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救援基金會Taipei Women's Rescue Foundation
首頁
Facebook
電子信箱
阿嬤家
女力商店
立即捐款
認識婦援 / 緣起與宗旨
緣起與宗旨
緣起與宗旨

婦女救援基金會的宗旨


救援創傷    推動改革


婦女救援基金會基於尊重生命價值及追求社會正義,致力於關心受到性別暴力壓迫及被忽略的弱勢婦幼,以倡議推動社會改革,以服務充權弱勢婦幼,讓其得以自立及自主,提升婦幼人權。

 

1987年成立

1987、1988年間,由於發現大量少女遭父母販賣,被推入火坑從娼,為了救援及長期協助這些不幸少女,在一群熱心的律師、學者及社會工作者的推動下,1987年8月成立了「台灣婦女救援協會」,1988年9月正式登記註冊為「財團法人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簡稱為婦援會),以救援不幸婦女,提供法律諮詢及服務,輔導生活與教育,重建自信自立之人格,協助重返家庭及社會為目的。

開啟台灣終止婦女買賣的先驅

婦援會的成立,除了是台灣終止婦女販運(trafficking women)的先驅外,更是台灣婦女運動史上結合倡議兩性平權意識型態與實際救援的婦運先行組織。為了喚起社會大眾對於婦女被迫從娼問題的重視,1988年1月10日婦援會與婦女新知基金會、彩虹專案等團體共同發起「1988年救援雛妓大遊行」。這次的大遊行,除了為台灣社會進行一次深入的社會運動教育外,也促成媒體開始重視台灣的婦女運動,並且對於婦女運動有了正向的回應與報導。

推動「少年福利法」,及1995年「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通過實施

除了以實際的行動,包含提供免費的求救電話、聯合檢警實地救援外,婦援會協助這些被迫從娼的婦女進行法律訴訟,及提供安置、就醫、就學、就業,心理輔導等多項服務。另外,為了根絕青少女被迫從娼的問題,1989年婦援會結合了立委與其它團體共同推動「少年福利法」,及1995年「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通過實施。

1992年,設立慰安婦申訴電話

1992年,婦援會設立慰安婦的申訴電話,並且在政府的委託下,對於申訴者進行調查、認證工作。至今,婦援會除了多次參加國際會議,聯合南韓、菲律賓等國向日本政府施壓,要求日本政府道歉、賠償外,並要求我國政府因先提供這些當年被日本政府強迫以身體慰勞日本軍人的我國婦女應有的各項補助與福利。

1996年開始婚暴服務,隔年設立台灣第一支婚暴婦女求助專線

1990年代台灣社會對婚姻中的暴力問題逐漸重視,眼見許多受暴婦女求助無門,1996年婦援會在財務困難的情況下,仍將婚暴婦女納入服務對象,於1997年設立全台灣第一支婚暴求助專線,提供法律訴訟、心理輔導、醫療與法院陪同、庇護轉介等多項服務,協助婦女脫離婚姻暴力。

2002年,開始救援及關懷人口販運被害者

2002年,婦援會發現雖然台灣雛妓問題已不多見,但色情市場不見萎縮,東南亞各國及中國大陸女子遭販賣來台,猶如之前的雛妓一般被迫賣淫,婦援會因而開始救援及關懷跨國人口販運被害人;並將實務中獲得的資訊向檢警單位提出具體建議及作法。

2003年,開始目睹家庭暴力兒童服務

在服務婚暴婦女的工作經驗中,婦援會發現目睹家庭暴力的子女亦深受暴力影響,急需幫助,因而開始投入目睹家暴兒童和少年身心發展的議題,並結合相關資源提供服務與協助。

2010年,開始推廣性別暴力預防教育

自2010年開始,婦援會連續6年舉辦國際情色影展,透過電影、研討會及座談會,帶領社會大眾重新思考色情與性別暴力之關連性。

2012年,成立暴力預防教育中心

婦援會以反性別暴力為主軸,推展暴力預防方案,並深耕研究發展及專業訓練,與學校及社區合作讓反暴種子向下紮根。

2014年,關注網路性別暴力,設立求助專線並倡議立法

因新傳播科技發展,衍伸出惡意散佈性私密影像的行為,日益氾濫且網路大量複製、快速傳播的特性,及社會文化對女性身體的觀念,更使被害人承受極為嚴重、長遠,甚至難以挽回的持續性身心傷害。婦援會設立諮詢求助專線協助受害者,並推動立法工作。

2016年,成立「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以「慰安婦」人權運動為基礎,典藏、研究、展覽台灣「慰安婦」人權史料,不僅收錄了臺灣59位「慰安婦」阿嬤們經過苦難淬煉後的生命故事,更是台灣第一座倡議和平與婦女人權的多功能社會教育基地。

2018年,舉行《侵害個人性私密影像防制條例草案》公布記者會

近年「數位性暴力」案件頻傳,面對新型態的犯罪樣態,當前法令已不足以遏止犯罪、保護被害人權益,故婦援會與多個民團開始致力推動侵害個人性私密影像專法立法。

2020年,「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暫時熄燈

位於迪化街的台灣第一座「慰安婦」博物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在經營五年之後因財務、疫情還有租約到期的影響下,於2020年11月宣布暫時休館。

2021年,正式開啟童年目睹家暴之成年被害人服務

兒童目睹親密關係暴力的過程對其身心都會產生嚴重的影響,這些孩子不見得有明顯的外傷,導致目睹家暴兒少的創傷一般人較難發現,甚至在成年之後,兒時造成的傷害也一直跟著這些孩子,婦援會發現此情況的嚴重性,發起問卷調查並於2021年開啟直接服務。

2021年,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新館開幕

阿嬤家經歷群眾募資加上各方協助以及文化部、文化局的支持下,新館選址捷運民權西路站(承德路三段)重新開館,館區有別於迪化街的舊館,整體重新設計打造,帶給民眾沈浸式的觀展體驗。

2021年,《跟蹤騷擾防治法》三讀通過

婦援會2016開始推動跟騷法的倡議與立法,與各大民團經歷漫長的努力和奔走,以及朝野各黨的共同努力,法案於2021年11月順利三讀,並預計在2022年6月正式施行。

2022年,增加海外返回台灣人口販運被害人服務

接受當事人或其家屬的求助後,將協助轉介到民間救援團隊(全球反詐騙),並與相應的政府單位聯繫。協助救援所需費用包括但不限於機票、護照辦理、當地臨時住宿以及借貸贖金等。同時,我們會提供家屬即時的進度報告,並提供支持和安撫服務。

2023年,推動參與數位性暴力四法、家庭暴力防治法、性平三法、人口販運防制法修法通過。

婦援會從2018年推動侵害個人性私密影像防制條例專法立法至2022年轉為倡議刑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修法解決數位性暴力被害人困境和保障被害人權益,上述四法2023年2月修法通過讓所有數位性暴力被害人都可以被接住,有專業人員和資源協助,進而預防數位性暴力犯罪。家庭暴力防治法對於未同居親密關係暴力被害人、童年目睹家暴創傷的成年人、同性配偶被害人無法全部適用家庭暴力防治法條文,同時缺乏數位性暴力相關條文,2023年11月修法通過將上述不足部分倡議修法完成,以保障及預防家庭/親密暴力。性平三法一直缺乏對被害人專業服務與資源協助、申訴制度有許多漏洞,造成被害人往往求助無門。透過倡議8月修法通過保障被害人權益。人口販運防制法對於國人遭到人口販運的法令和資源相當缺乏,且許多條文難以因應多樣販運手法,參與修法保障被害人及防治人口販運。

歡迎訂閱
婦援會電子報

婦援會logo
阿嬤家logo
婦女救援基金會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32號5樓
電話:02-2555-8595
傳真:02-2555-5995
目睹兒諮詢專線:02-2834-7045
電子信箱:master@twrf.org.tw
婦女救援基金會附設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32號5樓
https://www.amamuseum.org.tw
電話:(02)2553-7133
婦援會logo
婦女救援基金會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32號5樓
電話:02-2555-8595
傳真:02-2555-5995
目睹兒諮詢專線:02-2834-7045
電子信箱: master@twrf.org.tw
阿嬤家logo
婦女救援基金會附設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
https://www.amamuseum.org.tw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32號5樓
電話:(02)2553-7133
Copyright © 2019.All Rights Reserved.   Hyware網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