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新iBond要知的三大要點及投資攻略

自從2016年政府發行第6批iBond後,相隔4年再度發行iBond,政府再度推出新一批iBond,惟內容與過往6批iBond不盡相同,如想認購有什麼要考慮?

iBond是香港政府發行的通脹掛鈎債券,第7批iBond跟之前6批iBond內容大致相若,均屬短期債券,年期仍為3年,每單位債券發行價100港元,每手100個單位,即10,000港元。每半年派息一次,派息跟香港的通脹率掛鈎,但卻有3大不同之處。

1.保證利率提升至2%

新一批iBond最大的不同特色是所設的保證利率,由以往年息1%提升至2%;計算方法仍然包括浮息,以綜合消費價指數最近6個月的按年通脹率計算,債券的年息以上述兩者的較高為準。

2.通縮環境

新一批iBond利率所掛鈎的通脹率低於以往6批,因為香港面對通縮的來臨,香港8月份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跌0.4%;繼7月跌2.3%以來,連續兩個月呈通縮。至於上半年CPI按年上升1.6%。

相信正因為通縮乍現,所以第7批iBond的保證利率為2%,以提升iBond的吸引力。不過,今年全年CPI料為正數,即通脹,但在限聚令仍未解除,市民外出用膳的意欲受限,另外,私人房屋租金升幅收窄,經濟欠佳,故料CPI升幅不會太大,經濟師預測全年介乎1.5%至2%之間。換言之,第7批iBond首年利率很大可能是採用2%保證利率,即年利息200元。

3.發行額最多150億元

過去6批iBond發行金額均為100億元,第7批iBond目標發行金額100億元,但政府可視乎需求而酌情加碼至150億元。由於在通縮乍現之際,保證利率有2%,高於以往的1%,故料認購反應會熱烈。iBond繼續以「循環分派」機制分配,相信政府為可做到每人至少獲派一手,所以發行額可酌情提高至150億元。

既然第7批iBond不同以往,仍值得認購嗎?

新一批iBond有保證利率2%,相比於銀行定存利率、香港政府3年期債券、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全都不足1%,iBond算是跑贏了。

如果持有iBond至到期,3年利息至少600元,幾乎是無風險,故值得認購,既可定期有息收,亦可平衡股票的風險,尤其是在目前股票市況偏軟。

進取的投資者亦值得認購,因iBond以債券形式在港交所掛牌,可在二手市場沽出,猶如沽出股票般,前提是要以證券戶口認購,不宜以債券戶口認購,否則需要從債券戶口轉倉至證券戶口後才能沽出,但並非所有銀行可即日轉倉,部份銀行轉倉需時1至3天。

如要沽貨宜首日沽出

若不打算持有iBond至到期日,建議首日沽貨,因根據過往經驗,首日價格較高,第7批iBond首日掛牌料可見104元至105元,升幅4%至5%。除了2011年發行的首批iBond首日掛牌升6.7%至106.7元之外,其後5批的iBond首日掛牌升幅介乎3.15%至5.5%。

建議小注認購2至3手

由於iBond採取「循環分派」機制分配,冀可做到每人至少獲派一手,所以建議小注認購2至3手。2016年iBond獲得50.7萬份申請,完成每人派1手後,透過抽籤只有34.1萬份認購2手以上的申請之中,有7211份抽中3手,換言之,認購者最多獲派3手,就算今次發行額加碼至150億元,但以2016年的50.7萬份申請計,也不足派第4手,所以毋需要瞓身抽太多手。

留意相關費用

值得留意,iBond認購手續費最高0.15%,還有一連串費用,包括託管費、存倉費、代收利息費、贖回費等,不同銀行或證券行會的收費不同。不過多間銀行、證券行都會提供「六免」,即豁免認購手續費、存倉費、代收利息費、到期贖回費、存入費及轉出費。

分享給你的朋友

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投資者正運用股息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持續現金流收入,累積財富。您想成為一份子?在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就會分享獨特的收息股選股模型,並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更多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