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世瑜.俞玖林 兩代柳夢梅 結緣牡丹亭 | 汪世瑜.俞玖琳 | 名人對談 | 時事話題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汪世瑜.俞玖林 兩代柳夢梅 結緣牡丹亭

2006-03-07 00:00:00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

【記者李玉玲、吳婉茹、沈珮君】

汪世瑜,大陸崑曲界「巾生魁首」,不但演活了「牡丹亭」癡情的柳夢梅,「西園記」中忠厚的才子張生,也曾風靡多少女性戲迷。

俞玖林,蘇州崑劇院小蘭花班青年演員,因為青春版「牡丹亭」,成了廿一世紀崑曲迷的新夢中情人。

一在杭州,一在蘇州,年齡相差近四十歲,汪世瑜、俞玖林兩位不同世代的大陸崑曲巾生演員,因為作家白先勇對崑曲的狂熱,意外牽起師徒情緣。打破崑曲界不收徒的傳統,俞玖林行三跪九叩大禮拜入汪世瑜門下,兩年來,兩代「柳夢梅」走遍海峽兩岸,掀起崑曲狂風。

看過「拾畫」 白先勇找上汪老師

問:聽白先勇說,當初說服汪老師擔任青春版「牡丹亭」總導演,負責訓練俞玖林,是用美酒和大閘蟹引誘的,能否談談兩人是如何結下這段「牡丹情緣」?

汪世瑜(以下簡稱汪):說起來也是緣分,我與白先勇交往很早,不管是在美國或台灣,白先勇不只來看我演戲,也發表對戲的評論,尤其對我在美國演出「拾畫」印象深刻。二○○三年一月,我來台參加匯演,人才下了飛機,白先勇就等在飯店說要見我,從下午等到晚上十一點多,兩人一談就談到凌晨兩點鐘。

白先勇興奮地告訴我,他找到很好的巾生料,這對我也是很興奮的消息,崑曲演員難尋,生角更難,巾生則是難上加難。巾生的戲都很纏綿,要有很好的形象,不能娘娘腔,又不能太男子氣。巾生的聲音,真、假嗓需要很好的吻合,聲音既要挺拔又要纏綿,結合點很難找。眼神也有所要求,要有雙「情眼」,能與女生觸電,但不能色瞇瞇,這種眼神很難訓練。

在大陸傳統戲曲界,我也培養了不少小生演員,越劇、紹劇、婺劇,但都不是崑曲,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計畫讓我很興奮,似乎冥冥中都已安排好了。

愛上「驚夢」 青春版相中純真男

問:俞玖林能否談談怎麼會被白先勇相中?

俞玖林(以下簡稱俞):二○○二年十二月在香港有個崑曲講座,講的都是男歡女愛的戲,需要年輕演員演繹談情說愛的片段,白老師看了我的「驚夢」,覺得我的高音不刺耳,不會油腔滑調,人還滿純真的。

白老師說我是很好的料子,應該努力學習,他說會幫我請全國最好的老師來指導,我還以為只是說說而已,沒想到回到蘇州沒幾天,白老師就來了,並幫我聯繫了汪老師。

問:汪老師第一次見到俞玖林的印象,是否真如白先勇所形容?

汪:我本來只是想給白先勇一個面子,也順便去蘇州看看玩玩,應付過去算了,因為,要排青春版很困難,除非搞集訓。沒想到蘇州方面真的找了七個演員,準備搞三個月集訓。

第一次見到男女主角俞玖林、沈豐英,覺得他們條件不怎麼樣,一個眼塌(俞玖林笑)、一個嘴歪,基礎實在很差,真不曉得白先勇心中怎麼有底的。

問:俞玖林被汪老師說成眼塌,會不會大受打擊?

俞:不會!當時我表演技藝確實很差,汪老師教了我八個方位的轉眼方法,每天練,眼睛很痠。不過,經過鍛鍊後,眼睛神經變得比較靈活,表演時也較有光采。

汪:當時那麼講也是刺激他們「牡丹亭」這齣戲每個團都排過,怎麼才能與眾不同,壓力很大。

學會「偷氣」 開肩拉腿魔鬼訓練

問:魔鬼訓練到底多魔鬼?中途是否想過放棄?

俞:集訓整整三個月,一周只休息一天,每天從早晨七點到下午五點,好像回到學校一樣,甚至比學校還緊張。汪老師請了五位老師加上他共六人,教我們七個學生,第一堂課是身體素質訓練,接下來是二小時的身段、水袖、指法訓練,接著教唱,下午四堂課教戲。

因為是青春版,汪老師希望我們在舞台上更挺拔、亮麗,找了芭蕾老師用舞蹈元素訓練我們,但我們已經廿多歲,骨骼發育已經成熟,每天要開肩、拉腿,真的很痛苦。每天我是第一個「上刑法」的人,老師的力氣最大,我也最痛。開肩時每個人都哇哇叫,五個女孩都哭了,但我沒哭,也從未想過放棄,覺得自己好像海綿一樣,很想吸水。

汪:這套訓練一要他們挺拔起來、二要增加內在、三要懂得用氣。演戲不只要懂得吸氣、呼氣、存氣,也要懂得「偷」氣,否則用氣不當,戲演完聲音也啞了。

舞台上的牡丹亭兩代柳夢梅的現代真實版,徒弟俞玖林(左)面對老師汪世瑜,顯得正襟危...
舞台上的牡丹亭兩代柳夢梅的現代真實版,徒弟俞玖林(左)面對老師汪世瑜,顯得正襟危坐。
記者林俊良攝影

練走「台步」 天天想吐人快癱掉

問:汪老師要青春版演員挺拔起來,和傳統對崑曲演員的要求很不一樣?

汪:記得初見沈豐英時覺得她胖胖的,因為,傳統學戲要求「佝」胸,但「佝」不好就變彎腰了,腰一彎,人看起來也比較胖,怎麼辦,只好讓他們吃點苦頭了。腰挺起來、提氣、肌肉往上提,芭蕾舞訓練就是這樣,現在沈豐英人也高,俞玖林也挺拔了。

傳統對小生要求是五短身材,手短、身體短,什麼都短,因為短,動作是圓的,很漂亮。但我要求青春版要長,要拉開,因為舞台大了。像我只有一六八公分,這種高度依傳統眼光最好,俞玖林一七七公分反而太高,現在我往國家劇院一站就不行了,他(俞)站上去剛好。時代不同,觀念也不同。

問:經過青春版的磨練,俞玖林最大收穫是什麼?汪老師又給俞玖林打幾分?

俞:在蘇州藝術學校就讀時,啟蒙戲就是石小梅老師教的「拾畫」,當時只會跟著老師有樣學樣,談不上內心戲,青春版學到的內容比學校更多,最大收穫是提高對美的認識。過去甩水袖時,另一隻手放那裡都不知道,汪老師會教我另一隻手放在適當位置,動作就很漂亮,水袖背後是完整、有底層的。

上汪老師的課受益最大有兩點,一是承重(承壓)能力提高了,青春版九個小時,沒有一定體力演不下來。當初訓練時,汪老師要我們一口氣走十幾種台步,一走半小時不停,每天走完都有想吐的感覺,整個人都快癱掉,但對我戲曲表演很有用。

不只「唱戲」演員要做到學者型

汪:這麼多小生中他還是比較有光采,分寸掌握得不錯,青春版第一次演出,我給他八十分,現在則有八十五分、九十分,他的潛力還是有,只看自己如何把握。好的小生一要掌握腿的功力,膝蓋像加彈簧一樣;二、嗓音要講究「堂音」,既有厚度,又甜;三、深化對人物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

演員比到最後就是比文學修養,以前說「文化人沒文化」,因為戲曲演員從小學戲、練基本功,文化水平相對低。現在做演員要做「學者型」,不只是「唱戲的」,這是我對他的期許。

崑曲「重生」 回首驚見牡丹盛開

問:青春版「牡丹亭」在海峽兩岸四地造成熱潮,是不是崑曲又一次「文藝復興」?對於未來有何期許?

汪:回顧崑曲數百年發展歷史,只有在太平盛世、國富民強的時候,才有可能出現「家家收拾起,戶戶不設防」的繁盛景象。台灣沒有專業崑劇團,崑曲能夠被喜愛,是因為社會豐衣足食,而青春版又抓到年輕人頭腦想的,回看自己的花園,才驚見後園的牡丹開得最盛。

現在崑曲觀眾已經由圈內人,慢慢擴展到學界、企業界、大學生。或許有些觀眾還搞不清楚崑曲好在那裡,但青春版在北大演出時,我發現幾位女學生聚在一起聊天,沒看過的人插不上嘴,也顯得自己落伍了,這種現象有利於崑曲的推動。

【2006/03/07 聯合報】

分享給好友加入udn

相關新聞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