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主義締造「一人經濟」商機 - 香港經濟日報 - 報章 - 評論 - D200710

單身主義締造「一人經濟」商機

評論

發布時間: 2020/07/10

分享:

分享:

疫下講求社交距離,讓人有更多機會獨處。但想深一層,無論是單身、拍拖,還是已婚,每個人總會有獨處的時候。以往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可能仍會被笑稱為「毒」,但人口結構變化,加上享受獨處時光的文化興起,一個人的生活模式已逐漸成為趨勢,並衍生出「一人經濟」的商機。

一個人生活成趨勢 港日韓皆見

在傳統的家庭觀念影響下,不少人認為結婚、生育是人生必經的階段,但隨着時代轉變,不少人反而崇尚單身。南韓、日本等亞洲國家近年都出現單身潮,根據南韓統計資訊服務(Korean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Service)的統計,在2016年,南韓有超過500萬個一人住戶,佔所有住戶的28%。該國同時衍生「honjok」一詞,用來形容嚮往獨處和獨立的單身族,反映當地愈來愈多人對愛情、婚姻和家庭的態度產生變化。

日本近年亦流行名為「ohitorisama」的生活模式,即不再在意其他人的想法,選擇「一個人」生活,包括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唱卡拉OK等。根據日本政府公布的2017年度《食育白書》,15.3%的日本國民表示每周至少四天都是獨自進食,較2011年的10.2%有所上升。這些獨自用餐的人當中,有27.3%認為一個人吃飯較有彈性,故此並不介意。

在香港,獨居者的比例也有上升迹象。政府中期人口統計顯示,在1996至2016年間,單人住戶的比例由14.9%上升至18.3%,當中2016年獨居的女性及男性分別較2001年上升91.7%及33%,約有24.3萬人及21.6萬人。

年過三十仍然單身的人士,以往常被當作嘲笑對象,因而出現「敗犬」、「剩女」、「剩男」等貶義的字眼。但當遲婚、不婚成為個人選擇,單身也不再可恥。這種轉變,背後原因至少可從兩方面探討。

原因一:個人主義抬頭

其中一派的分析指出,亞洲國家對傳統的家庭觀念相對重視,但現代人的婚姻觀念改變,人們開始更自覺地選擇獨身和遲婚,令一人家庭數目不斷上升。《新韓國人—從稻田躍進矽谷的現代奇迹創造者》作者Michael Breen認為,一人家庭增加是民主與經濟發展的自然結果。他形容,以往許多亞洲社會將家庭或團體利益凌駕在個人利益和權利之上,但隨着在民主社會生活愈久,價值觀便會愈趨向個人主義,衝擊傳統家庭至上的觀念。

負責管理以單身生活為主題的網站的Jang Jae Young則解釋,個人主義在南韓崛起,是源於新一代對生活感到滿足。他表示,上一代的父母為了養妻活兒及貢獻社會而犧牲自己的需要,但現今世代更追求自我實現和幸福感,即使代價是一個人生活也無所謂,可見相比上一代只為家庭奉獻,新一代更傾向為自己而活。

原因二:經濟能力決定結婚與否

更多選擇一個人生活,也可能與女性自我意識抬頭有關。部分女性認為,與其婚後要做更多家務,同時犧牲自由和獨立性,不如不結婚,追求事業。

在日本東京出版社任職的49歲女性松井美喜指出,女性選擇結婚的原因之一是希望獲得經濟保障,但她現時並無任何經濟壓力,故毋須為了金錢而走進婚姻。

香港有學者分析,由於女性入學率持續改善,愈來愈多女性擁有高學歷,而當女性的學歷、財政等與男性相若,甚至超越對方,女性傾向認為即使不結婚亦可維持生活,令遲婚或不婚個案增加。

消費模式改變 千金為買心頭好

雖然有專家憂慮,若單身潮持續,出生率將會愈來愈低,導致人口高齡化,加劇勞動力不足、社會福利開支上升等問題。但從另一角度看,單身者眾多也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包括衍生「一人經濟」的商機。

「一人經濟」泛指所有「一個人」的消費行為,故無論是單身、拍拖還是已婚,每個人在獨處時所作出的消費行為,都可被歸納為一人經濟。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中指出,日本很多獨居者在購物時主張「即使不便宜,也要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但部分企業的銷售模式未有隨之作出改變,導致營業額衰退。

以超級市場為例,日本超市一般以100克作為肉類包裝標準,但分量對於單身者而言太多。相反,便利店售賣的熟食和便當雖然價錢較高,但分量較小,單身者較願意購買。

「一人」消費市場興起 精神獲滿足

日本市場趨勢專家、《超單身社會》作者荒川和久亦指出,在單身社會中,單身者更希望透過消費帶來精神上的安定和充實。例如單身男性透過「課金」在遊戲中提升戰鬥力;單身女性帶着獲得治癒的心情吃甜品、旅行、泡溫泉、學習瑜伽等,都是為了得到認同的消費行為。

不少企業也期望在「一人經濟」中分一杯羹。例如港人熟悉的一蘭拉麵,便設有分隔開的獨立座位,讓單身者免卻「搭枱」的尷尬;火鍋、燒肉等一般供多人聚餐的餐廳,都推出一人火鍋和一人燒肉,讓一個人吃飯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除了飲食,消閒娛樂同樣有「一人前」。日本有酒吧表明只招待隻身前來的客人。亦有商人看準一人卡拉OK的市場,把卡拉OK的大型團體房間換成電話亭大小的個人錄音室。香港亦有經營卡拉OK的公司在數年前開始引入「迷你K房」,讓單身人士唱歌之餘,亦可借機會認識新朋友。

已婚也需獨處 1人旅遊非單身專利

「一人經濟」並非單身人士的專利。荒川和久在2018年進行的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已婚受訪者偶爾會從事一個人活動,例如一個人旅遊。

另外,部分人會因為想逃避朋輩壓力而選擇一個人活動。有日本男性接受傳媒訪問時稱,雖然偶爾會與朋友唱卡拉OK,但一個人唱更能釋放壓力。

總括而言,隨着單身主義流行,「一人經濟」的需求將會愈來愈大。有研究預測,在2000至2030年間,全球的一人家庭數目將會增長128%,意味「一個人」將愈趨普遍,甚或成為經濟的新動力。

企業和個人宜做好準備,迎接「一人經濟」的新浪潮。

隨着單身主義流行,「一人經濟」的需求將會愈來愈大。(資料圖片)

欄名 : 國是港事

機構 : 智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