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健康】袁國勇不吃魚生 生果要先滾水處理 - 香港經濟日報 - 即時新聞頻道 - iMoney智富 - 名人薈萃 - D180210

【名人健康】袁國勇不吃魚生 生果要先滾水處理

名人薈萃

發布時間: 2018/02/10 09:00

最後更新: 2020/03/22 23:46

分享:

分享:

袁國勇是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天天與細菌「打仗」,他對現時醫療界濫用抗生素令惡菌增加抗藥性,令人類面對惡菌無藥可用的風險,感到憂慮。同樣,畜牲業濫用抗生素引起惡性循環,亦嚴重影響家禽、牲畜、農作物的食用安全。

袁國勇常掛在嘴邊的一句:「放進口的食物必須經過煮熟才可以吃,以避免受細菌感染。」成為他生活的金科玉律,而他不吃生冷食物包括剌身魚生,沙律等未煮熟食物已是眾所周知,他連吃生果或去皮前吃,都會用熱水灼一下才安心食用。

他說切生果或者是削果皮的過程都可以沾染細菌,假如不「浸一浸」切下去,生果表皮的污穢細菌會黏在生果內,所以他一定會用滾水「浸一浸」才吃。袁國勇指方法好簡單,「將生果放在攝氏90多度的滾水『浸』半分鐘至一分鐘,甚麼菌也死晒。」

臭氧水豪華殺菌法

除了用滾水浸,袁說用以百萬分之1.5的臭氧水(Ozonized Water,亦稱活氧水,見後頁另文)清洗水果蔬菜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不過他笑稱:「有錢佬條命真係值錢啲,因為你去高級的五六星級酒店才會用臭氧水洗生果。」

「富豪在六星級酒店用餐,那些水果沙律都是用臭氧水浸過洗過,再用清水洗。這部製造臭氧水的Ozonizer要10多萬元一部,只要『浸』15秒便能殺菌。由於臭氧有味,所以要用清水再沖洗之後才擺上枱,客人便吃到清新鮮味的生果。」

早前衞生署研究發現,本港有7%即食食品帶有抗藥性腸桿菌,當中包括市民常吃的已切生果、沙律以及刺身,袁指此數字並不理想。市民進食含抗藥腸桿菌的生果後,抗藥菌會潛藏於體內,一旦病人出現感染,又或需進行手術、化療時,將令醫生處方的抗生素治療無效,導致病人出現併發症,甚或死亡。他說不敢到街上普通食肆吃沙律正是這原因。

袁教授實戰經驗 贈老友記保健5式

1. 保持最佳溫度濕度

袁教授認為,最重要是保持室內溫度在「合適」的溫度:「夏天不可讓溫度太熱,否則會引致血液濃稠,導致血管栓塞。而冬天則不要讓溫度跌得太低。最適合的溫度大概在24至25度之間,24度其實是最舒服,但25度較省電環保。」

「對長者來說,維持在24至25度之間的環境溫度是最好的。很多時大家想省電,於是不打開窗戶,令空氣不流通。通風不好會帶來不良後果,常見的是當家人中有人感冒,便很容易感染到老人家。所以要令空氣有足夠流通,又要維持溫度,這是不容易的事,是要想辦法的。」

「通常的做法是買暖風機令空氣溫暖和流通,但他提醒說同時也要維持濕度不要太低。因為冬天的濕度已較乾燥,使用暖風機令空氣流通和保暖之外,同時會令濕度變得更低。」袁國勇建議大家可以買霧化器,不過他提醒,水要「煲過」才可放在霧化器,不然容易滋生退伍軍人桿菌,「老人家一旦感染退伍軍人桿菌就情況堪虞。」。這樣便可以同時維持室內溫度在攝氏25度,濕度維持在70%。

2. 暖身落床免跌倒

其實老人家跌倒與「凍親」是互相關連。袁教授指老人家最易跌親是三個時候:下床、早上起身或半夜去廁所。

「下床的時候因為手腳凍到僵硬,所以起身時容易跌倒。老人家早上起床或半夜去厠所時,其實不應該立即起身,應先坐起來,在床邊歇一會兒,等血壓穩定了,在床上穿上衣服保暖,然後才去厠所。」這是很簡單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但很多長者卻忽略了。

「很多時老人家一起身便趕忙下床,傻呼呼的便跌倒在地上,很多老人跌倒入醫院便是這樣引起。」他建議老人家最好是先坐定,做些運動,幫自己的手腳按摩一下,「等手腳唔好咁僵硬,咁個人舒服了,穿好衣服,然後才起身。」

防冷三寶:冷帽電毯暖板

他說若床和被鋪太凍也會「凍親」老人家,他建議使用電熱毯:「暖起張床再瞓上去。電毯通常在睡前需要一至兩個小時預熱,預備好暖床和暖被,老人家便不會凍親。」毯暖和張床,然後關掉電制,如果不先暖床,老人家脫了外衣,接觸到冷冰冰的床舖,年輕人就頂得順,老人家「頂唔順」。

「老人家下床那一刻要即刻戴冷帽,圍好頸巾,披多件衫,做吓運動,將膊頭肩頸略為按摩,然後才起身去厠所。就算人有三急都要『頂住』,如果心急就好容易跌倒。」袁又說,「並非每人都有經濟能力聘請菲傭服侍,菲傭也有可能睡着了。所以老人家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大家也要教父母這樣做。」

除了上落床,洗澡時也容易着涼。袁國勇建議沖涼的地方要先開着暖板,調校好水溫才為老人家脫衣服,然後洗澡。洗澡後,最重要是乾身和抹乾頭髮,之後才替老人戴冷帽、穿着冷襪和衣服,然後才出外。

3. 按摩養生有奇效

談到老人家起床時先做吓運動,將膊頭肩頸略為按摩,然後才起身。「如果負擔得來,不妨找人按摩。有錢人除了請菲傭照顧,也可以請人按摩。按摩好有用,可以令血液運行,令手胶、腳胶沒那麼僵硬,當手胶腳胶好僵硬時很易跌倒,好多有錢人日日也按摩。」袁國勇說這是Passive Exercise(被動運動),老人家已沒有能力,心肺運作不能做Active Exercise(主動運動,如跑步),所以便應該做被動運動,這是十分重要。

他說,基本上按摩力度要輕,不要弄痛,主要令老人的筋腱放鬆,不會太僵硬便可以。按摩時不要太用力,均衡力量便足夠,主要按手腳、膊頭、背部,老人家便會好舒服。「當然子女孫兒也可以幫長輩按摩,這不是有錢人的專利。仔女、孫兒幫他們按摩,老人家會好開心,這是親子行為,也是回饋父母以前照顧你,現在由你照顧他們了。」袁曾悉心照顧年老雙親的袁國勇衷心說。

4. 保暖勿忘頭與腳

老人家大敵是「凍親」,究竟老人家在甚麼情況之下最容易「凍親」?袁國勇說:「老人家不懂得為雙腳以及頭部保暖,他們會穿很多衣服,但其實身體散熱散得最快是頭部,以及『掂地』那雙腳。所以若要知道老人家夠唔夠暖,摸吓佢對手和腳便知。」

「有些人新陳代謝快,不需多穿衣服手腳已經很暖,但有些人穿很多衣服手腳都是冰冷。」他提醒子女應該問一問老人家:「需唔需要戴頸巾和冷帽?以及是否需要多穿一對冷襪,穿對鞋保暖?」袁國勇便曾在老人院見過有長者雙腳凍到變紫色但仍懵然不知。

「究竟老人家所穿的保暖衣物夠唔夠?真是要check清楚。要靠摸佢,唔係單靠問,因為有些老人家已失去認知的能力。至於老人家說自己唔覺得凍,你摸佢卻凍到不得了,顯示老人家保暖做得唔好。」袁教授每步也描述得很仔細。

有說法指冬天穿那麼多衣服上身很臃腫,反而會令老人家容易跌倒。但袁國勇認為,其實不是因為多穿衣服臃腫引致跌倒,而是寒冷令關節和肌肉僵硬所,他強調保暖相當重要。

5. 戴口罩雙重保護

袁國勇教授還極力建議老人家冬天外出戴口罩。「戴口罩作用不單防止其他人咳出的飛沫,還可維持吸入空氣的溫度和濕度。」因為如果空氣乾燥,長者呼吸道的黏膜容易變乾變薄。當黏膜很薄時,容易受到流感病毒感染。

所以袁認為戴口罩是有雙重保護作用,除了防避病毒的飛沫外,在冬天的時候保持呼吸道的溫度和濕度也很重要。「如果非必需,最好不要外出。但是老人家唔去街,困在家中又有好多問題。」

傳染病權威的袁國勇有幾句話常掛在嘴邊:「照顧老人家的人可能有毛病,例如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所以去探老人家一定要帶口罩,一定要守衞生,否則很容易傳染給老人家。因此季節性流感疫苗不單是老人家要接種,照顧他們的工人,照顧者也應該注射。雖然疫苗的保護率只是40%至70%,但這40%至70%都很重要。」袁教授奉勸各位照顧長者的,都要注射流感疫苗。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