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釋放神的榮光 - 莫非可以如此寫 - udn部落格
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用故事釋放神的榮光
2019/12/20 11:11
瀏覽1,429
迴響0
推薦5
引用0

       創文十二月下旬會推出第一屆創世紀文學獎徵文比賽,
包括聖經故事獎和散文獎兩項。
盼望有心作者密切關注。
    
       有時會想,當我們唱詩歌的時候,真地思考過所唱的歌詞嗎?吐出來的字字句句,真的是我們心中的渴望嗎? 有些非常莊重認真的禱告,為何唱得如此輕鬆愉快?有些讓人生疑不確定的歌詞,為何唱得會如此毫無疑問?
 
        比如說有首詩歌叫:「我要看見」 ,歌詞如下:

        求你降下同在,在你子民的敬拜中, 求你顯出榮耀,在你子民的讚美中。我要看見,我要看見,如同摩西看見你的榮耀。

        不禁讓人思考:人為何想見神的榮光呢?是單純地想瞻仰神?還是想要和神面對面,問出心中許多的問題?正如那本暢銷書《心靈小屋》(或譯《小屋》或《棚屋》),人可以和三位一體的神面對面,問出生命中創傷的大哉問?

       又,當神的榮耀真降臨時會是什麼樣呢?耀眼大光?還是一片柔和引人的光?人看到後,又會怎樣反應?

       《出埃及記》中記載了人們看見神榮光時的反應,不是讚嘆迎上去,反而是讓人意外地恐懼往後退,沒有一人敢上前。經上這麼記載:

        亞倫和以色列眾人看見摩西的面皮發光就怕挨近他。(出34:29)

        因為神的聖潔,神不能讓人看見,所以無人可以直視,否則必死。這是為何以賽亞在聖殿中一看到主坐在高高寶座上,又看到神的榮光時,會喊出:「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賽6:5)

        也因此,整本聖經對神的長相完全不著墨。祂的出現,只在涼風吹起時出沒那一下,卻沒有一字半句描述祂的正面長相。十誡中也規定不可為神鑄像,不能用天上地上任何活物的像來代替,這就讓人更無從琢磨神的模樣了。

        然而,神的模樣雖然在聖經中缺少記載,從和祂會晤過的人臉上、生活中,卻反映了出來。

        當八十幾歲的摩西第二次從神領受十誡下山時,他懷抱中那兩塊石版想必挺沉,又四十天沒吃沒喝,臉色怕是憔悴黯淡又氣喘吁吁。然而,眾人看見摩西的臉卻讓人意外地光彩逼人,立時知道出大事了, 一片震懾。

        也是那次在山上,摩西要求神顯出祂的榮耀給他看,神也答應了。但是人不能見神的面,誰見誰會死。於是神把摩西塞在一盤石穴中,自己經過時伸手遮掩(這是何等親愛的動作),等過去後,再把手收回,摩西就看到神的背影了。這已是空前絕後的一個舉動。

        然而那背影容人逼視嗎?看起來又是怎樣?而且摩西既然已和神像朋友一樣可以直接對話了,神也回答了摩西所有的問題了,為何摩西還會希望神顯出祂的榮耀給他看呢?人對神的好奇和渴慕親近,原來會是如此地無止盡!那必是進到關係裏的下一步走向吧?

        然而平常人見神一面可非同小可,必死!這「必死」是否意味一見神的面後,便會被抽光全身的氣息?還是像《法櫃奇兵》電影中,一觸碰約櫃便瞬間血肉融解成灰?還是整個人驟然蒸發為靈?

        只能想像,因為出於神的恩慈,不太會允許這一切發生。

        上帝會保護人不受神聖接觸所帶來的傷害,正如上帝保護了摩西。人所能看到的「榮光」,只有焚燒的荊棘、雲柱、火柱、火山、或火焚山等那樣的神蹟。而且這些景觀看見的人都知道,並非自然景觀,而是神同在的彰顯。
         也有的是見過神的使者,卻仍然命得保全,像《創世記》中的夏甲(創16:13)和雅各(創32:30),還有《士師記》中的基甸(士6:22)等等。

        經上也提到當以色列民建造好會幕時,會幕中瞬間充滿榮光,讓人炫目。即使被屏蔽,但隙縫間仍會透露出光。

        最讓人覺得神奇的是,神的榮光也常會出現在神僕人需要被保護的時候。比如說當亞倫和摩西面對以色列民的抱怨時(出16:7,10), 當百姓向摩西抱怨沒水喝時(民20:6),當會眾拿石頭要打死迦南地的探子迦勒和約書亞時(民14:10),以及當可拉黨叛逆時(民16:19),神的榮光每次都會向全會眾顯現,因而為神的僕人解圍。

        所以神的榮光代表神同在的跡像,也代表神的保護和拯救。榮光裏帶有力量,是神榮耀的外顯。這光,且會因為靠近祂的人而傳播出去。

        這是為何摩西看過神的背影後,臉上開始沾染上光。下山時他臉上發著光,讓百姓不敢靠近,直到摩西叫他們前來聆聽神的教誨,他們才敢上前。

        然而當摩西說完之後,便會用帕子蒙上臉,因為他不想讓百姓平時無法靠近。這也很可以想像,每次靠近一個人像靠近一盞太陽燈,那要如何相處對話?然後每次摩西回去和神說話,就會揭去帕子,出來時,便將神所吩咐的告訴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又會看到他的臉發光。之後,摩西便再用帕子蒙上臉。

       以色列人也許無法直接看到神,但是,他們卻可以透過摩西的臉,看到神的榮光反照。這是否也是一種親近神的安慰和滿足呢?因為神賜給了他們一位可以看得見、聽得到,也生活在他們中間的人。讓神同在的感覺,觸手可及。

        千年後,同樣彰顯又發生在耶穌身上了。約翰記載說曾看過主耶穌的榮光,此時,耶穌所在的山已不在埃及,而改換在以色列了。

        當耶穌的三個門徒看著主耶穌禱告時,忽見主耶穌的臉開始變化,發白、發亮,漸如讓人無法逼視的日頭,主耶穌的全身也潔白如閃電光。榮光中,摩西和以利亞出現了,在光圈中他們聊天,談著主耶穌即將離世的事。

       過去,摩西在西乃山上想要見神,卻只看到神的背影。他那時的血肉之軀無法承受看見神完全的榮耀。但是此時,耶穌彰顯神完全的榮耀,卻讓在場的每一個人,包括摩西,全看來無傷。這榮光想必有所不同?

       也真是不同。因為主耶穌的臉沒有像摩西,下山後還發著光。他完全不需要蒙上帕子,否則,相信沒有一個以色列人會敢靠近他,更遑論迫害他。

       此時神的榮光好像更進一步,從主耶穌的臉上進入了主耶穌的內裏,這會使得某些人無法辨認。通常人習慣了要看聲光電來指認神聖,其實神的榮光本來就是神的本性和品格。這是為何當摩西問:「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時。  耶和華神卻回答說:

     「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經過,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出33:18-19)

        英文NIV譯本說:I will cause all my goodness to pass in front of you.

        所以摩西想要見「神的榮耀」,神卻提到要彰顯「祂的恩慈」,包括恩待和憐憫的主權。所以神的榮光包括了神的特性和品格。

        當摩西看到神之後,臉孔雖然反映了神的光,但是這光並未改變摩西整個生命,而且光還會消失。但是主耶穌所領受的榮光卻進到主耶穌的內裏,且永遠不會消失。

        雖然登山變相的幾卷福音書的記載,都稱為主耶穌改變形像(transfiguration),但是在場的都是一些熟識的人,看到的卻只是主耶穌變成一個發光體。他人並沒有改變形狀,也沒有特別做什麼。只是之後神的榮光觸到誰,就會轉變誰。誰看到,誰就如從鏡子中反照,榮上加榮雙倍地發光,這也是保羅說的:

        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裏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3:18 )

          保羅說靠著主耶穌的救恩,帕子除去後,我們看著神的榮光,我們也會開始「轉變成主的形狀」,擁有神的榮光,如同從主的靈變成。而且改變的不只是外貌,連我們內裏的存在本質也真實地改變,我們的心思意念全都開始充滿光。這光且不會如摩西臉上的光會消失,而是長久地存在。

        所以在這世上,神的榮光原本存在於神的會幕當中。現在進入了新約時代,聖靈在每一位信徒心中設立聖殿,使得我們每一位基督徒都成為存藏神榮光的一個個瓦器。這光無法被捕捉,也無法被駕馭,只能在我們或他人身上被體驗,也只能被相信。

        對「我要看見…..」這首詩歌,我的困惑是,如果我們想要看見摩西所看見的榮耀,那是屬於外顯讓人炫目的榮耀,然而那種榮光會消失。事實上是,神的榮光早已存在於我們裏面了,我們為何還要渴望看見?榮光彰顯的方式,不正是透過我們的生命和服事來榮耀神嗎?

       如果想看見神的榮耀,是為了想要「看見」神的同在和保護,那麼,我們的信仰要求我們更多的,不是對神的榮光要「相信」超過「看見」嗎?「看見」已非最重要的了,在看不見的時候,我們更要相信!

       而且生命當中,有太多時候我們會陷入黑暗、不知光在哪裡。此時,我們仍要相信,因為光依舊在。尤其在這黑暗的時候,我們擁有如此多關於光的故事。這些故事只要你相信,故事便大有力量,就可以改變你的生命!

        也因為如此,當我們相信摩西的故事、主耶穌的故事、還有許多關於光的故事時,不知覺間,我們已和不信的人活在不同的世界中了。

        雖然生老病死對我們也很重要,但是世界中充滿的不只是生老病死,世界是從神的光所創造出來的。我們永遠不知道何時有一張臉會發光,包括你我,然而即使當我們看不見光的時候,我們心中仍然有光。

        神的榮光可以說帶著改變黑暗的力量,隨時在各處表層下跳動。

        如此我們信,我們是活在一個充滿神榮光的世界中,而且是一個榮光隨時可以透過人洩出的世界。

        我們信,我們可以時時看見神的榮光。但是我們更相信,我們可以活得超越所看得見的光。

       這是帶著期許的信心,相信每一天都靠著那些「看不見的」在支撐「看得見」的世界。把一生的重量,都託付在這些無法證明的東西上面。也是靠著相信的力量,我們選擇要活在哪一個世界中──一個是充滿破裂,但仍處處透露神榮光的神奇世界中;  還是,一個一切皆如所見、但已無從想像的平面世界裏。

        我們基督徒的筆,能留下的,就是一個個關於描述光的故事。
       
        然後,讓讀者來決定。
       
        信,還是不信。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文字事奉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