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修例」示威四週年:英國紀念集會後發生街頭襲擊事件

  • 林子晴
  • BBC中文特約記者 發自倫敦
香港「反修例」運動四週年,超過50多名居英港人在南安普頓市中心主城門(Bargate)外集會。目擊者指施襲者曾到過集會現場。
圖像加註文字,香港"反修例"運動四週年,超過50多名居英港人在南安普頓市中心主城門(Bargate)外集會。目擊者指施襲者曾到過集會現場。

香港「反修例」運動踏入四週年,英國各地有紀念集會,有居英港人周日(6月11日)在英格蘭南安普頓出席集會後,在街頭遭手持中國國旗的男子襲擊,致兩人受輕傷。事件再次觸發居英港人社群憂慮,擔心他們在英表達意見的權利和人身安全受威脅;英國多名跨黨國會議員向BBC中文表達事件的關注。

網上其後流出數十秒的襲擊片段,顯示三名男子對一男一女拳打腳踢。BBC中文訪問了這兩名受襲的居英港人和他們同行的兩名友人。「我沒有想過自己會在英國遇到這些有預謀的襲擊」,受襲的Tiffany(蒂芬妮)說,「我們沒有做什麼,只是穿著了一件表達自己意見的衣服。」

疑因著香港口號T恤成目標,施襲者揮舞國旗

蒂芬妮解釋說,她與三名友人在南安普頓市中心出席紀念香港6月12日「反修例」示威集會後,一同前往附近的蘭州拉麵店用膳,其間有一名男食客舉起手機,疑似拍攝他們,包括友人Helen(海倫)在內,他們身穿印有「支持自由,支持香港」字樣的上衣。

約下午四時半,他們離開拉麵店時,該食客跟隨他們並上前以普通話搭訕,指著印有口號的上衣詢問:「2019年香港發生了什麼事?」

她續指,友人與這位食客短暫交談後,四人分別上車離開時,一名約1.9米高的穿白衣男子與另一名穿黑衣男子在馬路對面下車後,衝向友人Peter(彼得),伸手捉住並扼他的頸;其間不停揮動中國國旗,以普通話罵粗話,並重覆高叫「香港是中國的」,又恐嚇他們說「我見你一次打你一次」。

蒂芬妮又說,她見彼得被襲擊後,上前阻攔與兩名男子發生拉扯推撞。先前的男食客,不停在旁拍攝襲擊經過,蒂芬妮伸手打掉其電話後,男食客也加入推拉中 。

她說,一行四人其後退到一家超市暫避,「冷靜下來才懂得害怕,發現自己手臀開始痛,有瘀痕,而彼得頸部也有抓痕」。

他們亦嘗試報警,惟999報案中心要他們轉向101非緊急電話求助。他們多次致電101,持續近半小時無人接聽,「電話一直響一直響,覺得心灰意冷」,惟有到網上報案。

英國漢普郡警方指,已經收到一宗與在南安普頓發生「與仇恨有關的襲擊」,「我們正調查事件,並作出查詢,以了解實際事發情況」。

音頻加註文字,2019年香港的「反修例」運動開始後,大量年輕人因相關抗議被捕入獄。BBC中文採訪了兩位出獄的「反修例」運動示威者,以及幫助因社運案件入獄人士的支援網絡。

目擊者:施襲者曾在集會出現

有關襲擊片段迅速在居英港人社群裏傳開,有人上載疑似為穿白衣男子的大學學生證,指男子為南安普頓大學生;但BBC中文記者未能證實該人身份。

負責舉辦當地紀念香港6月12日「反修例」示威集會的Ella(艾拉)指,該名白衣男子曾出現在集會上,拍攝示威者,並一度有就香港主權問題與參與集會的居英港人有過熱烈討論,但沒有釀成衝突。

艾拉指,超過50人出席當日集會,氣氛和平。縱然她申請了英國地方政府批准,亦有告知警方,但當日並沒有任何警員在場。

2019年香港爆發「反修例」示威,反對修改《逃犯條例》,事件後來演變成長達多月、爭取民主自由的警民衝突,當中過萬人被捕,2910人被檢控,當中四成人為學生。示威浪潮後,香港實施《國安法》,公民社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艾拉指,發起集會是盼望香港人即使移居英國後,仍然記得參與「反修例」示威的初衷,並聲援一群在因為參與運動而身在牢獄的港人,同時向英國社會解釋香港的情況。

由於集會主題反對北京政權對香港打壓,部分持「香港獨立」主張的人與一些支持北京政權的中國民族主義者意見衝突。

因擔憂安全發公開信

近年居英港人在英國參與示威集會期間,經常有發生衝突或有人受襲的事件,以去年十月有香港示威者在曼徹斯特中國領事館外抗議時被指遭毆打一事,最為轟動,引起社會關注居英港人表達政見時的安全問題。

今次受襲或被捲入事件的居英港人指,他們料不到同樣會因政治表態成為一場「有預謀攻擊」的對象。他們認定攻擊有預謀、有目標是因為白衣男子出現在集會時,已經不友善地提到「召集友人到場」;而且懷疑搭訕食客是有心拖延四人,等候施襲者到場,兩男子下車時明顯是有目標地、手持國旗直接衝向他們。

蒂芬妮說,她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移居英國,「是最希望做在香港不能做的事,包括去遊行、去集會,這本應是在這片土地上,基本的權利」,但事件無疑令人發聲時感到害怕與卻步。

海倫說她以後出入會格外小心。「我住的地方與事發地點很近, 擔心將來會否被跟蹤,或再遭受暴力事件。」

南安普頓港人團體周一組織了集體致函英國媒體、內閣大臣和議會議員的行動,促請他們譴責事件。信函中指,「我們只是倡議基本權利,卻成暴力襲擊的目標;而在英國國土看到港人安全受威脅,尤其令人失望」。

議會議員:「一個人覺得不安全也嫌多」

英國工黨影子亞太事務國務大臣凱瑟琳·韋斯特 (Catherine West)指,她與黨友十分關注事件,並會向安全事務大臣湯姆·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反映情況,確保案件得以徹查。

對報案中心沒有即時處理案件、參與者說當時沒有警員在集會現場,韋斯特稱「感到意外」。她指,過去數年有多次類似事件發生,而英國社區裏「有一個人覺得不安全也嫌太多」。 她認為,當局要採取相應措施,包括確保各地執法部門,注意到香港和其他社群面對的安全風險 ,確保他們能夠安全地行使公民權。

英國保守黨修鹹頓伊欽選區議員羅伊斯頓·史密斯(Royston Smith)說,了解到昨天發生的事件,「我和香港社群一樣感到擔憂,並對警方正調查襲擊感到欣慰」。

他又說:「雖然事件尚未得到證實,但看到針對和平抗議者的暴力,感到不安。我們對大學校裏,出現中國的陰險本質和和對言論自由的反對,感到擔憂」。

南安普頓大學發言人回應指,「我們知悉社交媒體上流傳的影片,並正作調查」,「大學譴責任何形式的暴力,並尊重每人的言論自由權。」

*為保障受訪者身分, Tiffany(蒂芬妮)、Helen(海倫)、Peter(彼得)、Ella(艾拉)均為化名。

音頻加註文字,香港抗議四週年:「反送中」運動始末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