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台東部落 體驗原民生活 - 景點+

遊台東部落 體驗原民生活

2011-12-12 12:20

文、攝影/劉佳雯

 

美麗台灣的後山──台東,有著許多原住民村落,一提到原住民,大家立刻會聯想到充滿曼妙舞姿與歡樂歌聲的豐年祭,不過,祭典的舉行和部落的年齡階級制度息息相關。像是成年禮考驗、少年猴祭就分別是阿美族與卑南族少年成為勇士的必經過程,另外,排灣族的農事活動也是認識其部落文化重要的一環,不妨跟著我們探訪這三個原民部落,來趟原民生活體驗之旅。


來台東東河鄉的瑪洛阿瀧部落,可以挑戰阿美族的成年禮考驗──划竹筏。(攝影/景點家劉佳雯)
來台東東河鄉的瑪洛阿瀧部落,可以挑戰阿美族的成年禮考驗──划竹筏。(攝影/景點家劉佳雯)


划竹筏挑戰阿美族成年禮

位在台東縣東河鄉的瑪洛阿瀧部落鄰近馬武窟溪,是個阿美族部落,瑪洛阿瀧Marongarong是族語,Rongarong是溪水湍急的意思,瑪Ma是加重語氣的語助詞,類似「很」的意思,部落祖先見到湍急的溪流造成石頭滾動的聲音很大,就以Marongarong稱呼這裡。


馬武窟溪是部落族人撒網捕魚的重要場所。(攝影/景點家劉佳雯)
馬武窟溪是部落族人撒網捕魚的重要場所。(攝影/景點家劉佳雯)


馬武窟溪有豐富的水產,長久以來是部落族人撒網捕魚的重要場所,而這裡也是部落成年禮考驗的舉辦地之一,阿美族青少年必須划著竹筏,繞行溪裡最大一顆帝王石一圈,以及穿越峭壁和巨石之間的狹窄水道,通過後才能證明自己是勇士。現在一般民眾也有機會挑戰部落成年禮,看看自己是否能成為阿美族的勇士,部落發展協會推出了傳統竹筏划遊的體驗活動,2到3個人一組坐上部落族人自己製作的竹筏,划著木頭製的長槳,在長達1到1.5個小時的遊程裡,可以盡情享受在溪裡漂浪的樂趣,還能遠眺出海口與東河橋的美麗風光。


遊客坐上竹筏可以邊划槳邊欣賞兩岸的風光。(攝影/景點家劉佳雯)
遊客坐上竹筏可以邊划槳邊欣賞兩岸的風光。(攝影/景點家劉佳雯)


住傳統部落屋 感受原民玩樂生活

想要更深入認識阿美族的生活文化,可以選擇住宿在東河部落屋,部落屋的形式、外觀都比照50~60年代的傳統住屋,建造時還特別請耆老坐鎮監督,由部落的年輕人發揮各自專長共同建造起來的,具有傳承的意義。部落屋的建築以竹子為外牆上面覆蓋茅草,提供住宿的屋子有4間,分別以safa、kaka、ina命名,safa是阿美族語的弟弟妹妹、kaka是哥哥姐姐,ina是媽媽的意思,代表來到這裡就像一家人住在一起,裡面是採通舖的設計,有2間可住宿8人,另外2間則可以住12人,每間都有獨立的衛浴、冷氣和小閣樓,十分寬敞舒適。


部落屋的形式、外觀都比照阿美族的傳統住屋興建。(攝影/景點家劉佳雯)
部落屋的形式、外觀都比照阿美族的傳統住屋興建。(攝影/景點家劉佳雯)


部落屋是採預約制,提供包吃包住包玩的全套生態休閒活動,接受4~5人以上的團體報名,2天1夜的行程每人1750元。部落屋執行長林容章建議遊客在這裡度過2個半個太陽與1個月亮的時間,白天可以到馬武窟溪撒網抓魚蝦、划竹筏,騎腳踏車到登仙橋拜訪台灣獼猴,或者到都蘭山溯溪找尋藍寶石,晚上回到部落屋則有現場的吉他演奏,帶遊客一起歡樂的唱歌、跳舞,實踐部落屋「吃、住、玩、樂、唱、跳、嗨、乾、醉、倒、吐」的玩樂精神。


房間內部用漂流木裝飾,充滿自然的風味。(攝影/景點家劉佳雯)
房間內部用漂流木裝飾,充滿自然的風味。(攝影/景點家劉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