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三寶部署得宜 月領3萬元 - 香港經濟日報 - iMoney - 投資理財 - 理財 - D200117
投資理財

退休三寶部署得宜 月領3萬元

退休三寶部署得宜 月領3萬元

特首林鄭月娥周二(14日)宣布10項民生政策新措施,其中建議把「普通長生活津貼」和「高額長生活津貼」二合一,每月津貼金額劃一為3,585元,同時大幅提升劃一後的資產上限至50萬元。換言之,只要長者擁有不多於50萬元資產,便合資格領取每月3,585元的長者生活津貼。

近年港府推出不少措施關顧長者,除了社署的長者生活津貼,按證先後推出「退休三寶」安老按揭、香港年金以及保單逆按,讓退休人士將手上資產變做長糧;政府又連續數年發行銀色債券,

年期3年,保證年息不少於3厘,大受穩陣投資者歡迎。其實只要部署得宜,

「老友記」可以一次過買入銀色債券、按證「退休三寶」,再領取長者生活津貼,

打造「退休入息Combo」,每月收入可達3萬元!

政府今次大幅提升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上限至50萬元,長者可更容易善用銀色債券及按證「退休三寶」,兼享長者生活津貼。單身人士要領取長者生活津貼,月入不可超過7,970元,資產不超過50萬元。只要「老友記」於銀色債券及按證「退休三寶」得到的總入息不多於7,970元,而又認購了終身年金等產品,讓資產少於50萬元,便合資格申領長者生活津貼。

以一名65歲男性單身退休人士為例,假設他沒有其他收入,逆按揭一間價值600萬元的自住物業,投保133萬元香港年金,逆按價值200萬元身故賠償額的人壽保單,並成功認購10手銀色債券,依然符合資格申請政府的長者生活津貼,每月便可製造超過3萬元的現金流,應付退休所需,具體做法以下逐一詳解。

(1)安老按揭

長者生活津貼申請要求中列明,自住物業、透過安老按揭每月獲得的款項,均不作資產及入息計算。故自住物業價值多少及每月獲派多少金額,都不影響申請長生津資格。以65歲男性單身退休人士為例,以一間價值600萬元的自住物業申請安老按揭,每月可獲1.65萬元,終身領取至百年歸老。

(2)保單逆按

香港按證去年推出「保單逆按」計劃,長者可將已供完的人壽保險的保單抵押,經香港按證公司向銀行貸款,提取保單逆按貸款,每月領取年金款項。保險計劃的現金價值,在申請長者生活津貼時同樣可獲豁免,不作資產計算。而且,透過保單逆按計劃,每月獲得的款項亦不作入息計算。若一名65歲男士逆按一份身故賠償價值200萬元的保單,並選擇定息及終身領取年金,每月可獲3,157元。

(3)終身年金

無論是投保香港年金計劃或市面上其他年金計劃,每月獲發的金額,在長者生活津貼下會計算為入息,但投保額則不算為資產,不過一旦退保,獲發還的退保金額則會計算為資產。

現時投保按證的香港年金計劃,每人上限為300萬元,假設65歲單身男性,買足300萬元,每月入息為1.74萬元,若申請長生津便會「爆額」;若投保133萬元於香港年金計劃,終身收取年金,每月可獲7,714元,沒超過長者生活津貼的入息限額(7,970元),符合申請資格。由於女性壽命普遍較長,在香港年金計劃下,每月可獲的金額較男性低,女士宜投保145萬元,每月獲7,685元,同樣符合申請長生津的資格。

(4)銀色債券

按長者生活津貼的申請要求,股票及債券等投資,均計入資產,銀色債券亦不例外;至於銀債利息收入,雖然半年派一次,亦要計算每月平均入息。假設上述65歲男士成功買入10手銀色債劵,價值10萬元;以保證年息不少於3厘計算,每年可獲利息不少於3,000元,平均每月有250元利息收人。若加上(2)政府年金每月的7,714元收入,共7,964元,仍未過申領長者生活津貼的入息上限(7,970元)。

順帶一提,金管局日前宣布,去年發行、於2022年到期的銀色債券,將於1月29日首次派息,年息率為3.23厘,高於3厘的保證回報。

(5)流動現金

長者生活津貼資產上限將提高至50萬元,長者享用以上「退休入息Combo」將可以有更多錢傍身。以上述65歲男士為例,在持有10萬元銀債後,他持有40萬元流動現金,仍符合申請高額長生津資格。

(6)長者生活津貼

長者生活津貼由社會福利署在2013年推出,在周二特首宣布放寬資產上限前,「普通長者生活津貼」資產上限為15萬元,「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為34.3萬元;領取津貼的長者每月收入上限為7,970元。雖然有不少款項例如逆按揭、保單逆按,及親友提供的經濟援助等,都不納入長生津的每月入息計算,但若這些入息累積起來,沒有動用,則會被視為儲蓄,會視作資產計算。

過往,若資產累積超過15萬元或34.3萬元,便不符合申請高額或普通長者生活津貼的資格,今次放寬後資產上限至50萬元,長者「儲錢」可以放心一點,但依然要提提各位「老友記」,千萬不要虛報或隱瞞任何資料,以騙取津貼,因為這是刑事罪行。

政府新增10項民生政策措施:

1.改革長者生活津貼,將現行普通津貼及高額津貼合二為一,每月津貼金額劃一為3,585元,資產上限50萬元。

2.「2元乘車優惠」年齡資格放寬至60歲或以上長者,約60萬名60至64歲長者受惠。

3.政府為月入少於7,100元以下人士,代供強積金的5%僱員供款,於積金局2024年推出「積金易」(eMPF)中央電子平台後實行。

4.12日「勞工假」逐步增加至17日,與「銀行假」睇齊。

5.檢討有關政府外判員工政策措施,改善政府外判員工待遇。

6.向輪候公屋逾3年及符合公屋申請人士發放現金津貼,至獲派公屋為止;為非公屋、非綜援人士,以及輪候公屋未滿3年的人士,制定較為寬鬆職津計劃津貼。

7.運輸及房屋局研究針對劏房的租金管制。

8.提升未來3年過渡性房屋目標至1.5萬個單位。

9.關愛基金為失業人士制定一項新現金津貼,向合資格人士發放最多3個月現金津貼,最快10月發放。

10.關愛基金為就業不足、工時低人士提供現金津貼,最快今年10月實施。

撰文:

理財組

具國際視野的投資理財雜誌,請讚好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