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台 | 中文電視大典 | Fandom
中文電視大典
Advertisement

模板:广播电台


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簡稱央廣,英語譯名: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RTI)现為中華民國國營廣播電台,该台是由时任中华民国监察院的副院长陈果夫1928年筹款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全国性广播,同时它也开创了中国广播史上首次“现场直播连线”的先河。

概况[]

广播[]

檔案:Liyu 2004c The Grand Hotel Taipei.jpg

央广总部(白色建物)位於圓山大飯店

中央广播电台本部緊臨台北市地標之一的圓山大飯店,央广擁有新聞、國語、方言、外語、音樂(DAB數位化實驗廣播)等廣播網,每天以國語閩南語客家語粵語英語德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日語越南語泰語印尼語13種語言對全球發音,每週總播出頻率小時數逾2,200。主要报导台湾的民主历程、艺术人文、社会风貌、文化风俗及各项建设。台內擁有28間設備完善且各具規模的專業錄音室及錄播音設備。在三樓的文史館中,展出從1928年建台迄今的各項歷史文物、珍貴史料與世界各國聽友的來函和紀念品。

网络[]

中央广播电台全球信息网于2005年9月正式开通,以10种语言提供新闻资讯、节目快讯、主持人介绍、世界短波动态以及节目点播服务等各项内容。

发射台[]

台灣之音對全球播出的節目,透過全台各地所架設的微波站傳送到鹿港枋寮長治淡水褒忠虎尾台南口湖民雄等九個分台。總發射電力高達八千七百五十千瓦,排名全球前十大的發射能力,輸出功率是全台其他公民營電台總和的2.26倍,電波有效涵蓋台灣中南部地區、中國大陸地區以及全球各大洲。

歷史[]

在大陆时期[]

1928年8月1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廣播無綫電台」(簡稱「中央廣播電台」或「央廣」,暫定呼號為“XKM”)在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大礼堂揭幕。蒋介石致辞说:“为我们宣传总理的三民主义,使之发扬光大。”

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犯上海,爆發淞滬會戰。為了對日本人說明事件真相,央廣開始對日本廣播,是為中華民國國際廣播之發軔。1932年夏天國民政府建立「中央廣播無綫電台管理處」。侵略中国时期,每次日军轰炸都以央广为主要目标,但是都未能得手,被日军称为“炸不死的重庆之蛙”。

1936年1月,中央廣播無綫電台管理處改名為「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

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錄音宣讀《終戰詔書》,宣佈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於當日在中央廣播電台發表模板:〈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世界人士書模板:〉

1947年,經國民政府行政院批准,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正式改組為「中國廣播股份有限公司」(即「中廣」)。

迁台之后[]

1949年,央廣與中廣一同隨國民政府遷至台灣。

1949年10月10日,中廣「海外廣播部」以「自由中國之聲(Voice of Free China)」呼號,每天用十五種語言對國際播音。

1949年11月,中廣召開首次股東大會,承接原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業務。

1951年8月,為加強對大陸廣播,中廣設立「大陸廣播組」。1954年5月20日,中廣大陸廣播組擴大為「大陸廣播部」。

1965年,受中華民國政府委託,中廣開始辦理「自由中國之聲」的海外廣播業務,同時通過短波向中國大陸傳送中廣流行網中廣新聞網的節目。 1972年,中廣「大陸廣播部」獨立改制為中央廣播電台(簡稱「央廣」)。

1974年7月,中央決議,央廣為中央附屬之大陸廣播工作專業單位。

1976年,央廣恢復建制。

1979年,在中華民國政府支持下,中廣以「亞洲之聲Voice of Asia)」為台呼,主要對亞洲地區播音,同時辦理其它相關之海外廣播業務。

1980年7月,央廣改隸中華民國國防部

1996年1月17日中華民國立法院三讀通過《中央廣播電臺設置條例》,要求將中廣「海外廣播部」與央廣合併改制為「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仍然簡稱「央廣」),主管機構為行政院新聞局。同年2月5日《中央廣播電臺設置條例》公布,同年12月5日《中央廣播電臺設置條例》施行。

1998年1月1日,「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正式開播,並承接原中廣「自由中國之聲」及「亞洲之聲」之海外廣播業務;央廣同時停用「自由中國之聲」及「亞洲之聲」台呼,以新台呼「CBS臺北國際之聲(Radio Taipei International)」來代表國家對國際播音。

2003年1月1日起,央廣國語及方言台呼由「中央廣播電台——臺北國際之聲」改為「中央廣播電台——來自台灣的聲音」,英語台呼則自7月1日起由「Radio Taipei International」改為「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2005年2月1日,停止缅甸语韩语阿拉伯语蒙语藏语五种语言广播,播出语种改为十三种。

2008年12月3日,央广首次与香港凤凰网合作,向大陆播送对总统马英九的专访。

任务和营运方针[]

  • 任务:宣传中华民国自由、民主、人权、多元文化等核心价值,以追求、捍卫中华民国利益为依归,代表中华民国向国际发声
  • 营运方针
    • 国家利益至上,向全球传递优质的台湾,以此来提升中华民国的国际能见度和正面形象,对大陆方面要借由广播促进其民主化。
    • 顺应世界网络广播发展趋势,将央广网站打造成传达台湾之美的影音资讯平台。
    • 加快广播设备更新,强化播音效果。
    • 拓展国际合作交流,建立国际策略联盟。
    • 落实管理制度改革,达成财务收支平衡。

与听众互动[]

央广有丰富的活动与听众互动,听众可以透过免付费电话、IM即时通讯、电子邮件、普通邮件的方式参与节目,对中国大陆的听友,央广还建立了专门的QQ群,各个节目的活动往往会设置不同的奖项来提高听众的参与热情。

对大陆广播[]

央广对中国大陆的广播经常受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同频干扰,大陆民众透过收音机很难清晰的接收到央广的节目,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民众可以透过央广网在电脑上享受到直播以及节目点播服务,但央广网后来又遭到中国大陆的防火长城封锁,为此,央广开通了动态IP地址,民众可以透过央广的QQMSN和电子邮件获取央广网的最新IP。

主要国语节目[]

檔案:音乐MIT.jpg

音乐MIT的标志

為人民服務:主持人楊憲宏,节目内容提供主要新闻資訊,對發生在台灣、大陸、國際的重大新聞事件做深入分析解读。

台北看天下:由海青青、郭崇倫主持,主要提供国际资讯。

世界大國民:节目内容多元,涵蓋全球的政治外交、財經以及科學文化等。

兩岸風雲會:主持人尹涵,主打两岸议题。

音樂MIT:Music in Taiwan,囊括台湾最新音乐资讯、歌手专访和歌曲点播等内容,主持人有李維真、譚志薏、劉冠佑。

RTI劇場:播送央广自己制作的广播剧,曾播放过,《顺治皇帝》、《毛泽东重返人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等剧目。

參見[]

  • 臺灣廣播電台列表
  • 台灣媒體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

模板:Wikisource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