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鼓勵私有產權多參與 官商民攜手保育歷史建築 - 20240121 - CULTURE & LEISURE - 明報 Our Lifestyle

未來城市:鼓勵私有產權多參與 官商民攜手保育歷史建築

文章日期:2024年01月21日

【明報專訊】前哥頓軍營建築Watervale House去年年尾因營運機構放棄經營,再被納入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下稱活化計劃),類似例子還有前年交還政府接管的虎豹別墅,活化歷史建築的營運,為何總像個波似的被拋來拋去?活化計劃自2008年展開至今已來到第七期,我們邀得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回望計劃成果,並談談本地歷史建築保育之路。

1. 前哥頓軍營「再活化」

位於屯門的前哥頓軍營為二級歷史建築,約於1933年落成,二戰時被英軍兩度徵用,曾用作步兵訓練營、戰務部軍艇基地和英國皇家工程兵突擊先鋒小隊的訓練中心。被納入活化計劃的Watervale House位於香港珠海學院旁,原是私人住宅,業主是商人Octavius Arthur Smith,住宅曾被售予有「中國現代糖業之父」之稱的馮銳,1959年被駐港英軍購入作軍官會所,再加建兩層作餐廳和員工宿舍;直至1990年代,軍營因軍隊規模縮減而關閉後移交政府。此後軍營曾用作海關訓練學校、入境處訓練學校、漁護署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管理站,部分範圍則興建入境事務學院和珠海學院新校舍。

依山而建的前哥頓軍營分為主樓和擴建部分,擴建部分未獲評級,主樓西面和南面立面,等距排列的鋼窗兩旁是半露的雙壁柱,柱身有垂直坑紋,簷壁則有幾何紋飾,建築底座則用花崗岩砌成,還有圓拱門和麻石壁爐等古典設計。軍營曾於2016年被納入第五期活化計劃,當年獲選機構屯門心靈綠洲基金有限公司擬將它活化為「屯門心靈綠洲」,建立靜修活動及課程的場所,推廣身心平衡發展,並聘請少數民族擔任餐廳主廚,供應啹喀食品等,惟機構於2021年中途退出。蔣志豪稱這算是個別例子,原本獲選營運Watervale House的機構表示其營運方針改變,無法繼續提供預期服務,故把場地交還政府,他認為「早一點結束這個安排,或許不算是一件壞事」。

2. 逐幢接受申請 目標1年審批

活化計劃中標營運機構要聘請顧問團隊,包括保育顧問和工程師等,撰寫文物評估報告交給古物諮詢委員會(古諮會),還有多項須經不同政府部和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批的申請和撥款,程序繁複需時,工程開支往往亦超出預算。蔣志豪稱政府有考慮簡化程序,縮短審批時間,惟政府出資復修或活化歷史建築時,須思量工程設計是否符合法規,尤其是歷史建築落成時的《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跟現時的有分別。他形容歷史建築是「寶貴的資源,我們都希望可以保留給下一代」,故審批活化計劃申請的程序是確保公帑被善用。

不過蔣志豪稱,政府汲取了過往6期活化計劃的經驗,在第七期計劃一改以往安排,由同時接收幾幢活化歷史建築申請,變成「逐幢逐幢接受申請」,打頭炮的便是前哥頓軍營Watervale House。回顧第六期活化計劃,他說有活化建築最多收到約30間NGO申請營運,「幾幢建築一併接受申請的話,我們的工作量就多好多,某程度上會拖慢整個審批流程」。那麼審批申請到底要多久?他甚為保守地說時間有長有短,但目標是第七期活化計劃的審批時間能壓縮至1年。

3. 虎豹樂圃不敵疫情猛獸

政府選擇營運機構時會有何考量?蔣志豪除了考慮其服務對社會的意義,包括是否適切地區需要和提供就業機會,還有機構的財務計劃,「即使它(非牟利機構)提供的服務可能很合適,但長遠不能自己營運,那也未必算得上合適」。他強調活化歷史建築若要可持續發展,營運機構須具有可持續經營的能力。

但以往交還給政府接管的活化歷史建築,似乎反映機構能否持續經營存在不少變數。看看芳園書室和虎豹別墅,它們均難逃停運。前者曾被圓玄學院社會服務部申請活化成旅遊及中國文化中心暨馬灣水陸居民博物館,卻因位置偏遠致遊客稀少而停運;後者原本被活化為虎豹樂圃,其營運機構虎豹音樂基金有限公司因財務狀况窘困,無法持續營運,向政府提前中止租約。蔣志豪說虎豹樂圃算是比較可惜的項目,他慨嘆樂圃欲提供學習音樂環境的構思不錯,惟營運期間遇上疫情,那時授課模式轉為網課,「可想像它(虎豹樂圃)營運受到的打擊也很大」。他反問即使是商業機構,「也無法永遠保證可以營運成功,何况是社企(NGO以社企形式營運活化建築)呢?」面對虎豹樂圃的經營「失敗」,蔣志豪卻樂觀,他說虎豹樂圃雖談不上成功,但至少營運了幾年,建築經過活化後有更多潛力作多項用途。他續說,政府前年接管虎豹別墅後,舉辦導賞團,開放給公眾參觀,由去年6月至12月底共錄得6000多名人士參觀。

4. 建築物開放參觀之必要

公眾對虎豹別墅導賞團的反應良好,是否代表政府會維持目前的營運模式,不再將它納入活化計劃重新招標?「其實我們都在想下一步應該如何處理。」蔣志豪說政府活化歷史建築時不止有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譬如政府會利用部分建築作辦公室,又或者透過第三方機構為特定政策範疇去營運,「PMQ元創方是為了創意產業(發展),大館則是為了文化歷史」。跟蔣志豪訪問的地點——香港文物探知館,恰巧是由一級歷史建築威菲路軍營(Whitfield Barracks)S61及S62座活化而來,這兩座建築曾於1983年至1998年間作香港歷史博物館的臨時館址,及後交予古物古蹟辦事處修復,直到2005年正式成為香港文物探知館。跟探知館同處尖沙嘴九龍公園內的衛生教育展覽及資料中心,前身是威菲路軍營S4座。無論用什麼方法保育歷史建築,蔣志豪稱政府的目標都是「該建築物需要適度地開放,因為我們知道公眾和遊客對於能進入歷史建築參觀有很大期望」。

提起虎豹別墅,蔣志豪想起去年暑假到訪新加坡的有趣發現,原來新加坡那座虎豹別墅保留了萬金油花園,不像香港般保留大宅主體建築。香港、新加坡和福建三地均有虎豹別墅,申請跨國世界遺產會否是保育歷史建築的另一出路? 世界遺產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管理,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世界遺產申請的決議須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蔣志豪形容申請世界遺產是「國家級行為」。他笑言,申請世界遺產過程複雜,「即使是單一地方(非跨國)去申請也很困難」,但會考慮三地合作做宣傳。他表示政府積極跟外地就文物保育事宜交流,例如粵港澳三地正於探知館合辦「同一屋簷下:嶺南傳統建築源流與藝術」展覽。

5. 逐步處理1960年代建築

交流以後,有否發現外地在活化和保育歷史建築方面,值得借鏡?蔣志豪說平日會研究外地法規,並參考歷史建築的評級制度,但始終「每個地方的文化、經濟、地理和社會需求不同,難一概以論」。他的回答很是熟耳,皆因先前問他活化計劃中有哪幢建築的營運模式值得其他機構參考時,他也是說「成功不能一概以論」,因為建築的地理位置和社區連絡各有不同,有些位處旺區,有些能配合原本的歷史背景經營,例如前身是跌打藥店的雷生春,現時是中醫藥保健中心,他說活化建築的可持續發展受眾多因素影響。

現時香港約有1300多幢歷史建築和法定古蹟,當中約900幢屬私人建築,若想活化保育算是相當棘手,蔣志豪說文物保育不止是政府的行為,他更想鼓勵私有產權參與。他稱政府尊重私有產權,一般不會主動就私人擁有的歷史建築做保育工夫,只會定期巡查建築狀况,若發現問題便會聯絡業主跟進。提及私人歷史建築,他想起2020年發展商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宣布保育有68年歷史的皇都戲院。

「社會價值」包括大眾情懷

事實上,皇都戲院的歷史建築評級亦惹起爭議,在2016年一次古諮會會議中,古物古蹟辦事處建議將其評為最低級別的三級歷史建築,其中一個理由是戲院內部曾有大改動,理由受到質疑;但其後2020年皇都戲院被升格為一級歷史建築,歷史建築評級制度被人詬病。按現行機制,評級制度有6大評審準則,包括歷史價值、建築價值、社會價值、組合價值、保持原貌程度和罕有程度。蔣志豪相信古諮會討論建築評級時「經過一個公開透明、客觀的制度」,他理解公眾看待歷史建築有時會投放個人情懷,而這種個人情懷是否不能「科學地量化」為考慮因素呢?他稱個人情懷能在「社會價值」的評審準則中彰顯。但他承認歷史建築評級項目上還能做多一步,以往主要獲評級的是1950年前落成的建築,日後可逐步處理1960年代以後的建築,但「歷史年份並非最重要的考量」,正如1962年建成的香港大會堂因其推廣本地文化藝術的重要意義,而先後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和法定古蹟。他說即使他們多麼嚴謹,「始終有時候某些資料可能並不存在政府手上」,故歡迎公眾向他們提供資料,若發現建築評級當年未納入考慮的資料,經研究後或可調整評級,「這是一個interactive(互動)機制,是公眾參與」。長遠而言,「活化保育(建築),整體來說是一個潮流」,他希望提高公眾對歷史建築保育的認知,儘管這條路可能十分漫長。

【歷史建築保育篇】

文˙ 姚超雯

{ 圖 } 李紹昌、資料圖片

{ 美術 } 杜思頴

{ 編輯 } 朱建勳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