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外灘金融演講全文:「管」的能力很強 「監」的能力明顯不足 - 香港經濟日報 - 即時新聞頻道 - 即市財經 - 新經濟追蹤 - D201107

馬雲外灘金融演講全文:「管」的能力很強 「監」的能力明顯不足

新經濟追蹤

發布時間: 2020/11/07 18:33

最後更新: 2020/11/07 18:38

分享:

分享:

馬雲在外灘金融峰會演溝全文。感謝大會的邀請,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學習、交流和探討。2013 年,也是在上海,我來到上海陸家嘴金融峰會,發表了一通關於互聯網金融的被稱為異想天開的觀點。7年過去了,今天我作為非官方的非專業人士,又來到了上海的外灘金融論壇,希望有一些觀點,供大家思考。

騰訊視頻:https://v.qq.com/x/cover/mzc00200b19hr8z/x31637oe4gg.html

今天要不要來講,坦白說我也很糾結。但是我想我們這批人或我們這一代人,有一個東西是責無旁貸的,是為未來思考的責任,因為這個世界,雖然留給我們發展的機會很多,但是關鍵性的機會也只有一兩次,現在就是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所以我想來這裡講講我自己的想法和一些看法,這些想法,是我們自己16年實踐經驗總結出來,加上有幸擔任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宣導者期間,我跟全世界的學者、專家還有實踐者經過了探討和研究。我想,我已經算是退休,在這個非官方的論壇上暢所欲言一下,分享一下一個非專業人士的非專業看法,所幸的我發現是,現在很多專業人士已經不講專業了。

我有三個觀點,供大家參考,可能不成熟,講得不對,貽笑大方,但是,大家姑且一聽,覺得沒道理,忘了就是。

第一個觀點,一直以來我們有一些思維上的慣性,比如總覺得要為了跟國際接軌,必須要做歐美發達國家有,而我們沒有的所謂空白,要填補國內空白,把填補國內空白當作追求的目標。

我一直認為,在今天的形勢下,填補空白這句話是有問題的,不是因為歐美的就是先進的,就是我們要去填補的。其實我們今天不應該刻意追求要和哪個東西接軌,適應哪國的標準,填補哪個空白,今天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和未來接軌,怎麼適應未來的標準,怎麼去彌補未來的空白,我們要想明白,未來是如何的,以及自己到底要做什麼,然後再去看看別人怎麼做,如果永遠重複別人的語言,討論別人設定的主題,我們不但會迷失現在,更會錯失未來。

二戰以後,世界需要恢復經濟的繁榮,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Agreements)建立起來以後,對全球經濟的推動是巨大的。後來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巴塞爾協議講的風險控制,越來越受重視,到後來變成了一個風險控制的操作標準。現在的趨勢是,愈來愈像是全世界只講風險控制,不講發展,很少人去講年輕人的機會、發展中國家的機會在哪裏。

其實也誕生了今天世界很多問題的根源。我們今天也看到巴塞爾協議本身也讓歐洲的整體創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比如在數字金融方面。

巴塞爾協議,比較像一個老年人俱樂部,它要解決的是運轉了幾十年的金融體系老化的問題,歐洲那些老化的體制,系統極其複雜。但是中國的問題正好相反,不是系統性金融風險,因為中國金融基本上沒有系統,而是中國是缺乏金融系統的風險。

中國的金融和其他剛成長起來的發展中國家一樣,在金融業我們是青春少年,還沒有成熟的生態系統,沒有完全的流動起來。中國很多大銀行,更像是大江大河和血液的動脈,但是我們今天更需要湖泊、需要水塘,需要小溪小河,需要各種各樣的沼澤地,缺少了這些生態系統,我們才會澇的時候澇死,旱的時候旱死,所以,今天我們國家是缺乏健康金融系統的風險,我們需要的是,建設金融的健康系統。

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這就像兩個完全不同的病,就像老年癡呆症和小兒麻痹症,看起來都一樣,但其實是完全不同的病。如果小孩子吃了老年癡呆的藥,不光會得老人的病,還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病。

這個巴塞爾協定就是考慮系統老化、過度複雜的老年人的病,而我們要思考的是跟老年人學什麼?要知道老年人和年輕人關心的問題不一樣。年輕人城市關心的是有沒有學校,老年人關心是有沒有醫院。

所以,今年世界的變化,是非常神奇,非常快速的。我也很自豪的跟大家宣布,昨天晚上,就在上海,我們決定了螞蟻金服上市的定價。這麼大的事,全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上市,在紐約城以外定價,這是第一次。這在5年前,甚至3年前,我們想都不敢想,但是奇跡就這麼發生了。

第二個觀點,創新一定要付出代價,我們這代人必須有所擔當。

習主席講過「功成不必在我」,我理解這句話講的是一種責任,講的是為未來、為明天、為下一代去擔當。今天世界的很多問題,包括中國,都只能用創新去解決。但是真正的創新,一定是沒有人帶路的,一定需要有人擔當的,因為創新一定會犯錯誤,問題不是怎麼樣不犯錯誤,而是犯了錯誤之後,能不能完善修正,堅持創新。做沒有風險的創新,就是扼殺創新,這世界上沒有無風險的創新。很多時候,把風險控制為零,這才是最大的風險。

當年的赤壁之戰,我認為,曹操要把所有的船連起來,這就是中國也是全世界最早的航母的思想,但是一把火燒掉後,一千年來,中國人連想也不敢去想,一旦想到那把火,誰還想把船做大,誰還會有這種系統性思考?

所以,七八年以前,我提過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也在上海。而且我們一直強調,互聯網金融必須有3個核心要素:第一是必須擁有豐富的數據;第二是必須基於豐富大數據下的風控技術;第三,必須擁有基於大數據的信用體系。用這三個標準來衡量,我們會看到 P2P 根本不是互聯網金融,但是今天不能因為 P2P, 把整個互聯網技術,對金融的創新給否定了,其實我們想一想,中國怎麼可能在幾年以內就出現了幾千家互聯網金融公司? 我們是不是應該檢查一下,是什麼原因誕生了幾千家的互聯網金融,所謂的P2P公司?

今天我們的監管確實很難,全球的監管都很難。創新主要來自於市場,創新來自於基層,創新來自於年輕人。對監管的挑戰愈來愈大,其實「監」和「管」是兩回事情,「監」是看着你發展,關注你發展。「管」是有問題的時候,或預判有問題的時候才去管,但是我們現在,「管」的能力很強,「監」的能力明顯不足

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用昨天的方式去監管,我們不能用管理火車站的辦法去管理飛機場,不能用昨天的辦法來管未來。

「監」和「管」不一樣,政策和文件也不一樣。今天這個不許,那個不許,那都叫文件。政策是機制建設,是激勵發展。今天全世界,特別是中國,需要很多的政策專家,而不是文件專家。

制定政策是一門技術活,其實解決系統性複雜的問題,我自己覺得,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淘寶是怎麼做的。

17年以前,我們沒有技術、沒有數據,也對未來的判斷不準確,我們制定了這個不許、那個不許的很多規則。但是今天,我們能夠技術解決了,今天我們有能力解決這些系統性問題。但是,我們今天的年輕人,也像監管一樣,總是喜歡出各種各樣新的文件,不允許這樣,也不允許那個。後來我想出一個辦法,叫加一減三,你要加一條規則,必須要減掉前面三條規則。這樣我們的文件就愈來愈短,如果說你不減,那你的規章制度愈來愈厚,是逼迫每個人去犯法,每個人去犯錯,大家自己都糊塗起來。

理論和系統也是不一樣的,專家和學者是不一樣的,我們這個國家,把很多學者和專家經常混為一談。專家是幹出來的,他幹得很厲害,但不一定會總結。很多學者,自己不具體幹,但是能從別人實幹的經驗中,總結出理論。只有專家和學者結合起來,只有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去創新、解決今天和明天的問題。我想,我們需要來自於實踐的理論,不是來自於辦公室理論的實踐。

P2P很多就是來自於辦公室理論的實踐,我想,更應該認為,我們今天正確理解P2P給我們帶來的巨大教訓,我們不是要去否定互聯網技術,更不要重複辦公室理論的實踐。

我覺得還有一個現象,全球很多監管部門,監管到後面,自己變成了沒有風險,自己的部門是沒有風險,但是整個經濟有風險,整個社會變成了有風險。未來的比賽是創新的比賽,不是監管技能的比賽。現在各國一個比一個狠,發展都是空的,但是不許這樣幹,都是刀刀見血。

我的理解,習主席說的提升執政能力,是指在監管有序的下面,保持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而不是監管了就沒有發展。監管其實不難,難的是監管的目的是為了可持續的健康發展,監管就是為了健康的發展。

第三個觀點,金融的本質是信用管理。我們必須改掉今天金融的當鋪思想,要依靠信用體系的發展。

今天的銀行,延續的還是當鋪思想。抵押和擔保就是當鋪。這在當年,是很先進的,沒有抵押,擔保這些創新,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金融機構,中國經濟 40 年來的發展也不可能發展到現在。

但是靠資產和抵押的資質會走向極端。我是中國企業俱樂部的主席,也是浙商總會的會長,我跟很多企業家交流,中國的金融當鋪思想非常嚴重,也影響了很多企業家。尤其是企業家要把資產全押了出去,壓力非常大,壓力大了以後,動作就變形。還有一些人,肆無忌憚地貸款,不斷加槓桿,負債搞的愈來愈大。

大家都知道,借10萬,你怕銀行;借1000萬,你和銀行都有點慌;借10個億,銀行怕你。還有一個習慣,銀行喜歡給好企業、不需要錢的企業貸款,拼命的貸款。結果讓很多好企業變成了壞企業,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資,形成了甚至把這個錢轉出去,做一些完全不符合自己的事,錢太多,也惹很多事。

抵押的當鋪思想,是不可能來支持未來30年世界發展對金融的需求。我們必須用借助今天的技術能力,用大數據為基礎的信用體系,來取代當鋪思想。這個信用體系,不是建立在傳統的IT基礎上,不是建立在熟人關係社會的基礎上,而是必須是建立在大數據的基礎上,才能真正讓信用等於財富。其實要飯的,也要有信用,沒有信用,連要飯都要不下。我認為每個要飯的人都是要有信用的。

最後,我想,今天的世界,迫切期待一個真正為未來而思考的、全新的金融體系。今天的金融體系,是工業時代的產物,是為了解決工業化而設置的、全面的金融體系,是完成二八理論。什麼叫二八理論?就是投資20%,來解決80%的問題。而未來的金融體系,是要解決八二理論,幫助80%的小企業和年輕人,來帶動20%的人。要從過去的人找錢、企業找錢,到轉型為錢找人、錢找企業,錢找好企業。評價這個體系的唯一的標準,就是是否普惠、包容、綠色和可持續,背後的大數據、雲計算、和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今天能擔當起巨大的責任。

各位,即使在二戰以後,當時的人們沒有這樣的遠見,為後代、為未來設計一個很好的金融體系,我們今天有這個責任和思考,為去建立一個真正屬於未來,屬於年輕人和下一代,屬於這個時代的金融體系。今天我們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去做。今天我們的技術發展讓我們完全可以做到這一些,遺憾的是,很多人不願意去做。今天全球的金融體系必須改革,不然不僅僅是失去機會的問題,而是讓世界可能會陷入更多的混亂。創新走在監管前面是正常的,但是當創新遠遠地走在監管前面的時候,當創新的豐富度和深度遠遠超過監管想像的時候,就不正常了,社會和世界就會陷入混亂。

拿數字貨幣來說,如果用未來的眼光打造 30 年後所需的金融體系,數字貨幣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核心。今天的金融確實不需要數位貨幣,但是明天需要,未來需要,成千上萬的發展中國家和年輕人需要,我們應該問自己,數字貨幣到底要解決未來的什麼實際問題?

十年以後的數位貨幣和今天的數位貨幣,可能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這個數字貨幣不應該從歷史上去找,不應該從監管角度去找,不應該從研究機構去找,而是從市場去找,從需求去找,從未來處去找。這事事關重大,我們的研究機構不應該是政策機構。政策機構也不能僅僅依賴於自己的研究機構。因為數位貨幣體系是一個技術問題,但又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一個解決未來問題的方案,數字貨幣可能會重新定義貨幣,儘管貨幣的主要功能仍然在,但是它一定會重新定義貨幣,就像蘋果手機重新定義了手機,打電話只是其中的一個功能。數字貨幣今天遠遠沒有到搶標準的時候,是創造價值的時候,是需要思考如何通過數位貨幣,建立新型的金融體系,為全世界思考未來,思考全球的貿易怎麼做,更要思考這世界上應該要有經得起考驗的技術的基礎之上建立的數位貨幣。是要真正解決世界貿易可持續、綠色和普惠的問題。

所以,最後我想說,今天人類社會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千萬不要小看這場疫情,這場疫情是倒逼人類社會進步的力量,它不亞於二戰。

從金融本身來說,從美國不斷地向世界各國,特別是美國不斷把股市裏輸入大量現金,各國都在跟隨其後,大家想過後面的結果會怎麼樣沒有,它所帶來的巨大的影響,遠遠超過我們今天很多人討論的技術層面的問題。

我們對今天世界上很多的組織機構,不要簡單的去反對它,而是一起重新思考他們今天的價值,無論是聯合國,WTO,還是 WHO,這些組織確實存在着很多問題。這些組織我都工作過,打過交道,合作過,有很多問題,但是消滅這些組織並不解決問題,我們應該考慮這些組織應該如何面向未來,如何改革,如何重新思考定位。

新金融體系是未來的方向,不管我們高興不高興,它一定會起來,不管我們做不做,一定會有人去做。未來,我相信,改革是要付出犧牲的,是要付出代價的,我們這一代人要做這樣的改革,可能下一代人才能看到,我們可能是負重前行的一個人,這是歷史的機遇,也是歷史的責任。

過去16年,螞蟻金服一直圍繞着綠色、可持續和普惠發展。如果綠色、可持續和普惠包容的金融是錯誤的話,我們將會一錯再錯,一錯到底。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看文章 ・ 賺取 ET Points

hket會員只要做齊報價專區任務並儲夠積分,就可以兌換高達$3000優惠券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