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帶走1.5萬條人命,躍升第三大死因!2023還會更糟? | 遠見雜誌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加入會員獨享優惠

Omicron帶走1.5萬條人命,躍升第三大死因!2023還會更糟?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22-12-23

瀏覽數 28,550+

圖/僅為情境配圖。池孟諭攝
圖/僅為情境配圖。池孟諭攝

疫情爆發至今三年,民眾對確診、死亡數早已麻痺了。但,公衛專家呼籲千萬不要掉以輕心,2022年新冠肺炎恐晉升為台灣的第三大死因,導致總死亡數超過20萬人,創下歷史新高;假設中國大陸的疫情再失控,2023全球將很悲觀。台灣如不防患未然,依照目前的趨勢預估明年新冠死亡數恐達5000至1萬,建請指揮中心及時納入專家建議,將衝擊降至最低。

12月1日起,由於疫情相對穩定,除室內空間、場所,包括車廂、船舶、航空器等運具之內部空間外,台灣幾乎都不用戴口罩了。但,隨著寒流來襲,確診人數從12月19日的1萬317人,增加到20日的1萬7080人,22日更創下近日新高的1萬9798人,死亡人數升至41人。

三年了,民眾對種種數字確實無感了,指揮中心也從11月28日起,將記者會改為每週一、四召開,其他則以新聞稿讓民眾知道疫情相關數字。

但,長期關注新冠疫情的台大公衛學院特聘教授詹長權卻憂心忡忡。他12月22日於臉書發表《2022年是台灣瘟疫年》一文,提出語重心長的看法。

詹長權查閱Worldmeter(世界時實統計)Coronavirus (新冠)網站的資料發現,台灣在2022年12月22日晚上7點46分的統計數字顯示:自從2020年新冠大流行以來的三年,累計確診數達864萬4555人、總死亡數為1萬4999人。

台灣疫情三年來已累計確診數達864萬4555人。擷取自Worldmeter

台灣疫情三年來已累計確診數達864萬4555人。擷取自Worldmeter

他指出,將這兩個數據減去今年年初的數字,可以得到從2022年年初至今,台灣受到Omicron大流行影響的公衛情況是:Omicron確診數為862萬7505人、Omicron死亡數1萬4149人。依照這個趨勢估計2022年一整年,台灣確診Omicron將超過870萬人,死亡數恐逾1萬4400人,逼近1萬5000人。

亦即2022這一年,新冠肺炎很可能僅次於癌症、心血管疾病,晉升為台灣的第三大死因。新冠的高死亡數也將導致2022的總死亡數超過20萬人,創下有史以來的新高。

如果中國大陸疫情失控,2023全球疫情將很不樂觀

詹長權進一步指出,這些疫情統計數字告訴我們,2022是一個由Omicron大流行所驅動的台灣瘟疫年!這一年來的Omicron高確診數和高死亡數也意涵2022的新冠疫情不只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而是影響台灣社會經濟發展的國家安全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11月底,中國大陸發生「白紙運動」,12月7日,國務院確定放棄清零政策,走向與病毒共存,睽違三年後再度引發大規模疫情,有點類似今年5月台灣Omicron大爆發的狀況,由於人口達14.12億人,恐比台灣更嚴峻。

據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台灣年輕人指出,北京的情況很恐怖,很多人都確診了;一位在安徽合肥的台商說,工人陸續確診,已嚴重影響生產線……。「我的親友將近2/3都感染了,」一位嫁到台灣的陸配打電話詢問家人情況。

這陣子,大陸民眾瘋狂搶藥,連台灣、美國親友也代購藥品,郵寄到中國大陸,貨架上的退燒藥、感冒藥都被搜刮一空。

「現在,國際上的共識是,如果中國疫情失控,2023年的全球疫情將很不樂觀,一有閃失就有可能爆發比2019年11月從武漢引爆的大流行還嚴重的全球大流行,」詹長權難掩憂心的口吻說。

從此不再晚上加班|AI成為你的簡報策略師,快速生成完美簡報

台大公衛學院特聘教授詹長權。池孟諭攝

台大公衛學院特聘教授詹長權。池孟諭攝

其實,所有關心疫情的專家學者都知道,面對國內外新疫情的挑戰,全球各國與世界衛生組織都戰戰兢兢、戒慎恐懼在加強防疫。「反觀台灣卻像沒事人一樣,毫無警覺性,實在令人不可思議,」一位不具名的老師說。

最讓公衛學界驚訝的是,8月27日,前副總統、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陳建仁參加文化大學承辦的第六屆亞洲未來會議,進行「國際感染症與台灣──與新冠病毒共存還是清零?」的專題演講。

當時,陳建仁表示,Omicron變異株的出現讓台灣不再可能清零,其感染力超強,台灣轉而與病毒共存,但致死率低,雖然讓人頭痛但也是「祝福的病毒」。由於台灣歷經SARS、H5N1等流行傳染病,從中淬鍊出全民公共素養和公衛能力,以至於有能力面對2019年來襲的新冠肺炎疫情。

他更進一步指出,台灣去年曾歷經疫苗覆蓋率低的困境,主因是國際採購碰到困難,且假消息流傳稱疫苗會產生副作用,初期多讓民眾卻步。但仍感謝波蘭、捷克等國雪中送炭捐贈,國際間彼此幫忙解決問題,直至今年7月,台灣疫苗覆蓋率已於國際上名列前茅。

BA.7傳播力更快,1傳18的傳染程度堪比麻疹

這一席話聽在專家耳裡,很不科學。根本沒有「祝福的病毒」這種說法。甚至有教授坦言,專業上沒有這個名詞,這是很不好的風險溝通方式,非常遺憾出自前副總統之口!

而且,根據國外的經驗,Omicron必須有九成的疫苗覆蓋率才足夠,但台灣並未達到這個標準。

公衛專家指出,指揮中心每天報告失真的數據,並不利於台灣的防疫。根據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回報得知,醫院的感染率(有請假紀錄)在55%左右,但指揮中心報告的確診率還停留在36%。其實,只要做「血清抗體調查」就知道真相了,但政府至今並未啟動。

由於,中國大陸疫情發展情勢難料,多數人預估中國BF.7的疫情恐要延燒一年,尤其這一株病毒是BA.5的分支,有很強的免疫逃脫力、傳播力更快,可以1傳18,傳染程度堪比麻疹;而且潛伏期變短,即便確診過BA.1、BA.5的人,也很可能再次感染。

加上台商將陸續返鄉過年,詹長權直言,台灣還沒有走出疫情叢林,如果疫情仍無法有效控制,按照過去每天死亡15〜30人的數據,預估2023年恐有5000 〜1萬個新冠死亡案例!

最理想的狀況是每天0死亡案例,就像2020年下半年的台灣一樣,次理想是每天為個位數死亡,唯有如此,2023才能將年死亡數壓在3000人以下。

2020新冠疫情從中國武漢爆發擴散至全球,放眼目前的情況,全球公衛學者都在關注會不會引起第二波的大流行。

此時此刻,該是總統蔡英文召開國安會議討論防疫策略的時候了!詹長權建議政府邀請獨立於現在指揮體系的專家學者、公衛人員和社會人士,共同來檢討防疫失利的原因,公私協力幫國家找出可以降低新冠感染和死亡率的防疫新策略,藉此告別2022的台灣瘟疫年,迎接新的未來。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