓不少西方媒體感到驚訝。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説,僅僅是4年前,同樣在珠海航展上,中國才第一次推出了其無人機概念,即便是2008年上屆珠海航展上,中國也只是展示了為數不多的幾架無人機,而這一次展示的無人機數量之眾可謂盛況空前。南韓《北韓日報》11月20日在題為《中國無人機閃電亮相震驚世界》的報道中説,“西方的軍事專家想必已經坐不住了,因為他們親眼見證了繼經濟強國後還夢想成為軍事大國的中國令人震驚的飛機製造技術。”

美國媒體尤其關注航展上技術性能和美國相似的無人機産品,認為中國正在“大踏步”地“趕超”美國。

《華爾街日報》20日的一篇文章説,本屆珠海航展上展示的無人機,其中有幾架專門負責發射導彈,其動力來源由噴氣發動機提供。這其中,最搶眼的就是WJ-600無人機。這種無人機理論上的飛行速度或許可以超過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使用的螺旋槳式無人機“捕食者”和“死神”。該報還説,中國WJ-600無人機的實體雖未完全公開,但美國已對它的性能表現出擔憂。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也對WJ-600無人機給予了特別關注。該網站報道説,中國航太科工集團的産品因為令美軍感到威脅而出了風頭。在該公司提供的一段視頻資料中,WJ-600無人機發現了某國航母,並將定位資訊傳輸給了後續進攻的反艦巡航導彈。該機能夠搭載多種有效負載,包括武器、合成孔徑雷達、電子戰設備以及數據傳輸系統。與該機搭配的空對地武器包括類似“地獄火”的KD-2導彈和TBI、ZD1兩種尚未確定身份的武器。

在驚訝于中國無人機的快速發展時,西方媒體又從“中國威脅論”的角度解讀了一番。《華爾街日報》稱,中國無人機的發展尤其引起美國和以色列的憂慮,這兩個國家無人機的先進程度在當今世界無人能敵。另外,中國無人機可能還會讓中國的鄰國擔憂,很多鄰國與中國存在領海主權之爭。從軍備競賽的角度來説,中國無人機技術的明顯進展可能還會刺激其他國家加快研發本國無人機或購買無人機,尤其是印度和日本,當然也包括伊朗。

日前由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發佈的2010年度涉華報告,也提到了中國無人機的建設情況。報告指出,中國(軍隊)已經裝備了幾種型號的無人機,其中既有無人偵察機,也有武裝型號的無人機。與此同時,中國還在發展多種中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用來提升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遠程偵察和打擊能力。

http://big5.china.com.cn/military/txt/2010-11/23/content_21404618.htm

 

解放軍報:美無人機軟肋漸顯 2012年07月17日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2012年07月11日測試了一種新型激光充電係統,可大幅提高美國“步行者”無人機的續航能力,使其飛行時間可達48小時以上(楨:似機載激光武器(ABL)不實用!另參本館:雷射與電磁砲 )。該型無人機是美國特種部隊自2006年以來使用的一種小型無人機,主要執行情報監視和偵察任務。但就在美國無人機性能不斷提高的同時,其軟肋也在逐步顯露。

  美國無人機最突出的軟肋,是比較容易因天氣等原因墜毀。就在一個月前,美國一架“全球鷹”無人機在馬裏蘭州某海岸附近墜毀。這是美國“9‧11”事件後啟動新一輪無人機攻擊計劃以來,所墜毀的第51架無人機。有統計顯示,截至2010年7月,美國空軍已確認79起無人機事故,每次事故損失至少100萬美元。據透露,導致無人機墜毀的主要原因除惡劣天氣外,還包括失去通訊信號或受到幹擾,以及“人為操作失誤”。

  地面操控與保障人員的數量與質量也是制約美國無人機發展的一大障礙。一架“捕食者”無人機升空,需要168人為之服務;更大的無人機“收割者”則需要180人。與之相比,F-16戰鬥機升空所需保障人員僅約100人。最近幾年,美國空軍培訓的無人機操控保障人員數量已超過了飛行員的數量,但由于無人機數量增加迅猛,人手仍然不足,有三分之一人因長時間工作而有過度疲勞的現象,其中很多人還患有焦慮症和抑鬱症等疾病。據稱,去年12月美國一架RQ-170型無人偵察機被伊朗擒獲,就有美軍保障人員疏忽的原因。

  作為一種高科技可遙控武器,無人機在技術上也面臨著不斷被破解被滲透的挑戰。據伊朗方面稱,其防空部隊之所以能擊落美國的RQ-170型無人偵察機,得益于該國網絡作戰部隊以幹擾全球定位係統(GPS)的方式“操控”了美軍無人機。這次操控很成功,因為那架美國無人機落地時僅輕微受損。有分析稱,RQ-170型無人機是美軍各類先進技術的復合體。如果伊朗能對其進行破解,足可以了解美軍指揮控制係統數據傳輸模式、構成及薄弱之處,對伊朗應對美國無人機會有很大幫助。此外伊朗官方稱,他們已經掌握了“4架以色列無人機和3架美國無人機”。此前也有報道稱,位于美國內華達州克裏奇空軍基地的“捕食者”和“死神”無人機控制係統曾遭美國黑客病毒入侵。這些事例表明,高技術是相通的,美國無人機控制係統面臨的挑戰將始終存在。

 

德媒稱中國自研多型無人機主要以仿制美國爲主

 

  東方網2009年10月16日消息:德國防務專家網14日刊文詳細報道了中國無人機的研發現狀,稱中國無人機盡管在技術方面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無人機仍存巨大差距,但近年來通過跳躍式發展,已經自行研制和生産了多種型號的無人機系統。

  中國無人機緊追世界標准

  文章稱,隨著中俄兩國軍方對先進無人偵察機需求的日益增加並投入資源研制,兩國與西方國家在無人機領域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中俄兩國的側重點仍是分析(通常是複制)諸如美國的“全球鷹”、“捕食者”以及以色列的“哈比”和“蒼鷺”無人機等現有及已列裝無人機系統,完全自主研發的無人機理念尚不多見,其中一些理論因爲太過宏偉而無法實現大規模生産,更別提正式列裝了。

  以中國爲例,其在60周年國慶大閱兵中驕傲地向世人展示了其增加無人機使用範圍的努力,及以自主研發和生産此類飛機的能力——在國慶大閱兵中,共有10架中短程無人偵察機受閱。無人機編隊領隊王寶榮(音譯)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這10架無人機分屬三種不同型號,以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特種部隊執行各種偵察任務。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武器專家譚凱家教授稱,最新展示的這些無人機顯示出中國在信息控制系統、精確測量控制系統以及計算機信息處理等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事實上,“暗劍”、“翔龍”無人機等具有深遠影響的無人機設計概念證實了譚凱家教授的這一評估,因爲中國的側重點及研發目標正在快速從小型螺旋槳推進戰術無人機向高空長航時無人機以及無人戰鬥機轉移。

  已自行研制多種型號

  除1994年從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購買“哈比”無人機外,在過去30-40年的時間裏,中國已經自行研制了衆多無人機操控系統,其中大多都以西方國家(主要是美國)無人機和無人戰鬥機的概念爲基礎。而且,中國還將在諸如米格-17和J-5基礎上研發的Ba-5、在米格-21基礎上研制的殲-7等有人機改裝爲靶機。此外,中國還研發了一些小型靶機,如Ba-2, Ba-9,它們爲中國研制遙控飛機以及隨後預編程自主飛行的系統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中國還擁有衆多單兵便攜發射式迷你無人機(如ASN-15),它們通常都由螺旋槳驅動,負責地面部隊短程戰術偵察任務。下文會介紹幾種側重于較大範圍偵察及作戰任務的無人機,雖然型號全,但是卻濃縮了中國過去、目前及未來無人機與無人戰鬥機概念以及常見的技術來源。

  未來研制仍面臨諸多挑戰

  面對在無人機領域已獲長足進步的中國,《漢和防務評論》總編輯平可夫也指出了中國發展無人機所面臨的諸多挑戰:中國曾在珠海航展上展出過不少無人機模型,但爲什麽其卻沒有批量生産實體機?平可夫表示,這就說明中國在掌握複雜的無人機技術方面仍存困難。平可夫還暗示稱,不少中國公司及機構並沒有真正的原型機,他們只是在簡單的尋找一家願意爲其無人機理念買單的國外投資者。

  2007年初,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AVIC)著名飛機設計師屠基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的無人戰鬥機仍處于起步階段,但可能會在未來十年內獲得成功。他還進一步強調稱,中國將會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意願來研制這種系統。屠基達的此次訪談給世人留下了這樣一種印象——中國仍在爲其無人機研發更加可靠且耐用的控制及通信鏈,從而防止敵軍幹涉中方對其無人機的控制以及偵察信息的傳輸。

  不過,盡管在中國當前軍事衛星網絡的支持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可實現遠程或海外利用高空長航時無人機,但其也完全明白在衛星通訊在無人機時代的重要性。對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指揮學院陳洪教授表示,如果沒有軍事衛星,美軍指揮官便無法操控其數千英裏之外位于地球另一端的“捕食者”無人機。中國全面推進國防技術的舉動表明,這個國家已經做好在航空領域大展拳腳的准備。

  中國主要無人偵察機技術特點

  “無偵-5”無人偵察機(也稱“長虹-1”無人機)

  “無偵-5”以美國AQM-34N“火蜂”無人偵察機爲基礎。這款機型將爲中國提供進一步推動無人機科技發展所需的技術背景。上世紀60年代,中國擊落了大量噴氣式無人偵察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對該款無人機進行逆向研究的基礎上,開始發展無人偵察機。在由機身、光學攝像傳感器套件、渦輪噴氣發動機以及地面站等構成的理念指導下,中國在1972年完成了一個無人機原型,之後又在1976年完成了兩個無人機原型。到1978年的時候,中國設計的一款無人機通過認證,並于1981年開始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這一款無人機便是“無偵-5”無人機。

  “無偵-5”無人機是空射型無人機,在4000米至5000米之間的高空被發射之後,該型無人機會爬升至17500米的作戰高度,那時其飛行時速可達800公裏。最初,該型無人機經由改裝後的圖-4“公牛”轟炸機發射,之後又改爲Y-8E渦輪支架運輸機。由于缺乏實時數據鏈,“無偵-5”無人機續航時間僅爲3小時,而且僅能在白天執行偵察任務,如果不進行現代化升級,那麽這種無人機將無法繼續存在。而且,由于缺乏實時數據鏈及控制,“無偵-5”無人機必須呆在其預定軌道上飛行,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戰術環境。

  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中國成功的利用無人機執行了一系列偵察任務。在此之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對“無偵-5”無人機進行了改進,並重新將之命名爲“無偵-5A”無人機。“無偵-5A”無人機配備了全球定位系統及慣性導航系統,准確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翔龍”無人機(成都飛機公司)

  作爲最新設計之一,成都飛機公司“翔龍”無人機在2006年珠海航空展上首次亮相。其尺寸、噴氣發動機、進氣設置和機翼形狀都與美國RQ-4“全球鷹”類似,這說明這款無人機也可用于執行高空長航時偵察任務。實際上,據報導其飛行高度可達18000米,僅稍稍低于“全球鷹”。據匿名消息來源稱,該機已于2008年底完成高速滑行測試,並定于2009年初進行首飛。

  “翔龍”無人機的進氣口和發動機都位于“V”形尾翼之間的後機身頂部,比“全球鷹”的要小得多。不過,據中國媒體報道,這種無人機比“全球鷹”無人機飛行速度要快,時速可達750公裏左右,航程達7000公裏。有報道稱,該機起飛重量爲7500公斤,任務載重650公斤,起飛重量稍輕于“全球鷹”,且載重量較輕(以RQ-4B“全球鷹”無人機爲例,最大起飛重量爲14640公斤,載重爲1360公斤)。由于“翔龍”無人機的航程相對有限,所以據信它僅能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作戰。

  WZ-2000“千裏眼”無人偵察機(貴州航空航天集團,也被稱爲“WZ-9”)

  與“翔龍”相似,WZ-2000無人機似乎也是以美國“全球鷹”無人機爲設計基礎,擁有“V”形尾翼,後部機身頂部裝有渦輪風扇發動機。不過,WZ-2000體積較小(長7.5米、翼展9.8米),且擁有出色的隱身性能。作爲一款老式無人機,WZ-2000無人機早在2003年12月的時候完成了首飛,並于2004年8月完成了機載遙感系統測試。

  雖然WZ-2000無人機體型較小,但據稱其升限達18000米、最大時速800公裏,然而續航時間卻僅爲3小時。據報道,該款無人機配備熱成像攝影機和合成孔徑雷達等任務荷載。其偵查數據通過鼻翼內衛星通信天線對外傳輸。

  ASN-206 / ASN-207無人機(西安愛生技術集團公司)

  ASN-206無人機是中國早期進行的高級戰術無人機項目之一,而且還是成功進入解放軍部隊服役的爲數不多的無人機之一。這款輕型、近距、戰術多用途無人機由西安愛生技術集團公司于1994年研發,並于1996年實現批量生産。據未證實消息稱,以色列Tadiran Spectralink有限公司曾參與無人機的研發過程。據報道,ASN-206無人機可攜帶多種任務荷載,因而可執行諸如晝夜空中偵察、電子戰和電子對抗(EW/ECM)、戰地偵查、邊界巡邏和核輻射采樣等任務。

  雙翼ASN-206無人機由HS-700活塞發動機提供動力,由數字飛行控制管理操作系統控制。ASN-206無人機是中國無人機研發邁出的重要一步,這是因爲它可以提供實時偵察信息,而老式無人機則需要提取才能獲得收集到的數據。

  在國慶大閱兵無人機方隊中,ASN-207無人機處于領隊位置。它是ASN-206無人機的改進機型。有報道稱ASN-207無人機的性能遠遠超越了ASN-206無人機,前者續航時間及任務荷載都是後者的兩倍,且最大航程可達600公裏。這兩種機型特別容易區分,這是因爲ASN-207無人機前部配備有蘑菇型接收天線,可從地面站接收飛行指令。

  攻擊無人機/無人戰鬥機(UCAVA)

  “哈比”無人機(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

  “哈比”無人機由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IAI)建造,是中國無人機研發技術的另一重要來源。中國曾于1994年從以色列采購了數目不詳的該款無人駕駛戰鬥機,此舉嚴重影響了美以外交關系,在兩國之間引發了信任危機。到2004年的時候,美國又因中國在軍事演習中使用“哈比”無人機,敦促以色列停止所有對華軍售。

  “哈比”並不是典型的無人機,而是一種被稱爲“閑遊飛彈”的武器系統。這款無人機由螺旋推進器提供動力,並可從地面車輛或水面戰艦上發射。此外,它還可在任務區域巡盤旋飛翔一段時間,定位並識別高價值目標。在攻擊目標時,“哈比”無人機首先向目標俯沖,然後引爆32公斤高爆彈頭將之摧毀,在此之前,無人機的傳感器可收集有價值信息。這款無人研發用于執行探測、追蹤和破壞雷達發射器等任務(比如敵軍雷達和地對空導彈炮臺),且不受晝夜和天氣影響。

  CH-3中空長航時無人戰鬥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CH-3中空長航時無人戰鬥機樣機曾在2008年珠海航展展出,但由于設計複雜,目前尚未投産。該機由螺旋推進器提供動力、機身爲鴨式設計,即尾翼位于主翼之前。此外,靠近主翼基部的下部機身攜帶有大型傳感器。從樣機來看,該機設計用于攜帶兩枚空對地導彈(如AR-1空對地導彈)。

  “暗劍”無人戰鬥機(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

  “暗劍”無人戰鬥機(UCAV)曾在2006年珠海航展上亮相。該機機身扁平,采用鴨式前翼設計方式,翼展較大,且具備超音速、高機動等特性。“暗劍”機身下方的大型進氣口暗示出了該機在高速、靈活和攻角等方面的一些特性,並進一步顯示該機應由渦輪發動機提供動力。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0-16/0917570316.html

 

中國加快發展無人機爭奪海外市場 2012-11-13 BBC中文網-

 

儘管翼龍無人機在2007年10月已經完成首飛,但在2008及2010年兩屆航展上,均是以模型形式參展,2012珠海航展是首度以真機參展。

中國媒體說,翼龍無人機已經成功出口,打入國際市場。中國業內專家認為,翼龍價格遠低於美國、以色列製造的無人機,此次真身展出,或標誌著中國有意加強在全球無人機市場上的角逐。香港《南華早報》估計翼龍價格約為100萬美元。楨:MQ-1造價500萬美元全球鷹7000萬美元

 

外國媒體稱中國積極向東南亞推銷CH-3無人戰機 2009-08-20 環球網

 

  據馬來西亞“吉隆坡安全評論”報道,中國第一次在東南亞國家或者借文萊國際防務展2009(BRIDEX 2009)平臺,向東南亞國家推銷CH-3無人攻擊機。  

  報道提到,CH-3型無人攻擊機采用螺旋槳發動機,並具備搭載兩枚AR-1型反坦克導彈的能力。這是CH-3無人攻擊機自2008年珠海航展亮相以來,第一次向東南亞國家推銷。中國展出AR-1型反坦克導彈,根據生産公司發布的AR-1導彈技術細節,彈頭重量約10公斤,射程約2至8公裏、射速1.1馬赫、導彈重量45公斤。AR-1采用的是半主動鐳射制導方式,采用一臺固體火箭發動機。這也是AR-1自2008年珠海航展展出以來,第一次亮相東南亞國家。

  報道還說,AR-1的穿甲破甲能力大于1000毫米,而對鋼筋混凝土的穿透能力爲1200毫米。從中國推銷CH-3及AR-1說明中國日後會更頻繁的在東南亞國家推銷裝備,而地面部隊裝備及飛行裝備,可能是中國日後在東南亞主打的軍事裝備。

 

俄媒稱埃及開始大量生産中國ASN-209無人機

 

  據俄羅斯軍事平等網2012-6月9日報道,埃及阿拉伯工業化組織主席哈姆迪-韋赫巴近日透露,埃及開始大量生産中國研發的ASN-209多用途無人機系統。

  雖然這種無人機系統是與中國軍事生産商合作生産的,但是99%以上的部件都是埃及産品。

  目前ASN-209的批量生産已經進入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制造的首批6架無人機完全符合埃及軍隊的要求。

  ASN-209是中國西北工業大學西安愛生技術集團研制的,主要用于空中偵察、戰場監視、校正火炮射擊、消滅目標等,還能在夜間使用。

  不間斷巡航時間10個小時,航程125海裏,監控面積相當大,性能非常先進。

 

分析稱未來10年全球無人機市場將持續增長 2012/8/11中新網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全球無人機市場在未來10年中將繼續增長,許多國家增加了無人機的開發費用,預計未來10年全球無人機的采購、服務、研發費用將達到813億美元。

  8月7日,分析師Derrick Maple在國際無人機係統協會舉辦的2012年北美無人係統大會介紹說,“我們目前仍處在這個市場生命周期的早期階段。盡管受到預算約束,未來10年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將大幅增長,這是一個重大的發展市場。”

  按照2011年的預算控製法案,美軍在未來10年內將削減支出4870億美元。G2解決方案分析師Ron Stearns說,五角大樓的2012年預算表明,未來5年無人機市場規模約為417億美元。而按照美國國防部2013年預案,這一數字降到283億美元,因為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取消了空軍和海軍無人機計劃。目前全球無人機市場約為110億美元,美國的市場份額約為45億美元。

  Derrick Maple說,“我們預測該市場未來5年在美國將回落,然後再作為新的計劃陸續回潮。在過去五年中,美國無人機市場已經曆了兩位數的增長,美國用戶占市場的2/3。這個增長速度不是可持續的,尤其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軍費縮減的情況下。雖然美國和多數西歐國家的國防支出可能會下降,但俄羅斯、中國、印度和韓國等國的無人機市場正在興起。並具有巨大的增長能力。”中東的緊張局勢成為無人機市場的催化劑,許多國家紛紛擴大自己的能力。在南美洲,巴西已經成為一個潛在的力量。“巴西空軍正在努力打造獨立的無人機能力。”

新一代無人機計劃將對規模較大的公司有利,如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和通用原子公司。而規模較小的公司將麵臨嚴重的資金壓力。

 

未來10年俄羅斯在全球無人機市場或可達5%楨:?) 俄新網 2012-11-12

 

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代表團團長、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空軍司司長謝爾蓋·科爾涅夫在接受俄新社,在2012珠海航展採訪時表示,2020年以前俄羅斯無人機在全球武器市場的份額或可達到5%。

據科爾涅夫表示,目前無人駕駛機在亞洲市場的發展勢頭比較積極。規模達到145億美元,其中進口約占採購總量的35%。發展勢頭保持第二位的是歐洲,自主研發和採購的規模達到90億美元。拉丁美洲國家位居第三位,規模為57億美元。

科爾涅夫解釋道,“不過,目前這些數字還無法反映出戰略前景,專家們認為,第六代飛機將是無人機,而先進國家武裝部隊有人駕駛飛機和直升機的份額可能會減少至40%。”

基于現代化數字技術基礎上的無人機自2000年起開始蓬勃發展,隨後不久出口便開始。

2003年至2012年期間,共有38個國家採購無人機,規模達到35.7億美元。

據美國著名分析公司預測國際(Forecast International)預測,全球無人機市場繼續強勁增長,並且未來十年內將達到710億美元。

目前以色列和美國是無人機的主要出口商,占世界出口總額的70%。從中期來看,中國也將進入前三名行列。

 

俄媒稱俄軍仿制以無人機失敗無法走中國式道路詳參【圖博館】:俄羅斯無人機 中國軍工 中國山寨經濟 蘇俄建軍原則 《戰爭之道》

 

  東方網2010年7月28日消息: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7月27日報道,盡管俄官方此前聲稱不再成批大量進口以色列無人機,只會采購幾款樣品用于研究和仿制,但是俄國防部領導層的仿制計劃顯然沒能成功,很難在此方面走中國式道路,因此被迫再次大量采購以色列無人機。

  俄國防出口公司空軍特種物資和服務出口部主任科爾涅夫7月25日在英國範堡羅航展上宣布,俄羅斯和以色列日前簽署了36架以制無人機采購合同,以方近期就將履行交付義務。這一事實表明,俄國防部門領導人制訂的仿制以色列無人機的計劃顯然沒能成功。俄副防長波波夫金此前曾經指出,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完全獨立自主地制造所有類型的現代化武器,俄國防部被迫進口一些武器裝備,因爲俄軍工企業在某些方面已經落後,國産武器裝備性能無法滿足一些特定需求,特別是在無人機方面。

  波波夫金去年4月曾經指出,俄羅斯進口以色列無人機首先是爲了確定類似裝備在俄陸軍戰鬥序列中的使用,研究其戰鬥使用戰術和方法,如果這些無人機能爲俄軍所接受,那麽俄國內設計師就將會全面細致地研究這些無人機,然後盡量爭取在本國國防工業企業內生産類似産品。他當時曾開玩笑地說:“走中國式的道路,仿制然後開始生産,在這方面沒有任何特別之處。我們的航空和導彈制造也是從仿制開始的,現在很少有人能在這些領域與我們相提並論。”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28/0939602916.html

 

俄羅斯成功購得3架以色列戰術無人機 2010-09-08 新京報

 

  俄軍無人機缺口大

據悉,俄軍方此次訂購了12架以制無人機,包括2架“鳥眼-400”型無人駕駛機、8架“I-View MK150”型戰術無人駕駛機和2架“探索者MK.II”型多用途無人駕駛機,這三種無人機的活動半徑均在250公裏之內。目前,大約50名俄軍操作人員已前往以色列學習。軍事專家指出,這項交易很可能是俄以兩國啟動軍事技術合作的開始,俄軍目前至少需要50至100架以色列不同型號的無人機,所需控制設備不少于10套。

俄希望進口大型無人機

事實上,早在2009年3月份,以色列媒體就曾透露俄軍方願意引進以色列的軍事裝備。以色列《國土報》報道說,俄軍有意購買以色列埃爾比特公司出品的“競技神-450”無人機。但作為“技術敏感”的無人機,“競技神-450”無人機的出口受到以色列國防部的嚴格控制。

當最終採購合同公布時,俄羅斯國防部最在意的以色列大型無人機全數落馬,取而代之的是小型戰術無人機。俄國家杜馬議員米哈伊‧穆薩托夫稱,俄羅斯之所以沒像外界預期的那樣向以色列購買大型遠程無人機,是美國阻撓的結果。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報道稱,受到五角大樓的壓力,以色列政府凍結了對俄出售總價值達15億美元的大型無人機的計劃。

美稱中國加速研製無人機 仍落後西方10-20年 2010-07-29 環球時報(楨:隨人評)

據美國戰略新聞網(StrategyPage.com)報道,中國正在培訓越來越多的士兵操縱無人飛機,同時還在研發更為先進的機型。但與西方國家無人機相比,中國最先進的無人機技術性能仍然落後十年,甚至更長。W-50是中國一款技術先進、被普遍使用的無人機。這款無人機的重量為95公斤,載重為20公斤,可以連續飛行6個小時,最遠操作距離100公里,飛行高度達到3000米。

  除此以外,中國還研製出一種性能先進的Z-3型無人直升機。Z-3型無人直升機的重量達到130公斤,載重30公斤,最高飛行速度為每小時150公里,可以連續飛行4個小時,最遠操作距離100公里。這款無人機可以安裝日用和夜用攝像機和鐳射引導器等設備。警察更喜歡這種無人直升機,而士兵對此的興趣較低。所以警察機構顯然是這種無人機的主要客戶。

  雖然中國無人機的價格低廉,但大多數無人機的技術性能落後西方國家十到二十年。這一點可以從ASN-206/207無人機上看出。ASN-206/207無人機在中國的數量龐大,重量為222公斤,載重50公斤。ASN-207無人機最長可以連續飛行8個小時,但普遍為連續飛行4個小時。這種無人機的最遠操作距離是150公里,最高速度為每小時180公里。一個無人機小隊包括一台操控車輛和6-10輛卡車。其中每一輛卡車攜帶一架無人機和發射裝置。因為這種無人機通過降落傘降落,所以飛機會在著陸時受到一些破壞。一個擁有10架飛機的無人機營隊實施24小時監控的時間無法超過一個星期。但中國軍隊認為,這種無人機已經滿足需求。無人機小隊還包括維修人員、設備和零部件。ASN-206/207無人機可以向地面傳播實時視頻資訊,同時還裝備電子戰設備。

  無人機持續飛行時間不足意味著,中國軍隊無法使用無人機最重要的能力。中國軍方正在研製新型無人機,其技術能力接近美國現有無人機。中國鼓勵新型無人機研發工作,希望中國軍工企業可以研製出與美國和以色列無人機類似的新型飛機。中國軍方目前正在舉辦展覽會,展示無人機設計模型,同時派出人員檢測產品性能。其中一場展覽會一共展示了52個無人機設計模型。雖然許多設計模型與現有機型非常類似,但也有一些模型展現出想像力和創造力。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27824/2010/07/29/541s2937272.htm

 

美稱中國無人機不再落後西方10年 2009-10-20 環球網 (楨:隨人評)

 

  美國環球戰略網2009年10月16日刊發文章,對中國的無人機,包括在國慶大閱兵上公開亮相的無人機做了一番評價,文章稱,以前那些中國無人機設計落後西方至少10年的說法已經不合時宜了;文章還說,中國軍隊用于無人機方面的費用比西方要低。

  文章首先說,僅僅在五年之前,人們還認定中國的無人機(UAV)設計落後于西方10年或者更多。但是近來有照片顯示,中國測試中的本土設計的無人機看起來類似以色列“蒼鷺”(Heron)無人機和美國的“捕食者”(Predator)無人機的克隆品,還有反複出現的傳聞稱,中國正在制造一款類似美國“全球鷹”(Global Hawk)無人偵察機的產品。中國將所有的無人機視為“戰略資產”,其存在和研發均保持高度機密。

  文章接著說,有一些不是最先進無人機已經在中國陸軍的戰鬥部隊中使用,其中最為普通的就是ASN-105型無人機,該型無人機重374磅(約合170千克),載荷88磅(約合40千克),每個無人機作戰小組配備6架,有六輛卡車搭載這些無人機和它們的無線電控制設備,甚至還有底片處理箱。在大多數ASN-105型無人機單位中,底片處理箱如今看起來已經取消了,代之以數字攝像機。

  環球戰略網的文章接著說,中國陸軍在無人機方面的行動預算仍然較少,老式的設備還在繼續服役,比起西方來服役時間要長得多。即使是較為老式的裝備,比如無人機,從軍事部門退役之後,常常要轉交給民用或者准軍事性質的組織繼續使用。較為老式的無人機用于邊境線附近的巡邏和陸地勘察(檢查部隊和基礎設施),此時,中國還是僅僅把無人機當做無人駕駛的偵察機使用,但是高級的軍官們正在認識到以色列和美國的部隊已在作戰中實時地使用無人機,步兵和坦克乘員從頭頂的無人機上面獲得實時視頻圖像,這方面,中國在能夠支付得起使用費用之前,還需一段時間。這是一個問題,當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陸軍已在戰鬥區域成功使用無人機的時候,無人機在中國還不是一個高度優先的項目。

  文章最後說,盡管中國正在戰略無人機方面花費重金,但在較小單位的部隊中還沒有出現很新穎的可供使用的無人機。當美國已經將無人機戰力落實到步兵連和步兵排的時候,中國似乎正在將大多數努力用于發展長航程、長航時的無人機方面,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和以色列的公司(在無人機合作研發方面)走得較近,當時,他們已經開始朝著這一方向努力,後來,美國向以色列施加壓力停止了這種合作,但在過去十年中,中國還是通過各種方式逐漸得到了新的無人機技術。(落暉/侍衛)

http://gtob.sdnews.com.cn/yuedu.sdnews.com.cn/2009/10/20/826469.html

 

外媒:亞洲無人機研發中國屬於第二等級 (楨:隨人評)

 

  中評社北京2010-2月5日電/環球網消息: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010年2月1日報道,Frost and Sullivan咨詢公司本周預測:由於亞洲國家開始購買廉價的、能夠在充滿安全挑戰的領土進行巡邏的無人機,亞洲無人機市場有望在未來六年保持每年4.4%的增長率。

  在國際無人機系統協會2月1日於新加坡主辦的大會上,來自Frost and Sullivan的亞洲航空分析家Julius Yeo稱,海盜、本地叛亂、地區緊張狀態等原因會刺激無人機的市場,採購費用將從2010年的不足6億美元升至2014年的超過10億美元。

  未來十年成交的多數無人機將是相對便宜、小型化的戰術無人機,其次是中高空長航程無人機,例如MQ-1“捕食者”,此類無人機可以在廣闊的領海上空進行巡邏,並執行戰術空中打擊任務。這類中高空無人機將蠶食大型、造價高的高高空無人機(如RQ-4“全球鷹”)市場。

  儘管某些太平洋國家已經開始研發自己的無人機,但是未來十年遠東地區的無人機市場仍將由西方國家主導。

  這位分析家將亞洲國家在無人機開發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國家分為三個等級,澳大利亞、新加坡和韓國處在第一級,日本、中國和印度處於第二級,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處於第三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2/2/1/1/101221130.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221130

 

全球掀起無人機熱 2012-11-09

 

  無人機市場將持續增長,但無人機技術仍存在缺陷

  目前,美國、以色列和俄羅斯在無人機的研究和生產方面處于領先水平,美國、以色列、法國與英國等是世界無人機市場的主要銷售國。在全球大約110億美元的無人機市場份額中,美國佔了將近一半。

  未來10年,全球無人機市場仍將持續增長,預計其採購、服務、研發費用將達到813億美元。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催生了伊朗、以色列等國的生產能力;南美洲的巴西等國也在努力自主研發無人機;中國、印度、韓國、日本等無人機市場也在壯大。

  無人機實際上是一套係統,一般包括無人作戰飛機、遙控站和數據鏈。機載係統包括信息存儲與傳輸係統、信息感知與對抗係統、任務規劃與管理係統,以及飛行器飛行控制與管理係統。這就意味著,無人機可能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無人機係統容易受到電磁波幹擾,產生錯誤的控制指令,導致飛機無法執行任務,甚至墜毀。其次,無人機由地面操作人員控制,容易受到技能不足、協調出錯、對情勢感知判斷力缺乏等“人為因素”的影響,所以對無人機係統操作員的要求非常高。第三,許多無人機發回的視頻沒有加密,容易受到攔截。去年伊朗就利用此類技術捕獲了美國的RQ-170哨兵隱身無人機。此外還存在如何合理規劃航線、防止無人機與有人機之間以及無人機相互之間發生碰撞等問題。

  有鑒于此,專家預測,無人機的最終發展方向是通過軟件升級實現人工智能,即讓無人機擁有自己的思考能力,遙控空戰。俄羅斯空軍總司令維克托‧邦達列夫中將今年8月就曾表示,第六代戰機將是配備人工智能的無人機。

  此外,使用無人機還存在一個道德問題,那就是會造成大量平民傷亡。例如,美軍無人機在巴基斯坦的行動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引起巴民眾的強烈反感和抗議,也嚴重影響了美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雖然目前對無人機襲擊造成的平民傷亡率存在爭議,有的說是10%,有的說是90%,但無論哪個國家,在使用無人機發動戰爭之前都應該慎重考慮這個問題。詳參【圖博館】:美以伊朗 阿戰越戰化(二) 賓拉登

 

美軍海豹突擊隊四大武器:RQ170無人機監視拉登 2011-05-07北京新浪網

 

  本·拉登40分鐘內被美軍秘密擊斃。海豹突擊隊展現了其作為美軍“王牌”部隊的作戰能力。他們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突入拉登藏身之所,又是憑藉怎樣的裝備完成任務的呢?原來 ,支撐着美軍“王牌”作戰部隊的強大戰鬥力的,有四種秘密武器。

  改良黑鷹無聲運載突擊隊

  5月2日凌晨,一架直升機閃電般地突入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地區,飛機承載着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第六分隊,登陸本·拉登的藏身之所。這就是海豹突擊隊的招牌運載工具——黑鷹直升機。外媒披露稱,這架黑鷹直升機“非比尋常”。媒體分析稱,高度改良版的黑鷹直升機尾部加設螺旋槳片,這能使其在飛行和着陸的過程中比標準的黑鷹直升機更加安靜。特製黑鷹直升機周身漆上了銀色,銀色的噴漆能夠使飛機在紅外線的偵測當中更易於“隱身”。

  “坎大哈野獸”秘密監視拉登

  另一件更為“神秘”的武器,是被多國軍事觀察員們稱為“坎大哈野獸”的美軍RQ-170無人偵察機,在軍事行動中起着“哨兵”的作用。

  英國《每日電訊報》稱,在配合作戰部隊執行任務方面,“坎大哈野獸”是個優秀的空中指揮官,它憑藉出色的偵測系統,向地面上的部隊實時傳達周圍的情況,例如鎖定目標位置、及時變更行動路徑等。更為關鍵的是,在擊斃拉登行動之前的幾個月,密切監視着拉登活動的角色就是由“坎大哈野獸”擔當的。

  快速變光護目鏡瞬間變色

  今年1月,美國海軍的研究部門稱,他們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的可快速變光的護目鏡,並且已經配備了30套到海豹突擊隊員的手中。通常情況下,護目鏡能幫助士兵適應多變或者不可預測的光線環境。護目鏡一般配有多種顔色的透鏡,但是在轉換時需要士兵停下正在進行的工作,手動變換透鏡。不過這種新型的護目鏡完全脫離了“手動”的概念。它能自動檢測周圍的光線環境,瞬間將護目鏡的透鏡着以琥珀色、藍色或者深灰色。

  易拉罐機器人延伸視野

  自2009年開始,美國海豹突擊隊購入了一種可以遠程遙控的“易拉罐機器人”。它能夠勝任肉眼所需要做的工作,讓部隊的“視線”變得更遠。外媒披露稱 ,這種機器人的命名緣自它只有易拉罐大小,但卻裝備着尖端的器材:紅外線攝像機可以讓它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情況下,將周圍的環境看得一清二楚 ;無線電發射器可以讓畫面即時傳送回遙控人員手中。在此次軍事行動中,偵察機器人有效地為海豹突擊隊探清了前路,讓黑暗的“未知”變成了“可知”。

  美國想要運回墜毀飛機殘骸

  一些軍事專家6日說,突襲拉登行動中墜地的改良黑鷹直升機隱形特徵明顯,可能是首次用於實戰。

  就其中一架直升機墜地,美國官員解釋,當地氣溫過高以及直升機負荷超重,導致直升機“碰撞着陸”。美國媒體報道,美國軍方正想方設法運回直升機殘骸。

  突襲行動負責人受命後不露聲色

  韓國媒體5月7日援引外媒,對擊斃拉登的行動過程和主要負責行動的“恐怖分子獵手”——55歲的美國聯合特種作戰司令官威廉·麥瑞文進行了揭秘。據報道,4月29日,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萊昂·帕內塔向身在阿富汗巴格拉姆空軍基地的麥瑞文撥通了電話,對他說“抓住他(拉登)”。報道指出,接到電話的麥瑞文在數小時後會見了到訪的6名美衆議院議員。這是計劃中的訪問。他若無其事地一邊不露聲色,一邊為他們做了嚮導。

  拉登最年輕妻子接受非暴力審訊

  據巴基斯坦方面公佈的最新消息,他們無意將拉登最年輕的妻子薩達移交給美國監管。巴三軍情報局前指揮官阿薩德·穆尼爾接受美媒採訪時說,巴方現在正使用非暴力的手段對拉登的妻子們進行審訊。鑒於美國對突襲行動的細節問題一再“出爾反爾”,因此她們的供詞有望幫助外界了解突襲行動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military/sinacn/20110507/21042431043.html

 

伊朗無人機十餘種 戰略無人機堪比全球鷹?

  據伊朗法爾斯通訊社報道,2009-2月18日,伊朗副防長艾哈邁德·瓦希迪聲稱,伊朗已生產出一種性能堪比美國“全球鷹”的戰略無人偵察機,其性能在世界上都出類拔萃。但西方媒體引述專家的話說,伊朗喜歡吹噓自己的成就,以便給人伊朗是超級大國的印象,所以不應對伊朗官員的講話抱太高預期。
  伊朗無人機型號不下10種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奧地利航空專家湯姆·庫柏的分析,瓦希迪所說的“戰略無人偵察機”,應是伊朗飛機工業公司(HESA)研製的新一代噴氣無人機,項目名稱為“燕子噴氣”(又名“哈塔夫-1”),以國產TR-160黎明-4型袖珍渦噴發動機為動力源,該機巡航時速達700~800公里,實用升限7600米,最大航程700公里,既可在防空演習中模擬巡航導彈/戰鬥機,又可進行遠程雷達干擾和戰略偵察,甚至能當巡航導彈使用,它的機頭部位可安裝子母彈投放器。目前,外界可以證實的是“燕子噴氣”已完成實地測試,包括從米-171直升機上拋下的傘降試驗。
  除了“燕子噴氣”外,外界已知的伊朗無人機型號不下10種,其中性能突出的還有名為“暴風雨”(Toufan)的反雷達無人機。該機布局與南非“雲雀”和以色列“哈比”反雷達無人機類似,其首要用途是定位和摧毀敵防空雷達,採用螺旋槳推進,在攻擊末段會對輻射源目標俯衝,然後引爆戰鬥部。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無人機可隱藏在集裝箱卡車、油輪和火車上發射,能對美軍布署在中東的“愛國者PAC-3”反導彈系統的雷達實施密集攻擊。
  水平相當“雷人”
  客觀而言,伊朗擁有中東地區難得的完整國防工業體系。目前伊朗有兩家公司從事軍用無人機生產,分別是屬於革命衛隊體系的聖城航空工業公司(Qods)和屬於正規軍體系的伊朗飛機工業公司(HESA)。
  Qods研製的Mohajer系列無人機可用於海上偵察,從快艇上利用滑軌發射升空。伊朗革命衛隊宣稱,在1997年10月,他們成功將一架Mohajer-3無人機,派遣到在附近水域游弋的美國“尼米茲”號航母上空,並安全返回,拍下了清晰的美國航母畫面。
  而HESA公司生產的“燕子”系列無人機則更加“雷人”。據報道,2006年,在持續34天的黎以衝突中,真主黨武裝使用“燕子”無人機深入以色列腹地,頻繁進行火箭襲擊效果評估、監視以軍調動和直接摧毀目標等任務。以色列空軍害怕真主黨用這些“燕子”攜帶生化武器,不得不將大量F-15、F-16戰鬥機用於攔截這些低廉的無人機,而無法支援前線作戰。以空軍F-16戰鬥機曾用“怪蛇-5”型空空導彈擊落一架“燕子-3”,專家經檢查發現,該機外觀工藝雖然粗糙,但整體構造卻相當科學,機載照相機的拍攝效果還高於以軍現役“探索者”上的照相機,這也使“燕子”系列更加出名。
  西方專家不以為然
  然而,儘管伊朗無人機有如此輝煌的戰果,可西方專家依然認為其性能無法與美國和以色列的產品媲美。設在倫敦的阿拉伯和伊朗研究中心的伊朗問題專家努裡扎德赫說:“我從1999年以來,一直在收集伊朗國防部、革命衛隊和伊朗政府發表的所有關於國防成就的聲明,如果我相信他們的話,就該承認伊朗是全世界軍力最強大的國家了。”
  努裡扎德赫稱:“我認為,他們每天都會想出一些新型武器的主意,而當我們對此作深入研究時,會發現那只不過是類似的老裝備,僅僅改動其中一小部分而已。所以伊朗在某些領域取得了成就,但就戰略武器而言,他們遠沒有那樣先進,我相信所謂的戰略無人偵察機,也只是把某些舊有機型加以改裝而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0/0/0/100900053.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900053

 

詳解中國暗劍無人戰機:距實用化還有較大差距

 

  在今年巴黎航展的中國展臺上,首次在國外公開亮相的“暗劍”無人作戰概念飛機成爲最大的亮點。雖然該機以模型參展的形式確實在可看性和技術含量上有所不足,不過依然透露出了非常豐富的信息。
  “暗箭”在氣動設計上采用了類似B一2和F一117混合體的箭形翼身融合布局,機身部分在垂直方向上呈現出箭頭形狀的三角形,扁平的流線型機身和機翼圓滑過渡成整體升力面,機體設計能夠與可伸縮前翼、常規機翼、尾翼組成適合高速和大過載機動飛行的整體布局。從外形上推測,“暗箭”應具有超音速、高機動能力和隱身性能,已經達到國際戰鬥機技術的較高水平。而且在去年珠海航展中曾經出現過的“暗影”前掠翼隱身戰鬥機與“暗箭”有很多類似之處,在對中國新一代作戰飛機平臺寄予期盼的同時,又使其蒙上了一絲神秘色彩。
  “暗箭”模型和同時展出的其他國內飛機模型有很大區別,其機體比例和制造精度明顯要比FC一1、JL一9等模型好得多。仔細觀察“暗箭”模型的發動機噴口,可以看出這部分只是簡單的桶體。雖然噴口作爲低信號設計的主要部分需要在技術上采取保密措施,但是在展出模型上對這部分結構完全不做修飾確實也比較少見。“暗箭”模型的高精度和發動機噴口的簡單結構看起來並不是單純的展示樣品,反而類似項目論證期間用來進行風洞試驗用的比例模型。而模型上的桶形噴口也和風洞模型通常安裝支撐調節杆的結構相適應。從“暗箭”展示模型的精度和結構上看,該項目設計已經達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如果真的發展成實用型號時的基本設計不大可能會有大的變化。因此,可以根據目前公開的“暗箭”模型和宣傳資料,對其進行大致的分析判斷。
  體積規格
  “暗箭”無人機在性能上既要滿足超音速和高機動性的指標要求,還要在機體內裝載傳感器、任務載荷和燃料,同時還必須在生産和使用成本上低于常規有人駕駛戰鬥機。綜合這些特點和要求,就可以大體上估算出“暗箭”的尺寸規格和大致的戰鬥力水平。超音速無人戰鬥機不需要駕駛員的優點確實可以降低飛機體積,但是因其機體空間有限,在航程和載荷上不如有人機,擔負戰役範圍的偵察和攻擊任務時也會受到較大限制。“暗箭”必須具備足夠的燃料、載荷和較完善的傳感器才能夠滿足使用要求,隱身的設計特點又使其必須具有裝載制導武器的內部彈艙。因此,“暗箭”的體積並不會比有人駕駛戰鬥機小太多。“暗箭”無人機的動力裝置采用機腹進氣布局和單臺發動機,按照其技戰術要求以及目前國內航空發動機的基本條件,可以判斷該機是一種體積大于J一7而略小于J一8的中型戰鬥機。
  應用範圍
  按照“暗箭”模型所宣稱的戰術要求和大致比例來看,基本可以確定該機是正常起飛重量在10噸以上的中型無人機,高空最大飛行速度應該能夠達到2馬赫並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低空最大飛行速度和綜合機動性也可以超過同類技術水平的有人駕駛常規戰鬥機。“暗箭”在載荷和航程上應與F一35這種第四代戰鬥機相差不多,采用標准飛行剖面時的作戰半徑能夠達到800~1000公裏,完全有能力在機體內部彈艙挂載約1000-1500公斤載荷,可以根據作戰任務挂載4枚250公斤制導炸彈或者同樣數量的SD一10空空導彈。
  戰術偵察軍用無人機目前最主要的應用範圍就是執行空中偵察任務,國內、外現役無人作戰飛機中偵察機也處于絕對的多數。“暗箭”所具備的飛行性能完全可以滿足偵察機的絕大部分要求,但是因爲其氣動布局和超音速飛行性能限制了續航時間和作戰半徑,因此作爲偵察機使用時主要依靠高速性能執行戰術偵察任務。中國空軍目前執行戰術偵察任務的主力是J一8E偵察改進型,但是該機已難以在現代化防空體系中有效完成任務,因此非常需要一種飛行性能與戰鬥機相當、卻有較強突防能力的先進偵察機。“暗箭”的超音速飛行能力完全可以與長航時戰略偵察機有效配合,依靠其低信號特征和超音速性能對敵方密集防空掩護區域強行偵察,利用速度和機動性能的優勢規避地面和空中攔截系統的殺傷。具備攻擊能力的“暗箭”在發現重要目標的情況下還可以直接進行打擊,成爲集偵察、攻擊爲一體的現代化先進無人作戰飛行平臺。
  防空與攔截珠海航展上在展出“暗箭”的同時,還展出了與其氣動布局類似的有人駕駛隱身戰鬥機“暗影”的模型。從外形上看,“暗箭”和“暗影”在總體設計思想和性能要求上非常接近。等同于“暗影”無人駕駛改進型的“暗箭”證明了航空設計人員在新機研制中采用了系統對抗的思路,通過有人駕駛常規戰鬥機和無人高性能飛行平臺的配合來獲得最佳的綜合戰鬥力。
  “暗箭”設計要求中的高機動性指標證明了其在空戰中並不僅是攔截平臺。借助與F一35采用的全景紅外傳感器類似的全方位電視/紅外傳感器,“暗箭”完全可以在先進視頻處理/人工智能系統控制下進行格鬥空戰。如果按照美國HiMAT無人技術驗證機的標准判斷“暗箭”的機動性,該機完全可以將機動過載大幅度提高到12G以上,在空戰格鬥機動性能指標上全面能夠超越現役所有常規戰鬥機。因此,“暗箭”雖然在自主作戰能力上未必能夠和有人駕駛戰鬥機相比,但是在大過載機動格鬥空戰中的機動動作方面將占據明顯優勢。
  蘇聯和美國在冷戰期間開發的防空系統就具備全自動對空攔截的能力。采用自動攔截系統的截擊機可以在全自動控制條件下完成整個作戰過程,飛行員只需要在應付突發情況和起飛、著陸時操作飛機。全球定位裝置和飛機自動著陸引導系統已經能夠使無人駕駛飛機像常規飛機一樣起降和飛行,也就是說在飛行安全上曾經制約其發展的最大障礙已經不存在了。目前,影響無人機作爲戰鬥機使用的問題主要在自主作戰和敵我識別這兩方面:
“暗箭”的氣動布局和機腹進氣設計可以明顯看出強化隱身性能和隱蔽作戰能力的意圖,但是作爲隱身無人機,執行空戰任務面對的最大困難就是發現目標。未來空戰中,參戰雙方可以確定都是具備低信號特征的先進戰鬥機,任何一方主動發出信號都會在戰鬥中失去信息保密優勢。全靜默狀態的隱身無人機所具備的低信號特征對敵方和己方同樣有效,己方地面/空中雷達指揮系統難以發現在戰區巡邏中的“暗箭”,無人機本身又不可能主動發出信號來向己方指揮系統報告方位。因此,單純依靠機載慣性和全球定位系統在不進行修正的情況下,將無法確定“暗箭”的准確位置,即使地面控制中心通過將目標信息進行戰區廣播的形式單方面爲其提供資料,也無法根本解決其在全靜默情況下的雙向定位和有效指揮引導的問題。
  敵我識別裝置的使用是制約無人戰鬥機執行空戰任務的另外一個難點。二戰和越南戰爭期間都曾經出現過利用識別器應答信號來發現目標的戰例,雖然這一問題對于無人機和常規隱身戰鬥機同樣存在,但是對于缺少飛行員靈活處置能力的前者而言,其缺陷將更加明顯。
  無人戰鬥機在作戰中一般只能按照程序來分析戰場環境和做出反應,即使在地面控制人員操作下也很難獲得與飛行員同樣的判斷和處理能力。現代空戰中編隊和配合已經成爲戰鬥機戰術應用的主要形式,但是無人戰鬥機缺乏的恰恰就是互相的有效配合與編隊協同。無人戰鬥機很難根據目標情況分析出敵方的意圖,難以准確判斷牽制和佯攻這樣的戰術手段並采取相應對策。因此,無人駕駛戰鬥機雖然在飛行性能上要明顯超過常規戰鬥機,但是其仍不具備在複雜戰場環境下與同技術標准常規戰鬥機抗衡的條件。“暗箭”如果與有人隱身戰鬥機平臺配合作戰確實可以解決指揮引導和敵我識別的問題,但是身處戰場的有人機本身作戰壓力也比較大,飛行員在完成自身作戰任務的同時很難有效引導無人機進行對空作戰,至少在人工智能和雙向通訊系統完全融合到整體作戰網絡之前是非常困難的。
  對地攻擊美國無人對地攻擊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證明了擁有精確制導武器和先進航空電子設備的無人機能夠有效執行地攻擊任務。因此,美國和歐洲已經開始將無人機作爲新一代主力戰術攻擊機來發展。無人機雖然在實戰中展現出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美好前景,但是其戰損率高同樣證明了常規無人機在地面防空火力系統面前仍然脆弱。爲此,美國和歐洲國家近年來發展了很多具備低信號特征的無人對地攻擊機。國外新發展的無人攻擊機在氣動布局設計上大多采用與B一2類似的融合體造型,而“暗箭”的氣動設計和外形特點非常類似國內新一代高性能戰鬥機的方案之一。雖然“暗箭”的低信號特征可能要比國外無人攻擊機略差,卻具備可以超音速飛行的優勢,在整體上屬于通用型更強和發展潛力更大的高性能通用無人作戰平臺。
  “暗箭”攻擊型的高機動性與低信號特征綜合設計水平較高,在國外已經公開的類似機型中處于領先的水平,中國全球定位系統的逐步完善也使其具備了遠距離縱深突擊能力。低信號特征的超音速隱身戰鬥機具備很強的戰術靈活性和突防能力,而可以防區外發射的現代化制導武器明顯提高了其精確打擊能力。“暗箭”采用紅外/激光雷達裝置,可以對小型運動目標進行自主搜索、定位和分析,能夠依靠全球定位裝置和激光/紅外制導的制導彈藥進行精確打擊,依靠其低信號特征優勢還能夠攜帶反輻射武器對敵方縱深進行攻勢防空壓制。“暗箭”如果能夠在2015年內完成設計定型進入中國空軍服役,那麽執行戰役範圍內的對地攻擊任務可能是其最主要的應用範疇。
  “暗箭”黝黑的外表與同樣在珠海展出的“暗影”有人駕駛隱身戰鬥機的灰色塗裝區別明顯。采用與B一2和F一117類似的鐵黑色外表證明了“暗箭”是重視夜間行動的攻擊型飛機。“暗箭”扁平的機身和機腹進氣道使機頭裝載雷達的空間有限,由此分析其目前是以隱身攻擊機爲基本要求進行設計的。“暗箭”與LS一6這類GPS/INS制導炸彈配合將具備強大的殺傷力,而具備低信號特征又使其有條件突破目前最嚴密的地面防空系統的攔截。“暗箭”可以與戰術導彈共同在敵方防空系統嚴密防護地區爲後續攻擊編隊打開通道,這也是國際無人作戰飛機在空戰技術實用化之前最有效的應用手段。
  無人超音速作戰平臺作爲戰鬥機使用的技術難關在十年內很難有所突破,甚至發展水平最高的美國在2020年之前都很難完成真正實用化的無人戰鬥機。因此,“暗箭”作爲戰鬥機使用應該只是具備了必要條件,距離真正達到實用化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和很多難關。“暗箭”和與其同時出現的“暗影”有人駕駛隱身戰鬥機在設計上已經非常完善,這樣的項目進度看起來並不僅僅只是用來進行技術探索的驗證機。中國參加曆次航展所展出的産品中從來沒有過純粹的方案設計(至少到目前還沒有過),因此也不可能把沒有後續發展的方案拿出來公開。因此,“暗箭”在作爲無人戰鬥機使用之外必然有著更加現實的使用途徑。中國空中作戰力量比以前更加重視以攻勢作戰爲基礎思想的攻擊機的發展,現在強調“暗箭”作爲戰鬥機看起來更多是一種掩飾——通過比較偏重于防禦的戰鬥機來掩蓋其作爲攻擊機的真實價值。
  綜合評價
  相關設計單位在國內其他企業仍然集中主要力量開發亞音速無人偵察機的時候,投入力量和資金去發展技術水平更高和對設計要求更嚴格的“暗箭”,可以說是在無人機作戰平臺的應用上走到了國內同類企業的第一梯隊(並不是領先)。雖然“暗箭”的後續發展還會遇到很多的困難甚至短期內難以克服的難關,但是以超音速無人作戰飛機爲主的新一代空軍裝備確實符合國際戰鬥機發展的趨勢。
  “暗箭”和“暗影”的出現不僅僅是中國軍事航空技術發展的代表之一,同樣也證明了中國戰鬥機在設計思想和技術手段上都開始顯露出自己的特點。曾經長期仿制和借鑒國外戰鬥機技術和型號發展的中國航空工業,已經通過第三代戰鬥機的發展跨越了從仿制到自行研制的過程。現在的中國戰鬥機科研單位已經有能力按照自己的具體情況、根據軍事需求和技術條件來發展自己的先進作戰飛機,並且已經在先進戰鬥機的設計思想上站在與先進國家同樣的高度上。現代兵器第10期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0-19/0735468115.html
 
戰術無人偵察機偵察設備的發展

  任務載荷是戰術無人偵察機的關鍵部分,不僅在重量上占無人機全重較大比重,而且也在成本上占據了無人機成本的大部分。以高性能、高成本的美軍“全球鷹”、“捕食者”無人偵察機爲例,其任務載荷的成本分別占其總成本的1/4和1/2,對于結構相對簡單,造價更加低廉的戰術無人機來說,這一比例不會低于以上數字。目前,戰術無人偵察機的任務載荷有多種。比較成熟、簡單的光電/紅外傳感器是最爲通用的任務載荷。可以晝夜全天候工作的合成孔徑雷達正越來越多被安裝在先進的無人偵察機上。具有簇葉穿透功能的激光雷達發展迅速,很快就會成爲一種重要的無人機任務載荷。另外,多光譜,超光譜相機、簇葉穿透雷達、超寬帶雷達、信號情報傳感器,化學戰劑探鍘器和地雷探測器等專用的傳感器也在發展中,不久的將來也將被無人機采用。
  光電/紅外載荷
  戰術無人偵察機的一大優勢是可以靠近目標實施偵察,小型機甚至可以飛臨目標上空,在一二百米的距離拍攝。無人機的這一特點大大降低了對光電,紅外任務載荷性能的要求。例如,下視攝像機在6000米高空利用焦距3000毫米的複雜光學系統獲得的空間分辨率.在100米高度時用簡單的焦距50毫米的鏡頭就可以達到。而光電技術的發展,使電視攝像機、紅外熱像儀的重量、體積,成本都大大降低,這些偵察設備正在走進小型、甚至微犁無人機。
  小型攝像機已經可以在市場上買到,目前在國外市場上就有一種小型彩色攝像機,包括鏡頭在內重最約2克,功耗150毫瓦,成本約200美元。能力更強的攝像機,通常重70克,功率要27瓦,完全可以安裝在美國“龍眼”小型無人機上。非制冷紅外攝像機領域也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例如,美國英迪戈系統公司的UL3紅外攝像機,采用1611 x 120微測輻射熱計探測器陣列,使用F1.6鏡頭,可以獲得優于80mK的靈敏度。包括光學系統在內,攝像機重量不到200克,需要的容積不超過50立方厘米,需要功率約1瓦。攝像機輸出模擬視頻和14比特數字信號。量産後的UL3價格將降到幾百美元,可以一次性使用。如果“龍眼”無人機安裝兩臺70克的攝像機和一臺UL3紅外攝像機,動力系統能夠維持39分鍾的飛行時間。當然這種小型載荷不采用常平架和控制系統,直接安裝在無人機上,但無人機與大型飛機相比,天生地穩定,震動比較小,而且距離目標近得多,因此仍能獲得清晰的影像。
  象“影子”200之類的中型戰術無人偵察機就可以在頭部安裝球形轉塔,容納多種光電,紅外任務載荷,如1臺或2臺晝用光電攝像機、夜用紅外攝像機以及一種或幾種激光傳感器(如測距機或目標指示器),並利用常平架和小型慣性測量裝置,控制傳感器向上、向下擺動和360。旋轉,實現穩定拍攝和精確的目標定位。美國的POP 200插接式光電載荷、U-MOSP無人機多任務光電穩定載荷、MX-15多光譜目標捕獲轉塔等,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産品。
  “影子”200裝載的POP 200插接式光電載荷是能晝夜工作的組件式穩定光電傳感器系統,使用可互換的插接式傳感器部件。標准傳感器部件有熱像儀,彩色CCD、自動視頻跟蹤器和激光瞄准器。爲滿足不同的作戰需求,傳感器組件可以快速更換。POP 200重15.8公斤,直徑264毫米.高381毫米,探測距離3公裏。

“影子”200裝載的POP 200插接式光電載荷
  “影子”200未來可能采用正在研制的改進型光電,紅外傳感器。後者重18.l公斤,包括索尼公司的CCD電視攝像機、BAE系統公司的前視紅外系統和激光測距機,光斑跟蹤器。前視紅外系統的熱像儀采用640 x 480銻化銦焦平面陣列,視場爲20度~2度。值得注意的是,幾種傳感器的數據融合將能提高探測能力,産生的影像是全數字的。新任務載荷將承擔大面積監視任務.常平架能以1000度/秒的速度旋轉,穩定精度爲5~lO微弧度。  “改進型蚋蚊”(I-GNAT)無人機安裝的MX-15型多光譜目標捕獲轉塔尺寸爲381毫米,最多攜帶4種類型(光電變焦和定點攝像機、紅外變焦攝像機、激光指示器和激光照明器)的6種傳感器。攝像機的分辨率較高,光電變焦攝像機有寬、中和窄3種視場。地面的操縱員可以利用定點攝像機,得到極窄的視場。紅外變焦攝像機有寬、中、窄、極窄4種視場。傳感器是共軸的,以便操縱員從一個攝像機變換到另一個攝像機時,可以觀看同一個目標區域。攝像機上安裝了固體光纖陀螺,可以提供高的穩定性和目標定位精度。


MX-15型多光譜目標捕獲轉塔紅外攝像機拍攝的圖片  旋翼式RQ-8B“火力偵察兵”戰術無人機采用重91公斤的U-MOSP多任務光電穩定任務載荷。U-MOSP的傳感器包括熱像儀、電視攝像機、激光測距機和指示器。高分辨率3~5微米銻化銦熱像儀有3種視場(13.5度~0.75度)。電視攝像機可以連續變焦,具有類似的視場。
  合成孔徑雷達
  合成孔徑雷達在夜間和惡劣氣候時能有效地工作,它能夠穿透雲層、霧和戰場蔽,以高分辨率進行大範圍成像,這一點是光電/紅外任務載荷無法企及的。近十幾年來輕型天線和緊湊的信號處理裝置的發展以及成本的降低,使合成孔徑雷達已經能夠裝備在戰術無人機上。
  美國已經爲“影子”200無人機研制了TUAVR戰術無人機雷達,爲“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研制了APY-8“山貓”合成孔徑雷達。TUAVR是一種比較便宜的全天候晝夜傳感器,具有高分辨率合成孔徑雷達條幅、定點圖、活動目標指示模式,能超視距全天候精確日標定位。目前,其重量爲28.8公斤,體積爲0.037立方米,但生産型重25.9公斤,體積0028米。 APY-8工作在Ku波段,在10000米高空成像分辨率爲100毫米.重52公斤,具有指示地面活動目標的能力,已在“火力偵察兵”上進行了評估。正在研制的“山貓”Ⅱ合成孔徑雷達,重量降低到39公斤,增程型“山貓”,則可在13700米的高空進行高分辨率成像。未來還將使雷達具有三維數字地面高度建模,自動探測人造金屬目標、指示海上活動目標、以及進行分區成像等能力。


“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上使用的Ku波段合成孔徑雷達  齊默爾曼聯合公司研制的SmalISAR輕型機載合成孔徑雷達可用于探測地雷(甚至透過簇葉)和其他軍事用途。實驗證明,其分辨率爲75~150毫米,重量約2.3公斤,功率儀爲lO瓦,成本不到25萬美元。安裝在飛行高度300米的無人機上時,有效作用距離2~3公裏,無人機的前飛速度提供約18米的合成孔徑。由于發射功率低,還具有隱蔽工作的優點。
  以色列爲“搜索者”Ⅱ無人機研制了EL/M-2055D合成孔徑雷達/活動目標指示雷達具有條幅、定點和地面活動目標指示模式,可以全天候在防區外拍攝大範圍影像,影像質量接近照片。定點模式可提供分辨率較高的影像,可進行目標分類。地面活動目標指示模式則可以發現地面活動目標。雷達重36公斤,功率爲700瓦。


安裝在“搜索者”Ⅱ上的EL/M-2055合成孔徑雷達

  
EL/M-2055拍攝的圖像    EL/M-2055合成孔徑雷達  德國2002年開始研制的MjsAR小型合成孔徑雷達是一種調頻連續波Ka波段(35毫米)雷達系統,重量僅3.95公斤.可以裝在O.O1立方米的任務載荷艙內,功耗不到60瓦,以條幅模式可以覆蓋500~1000米寬的條形地帶,分辨率爲500毫米,還能以聚光模式詳查特別感興趣的區域。雷達由處理器、數據記錄裝置和顯示裝置組成。天線系統由安裝在常平架上的天線以及振動、橫滾和起落運動補償裝置組成。天線包括陀螺和天線控制電子系統。由于天線安裝在常平架上,因此可以消除平臺橫滾、偏航的影響。原始雷達數據一般通過帶寬5兆赫的標准模擬數據鏈路傳送給以市售PC機爲基礎的地面控制站,進行實時圖像處理、顯示和存儲。MiSAR小型合成孔徑雷達已安裝在“月神”無人機上進行了飛行試驗,可以晝夜産生接近照片質量的高分辨率雷達影像。
    
 MjsAR小型合成孔徑雷達結構  裝在“月神”上MjsAR小型合成孔徑雷達  與德國一樣,荷蘭也在研制調頻連續波合成孔徑雷達可行性演示器,演示器打算安裝在飛行高度300米、速度90公裏/時的平臺上,在400~1000米的距離上産生寬300米條形地帶的圖像。預計作戰型尺寸爲140 X 200毫米,覆蓋寬1000米的條形地帶,方位和距離分辨率爲300毫米。
  另外,荷蘭還在研制MiniSAR合成孔徑雷達.該雷達工作在x波段(9 75吉赫),體積爲500×300×200毫米,重量不到50公斤,作用距離10公裏,能以條幅式地圖、聚光、活動目標指示模式獲得圖像。
  英國在研制的合成孔徑雷達名爲QuaSAR,該雷達以條幅地圖、聚光、寬域海上成像模式運轉.可以裝備任何能承載30公斤以上任務載荷的無人機。當安裝在飛行高度18000米的平臺上時,可以覆蓋3.5~20公裏寬的條形地帶,作用距離20-115公裏,分辨率爲3米、l米或300毫米。
  激光雷達
  與合成孔徑雷達系統相比,激光雷達的波長短,它不但可以探測到簇葉下的目標,還可以對目標進行分類,爲地面部隊提供實施交戰所需的精確目標信息。美國陸軍和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聯合投資,啓動了“線鋸”激光雷達計劃,目標是發展一種無人機載的小型三維成像激光雷達。
  “線鋸”激光雷達的基本概念是,根據合成孔徑雷達的標示,攜帶“線鋸”激光雷達的無人機按程序飛行到目標的上空,在預先確定的非常小的搜索區域內(例如,兩三輛軍用車輛占據的幾十米見方的區域),利用樹冠或和僞裝中隨機出現的空隙,采集數據。這些空隙隱約露出目標未被遮蔽的部分。激光雷達可以有效地通過這些空隙“現看”目標的暴露部分,獲得場景的三維(角度一角度一距離)影像。無人機運動時,對“線鋸”激光雷達來說,就會出現新的空隙分布,暴露出目標的其他部分。如果“線鋸”激光雷達從足夠多的角度觀看目標,井將各幀影像融合成一個合成影像時,就可以顯現出目標的形狀。

“線鋸”激光雷達的基本探測原理  目前,美國的多家公司開展了無人機載“線鋸”激光雷達的研究工作。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制的“線鋸”激光雷達,由激光器、激光放大器、二極管電源、熱控制裝置、有效載荷控制器(ARM微型控制器)、接收機、慣性測量組件和相關的電源等部分組成,安裝在常平架的兩側。激光器與接收機用機械方法校准。該激光雷達利用窄脈沖發射機,高頻接收機、近實時數據顯示用三維可視化軟件,提供高分辨率影像。窄脈寬發射機,可以發射具有足夠功率的窄激光脈沖,通過衍射光束成形光學系統,照明方形的目標區,以便探 測距離達100米的低反射率目標。照明區與探測器視場匹配。接收機采用128×8像 素的探鍘器陣列和CMOS讀出集成電路。接收機陣列掃描目標區,提供256×304的 數據幀。在接收機探測器處理電路中,利用多回波處理,排除雜亂環境和目標形成 的多個回波的影響。應用接收機控制的全局值,使目標探測幾率最大,並使噪聲 導致的虛警最低。然後將飛行過程中獲得的各幀影像配准、顯示,進行分類分析。根 據2003年的報告,該激光雷達的地面試驗證明,它能通過樹木、僞裝網之類的遮蔽物現看,根據凸起的可分辨的特征揭露和識別隱蔽的目標。下一步將進行直升機系留飛行試驗,並研制和使用128×128元的凝視探鍘器陣列。集成的系統將澈光雷達數據發送給戰場指揮官,以確定和識別敵方目標。
  LiteCycles公司與先進科學概念公司、科學應用國際公司組成聯合研制集團,研制了三維偏振測定閃光型激光雷達。該激光雷達在100~500米的高度生成瞄准點 周圍24×24米區域的合成三維影像。目標位置處的像元尺寸爲3 x 3 x 4英寸。利用新的信號處理算法,目標位置距離精度 達到亞像素級(亞英寸級)。通過偏振識別,增加了目標與簇葉的反差。提高了系統的距離分辨率,使其超出(基于脈寬和探測帶寬的)傳統極限。利用6納秒長發射機脈寬進行了實驗,實驗證明被簇葉遮蔽的坦克類目標的距離分辨率爲25毫米,未遮蔽目標的距離精度爲7毫米。
  阿雷特聯合公司則研制出用多縫條紋管作爲接收元件的閃光型激光雷達。其方案是,使用條紋管進行高速時間采樣,利用CCD攝像機進行數字化和讀出。條紋管成像激光雷達發射短激光脈沖,測量目標反射光的往返時間。激光在方位維發散成扇形光束。條紋管用多個時間分辨通道有效地接收該光束。于是,每個激光脈沖均産生一個2維方位一距離影像。由多個脈沖産生三維(角度-角度-距離)影像。這時,通過傳感器平臺的向前運動和使用單軸俯仰掃描反射鏡,使接收系統以航迹推掃方式掃描。阿雷特聯合公司研制的64×64元多挾縫條紋管成像激光雷達的發射機采用閃光泵浦倍頻Nd:YAG激光器,脈沖重複頻率爲30赫茲,脈沖能量100毫焦,脈沖持續時間105納秒。利用市售的擴束器和定制的光束發散器産生均勻的正方形照明。該激光雷達具有5.8度的正方形視場,飛行高度50米時每次拍攝可以將4.8×4.8米的一塊地面成像。空間采樣爲每個像素750平方毫米。接收機孔徑爲42毫米。在空速爲25節時以30赫茲的速率采集影像,連續拍攝時的重疊約爲80%。新型前端光纖組件使用4096根光纖,將64×64像素焦平面陣列影像成像在條紋管光陰極的16條狹縫上。該激光雷達系統,能以30赫茲的速率、以每個像素40個距離塊(二進制計數)獲得64×64像素影像數據。處理原始傳感器數據,即可産生64×64像元的距離和強度,或每個激光脈沖的立體影像。在機載野外試驗中,裝載激光雷達的直升機飛行高度50米,以0度、5度、10度,20度的前視角度,探測暴露的目標、僞裝網下的目標、樹冠下的日標。數據的後處理包括多次拍攝和多次通過的配准,證明了閃光型激光雷達可以將僞裝網和樹冠下的目標成像。  
http://www.cgw.cn/html/militaryweapon/449/2009/0401/7677.shtml

21世紀無人武裝戰鬥直升機UCAR新概念一一林正祥

 

當世界各國正汲汲營營熱烈討論UAV及UCAV的作戰效益,正在積極研發UAV及UCAV之際,美國的DARPA”國防先進研發計畫局” (the U.S.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正以特別研發經費補助美國廠商提出未來可供陸軍海軍以及海軍陸戰隊使用的UCAR (Unmanned Combat Armed Rotorcraft)無人攻擊直升機,目前已有兩家廠商組成團隊提出其UCAR作戰概念機出籠,DARPA預期於2004年十月前甄選出一家廠商執行 UCAR實機的研發,預計於2010年前完成UCAR原型機的製造,進行飛行作戰任務的演練。本文將介紹UCAR作為未來戰爭攻擊武器的利害性,以及我國可以師法其以最小經費達到最高攻擊武器之界。

 從科威特戰役到兩伊戰役,20 世紀末的戰爭無疑是無人航空載具UAV(Unmanned Air Vehicle)/UCAV(Unmanned Combat Air Vehicle)橫行霸道的時代,UAV不但能從空中偵測到戰爭致勝的必要情報,UCAV也能從空中直接摧毀敵人的軍事基地,例如軍事機場的跑道,而且性能越好的戰機需要的跑道越長, IDF需要六千呎以上的跑道,幻象戰機則需要一萬呎以上的跑道,一旦沒有了跑道,性能再好的戰機,英雄也無用武之地了,沒有了跑道百億仟億美元的戰機也只 有乖乖的停在機場,挨百萬美元的UAV/UCAV當作地面靶機練習轟炸!伊拉克戰役UAV/UCAV發揮了其極大的功效,UAV/UCAV的毀滅性,簡單明瞭,可媲美二次大戰的日本自殺飛機,但UAV/UCAV經濟的價格,加上沒有人命犧牲的必要,則非自殺飛機所可比擬。而且最令人可怕的事情也已經發生了,目前UAV/UCAV的持續發展,航程已經加大,可以從加州直飛澳洲的洲際UAV/UCAV已經發展出來,可以跨海空襲地球上的任何軍事目標,誤差值不超過十公尺,精確度媲美任何百億美元計價的洲際飛彈以及飛彈的發射和防衛 系統,不知價昂的飛彈系統未來是否還會有其必要性?!

 但更可怕的事情正在發生,當世界各國正在汲汲營營熱烈討論UAV 以及UCAV的作戰效益,正在積極研發或打算研發之際,美國的DARPA正以類似SBIR的特別研發經費補助美國廠商提出未來可供陸軍海軍以及海軍陸戰隊使用的無人攻擊直升機UCAR的研發計畫。

 2002年五月28日美國”國防先進研發計畫局”DARPA (the U.S.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依美國防部提出的規範計劃甄選出四家美國公司(1)執行一項被認為是美軍直升機航空史最具野心的無人武裝戰鬥直升機研發計畫。根據這個計劃每家公司將獲得美國政府補助3百萬美元執行UCAR第一階段12個月的概念可行性研究計劃。

2003年七月24日DARPA公佈兩家公司(2)獲選進入第二階段執行9個月UCAR概念原型機之設計任務,目前這兩家公司的團隊,已經各自提出其UCAR概念機,DARPA預期於2004年十月前選出一個最佳團隊執行UCAR第三階段6年的持續研發製造計劃,於2010年前完成兩架UCAR的研發製造任務。

 UCAR無人攻擊直升機 (Unmanned Combat Armed Rotorcraft)的概念

UCAR可以說係基於取消RAH-66 Comanche戰鬥直升機的新概念產物,由於美國防部對戰鬥用直升機已經有相當多年的研發經驗,加上半個世紀的實際作戰(韓戰越戰中東作戰以及兩伊戰爭)經驗,因此DARPA一開始就對UCAR設立如下的要求:

(1) UCAR量產的單價必須介於每架4百~8百萬美元之間,

(2) UCAR維護及操作成本必須只有阿帕契Apache直升機的10~40%,

(3) UCAR維護及操作人員不得多於阿帕契直升機Apache的維護人員數量。

 目前獲得DARPA甄選補助的廠商為Lockheed Martin以及Northrop Grumman這兩家航太大廠。由於DARPA預設的準則不設限機身設計的來源,只求性能及經費的符合需求,因此這兩家大廠為減輕費用皆不約而同,不採用自己公司內部工程師的飛機設計,而選擇與小公司合作採用小公司的設計,因此兩家所提出的UCAR概念機性能大同小異,但操作系統則有些不同。DARPA要求兩家公司於2004年十月份以前提出技術資料及預期操作性能以及UCAR與阿帕契Apache直升機並肩作戰融合性以及作為阿帕契Apache直升機並 肩作戰夥伴的可行性,其中最重要的一點為UCAR作戰團隊必須能確實遵照阿帕契Apache飛行員的命令執行自主的作戰任務,目前DARPA並同意此種自主性的飛行任務可應用YAMAHA的RMAX型遙控直升機模擬以認定是否符合需求。

 目前兩家公司正在建造實際大小尺寸的原型機,建造方式以及使用材料屬於高級機密,但兩家公司的性能以及個別機型及合作對象已訂,茲分別介紹如下:

Northrop Grumman的機型採用與Kaman公司合作的交叉式雙旋翼直升機,時速可達160kt., 高度20,000ft., 加付油箱可巡航十小時,航程可達2千公里。

 Northrop Grumman計畫建造一型兩款此種 UCAR;(1)基本型及(2)攻擊型。基本型將可飛行超過兩萬呎,裝載雷達,無線電,以及其他高性能偵測通訊器材,稱之為偵查機型(The scout version);攻擊機型(The attack model)將可於低空飛行以避開雷達,並帶有各種光電以及紅外線器材以便偵測地形以及確認目標,飛行半徑可達兩千公里進行攻擊。

 Lockheed Martin的團隊(包括貝爾直升機公司)所提出的機型飛行高度也是兩萬呎,巡航速度160kt.,以及超過九小時的巡航力(攻擊型為四小時的巡航力),除裝載無線電及其他高性能偵測通訊器材,尚保有7百磅的酬載能量,因此Lockheed Martin提出的計畫雷達為其標準配備裝置。Lockheed Martin的機型採用MD低噪音反扭力噴氣筒以避免傳統直升機的尾旋翼。

 結論

綜合上述未來無人直升機UCAR將擁有兼具高空偵查以及低空攻擊的性能,航程可達2千公里,這不已經是洲際飛彈的攻擊武器了嗎?

有可注意者是DARPA要求高性能低價格的策列,使美國國防武器製造業者回頭採用現有直升機科技,改良製造高科技低成本的武器,我國的政府武器政策從業人員應可從之取得經驗,在國內結合民間力量發展高科技低成本的國防科技武器!

 綜觀國內已有民間業者從小型無尾旋翼直升飛機的研發製造,政府如能鼓勵以及善用民間業者,發展低成本高科技長距離無人攻擊直升機將可改善台海防衛作戰的利基,例如無人反潛艦攻擊直升機單價約一~兩百萬美元,政府可鼓勵國內廠商從事此類型海軍無人反潛艦攻擊直升機之研發製造:

NOTES:

(1) DARPA 選出執行UCAR第一階段12個月可行性報告之四家廠商如下:

1.Lockheed Martin Systems Integration, Owego, N.Y./Bell Helicopter Textron Inc., Fort Worth, Texas

2.McDonnell Douglas Corp.,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The Boeing Co., St Louis, Mo.

3.Northrop Grumman Systems Corp., San Diego, Calif.

4.Sikorsky Aircraft Corp., Stratford, Conn./Raytheon Co., El Segundo, Calif.

(2) DARPA 選出執行UCAR第二階段9個月概念設計之兩家家廠商如下:

1.Lockheed Martin Systems Integration (Owego, N.Y.) teamed with Bell Helicopter Textron Inc. (Fort Worth, Texas) (補助金額$9,430,000美元)

2.Northrop Grumman Systems Corp. (San Diego, Calif.) (補助金額$8,700,000美元awarded on July 16) to continue into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Unmanned Combat Armed Rotorcraft (UCAR) program.

http://www.yoshine.com.tw/ucar.htm

 

略談反輻射無人飛行攻擊機-哈比機

 

 提要

一、「哈比機」由以色列航空工業(Israel Air Industry-IAI)設計發展,概念為:作 戰開始第一時間內大量投入戰場,癱瘓敵第一線地面雷達及防空系統,開放空 域,讓空軍獲得絕對空優。

二、「哈比機」裝在密封的蜂巢式發射箱內,車載的發射箱為18枚裝,每

連配備3輛發射車總計54枚,「哈比機」的發射系統可由C-130運輸機運載, 或 裝置在登陸艦支援兩棲作戰。

三、「哈比機」機首裝置「被動式電磁波搜尋器─Passive Radiation-Homing Seeker」及爆裂式彈頭(Fragmentation warhead),可在預設的目標區上空盤旋偵測敵地面雷達訊號,一旦確認目標,機身立刻轉為垂直下衝飛向目標。

四、「哈比機」較一般之無人飛行載具的體積小、速度慢,不易為雷達偵測,地面 砲火擊落之機率亦有限,迄目前為止還沒有被反制擊落之紀錄,以色列的經驗顯示電子干擾的效果也不理想,以誘餌雷達反制仍待驗證。

五、目前美國及南非有類似的機種,擁有以色列哈比機的亞洲國家包括土耳其、 印度、南韓及中共。2004年初中共將其哈比機送回以色列進行維修,遭到美國疑慮加以干預,2005年以色列將該批裝備原封送還中共。

六、「哈比機」可直接支援制空及制海作戰,癱瘓大陸沿岸觀通及預警雷達,降低敵海上艦隊預警能量,擾亂敵攻擊節奏提升嚇阻戰力,隱密我海、空軍兵力轉用;「哈比機」機動佈署,不易被敵摧毀,可先期規劃目標,減輕空軍對機場或其它固定陸地目標攻擊的負荷。

七、就戰爭而言,交戰雙方都應搶先毀敵耳目,因此本軍除了發展防禦性的誘餌雷達外,也應具備在第一時間內毀敵耳目癱瘓敵戰力的能力,因此,發展「哈比機」與發展反制措施同等重要。

 一、新聞報導

95年元月一日的頻果日報刊載一則,海軍將發展反制「反輻射無人機-哈比機」(Anti -Radar/Radiation Drone, Harpy)防護網的消息;「哈比機」的新聞最近一次出現在台灣媒體,應該是在民國91年7月美國的華盛頓時報報導,美國的情報單位確認中共解放軍在當年5月於福建東山島十萬兵力的演習中使用了「哈比機」,當時國內相關單位反應激烈,媒體也相當廣泛的做了報導,不過話題熱了一陣子又沉寂下來。

什麼是「反輻射無人機」?為什麼叫做「哈比機」?

二、哈比機

「哈比」是希臘神話中一隻有著蒼白女人面孔的人頭鳥身女妖,她是巨人泰風(Typhone,口吐火焰,頭上長著一百條蛇頭)和上半身美艷而下半身為蛇的女妖艾琴達(Echinda)的女兒,專司拘提亡魂到地獄(圖1);現實世界中,「哈比」是世界上最大型、最兇猛的鷹鳥,銳利的爪子長5英吋 ,高約3英尺 翼展達7英尺 ,「哈比鷹」會盡情的玩弄及折磨獵物後再將 牠殺死,「哈比鷹」也是巴拿馬的國鳥(圖2)。

「哈比機」由以色列航空工業(Israel Air Industry-IAI)設計發展,主在反制空防作為(Suppression of Air Defense -SEAD),在作戰直前摧毀敵地面及艦載雷達、地對空飛彈及防砲系統,開放空域,為陸基車載發射之單次使用,射後不理,全天候、自動操控,具有高準確度的攻擊性無人飛行載具(圖3,4),用哈比命名可見其凶險。

 在無人飛行載具(UAV)之名稱尚未出現前,第二次大戰時已有使用遙控無人飛行器,裝載爆藥作為攻擊武器的記錄,1956年西奈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時,以色列國防軍孕育出無人飛行機的概念,1973年贖罪日戰爭時正式投入戰場,當時的任務是對地面部隊行近接支援,制壓防空火力,摧毀地面雷達開放空域,讓空軍獲得絕對空優;隨後又發展出蒐集 實況影像情報(IMINT),1982年黎巴嫩戰爭中再創重大戰果,迄2001年無人飛行載具的發展和運用更趨成熟,至美國發動全球反恐戰爭後,無人飛行載具的功能全面發揮。

 三、「哈比機」性能

「哈比機」裝在密封的蜂巢式發射箱內,車載的發射箱可裝置18枚,每連編配3輛發射車總計54枚(圖5),「哈比機」的發射系統也可由C-130運輸機運載,或裝置在登陸艦支援兩棲作戰。

 以色列的「哈比機」的規格及性能如下:

全機重量/ 125公斤

彈頭重/ 15.5公斤

機身長/ 2.1公尺

翼展/ 2.7公尺

燃料/ 20公斤

滯空時間/ 6小時

飛行高度/ 1萬英尺

飛行距離/ 1000公里(6000英呎高度)

飛行速度/ 165-200公里/小時,45公尺/秒(巡航)140公尺/秒(最高速)

精確度/ 5公尺誤差

部署時間/ 80分鍾

發射54枚所需時間/ 40分鍾

 每架「哈比機」在發射前都根據任務需求,由地面指控台將指令程式化輸入電腦,各機之間不會互相干擾,發射後循預設的一組導航點直接進入指定區域,機首裝置「被動式電磁波搜尋器─Passive Radiation-Homing Seeker」及爆裂式彈頭(Fragmentation warhead)可在預設的目標區上空盤旋(loitering表2及圖6)偵測敵地面雷達訊號,接收雷達電波後與預設的資料加以比對,一旦確認目標,機身立刻轉為垂直下衝飛向目標(圖7,8),「哈比機」的引爆點設在目標上空,以期對雷達天線及周邊設施造成最大損害,地面控制站經由傳回之影像,在引爆前確認目標是否正確以及是否擊毀;雷達站之反制手段為停止放送電波,但電波訊號消失後,「哈比機」會自動回昇盤旋,當再度蒐尋到電波訊號時,重新引導摧毀目標,「哈比機」與高速反磁波飛彈(HARM-high-speed anti-radiation missile)最大的不同點為,「哈比機」接近的速度、射程和方向都不易偵測,更具彈性以及威脅性,這種特性讓一般的反制措施起不了太大的用。

 表二「哈比機」500公里 範圍內續航力

飛行高度/ 巡航時間/ 目標上空盤旋時間

10,000(英呎) 153(分鐘) 23(分鐘)

8,000(英呎) 165(分鐘) 50(分鐘)

6,000(英呎) 171(分鐘) 86(分鐘)

「哈比機」另設有自毀裝置,如果在任務期間未能發現目標,在滯空時間消耗殆盡前,也可以飛至指定區自行炸毀。

「哈比機」可在發射架上補充燃料,設有內建自動測試系統,全天候24小時備戰,機首的搜尋器在發射前以特殊的雷達模擬器測試,可確認功能是否正常。

 四、「哈比機」戰術運用及反制

現代作戰中「空優」仍是決定勝敗的主要因素之ㄧ,而提供預警的雷達當然有相對的重要性,其間的觀念毋庸贅述;戰事初期的戰機與飛行員的損耗、天候、即時情資獲得及戰場管理的指管系統超載等因素,都會影響到後續的作戰成果;以色列最初發展「哈比機」的概念,就是基於作戰開始時,在有限時間內大量部署及投入戰場,廣正面摧毀敵第一線耳目及防空系統,開放空域取得空優,此一概念迄今仍適用,因此「哈比機」作為第一時間癱瘓敵耳目遲滯敵戰力的功能是不可忽視的。(圖9)

目前尚無「哈比機」戰場實戰的數據,「哈比機」較一般之無人飛行載具的體積小、速度慢,不易為雷達偵測,地面砲火擊落之機率亦有限,迄目前為止還沒有被反制擊落之記錄。

如果按以色列的概念大數量飛臨上空時(圖10),飛彈擊落似乎不合效益也未必達到預期效果,惟一較佳的剋制方式為慢速戰機或直昇機擊落,但「哈比機」目前之飛行高度可達1萬英尺 或更高,故也可藉飛行高度避免敵之慢速機或快速機的威脅,以色列的經驗顯示電子干擾的效果也不理想,以誘餌雷達反制仍待驗證。

 反制哈比機可能需要一些實際數據,或根據其特性設計反制措施(表二)。

哈比機特性/ 可能之反制措施

電波偵蒐目標/ 關閉雷達或以誘餌雷達欺敵

慢速飛行/ 武裝直升機或慢速戰機擊落

體積小/ 無

滯空6小時/ 以直升機或慢速戰機及落

垂直俯衝攻擊/ 雷達正上方佈置遙控氣球防護網(圖11)

  五、各國使用哈比機狀況

1999 年的科索沃戰爭中,美國曾考量使用「哈比機」,但因為自陸地發射長程巡弋飛彈違反國際武器管制條約,而代以出動3000架次飛機,使用大量的高速反磁波飛彈(HARM)制壓敵防空系統,戰後美國雷神公司與以色列IAI公司開始合作,以「哈比機」機體配以美製空對空飛彈搜索器(AIM-9X 及ASRAAM),加裝自動目標辯識及分類系統(automatic target-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改良反電磁波無人駕駛飛機,開發出美國的艦載發射之「目標標定及摧毀無人載具系統」無人飛機(Cutlass─combat uninhabited target locate and strike system),「Cutlass」翼展6呎全長7呎,以火箭發射,衛星導航,具有時速100節,作戰半徑1000公里,滯空六小時,倉儲年限10年。南非Kentron公司亦發展稱為「ARW-10 Lark」的類似裝備。

  目前除了以色列空軍使用「哈比機」,向以色列購置的都是亞洲國家,包括:印度在1995年與以色列簽訂5000萬美元的「哈比機」採購合約;土耳其在1999年獲得100餘架,韓國在2000年1月購置120架,中共更早在1994年即已獲得100餘架,購置金額約5500萬美元;2004年初中共將該批哈比機送回以色列維修,卻遭到美國懷疑是進行性能提升,要求以色列扣留該批裝備,美國認為該項裝備會在台海問題上引起爭議,並且在未來的衝突中危及可能被迫捲入的美軍的安全,此一說法和2000年以色列出售中共預警機遭美國干預的情況相同,以色列雖然辯稱「哈比機」為純以色列科技,但在美國的強勢壓力下,2005年該批裝備原封送還中共,造成以色列與中共關係的低潮,而美國仍不鬆手,該案最後在以色列國防部主管軍備事務的副總司長阿莫斯雅隆(Amos Yaron)去職,並保證中止與中共之軍售後收場,但中共極有可能藉助以色列科技仿製出同類型的武器。

  六、以色列與我之哈比機(及無人飛行載具)政策

以色列為最早發展無人飛行載具的國家,以色列航空工業IAI轄下的Matla公司有超過30年的經驗,擁有110,000小時以上的使用記錄;目前有20多個國家依各自需求向以國訂購或合作生產。

我海軍早在1991年即有意發展哈比機,1993年我方藉與以國的合作機制提出發展無人飛行載具合作案,特別希望獲得哈比機的技術,雙方的合作機制最終因共識未生互信不足而破局,現況言,如果沒有具體計畫及預算,以國基本上不願也不會提供任何諮商,加上以國十分在意中共的反應,類似哈比機這種敏感科技絕無可能轉移給我。

  事實上,本軍之無人飛行載具發展政策始終搖擺不定,初期規劃「以單一軍種籌建,並由空軍負責整合三軍需求」,結果是三軍並無共識,機種發展的優先順序無法確立,專業部隊也未能編成,後又責成各軍種自行發展,更形成無人主導自生自滅的情況;在現階段本島防衛作戰的構想中,「無人飛行載具」顯然不受作戰單位重視,更不可能成為軍備發展的重點,此外,研發單位似乎無法解決若干技術瓶頸,也無法獲得先進國家技轉,但在「能自製則不外購」的政策下,徒讓國軍之無人飛行載具的發展原地踏步空轉多年,而民間的遙控技術雖然是日新月異,也被主管單位一手包辦的心態限制了整體能量的提升,對照日、韓、新等國的蓬勃發展,我自製之產品何時能投入服役仍不可期,除非放棄本位主義、結合民間技術及資源方否則難以另啟生機。

  七、因應之道

「哈比機」係在作戰第一時間內,大量飛臨敵上空摧毀雷達及防空系統(圖12),雷達周邊需要多少欺敵誘餌才能避免被摧毀?海峽兩岸會否開戰暫且不論,就戰爭而言,交戰雙方都應搶先毀敵耳目,因此本軍除了發展防禦性的誘餌雷達外,是否也應具備相同能力,在第一時間內毀敵耳目癱瘓敵戰力,確保行動及部署的自由?如果這個最簡單的邏輯成立,則發展「哈比機」與發展反制措施同等重要。

哈比機的技術在其搜尋器及操控系統,也為我發展此型機種的瓶頸,但有無取代方式?以色列專業人士有不同的看法:

(一)要讓「無人飛行載具」具反幅射及攻擊的性能,僅是在「被動式電磁波搜 尋器」及「加裝彈頭」的組合技術而已,「無人飛行載具」可依使用目的作多樣性組合發揮特定功能,「IAI」的哈比機並非唯一選項,換言之,機身製造不是重 點,目前可自行研製和生產無人飛行載具的獨立廠商甚多,各類產品足以滿足大部份需求,對發展無人駕駛飛機的國家言,有縮短研發時間節約經費之利。

(二)「哈比機」使用電波偵測目標,易受敵方頻率更換所限。

(三)無法監視現場,指控組合複雜,造價略貴。

解決方案為:以偵察用之無人飛行載具,配備晝夜均可執行任務之光學裝備取代被動式電波偵蒐器,搜索、分辨及鎖定目標,另在機身加裝炸藥成為攻擊性武器,在操控台觀察及確認目標後進行摧毀。

  就作戰實況言,「反輻射無人攻擊機」除海軍艦載型及陸軍內陸配置,可打擊敵水面艦隻摧毀敵沿岸雷達遲滯敵戰力外,也可掛載於戰機上行更深遠攻擊,以色列空軍有「一加一大於二」的概念即指此而言。

  八、結語

「無人飛行載具」係統合指、管、通、情系統的科技;就情報蒐集之角度言,「無人飛行載具」,有易於操控、成本低廉且運用範圍更廣等優點,是無力發展衛星的國家最有效的利器;就作戰層面言,攻擊性的「無人飛行載具」更有節約戰力發揮奇襲、擴張戰果的功能。

  「哈比機」可直接支援制空及制海作戰,癱瘓大陸沿岸觀通及預警雷達站,降低敵海上艦隊預警能量,擾亂敵攻擊節奏提升嚇阻戰力,隱密我海、空軍兵力轉用;「哈比機」機動佈署,不易被敵先期摧毀,可先期規劃目標,減輕空軍對機場或其它固定陸地目標攻擊的負荷,在我軍備獲得不易的情況下,大量生產此種價廉實用的武器,應是戰略赫阻的選項之ㄧ。

  我在不同用途之「無人飛行載具」的研發上,主導及整合的單位應記取我坐失與以色列同步發展「無人飛行載具」良機的殷鑑,不宜再有「小量採購,拆解、模仿」企圖達到「自行發展」的作為,應具體規劃並在國內外發展遙控技術的廠商中擇優合作,避免各自為政事倍功半,縮短「無人飛行載具」部隊編成時程,提升我嚇阻戰力的能量。

http://tw.myblog.yahoo.com/alibuda-hu/article?mid=653&prev=962&next=168&l=f&fid=13

 

台灣製造臺海緊張局勢 要造200架自殺攻擊機(楨:?)環球時報2003-9-3

 

據台灣媒體近日透露,鋻於美國已拒絕了台灣購買美制“捕食者”無人機的要求,台灣軍方正在自行研製無人駕駛攻擊機,以滿足軍方對未來臺海作戰提出的要求。

  看中美國和以色列無人機

其實在2002年7月底台灣公佈的兩年一度的“國防”白皮書中,臺“國防部”便公佈了台灣軍方引進、研製無人機的計劃。臺軍對其獲取無人機技術規劃了三個基本途徑,首要方式是獲得美制“捕食者”無人機,其次是尋求向以色列採購“哈比”無人機,最後才是寄希望於台灣“中科院”研發的新一代具對地攻擊能力的無人機。

被台灣軍方列為最佳選擇的美制“捕食者”無人機,其最大續航時間可達60小時,實用升限7620米,活動半徑可達556千米,可在夜晚條件下執行偵察任務。早在科索沃戰爭中,“捕食者”就曾在3000米高度對各種地面目標實施準確和即時定位,順利偵察到南斯拉伕聯盟的機動地空導彈陣地、坦克陣地等目標。經改良的“捕食者”可在機翼下挂兩枚“地獄火”導彈,成為對地攻擊平臺,有在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的實戰經驗。

據台灣軍方消息人士表示,美國此次明確拒絕台灣購買“捕食者”的要求,並不是擔心該型無人機本身技術參數的洩露,而是擔心一旦美方提供這種機型給台灣,就必須向臺軍全面開放其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這使五角大樓十分顧慮。

臺軍執行的第二方案是求購以色列的“哈比”或法國的“紅隼”無人機。

“哈比”是一種反輻射無人攻擊機,主要用於攻擊防空雷達,功能與反輻射導彈一樣,“哈比”的造價平均只有5萬美元,而其活動範圍卻可達300公里,機頭裝有16公斤炸藥,可持續飛行數小時,使用紅外線與自動目標辨別系統鎖定雷達電波後,再俯衝撞向雷達。按美軍的劃分方法,“哈比”的攻擊方式屬於有去無回式的“自殺攻擊”。不過,由於大陸對無人機的研製、引進工作起步比台灣更早,而且和以色列方面的合作關係也較密切,因此臺軍擔心大陸已經獲得了“哈比”的技術參數,從而一直在考慮是否引進該型無人機,來作為“捕食者”的替代機型。

  投資5億新台幣自行開發

由於以上方案的執行都存在很大變數,臺軍目前加快了自製無人機的研發工作。事實上,台灣早在20世紀90年代便開始進行無人機的自行研製。台灣“中山科學研究院”曾主持研製了5種無人機。在1997年台北航展上就展出了一種與美國雷神公司合作開發的無人機。而後,又陸續研製了“中翔”2型以及“天隼”2型多用途戰術無人偵察機。不過,近日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由於解析度不夠,而且這幾種無人機的性能都偏向於進行戰場偵查,並沒有太大加強對地攻擊能力的空間。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臺軍方最近指示中山科學院,如果“哈比”的引進工作無法成功,便要加快研製類似的集偵察和攻擊于一身的無人機。據消息人士透露,臺軍目前正以“哈比”無人機為藍本,研製自殺式無人攻擊機,它可以攜帶兩枚高能量的炸彈或兩枚空對地導彈,最遠活動半徑達500公里。臺“國防部”已經計劃撥款5億元新台幣(7500—8000萬美元)進行研製;在2005年計劃生產超過40架,並最終達到200架,預計這些自殺式無人攻擊機將配備給臺陸軍3個營使用,直接針對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的各個雷達站。

  製造臺海緊張局勢

英國媒體報道指出,美國明確拒絕台灣購買“捕食者”無人機的要求,對長期依靠美軍售提高自身實力的臺軍無疑是當頭一棒,使臺軍方一直希望實現的無人機計劃遭到嚴重挫折。

今夏以來,台灣民進黨政府有意通過島內媒體曝光了一系列臺軍的所謂各項軍事秘密計劃,其實不過是民進黨當局針對2004年“總統大選”的助選手段,無疑想借此為“台獨”分子打氣助威,並企圖轉移島內民眾對經濟現狀不滿的情緒。此次公佈的的自殺性無人機計劃,是臺當局“以武拒統”的又一個實際步驟,對此島內廣大民眾普遍感到不安和疑慮,臺當局的這種做法只會導致臺海局勢的緊張。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TCC/haixia/398845.htm

 

中國哈比無人機的首次曝光

 

  以色列的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IAI)在20世紀90年代研制的,可以從卡車上發射的,可對雷達系統進行自主攻擊的無人機。哈比的設計目標是攻擊雷達系統。哈比無人機配備有反雷達感應器和一枚炸彈,接受到敵人雷達探測時,可以自主對雷達進行攻擊,因此被稱爲“空中女妖”和“雷達殺手” 。哈比無人機的名字取自希臘神話中的鳥身女妖哈耳庇厄(Harpy)。

在1997年的巴黎航展上,哈比無人機首次公開亮相。2000年,韓國花費5200萬美元引進100架哈比無人機。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還曾經把哈比無人機出售給一些其它國家,包括土耳其,印度和中國。

  哈比無人機事件

  2004年,哈比無人機成爲美國限制向中國出售武器和出售先進的軍事技術所作努力的焦點。以色列在1994年把哈比無人機以五千五百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中國,按照合同約定,2004年12月哈比無人機被運回以色列進行技術升級。這時,美國要求以色列扣住無人機並解除合同。按照美國所說,哈比無人機具有美國技術;但是按照以色列所說,哈比無人機是以色列自主設計的無人機。2005年,哈比無人機沒有進行升級,原樣返還給中國。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2&fid=145891&tbid=4137

 

臺無人機試飛時墜毀 軍方防泄密低調撿殘骸

 

研發人員在靶場邊海灘撿拾墜機殘骸,見記者到場,趕緊塞入衣服藏匿(箭頭處)。

圖為臺軍方研發的無人飛機在07年“雙十節”亮相。

  中新網2009年3月27日電 據台灣《蘋果日報》報道,台東外海發生“靶機”墜毀意外,臺軍方人士表示,失事墜毀的是臺軍“中科院”研發中的無人飛行載具(UAV,或稱無人飛機、無人飛行系統),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

  臺軍該名官員說,“中科院”26日在台東太麻裏外海進行無人飛行載具的例行性測試,墜毀的原因還在查證當中。

  對於撿拾殘骸的官兵看到記者掉頭就跑,軍方將領則緩頰說,世界各地的武器研發都屬機密等級,台灣也不例外,武器研發不成熟,官兵如果有這樣的反應,也是基於保護機密不外泄。

  臺軍方發言人虞思祖則說,對臺軍武器研發,不予評論。

  UAV具全球定位導航、自動飛行控制、電子反干擾、實時影像傳輸功能,可執行日夜偵搜、戰場監控、目標搜尋及定位等軍事任務,也可配合民間進行地形地貌偵照及監控、氣象與災情監測、海巡搜索。

http://big5.chinanews.com.cn:89/tw/jsdt/news/2009/03-27/1620469.shtml

 

國造UAV列傳(含評論)

 

目前軍方研製無人飛行載具(UAV)的單位,仍以中科院的資訊通信研究所與航空所為主, 已知的有:

  1. 中翔二型

為中科院航空研究所研製,中翔一型原型機於88年5月20日試飛成功,可執行日夜間長時間偵蒐任務,採用後推式螺槳發動機,具有電子反干擾能力並可以做即時的資訊傳輸,可進行加密資料鏈傳輸,而無人載具的飛行狀態可以即時顯現在地面控制站上。中翔二型採用複合材料、整個機體結構設計重量輕、強度高,採組件模組化設計、拆換維修容易,整體系統次分為:地面導控系統、任務規劃與指揮中心、地面導控站、起降操控台、傳輸天線等部分。機長5.7公尺,翼展7.5公尺,高1.8公尺,載荷可達51公斤,最大時速可達160公里,滯空時間為8小時。“中翔二型”無人機的機首裝備艙內,安裝有一套光學感測裝置,機內還裝有自動飛行控制系統及GPS導航系統,須以跑道及攔截索進行起降。

  2. 天隼二型

天隼二型為中科院資訊通信研究所研製,採空氣彈射設計,大幅提升系統機動能力。全套裝備包括機體、地面導控站,以及相關彈射、支援裝備,均可裝載於3部廂型車中快速運送、機動部署,其導控距離長達150公里;且擁有不易為紅外線/雷達導向導彈鎖定的特性,戰場存活度極高。詹氏年鑑提供的性能諸元為,天隼二型機長4公尺,翼展5公尺,載荷可達30公斤,滯空時間4小時,平均巡航速度為50節。航程150公里,飛行高度可達2400米,續航時間約5小時。該型機平時除掛載一個環架式彩色CCD攝影機,作為戰場監控、目標定位及追蹤用途;也可搭配紅外線/可見光雙感測器光電酬載,執行夜間偵照任務。

  3. 紅雀與藍鵲迷你UAV

紅雀迷你UAV

藍鵲迷你UAV

紅雀與藍鵲迷你UAV具有自動飛行、導航、即時影像、航資傳輸及日夜間作業能力;能支援小部隊偵察及目標獲得任務,具有結構簡單、易操作、低成本及高機動性等優點。藍鵲迷你UAV,長0.5公尺,寬0.5公尺,高0.2公尺,總重1公斤,搭載CCD鏡頭,滯空時間可達1小時以上,採無刷電動馬達推進,以單人手擲方式起飛;紅雀迷你UAV,長1公尺,翼展1.5公尺,高0.3公尺,總重2.1公斤,搭載夜視鏡,滯空時間可達1小時以上,採無刷電動馬達推進,以單人手擲方式起飛。

  < 評論 >

很明顯的,中翔二型適合軍團級以上單位佈署,以其較長的滯空時間與航程,擔任較大範圍偵察任務;天隼二型則可佈署於旅級單位,利用可彈射起飛之特點(於車輛後方架設滑軌),隨野戰單位機動佈署,雖說其滯空時間及航程較中翔二型短,但仍能符合聯兵旅區域戰術偵察之需求;紅雀與藍鵲迷你UAV,由單兵攜行,可滿足連級以下即時偵察之需求,可以更精確掌握近距離敵情。若三類四款UAV皆能佈署,則可形成高低分工,構建完整的即時情報網,讓各級指揮官能更迅速掌握戰場情況,以利下達決心。目前除中翔二型UAV順利量產,佈署於陸軍各軍團及作戰區,其餘兩類三型UAV的量產計劃未明,天隼二型似乎在與中翔二型競爭敗下陣來,而銷聲匿跡,殊為可惜;目前各聯兵旅仍缺能機動佈署的UAV,軍方宜考慮量產能於車輛滑軌彈射起飛的天隼二型,畢竟仰賴跑道與攔截索起降的中翔二型UAV並不適合佈署,至於紅雀與藍鵲迷你UAV,應於測試完成後,早日撥交基層連隊,以減少對專業偵察人力(偵察兵)之依賴。

  回應

海峽不過百多里,若能自或仿制射程2百公里的多管火箭+UAV ,便能決戰對岸

http://mypaper.pchome.com.tw/f14tomcat/post/1321576853

  

臺軍無人機發展水平如何? 2009-09-21 作者:許抗

 

  2009年3月26日,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實驗中的一架大型無人機,從臺東香蘭靶場起飛,不到5秒鍾便失控起火並墜海。臺軍對這一損失上千萬新臺幣的事故輕描淡寫,不願證實墜毀的是何種機型。臺灣“國防部”軍事發言人虞思祖特地表示,“因涉及武器研發測試,援例不予響應。”不難看出,盡管兩岸關系逐漸回暖,臺軍通過發展無人機做大軍事力量的野心仍在不斷膨脹。

  臺軍一直認爲,無人機是平時偵察大陸軍情最有效的手段,戰時則是攻擊大陸雷達站的“殺手鐧”武器;爲了保護“制勝法寶”E-2K預警機免遭地對空反輻射導彈攻擊,臺軍急需無人機充當假目標誘餌。此外,臺軍認爲發展無人機是“一石二鳥”之舉。  

  陳水扁執政期間,綁上“臺獨”戰車的臺軍奉行的是“先制反制”的作戰思想。爲配合輿論造勢,誘騙島內民衆,臺軍無人機的發展情況逐漸從幕後走向臺前。2002年7月,臺灣發布的“國防報告書”首次公布了臺軍引進、研制無人機的計劃,列出了10項代表“國防”實力的關鍵技術。其中,位列第10項的正是無人機技術。2005年,臺灣《全球防衛》雜志披露,臺軍炮制攻擊大陸的9項“秘密計劃”,其中之一的“自殺計劃”,就是研制“自殺式”反輻射無人機來攻擊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的雷達站。2008年5月,馬英九上臺執政以來,他表示目前兩岸關系雖有改善,但是該維系的建軍備戰工作絕不容松懈。爲了維系兩岸和平,充實“國防”實力並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刻不容緩。

  美國把無人機列入黑名單   

  臺灣當局每年對美軍火訂購單中都要求美國向其出售“捕食者”無人機。“捕食者”無人機是美國通用原子公司研制生産的一種中空、長續航時間無人機,是當今世界上經過多次實戰檢驗的先進無人機。在科索沃戰爭中,“捕食者”是唯一能提供目標圖像信息的無人機,在3000米高度對各種地面目標實施准確的實時定位,順利偵察到南聯盟的機動地空導彈陣地、坦克陣地等目標,爲北約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阿富汗戰爭中,美軍首次使用“捕食者”無人機發射“地獄火”反坦克導彈,成功摧毀了一輛塔利班的坦克,首開無人機使用精確制導武器攻擊地面目標之先河。美軍出動攜帶“地獄火”導彈的“捕食者”無人機,還曾擊斃了本?拉登的助手阿提夫。“捕食者”被臺軍列爲“夢寐以求”的無人機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由于美國國務院禁止美方提供任何敏感性裝備零部件給臺灣,而“捕食者”是具有極強攻擊性的武器,它不符合臺軍防衛性戰略的需要,因而列入了美對臺軍售的“黑名單”。就在2008年10月3日,美國開啓對臺超過64億美元的超級軍售。盡管此次軍售武器品種多、數量大,卻仍未包括“捕食者”,這使得臺軍高層失望至極,深感無人機計劃備受挫折。

  臺軍的第二方案是求購以色列的“哈比”無人機。“哈比”無人機是一種反輻射攻擊無人機,由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IAI)下屬的馬特拉分公司研制生産。“哈比”與目前廣泛應用于偵察、通信的無人機不同,它集無人機、導彈技術于一體,是一種利用敵方雷達輻射的電磁波信號,自動搜索、跟蹤並摧毀地面雷達的反輻射武器系統,主要用于攻擊防空雷達,功能與反輻射導彈一樣。它的造價平均只有5萬美元,而活動範圍卻可達300千米,機頭裝有16千克炸藥,可持續飛行數小時,使用紅外線與自動目標辨別系統鎖定雷達電磁波後,再沿著電磁波束俯沖撞向雷達天線。據香港媒體報道,臺軍方已經開始尋求向以色列購買“哈比”無人機的可能性。實際上早在10多年前,以色列就曾向臺灣推銷過“哈比”,但被臺灣所拒絕。時過境遷,由于“哈比”無人機已經出口到韓國等多個國家,加之大陸對無人機的研制、引進工作比臺灣更早,臺軍擔心大陸可能已經獲得了“哈比”的技術參數,因而在是否引進“哈比”無人機替代“捕食者”的問題上猶豫不決,致使臺軍方高層人士抱怨說:“只有慢慢等中科院做出我們急需的東西吧!”

  目前,臺軍成功引進的有以色列産的“搜索者”無人機,“搜索者”無人機是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IAI)研制生産的第三代中空長航時無人機。“搜索者”無人機采用先進的氣動設計、複合材料和巧妙的穩定翼和尾翼,由模塊化、通用化的地面控制站進行遙控;新型地面控制站既能延伸無人機的突防距離,又能顯示無人機飛行航線下方的三維地形圖、任務細節和威脅態勢。無人機主要機載設備用于晝間使用的1200毫米彩色CCD視頻攝像機和用于夜間觀察的前視紅外傳感器、電子戰設備、誘偏設備、通信中繼設備、激光目標指示或激光測距儀等。此外,臺灣早年曾從美國引進了BQM-74C亞音速偵察靶機,此機長3.95米,重127千克,巡航時速555千米,航程833千米。既可以作靶機,也可以裝上電視攝像機、錄像機或電子戰設備執行偵察任務。   

  磕磕碰碰的自主研發   

  臺軍無人機軍購的不順心意,刺激了臺軍無人機自主研制技術的不斷發展。上世紀90年代初,在對外購無人機進行研究後,臺軍下令由其管轄的“中山科學研究院”開始著手無人機研制工作。

  1995年,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獨立完成了第一架小型戰術無人機,臺灣軍方將其命名爲“天隼Ⅰ”,“天隼Ⅰ”可遠距離遙控或自動飛行,實時傳送影像,主要用于執行偵察任務,但是沒有裝備部隊。

  1996年,臺軍啓動“中翔Ⅰ”無人機計劃,旨在開發大型無人機,用于戰術偵察、戰場與海洋監控、電子幹擾和誘餌等軍事用途以及交通監視、資源勘探、反走私和反偷渡等非軍事用途。1997年,“中翔Ⅰ”無人機樣機在臺北航展上首度露面,但臺軍對“中翔Ⅰ”各方面的技術性能不太滿意,因此後來“中翔Ⅰ”並未投産。與“中翔Ⅰ”無人機聯袂參展的還有“中山科學研究院”與美國雷聲公司聯合研制的001號無人機,該機更是獨苗一根,雖未投産,卻爲臺軍的無人機研究積累了豐富的數據。

  1998年5月,“天隼Ⅰ”的改進型“天隼Ⅱ”無人機首度試飛成功。2000年,“天隼Ⅱ”無人機在新加坡航展上公開露面。2001年4月,臺軍“漢光17號”演習時,“天隼Ⅱ”無人機配合“雷霆2000”多管火箭炮實彈射擊進行彈著點觀測。2001年5月15日,“天隼Ⅱ”無人機在“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成果展示會上再度公開亮相。據臺軍宣稱,該機滯空時間8小時,巡航時速130千米,載重30千克,全系統包括4架無人機、地面導控站及相關地面支持裝備。可廣泛應用于實時戰場監控、威脅目標定位/跟蹤、危險區偵察/評估、火炮定位修正、海上/海岸監控、通信中繼等軍事任務。

  2002年,臺灣軍方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結合先前的經驗研制出“中翔II”無人機,並于同年參加了新加坡“亞洲航宇展”。 臺軍除了積極推進“中翔II計劃”之外,“中翔III號計劃”也宣告啓動。據臺軍稱,新型的“中翔III”無人機將可以飛越臺灣海峽,執行偵察任務,具備改裝攻擊性武器的可能。

  2003年9月“漢光19號”演習中,“中翔Ⅲ號”樣機被曝首次參與測試。它承擔的主要任務是將導彈攻擊空中及地面目標的圖像中繼至演習指揮中心。臺灣軍方坦言,圖像質量並不好。2004年10月,“中翔Ⅲ號”樣機進行了一系列複雜氣候條件下的長航時、遠距離關鍵性飛行測試。此次測試之後,臺軍開始考慮爲“中翔Ⅲ號”無人機裝備合成孔徑雷達。2004年12月,臺軍在2004“國防報告書”中正式公布無人機的研發信息。該報告稱,目前研發完成的“天隼Ⅱ”、“中翔Ⅱ”等可執行偵巡任務的無人機,具有長期滯空飛行、短場起降、高載荷及電子反幹擾能力。

  據2005年8月31日《簡氏防務周刊》報道,臺軍已有5架“中翔Ⅱ”無人機樣機的測試和制造工作接近完成。這種新型無人機具有光電和紅外探測系統,最大飛行高度爲3660米,最高速度爲150公裏/小時,最長續航時間爲10小時。可執行日夜間偵察、戰場監視、目標搜索及定位、戰場損害評估、通信中繼等任務。2005年,臺灣《中國時報》披露,“中山科學研究院”擬在技術較爲成熟的“中翔Ⅱ”基礎上,參考以色列的“哈比”來研發新型“中翔Ⅲ”無人機。據臺軍內部評估,新型的“中翔Ⅲ”無人機將在2010年研發完成並量産列裝,如果未來在衛星傳輸和射控技術上更加成熟,這種帶有隱形特點的無人機,可深入大陸投射反輻射導彈,攻擊我方雷達。

  除“中山科學研究院”之外,近年來,臺軍還充分借助民間企業和高校科研力量研制無人機。如“中間試驗-1”無人機(MX-1)就是由民間企業天空飛行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中間試驗-1”無人機專爲海岸監視設計,能執行簡單的海岸巡邏任務。它裝備有兩沖程發動機,最長續航時間5小時,航程400千米,每架飛機的計劃成本爲1萬美元。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 “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的無人機與微衛星研究團隊,繼16公裏航程“天鵝”號無人機之後,另一架擁有大約150公裏航程的“黑面琵鷺”號無人機已經問世。據透露,“黑面琵鷺”號擁有視距外自主飛行以及地面目標追蹤、影像回傳等先進性能,且具備更低油耗與更高負載能力的特性,能夠進行遠距離、長時間的視距外飛行。如果把“黑面琵鷺”部署在澎湖甚至金門,就可以對大陸福建沿海地區的動向進行密切監視。

  迄今爲止,臺軍自主研發並列裝的主戰機型只有5架“中翔Ⅱ”無人機和數架“天隼Ⅱ”無人機,難以形成戰鬥力。“中翔Ⅱ”和“天隼II”無人機列裝的數量與臺軍做大做強無人機的野心反差很大,這讓我們不難判斷,臺軍無人機技術其實進展緩慢,研發並不順利。

http://www.news365.com.cn/wxpd/wz/jsbl/200909/t20090917_2467814.htm

台長: 阿楨
人氣(18,017) | 回應(205)|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其他空軍 |
此分類下一篇:俄羅斯無人機
此分類上一篇:RQ-4全球鷹

顯示全部205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