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有三个哥哥,为何他获袭唐国公?

李渊母亲独孤氏生有四子,李渊只是排行第四,为何他能获袭父亲遗下的唐国公爵位?难道是因为他姨独孤伽罗偏爱这个外甥?
关注者
33
被浏览
222,523

8 个回答

答案很简单:李渊袭爵时,就是李昞唯一还在世的嫡子。

首先,所谓“独孤伽罗偏爱”没有任何可能是袭爵原因。

因为李渊生于公元566年(北周天和元年),虚岁七岁即获袭唐国公,即公元572年。

旧唐书 卷1: 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于长安,七岁袭唐国公。

这时可还是北周,甚至周武帝宇文邕都只是刚刚诛杀权臣宇文护,开始真正亲政不久,太子宇文赟也没迎娶杨丽华(这是公元573年的事儿)呢。

周书 卷5: (建德元年)三月癸卯朔,日有蚀之。齐遣使来聘。丙辰,诛大冢宰晋国公护、护子柱国谭国公会、会弟大将军莒国公至、崇业公静,并柱国侯伏侯龙恩、龙恩弟大将军万寿、大将军刘勇等。大赦,改元。
周书 卷5: (建德二年)九月乙丑,陈遣使来聘。癸酉,太白犯右执法。戊寅,以柱国、郑国公达奚震为金州总管。诏曰:“政在节财,礼唯宁俭。而顷者婚嫁竞为奢靡,牢羞之费,罄竭资财,甚乖典训之理。有司宜加宣勒,使咸遵礼制。”壬午,纳皇太子妃杨氏。

所以请问杨坚和独孤伽罗有什么权利来决定,李昞哪个儿子承袭唐国公啊?

同时,题主还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根本没有任何史料证明“李渊母亲独孤氏生有四子”,这是一个毫无道理的脑补。

相反,李渊的三个哥哥,大哥李澄,二哥李湛,三哥李洪,应该都不是独孤氏生的。

因为正史一般情况下,如果给皇帝的同母兄弟姐妹立传,基本都会注明他们是同母所出的。

李渊也不例外,《新唐书》在公主传中就明确记载了同安公主是他的同母妹妹

新唐书 卷83: 同安公主,高祖同母媦也。

PS: 《旧唐书》没明说,是因为没有给同安公主立传。

而李澄、李湛和李洪,则虽然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都有传,却毫无任何这方面的记载。

旧唐书 卷60: 高祖长兄曰澄,次曰湛,次曰洪,并早卒。
新唐书 卷78: 世祖四子:长曰澄,次湛,次洪,次高祖神尧皇帝。
新唐书 卷78: 梁王澄,蚤薨,无嗣。武德初,与二王同追封。蜀王湛,生子博义、奉慈。

所以大概率独孤氏仅育有一子(李渊)一女(同安公主),李昞另三子都是别的妻妾所生。

PS: @青兹 的回答有极大错误,因为根本没有任何史料说过李渊不是嫡长子。

相反,李渊极大概率本身就是嫡长子。

另外,尽管没法根据现存史料分析李澄和李洪在公元572年时(李渊袭爵之年)是否还在世,我基本可以确认二哥李湛活的比李昞长。

证据很明显:李湛留下了两个儿子,李博乂(《新唐书》作李博义) 和李奉慈。其中李博乂可是活到了公元671年(唐高宗咸亨二年)!

旧唐书 卷60: 博乂有妓妾数百人。。。与其弟渤海王奉慈俱为高祖所鄙,帝谓曰:“我怨仇有善,犹擢以不次,况于亲戚而不委任?闻汝等唯昵近小人,好为不轨,先王坟典,不闻习学。今赐绢二百匹,可各买经史习读,务为善事。”咸亨二年薨,赠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谥曰恭。

如果李湛死于公元572年,那李博乂即使是遗腹子,最晚也得生于公元573年(这都没考虑他还有个弟弟李奉慈呢),等到公元671年要将近一百岁了。

这种可能倒不至于完全不存在,但非常非常小。《旧唐书》和《新唐书》也没有道理只字不提他的长寿高龄。

所以更合理的推论是:至少二哥李湛死在了李渊袭封唐国公之后。

以此推断,李湛只能是庶子,继而继承顺位低于身为嫡子的李渊。

至于李澄和李洪,要么他们是嫡子但死在了李昞前面,要么他们本就是庶子,即使活着顺位也在李渊之后。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

但无论如何,李渊肯定是以李昞在世唯一嫡子(大概率嫡长子)的原因袭爵,并没有任何暗箱操作。

PS: 北周有明显的嫡子继承顺位高于年长庶子的例子,像宇文觉,虽然年龄只是宇文泰第三子,但为嫡子,因此越过宇文泰庶长子宇文毓,被立为嗣。

周书 卷3: 孝闵皇帝讳觉,字陁罗尼,太祖第三子也。。。魏恭帝三年三月,命为安定公世子。四月,拜大将军。十月乙亥,太祖崩,丙子,嗣位太师、大冢宰。
周书 卷25: 时太祖嫡嗣未建,明帝居长,已有成德;孝闵处嫡,年尚幼冲。乃召群公谓之曰:“孤欲立子以嫡,恐大司马有疑。”大司马即独孤信,明帝敬后父也。众皆默,未有言者,远曰:“夫立子以嫡不以长,礼经明义。略阳公为世子,公何所疑。若以信为嫌,请即斩信。”

所以李渊有三个哥哥又怎样?他是嫡子这条就够了。

PS: 有朋友根据李渊表字(“叔德”)认为李渊其实是嫡三子。

但其实这个想法并没什么道理,原因有二:

1) “叔”其实不一定是用来给同代排序。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亲兄弟的表字中都有“叔”字的情况。

比如北魏宗室元畅和元融兄弟,一个表字“叔畅”,一个表字“叔融”,他们总不可能同时都是嫡三子吧哈哈。

北史 卷17: 子畅,字叔畅,从孝武帝入关,拜鸿胪,封博陵王。大统三年东讨,没于阵。
北史 卷17: 畅弟融,字叔融,貌甚短陋,骁武过人。庄帝谋杀尔朱荣,以融为直阁将军。

还有文成帝的儿子,拓跋简和拓跋若,一个表字“叔亮”,一个表字“叔儒”。也不可能同时都是嫡三子吧。更何况他们两人还都是庶子呢。

北史 卷19: 齐郡王简字叔亮,太和五年封,位中都大官。简母,沮渠牧犍女也。
北史 卷19: 河间王若字叔儒,未封而薨。追封河间,谥曰孝。

2) 而即使表字真用来给兄弟排序,其中的排序只和年龄大小有关,完全不看嫡庶的。

比如东汉末年的董卓,他和弟弟董旻有个庶长兄董擢,却并没影响他们二人的表字为仲颖(老二)和叔颖(老三)。

三国志 卷6: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
三国志 卷6裴注引《英雄记》曰: 卓父君雅,由微官为颍川纶氏尉。有三子:长子擢,字孟高,早卒;次即卓;卓弟旻字叔颖。

所以李渊表字中有“叔”根本不代表“他是嫡三子”,而大概率是他有个哥哥因为早夭没被算入表字排序中。

袭爵在一般情况下是嫡长子的特权

什么是嫡长子,嫡:正妻亲生(也有生不出领养的,正妻领养的儿子能不能高于庶出长子,我不知道)。长:存活的儿子中年纪最大的。注意,这个长是不固定的,死了就自动出局

所以很煎熬,嫡和长两条坐标轴的交叉点是李渊李老四,在他七岁那年,他的哥哥们或者是庶出,或者是嫡出但夭折了。

另外我认为不可能三个哥哥都是庶出,独孤太太能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