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_百度百科

北京工业大学

中国北京市境内公办高校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收藏
0有用+1
0
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位于北京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京港大学联盟成员。 [68]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建校初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部分学生先后划转学校。20世纪70年代至2005年,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计算机学院、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北京艺术设计职业学院相继并入学校。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校本部和中蓝、管庄、花园村、琉璃井、惠新东街和通州6个校区,占地面积96.1418万平方米;设有25个教学科研机构,开设本科专业70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一级硕士点33个,博士授权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种;有教职工3291人,专任教师2196人;在校生25927人,全日制研究生10969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37人,普通本科生12957人,留学生324人。 [70]
创办时间
1960年
主管部门
图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北京工业大学
外文名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JUT)
简    称
北工大
所在地
北京市
创办时间
1960年
办学性质
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
理工类
主管部门
北京市 [74]
现任领导
姜泽廷(党委书记)聂祚仁(校长)
本科专业
70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7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
博士点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19个 [19]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1个
二级学科2个
院系设置
25个教学科研机构
校    训
不息为体,日新为道
校    歌
《明天》
校庆日
10月16日
地    址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校本部)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南大街89号(通州校区)
北京市朝阳区管庄西里20号(管庄校区)
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35号(花园村校区)
北京市东城区永外琉璃井路41号(琉璃井校区)
院校代码
10005
主要奖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7项(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
国家科学技术奖32项(“十一五”至2018年)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6年)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2年)
知名教师
左铁镛 [1]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1960年,北京工业大学创建,设机械、电机、无线电、化工、数理5个系。
1961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部分学生转入北工大后,增设土建系。下半年,数理系停止招生进行调整,1965年恢复。
1971年,学校有机械、电机、无线电、土建4个系招生,原化工系停办。
1972年,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并入北工大,在北京宣武区牛街南横西街该校校址设北工大预科,后改称新生部,于1986年撤销。
学校风景学校风景学校风景学校风景学校风景
学校风景
1978年至1989年,学校调整系的设置,设机械工程学系、工业自动化系、无线电系、土木工程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系、应用物理系、计算机科学系、应用数学系、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热能工程学系、管理工程学系、建筑学系。
1980年,市委批发109号文《关于重点办好北京工业大学的建议》,确定北工大为市属重点大学。 [2]
1981年,学校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4年,成立研究生部(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 [3]
1985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0年,原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并入北工大,该院6个系和北工大管理工程学系合并调整为管理工程学系、对外经济贸易系、应用经济系,至此全校共设14个系。1993年,北京计算机学院并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北京西三环北路原校址办学,1998年迁入校本部与北工大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计算中心合并组建计算机学院。2000年,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水利电力函授学院并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分部,均为学校的异地办学机构。 [4]
1992年,学校成立成人教育学院。2003年,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2004年,继续教育学院与工大分部进行教育资源整合,整合后工大分部办学主体为继续教育学院(称为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西区),同时成立学校后勤集团西区管理中心,负责整个西区的后勤服务保障。
1993年,北工大尝试教育改革成立实验学院。2000年起,实验学院由学校与民营企业合作办学。2004年7月,实验学院终止与民营企业合作办学的协议,从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迁至北京市朝阳区管庄校区,与北京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调整合并为学校全资直属二级学院性质的实验学院。
1996年,北京工业大学跻身国家21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行列,成为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
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5]
北京工业大学学校风景北京工业大学学校风景北京工业大学学校风景北京工业大学学校风景北京工业大学学校风景北京工业大学学校风景北京工业大学学校风景北京工业大学学校风景北京工业大学学校风景北京工业大学学校风景
北京工业大学学校风景
2008年,学校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艺术体操比赛任务。同年,学校作为首批高校入选“北京高等学校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 [3];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 [6]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7]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8]
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9]3月,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成立,由北京工业大学与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联合举办。 [10]
2014年,北京工业大学樊恭烋学院成立。该学院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区,采用独立的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工程领域的领军人才。
2016年,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成立,学校学部制改革正式启动。同年,入选首届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4] [11]
2017年1月,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12-13]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月,成为京港大学联盟创始成员。12月,学校获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 [14-16]
2020年7月6日,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17]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18]

办学条件

播报
编辑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25个教学科研机构,开设本科专业70个,在招专业60个,招生专业(类)44个。 [19]
北京工业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部
学院
专业名称
授予学位
信息学部
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
工学
机器人工程
工学
北京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通信工程
工学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工学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信息安全
工学
物联网工程
工学
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与系统)
工学
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工学
数字媒体技术
工学
人工智能
工学
城建学部
建筑学
建筑学
城乡规划
工学
土木工程
工学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工学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工学
水务工程
工学
智能建造
工学
交通工程(交通规划与管理)
工学
交通工程(道路与轨道工程)
工学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工学
文法学部
法学
法学
社会学
法学
社会工作
法学
汉语国际教育
文学
英语
文学
日语
文学
朝鲜语
文学
北京工业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
----
材料与制造学部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工学
纳米材料与技术
工学
焊接技术与工程
工学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
电子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
工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工学
理学部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应用物理学
理学
应用统计学
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
统计学
理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理学
环境与生命学部
生物医学工程
工学
化学生物学
理学
生物技术
理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
工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工学
环境工程
工学
环境科学
理学
应用化学
工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管理学
工商管理
管理学
市场营销
管理学
会计学
管理学
文化产业管理
管理学
工业工程
管理学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管理学
经济统计学
经济学
金融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动画
艺术学
工业设计
工学
广告学
文学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学
环境设计
艺术学
产品设计
艺术学
服装与服饰设计
艺术学
绘画
艺术学
工艺美术
艺术学
雕塑
艺术学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学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工学
物联网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工学
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工学
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
经济学
樊恭烋荣誉学院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继续教育学院
------
----
体育教学部
------
----
国际学院
------
----
创新创业学院
------
---- [20-21]
新增本科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76]

学科建设

  • 重点学科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8个。 [19]
学科类型
学科名录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土木工程(自定) [22]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光学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
材料学
结构工程
北京市重点学科(交叉学科)
资源、环境及循环经济
纳米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
北京市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北京市重点学科(二级学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热能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环境工程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凝聚态物理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光学
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一级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二级学科)
工程力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机械电子工程
应用数学
电路与系统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信号与信息处理
国际贸易学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数量经济学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市政工程
社会学
道路与铁道工程
高等教育学 [23]
  • 学位点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研究生专业覆盖34个学科(含1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19个专业学位类别;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博士授权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种 ;博士后流动站19个。 [19]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览表
设站学院(部)
流动站名称
信息学部
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机电学院
机械工程、力学
建工学院
土木工程
环能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
数理学院
数学、物理学、统计学
材料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经管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生命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
交通学院
交通运输工程
激光院
光学工程 [24]
学术学位授权点一览表
序号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所属学院(部)
授权级别
1
应用经济学
0202
经济与管理学院
博士、硕士一级
2
社会学
0303
文法学部
硕士一级
3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
马克思主义学院
硕士一级
4
教育学
0401
文法学部
硕士一级
5
外国语言文学
0502
文法学部
硕士一级
6
数学
0701
应用数理学院
博士、硕士一级
7
物理学
0702
应用数理学院、材料与制造学部
博士、硕士一级
8
统计学
0714
应用数理学院
博士、硕士一级
9
生物学
0710
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硕士一级
10
化学
0703
城市建设学部
硕士一级
11
力学
0801
材料与制造学部
博士、硕士一级
12
机械工程
0802
材料与制造学部
博士、硕士一级
13
光学工程
0803
应用数理学院、材料与制造学部
博士、硕士一级
14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
材料与制造学部
硕士一级
15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
材料与制造学部
博士、硕士一级
1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
城市建设学部
博士、硕士一级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
信息学部
博士、硕士一级
18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
信息学部
硕士一级
19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
信息学部
博士、硕士一级
2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2
信息学部
博士、硕士一级
21
建筑学
0813
城市建设学部
硕士一级
22
土木工程
0814
城市建设学部
博士、硕士一级
23
水利工程
0815
城市建设学部
硕士一级
24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
城市建设学部
博士、硕士一级
25
交通运输工程
0823
城市建设学部
博士、硕士一级
26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
城市建设学部
博士、硕士一级
27
生物医学工程
0831
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博士、硕士一级
28
软件工程
0835
信息学部
博士、硕士一级
29
城乡规划学
0833
城市建设学部
博士、硕士一级
30
网络空间安全
0839
信息学部
硕士一级
31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
经济与管理学院
博士、硕士一级
32
工商管理
1202
经济与管理学院
硕士一级
33
设计学
1305
艺术设计学院
硕士一级 [25]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一览表
类别代码
专业学位类别
所属学院
0251
金融
经济与管理学院
0252
应用统计
应用数理学院
0351
法律
文法学部
0352
社会工作
文法学部
0451
教育
文法学部
0851
建筑学
城市建设学部
0853
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学部
0854
电子信息
信息学部、材料与制造学部、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0855
机械
材料与制造学部、艺术设计学院
0856
材料与化工
材料与制造学部、城市建设学部
0857
资源与环境
城市建设学部
0858
能源动力
城市建设学部
0859
土木水利
城市建设学部
0861
交通运输
城市建设学部
1251
工商管理
经济与管理学院
1252
公共管理
1253
会计
1351
艺术
艺术设计学院 [26]
  • 学位评估
学校有8个学科跻身2020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0,位列QS202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内地第32,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6个学科进入ESI前1%。 [19]
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获1个A级学科土木工程、1个A-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7个B+级学科、4个B级学科、5个B-级学科、3个C+级学科、2个C级学科和2个C-级学科。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评估结果
位次百分位
0814
土木工程
A
2%~5%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A-
5%~10%
0714
统计学
B+
10%~20%
0802
机械工程
B+
10%~20%
0803
光学工程
B+
10%~20%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B+
10%~20%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B+
10%~20%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B+
10%~20%
0835
软件工程
B+
10%~20%
0701
数学
B
20%~30%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B
20%~30%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B
20%~30%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B
20%~30%
0702
物理学
B-
30%~40%
0801
力学
B-
30%~40%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B-
30%~40%
0813
建筑学
B-
30%~40%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B-
30%~40%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C+
40%~50%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C+
40%~50%
0401
教育学
C
50%~60%
0833
城乡规划学
C
50%~60%
1305
设计学
C
50%~60%
0710
生物学
C-
60%~70%
0815
水利工程
C-
60%~70% [27]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3291人,其中,专任教师2196人,包括正高级职称501人、副高级职称867人;博士生导师731人(含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742人(含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中国两院院士10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人,日本工程院院士(含外籍)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4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卓越人才3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9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181人。国际及港澳台教师7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 [19]
学校教师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入选者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1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入选者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0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2个。 [28]
类别
名录
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
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赵衍刚 [29]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韩晓东、隋曼龄、汪夏燕、高学云、张伟、聂祚仁、宋晓艳、王金淑、乔俊飞、尹宝才、杜修力、郑宏、陈标华 [30]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聂祚仁、彭永臻、李冬、蒋宗礼、汪夏燕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
冯士维、严辉、张久兴、李寿梅、聂祚仁、杜修力、韩晓东、王金淑、崔素萍、乔俊飞、陈树君
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左铁镛、彭永臻、蒋宗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李冬、郭霞、汪夏燕、杨晓东、赵密、王伟、路德春、邓积光、韩红桂、许成顺、王立华、翟天瑞、金浏 [31]
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左铁镛、张毅刚、侯义斌
国家级教学团队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团队(彭永臻,2007)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团队(左铁镛,2008)
基础力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团队(隋允康,2008)
计算机软件基础课教学团队(蒋宗礼,2009)
机械工程教学团队(赵京,2009) [32]
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教学团队(侯义斌,2010)
注:表中部分名单不全。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教育部特色专业8个、北京市特色专业12个、北京市品牌专业9个,7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5个专业接受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专业评估,1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专业入选北京市属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北京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3个。 [28]
项目类型
项目名录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3]
国家级力学教学实验示范中心
电子信息与电工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4]
工程力学实验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土木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35]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北工大-XILINX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方向)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建筑学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Xilinx-北工大嵌入式系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中软国际-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
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水质工程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编译原理、环境保护概论、材料工程基础综合实验、大学英语、建筑抗震设计、交通工程导论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污水处理新理论与新技术、摄影的实用性与艺术性漫谈、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 、科学究竟是什么、创新方法(Triz)理论及应用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环境保护概论、水质工程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编译原理、大学英语、交通工程导论、材料工程基础综合实验、建筑抗震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机械设计 [21]
北京市精品课程
工程力学、工程图学、机械工程训练、机械原理、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理论力学 [36]
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中心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33]
北京市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北京市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7]
北京市机械工程教学示范中心
北京市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4]
北京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建筑学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高等学校市级制冷空调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建筑学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大学生校内综合创新实践基地 [38]
电子信息类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39]
教育部特色专业
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与系统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方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学、信息安全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建筑学、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40]
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41]
教育部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
教育部污水处理优化运行控制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
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专业评估的专业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 [21]
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
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42]
北京市特色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环境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软件工程
北京市品牌专业
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自动化
注:表中部分名单不全。
  • 教学成果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7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02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8项、二等奖63项),2019年度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立项5项。 [28]
教学成果获奖项目(部分)
项目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年份
以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为主导”的材料专业建设与改革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年 [43]
扬长补短,强化团队,寓教于研—地方高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4年 [44]
能力驱动、纵横融通、点面结合—打造服务首都发展的多样化本科人才培养新生态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7年
践行“全人教育”理念,建构“1+4”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推进心理素质教育内涵式发展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7年
基于国际志愿服务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实践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7年
搭建四个平台,加强土木类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7年
以工程需求为导向的智能交通控制自主实训平台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7年
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7年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与评价模式改革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7年
信息安全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7年
高等数学课程新形态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7年
基于新教育理念的校内专业评估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7年
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7年
学科引领、机制创新的地方高校特色的电子信息与电工技术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7年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无机材料梯度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7年
创办“三三制”全国制冷空调科技竞赛,高校行业协同促进工程能力提升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7年
皮筋车国际竞赛与交通工具设计课程群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及实践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7年
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接轨工程国际标准——工程伦理课程建设与实践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7年

社会评价

时间
排名
2020年6月
CNUR中国大学排行榜排名第70位。 [45]
2020年7月
“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73位。 [46]
2020年8月
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北京工业大学首次跻身全球500强。 [47]
QS世界大学排名
年份
世界排名
2022
701-750
2021
651-700
2020
701-750
2019
751-800
2018
701-750
2017
651-700
资料来源: [67]

学术研究

播报
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111计划”引智基地4个 ,国家级产学研中心1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级科研基地45个,行业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北京市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 [19]
平台类型
平台名称
国家工程实验室
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技术中心
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
科技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北京市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光电子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汽车结构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
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可信计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固体微结构与性能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博物馆展陈设计与空间实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计算智能与智能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机械结构非线性振动与强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绿色催化与分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绿色建筑环境与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污水脱氮除磷处理与过程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物联网软件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激光应用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生态环境材料及其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城市交通运行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精密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高层和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数字化医疗3D打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抗病毒药物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污水生物处理与过程控制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碳基纳米材料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脑信息智慧服务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机械结构非线性振动与强度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数字化医疗3D打印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精密测控技术与仪器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绿色建筑环境与节能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城市与工程抗震减灾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教委)
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交通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环境与病毒肿瘤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先进制造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多媒体与智能软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嵌入式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激光先进制造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环境友好新材料技术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哲社基地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
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
首都工程教育发展研究基地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木结构古建筑安全评估与灾害风险控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机械工业行业重点实验室
机械工业重型机床数字化设计与测试重点实验室
机械工业精密测控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
机械工业印刷装备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实验室
北京激光技术实验室
北京市光电子技术实验室
北京市研究与开发中心
北京市焊接设备研究与开发中心
北京市质量监督检验站
北京市饮料及食品添加剂质量监督检验站
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中德激光技术中心 [48]
校内科研机构
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
激光工程研究院
北京古月新材料研究院
北京智慧城市研究院
北京未来网络科技高精尖创新中心
京津冀绿色发展研究院
北京科学与工程计算研究院
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 [19]

科研成果

2016年,学校科技总投入8.8亿元,科技经费居全国高校第36位。截至2017年3月,“十一五”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26项。2018年,有6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42] [49]
2017年,学校共申请各类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43项,获批140项,其中面上项目8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0项,重点项目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联合基金项目1项,应急管理项目1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2项,专项基金项目2项;获批牵头主持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请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0项,获批60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3项,青年项目16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立项22项;新增横向科研项目884项。 [50]
2017年,学校获各类科技奖励36项,其中,国家奖2项;省部级奖9项,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4项;视同省部级奖励的国家登记社会力量奖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会/协会奖、行业奖等19项。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201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及高校排名,学校2016年发表且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收录论文969篇,排名66位;工程索引EI(核心版)收录论文1220篇,排名44位;国际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S收录论文428篇,排名34位;科学引文索引光盘版(SCI-CDE)2007至2016年5658篇论文被引用42076次,排名73位;SCI学科影响因子前1/10的期刊论文130篇,排名61位;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论文1287篇,排名59位;论文被引用3636篇5933次,排名71位。
2017年,学校以北京工业大学为申请人申请专利1569项,获专利授权1080项,其中发明专利955项,实用新型119项,外观设计6项,登记软件著作权531项;申请国外专利13项,PCT28项,授权国外专利14项。 [51]
国家科学技术奖(部分)
项目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年份
我国四种预分解窑型分析研究与改进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5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2年 [43]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5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5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5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5年
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实验环境检验平台及示范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5年 [52]
城市大型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工程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7年
高铁列车用高可靠齿轮传动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7年 [51]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8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8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8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8年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8年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8年 [53]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底,学校图书馆收藏中外文纸质图书13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杂志1200多种,中国国内外网络文献数据库70余个,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理、工、管、文等多学科兼有,以纸本资源为基础,纸本、电子、视频等多载体的文献资源体系。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知、共建和共享的合作关系;加入了OCLC、CALIS和BALIS等馆际合作网络。 [54]
图书馆图书馆图书馆图书馆
图书馆
截至2013年底,学校档案馆馆藏档案20万余卷(件),共有7个全宗。其中,北京工业大学全宗(1960年—) 管理全校党政管理(文书)档案、教学档案、科研档案、基建档案、出版物档案、设备档案、财会档案、实物档案等193366卷(件);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全宗(1978年—1990年)2240卷;北京外贸学院分院全宗(1979年—1983年)133卷;北京计算机学院全宗(1978年—1993年)4013卷;北京艺术设计学院全宗(1958年—2005年)1372 卷;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全宗(1971年—2000年)687卷;国家建材管理干部学院全宗(1980年—2000年)1182卷。 [55]
  • 学术期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环境与能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应用数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为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01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7—2018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被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英国《科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美国《数学评论》、美国《剑桥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TRANSPORT数据库、德国《数学评论》、美国《最新数学出版物》和美国EBSCO出版公司等收录。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刊发社会、经济、政治、高等教育与科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设有“前沿观察”“当代社会研究”“超大城市治理与建设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治国理政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等栏目,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2017—2018)来源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扩展期刊以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全文收录,是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源刊。 [56]

合作交流

播报
编辑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已与世界六大洲35个国家和地区198所院校机构正式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共签署321份项目合作协议。伙伴院校中,世界500强的学校比例超过40%,世界100强的学校达10%左右,80%的交流伙伴院校集中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荷兰等高等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十三五”期间,学校国际学生规模达到1100人次,在校生出国境交流学习人数突破1000人次。每年派出600余名教师和学者赴境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讲学、访问或开展联合研究,邀请近300名外国专家来校访问讲学,聘请国际及港澳台教师100余人,举办约12-15场国际学术会议。
学校通过奥波莱孔子学院与“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开展与波兰高校的合作交流工作;与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联合组建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 [57-58]

文化传统

播报
编辑

形象标识

  •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学校徽志整体为正圆形的徽标,中心为“60”、“BGD”的正负形组合的标志基础图形,“北京工业大学”的英文大写全称按照计算机标准型“Dutch801 Rm Bt”字体在上方围绕其成环形,下方是标准字体(即毛体)校名,最下方标明“1960”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 [59]
学校徽章为可供佩戴的题有校名的证章。 [60]
  • 校标
标志图形的主体设计元素为大写的字母“B”,图形中的“60”代表1960年建校,“BGD”是北京工业大学简称的拼音缩写,并以正负形的方式呈现,简洁的图形中蕴含着学校历史发展与文化传承。
标志在基本图形上加上线条,使图形更具视觉冲击力,整体表现出速度与效率,同时强调“层”和“积淀”。
标志将基本图形倾斜15度,形成一种动势,表示在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北工大能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宽与高的比例采用1:1.618的黄金比例使其在视觉上更加美观。
标志的颜色命名为“工大蓝”。 [59]
校标
校徽
标准色
  • 标准色:工大蓝
工大蓝,既是创新、引领、发展之蓝,也是包容、开放、共享之蓝,寓意朝气、理性、务实。工大蓝的定义来自定性和定量分析,色彩来自经验与象征的符号学意义,色彩的应用来自印刷色定量。工大蓝是代表未来的色彩,展现了北工大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实力与信心。 [59]
辅助色为橙红色,寓意热烈、活力、创新。 [60]
  • 标准字
标准中文字体(即毛体)作为北京工业大学标识形象的构成要素之一,除特殊规定以外,一般与图形标志组合在一起使用。标准英文全称是按照常规的计算机标准型“Dutch801 Rm Bt”字体制定的。 [59]
校名
  • 校旗
校旗为“工大蓝”基底长方形旗帜,中心为学校徽志。 [60]

精神文化

  • 校训:不息为体,日新为道
校徽
取自唐刘禹锡的《问大钧赋》“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
“不息”源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息”就是不停止、不休息,永远向前,战胜困难。“体”则有物质存在的状态、本体、本性、禀性之意。
“日新”源自《尚书·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做到一日自新,达到一个新境界,就要始终如一,永远保持,做到天天新。“道”,有本质、法则、规律、主张、宗旨之意。
“不息为体,日新为道”旨在激励工大人要秉承艰苦拼搏、奋发向上的优良传统;锤炼坚忍不拔、知难而进的顽强品格;彰显开拓进取、革故鼎新的精神风貌。 [61]
  • 工大精神:艰苦奋斗、穷究真理、锐意创新、开放包容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穷究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开放包容、争创一流的团队精神。 [62]
  • 校歌
《明天》
作词:韩葆
作曲:王晓峰
理想中的殿堂 谱写出青春的词典
彩虹般的向往 温暖着年轻的誓言
有你坚定的目光 风雨中让自己勇敢
被你插上了翅膀 骄傲地飞越蓝天
心的梦想无极限 新的奇迹快要出现
从来没有什么能阻挡
生命中永远不熄的火焰
心的未来在召唤 新的世纪星光灿烂
从来没有什么能阻挡
用真心拥抱希望的明天、明天
不息为体,永不停止每一个坚定的信念
日新为道,永远探索让心中从没有终点 [63]
曲谱

校区情况

播报
编辑
北京工业大学本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东临东四环南路,西邻西大望路,南抵双龙路,北望平乐园小区;另有中蓝、管庄、花园村、琉璃井、惠新东街和通州6个校区;占地面积96.1418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3月,教职工3291人,在校生25927人 [19]
校本部

中蓝校区

该校区位于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西大望路27号 [77]

通州校区

该校区位于大运河源头五河交汇处,占地约160亩,总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通州校区管理中心设有14个运行服务保障三级机构 [78]
通州校区

学校领导

播报
编辑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
党委常委、副校长
信息来源 [64] [73]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
历任党委书记
姓名
任期
姓名
任期
尹凤翔(筹备处主任)
1960.01—1961.01
李晨
1961.01—1964.08
李晨
1961.01—1964.08
宋硕
1964.08—1969.10
朱兆雪
1964.08—1965.05
秦川
1973.10—1978.01
徐伟
1980.05—1983.06
张青季
1978.01—1980.08
樊恭烋
1983.06—1986.10
徐伟
1980.08—1985.01
王浒
1986.10—1992.05
郭德远
1985.01—1988.12
蔡少甫
1992.05—1996.09
周宣诚
1988.12—1996.10
左铁镛
1996.09—2004.06
蔡少甫
1996.10—1998.07
范伯元
2004.06—2010.05
孙崇正
1998.07—2007.09
郭广生
2010.05—2015.04
王守法
2007.09—2013.04
柳贡慧
2015.06—2021.01
郑吉春
2013.04—2017.04
-
-
谢辉
2017.04—2022.03
信息来源 [65]

校园环境

播报
编辑

新逸夫图书馆

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从负一层到五层共有6个楼层。整体设计恢弘大气,通透明快的巨大玻璃幕墙极具现代感。立面呈现中国传统书籍形式——竹简。有2600多个形态各异的阅览座位,还设有3000多平米的学术会议区和二层1800多平米的公共活动区,三、四层还建有20余间大小不一的研讨室以及2个功能齐备的影音室 [84]
新逸夫图书馆

奥运场馆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南,毗邻东四环路。体育馆总建筑面积约24383平方米,赛时座位数7500个。体育馆主要包括比赛馆和热身馆两部分,比赛馆高25.9米,热身馆高15.5米。房顶5道环向钢索和每环56根径向钢拉杆在空中编织成鱼网状——张弦穹顶结构。这种结构的上部是一个球冠顶面的单层网壳,由很多钢管组成,下部用钢索撑起来。整个穹顶的内侧直径为93米,外侧直径为98米,再加上两侧悬挑出来的两翼,总用钢量不到1200吨,相当于每平米60公斤。是北京市东南区唯一的一座奥运场馆——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其中大的为比赛馆,小的为热身馆),奥运会羽毛球和艺术体操比赛在这里举行 [85]
体育馆俯瞰图

校友情况

播报
编辑
姓名
备注
宋洋
太和时代集团董事长 [79]
姚望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加拿大分会会长,博鳌亚洲论坛顾问 [80]
张炬
上海博阳精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席总裁 [81]
许炳炎
清华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项目培训中心教研部原主任 [82]
田雨泽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83]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时间
奖项
2021年5月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党委入选“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拟表彰对象。 [66]
2022年2月14日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68]
2022年4月
北京工业大学冬奥志愿者服务团队被表彰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 [69] [71]
2022年4月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智能制造190107团支部被评为“北京市五四红旗团支部”。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