畑俊六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畑俊六

日本甲级战犯,陆军元帅
畑俊六(1879年7月26日—1962年5月10日),日本昭和时期陆军大将,甲级战犯,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日本陆军大学。1933年后,历任日军第十四师团师团长,日本航空本部长,日本台湾军司令官,教育总监等职。1938年,调任上海日军总司令、华中日军司令官,曾指挥日军侵略武汉。1939年,任内阁陆军大臣。1941年,再次来华,任侵华日军总司令官,负责全面指挥侵华战争。1944年,获得大将军衔。1945年,日本战败后被捕。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4年,因病假释。1962年,病死。
中文名
畑俊六
外文名
畑俊六/はた しゅんろく [3]
别    名
Hata Shunroku [3]
国    籍
日本
民    族
大和民族
出生地
日本东京
出生日期
1879年7月26日
军    衔
陆军大将
死亡日期
1962年5月10日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早年生活

畑俊六
畑俊六出生于日本东京的一个武士家庭,是这个崇尚武士道的家庭的第二个儿子。这个家庭很不一般,兄弟之间竟然出了两个陆军大将,畑俊六的哥哥畑英太郎死得早了些,但军旅生涯同样辉煌,也是以陆军大将之尊,于“九一八事变”前病死在关东军司令官任上。 [1]
1885年,畑俊六进入东京四谷普小。1891年,随父迁居函馆,转入函馆市弥生小学高等科。1893年,其父因心脏病故去,举家又再次搬回东京。少年时代要好的同学中,有后来成为海军大将的藤田尚德、当过法务大臣的盐野季彦、东京帝国大学的教授池内宏和佐久间等。1896年9月,17岁的畑俊六进入日本陆军中央幼年学校学习,生性聪明的他以第三名的成绩从陆幼毕业,随后进入野战炮兵部队第一联队。同年12月,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同期生中有杉山元小矶国昭等。次年,以同期660名学生中第二名的成绩毕业,正式开始他的军人生涯。1901年,畑俊六被晋升为炮兵少尉。

战争生涯

畑俊六
和那个年代大多数的日本军人一样,日本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个子不高,身材消瘦,形似病夫。如果不是1904年的那场日俄战争,他本应是个很壮实的军人。畑俊六在25岁之前身体壮得像头牛,而且酷爱运动。日俄战争时期,他服役于乃木希典将军的第三军,在进攻旅顺外围的鸡冠山一役中,炮兵少尉畑俊六被一颗俄国子弹射穿了肺部。从那以后他的身体就越来越消瘦,以至于不了解他的人还以为他是个瘾君子。当然,这次负伤也使他获得了军旅生涯的第一枚勋章——功五级金鵄勋章,奠定了他今后飞黄腾达的基础。 [1]
伤愈后,畑俊六被送入陆军炮兵工科学校学习。从陆炮毕业之后,1907年,畑俊六进入培养日本陆军中高级军官的陆军大学学习。1910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陆军大学。后来,就沿着精英路线一直在参谋本部干。畑俊六进入参谋本部后,正值参谋本部根据《帝国国防方针》和《帝国用兵纲领》制定年度作战计划,于是,他便随队来到中国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考察,以便为日后侵略中国作准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畑俊六被派往德国担任武官,在那里他主要学习了德国的军事思想及战略战术。大战爆发后,他回到日本,继续在参谋本部任职,不久,又被派往瑞典常驻,搜集情报。1916年,畑俊六奉调回国,继续在参谋本部工作,担任作战班长,参加了对《帝国国防方针》及《帝国用兵纲领》的修改。在此期间,畑俊六与同在东京的后来担任日本首相的小矶国昭交往甚密。
1918年,他兼任军令部参谋,同年末,作为巴黎和会全权代表的随员赴欧。1919年,担任陆军大学战术教官。1920年,第二次到中国考察。同年,他被晋升为陆军炮兵大佐,下放部队进行历练,先后任野战炮兵第十六联队联队长、陆军野战炮兵学校教导队联队长。1923年,升任参谋本部做战课长兼军令部参谋。在此期间,海军与陆军围绕着假想敌的设定问题争执不下,最终结果是按照海军的提案,设定假想敌顺序为美、俄、中。但陆军制定的作战计划仍以多个国家为对象。1926年,晋升为陆军少将,担任野战炮兵第四旅团旅团长。1927年,任参谋本部第四部部长。
1928年,转任参谋本部做战部部长,参与其兄关东军司令畑英太郎与参谋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等策划满蒙占领的行动,该行动最终因其兄于1930年5月暴病而亡告终。1931年,晋升为陆军中将,担任野战炮兵总监。自1933年起,陆续担任过第十四师团师团长、陆军航空本部长、二·二六事件后代替皇道派柳川平助担任台湾军司令官。1937年,畑俊六晋升为大将,就任陆军三长官之一的教育总监一职,成为日本陆军的首脑之一。
1938年2月,由于华中派遣军在原司令官松井石根的率领下,在侵占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迫于国内外的舆论压力,日军大本营不得不撤回松井石根,由畑俊六接任华中派遣军司令官。
畑俊六(右2)
晚年的畑俊六曾对友人说,指挥“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是他平生最大的遗憾:“当时,中国大陆的战争已到了见好就收的时候了,再进一步深入,日本将很危险。我掌握着华中派遣军,可以命令士兵们停止进攻,但其他地区的派遣军(指华北方面军的寺内寿一)和国内的主战派只听从天皇陛下的命令。我曾经派特使向天皇陛下汇报了我对于大陆形势、日本的将来和国际形势的看法,无奈多数大将反对,陛下只好否决了我的提案。这是我80年生涯中最感遗憾的一件事。”
5月19日,日军攻陷徐州,打通陇海线。但预定歼灭的中国军队主力50万人已经在李宗仁指挥下先期撤出,日军占领地域越发宽广,兵力不敷分配的情况更加严重。紧接着,中国军队炸开了河南花园口附近的黄河大堤,挡住了华北日军的深入,这件事更重要的是——他表明了中国政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寄希望于中国政府将很快向日本屈服的念头像肥皂泡一样在日军上层消失了。
由于事成骑虎,日本政府增加军费35.2亿日元,2个月内征招新兵24万人组成10个师团,硬着头皮发动了超过国力允许的汉口攻击战。1938年6月18日,大本营根据御前会议的决定,向陆海军下达了准备武汉作战的命令。接到作战命令后,畑俊六开始积极进行进攻武汉的作战准备。他先是派兵拿下了军事重镇安庆,将德川好敏中将的航空兵团基干兵力部署在此地,以方便日军的战斗机从此起飞,轰炸汉口抢占制空权。随后,6月底, 畑俊六在“安宅”号军舰上与中国方面舰队司令官及川古志郎交换了《关于汉口攻略作战的陆海军协定备忘录》,与海军达成共同作战的协定,由海军负责打通长江水路交通,沿长江运送陆军。
1938年7月19日,日军进攻黄梅。1938年7月23日,日军主攻部队在姑塘登陆。7月26日,攻占九江。8月1日,占领黄梅。作为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的畑俊六率其所属14个师团和1个航空兵团的兵力投入这场战争。畑俊六进行了具体的部署,他命令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所率第二军4个半师团向庐州附近集结;命令冈村宁次中将所率日军第十一军的5个师团和精锐波田支队向黄梅、九江附近靠拢;进攻部队达到9个师团2个旅团25万之众,为了保证不“后院起火”,畑俊六又将5个师团的兵力布置在上海、南京、安庆等已占领地区。
经过3个月的激战,畑俊六所率南北两路日军艰难的突破中方50个军的层层拦截,突入武汉外围,鉴于武汉外围已无险可守,国民政府以持久战略考虑放弃武汉,退至重庆。11月2日,表面上风光无限的畑俊六乘军舰抵达武汉。但他内心哀叹,在武汉会战前蒋介石有300万军队,但是武汉会战后他还有300万军队。而日本已经用尽全力,国内只剩一个师团了。战局不可避免的走向日本最感痛苦的长期消耗战。
畑俊六和寺内寿一
1938年12月15日,“战功赫赫”的畑俊六,被召回大本营,转任军事参议官。1939年5月25日,转任天皇身边亲近的侍从武官长。同年8月,昭和天皇认为他诚实可靠,因此他成为了阿部信行内阁的陆军大臣,并在米内光政内阁留任。为解决中国事变绞尽脑汁,1940年初,无可奈何的日军大本营决定,如果再没有进展,就把驻华日军削减到40万,撤出武汉地区。
1940年,希特勒在欧洲取得了胜利后,日本全国为之震动,东南亚的法国、荷兰殖民地在日本人眼里转眼就全成了无主的荒地,“不要误了公共汽车”成了一时的口号。日本陆军要求与德意结成同盟,与英美争夺太平洋。而海军的米内首相因反对结成三国同盟被陆军视为祸害,陆军大臣畑俊六辞职导致了米内内阁的垮台(7月4日畑俊六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述:泽田茂参谋次长来此,出示了“总长宫殿下(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的盖章”,逼我决定去留)。继而近卫文麿组阁启用强硬派东条英机担任陆军大臣,终于加入了三国同盟。畑俊六的辞职导致米内内阁垮台,这是他后来被推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主要原因。1941年,日军侵略中国的战争正处于双方相持阶段,日军大本营为了改变战略态势,夺得战争主动权,解决国内因战争持续而激发的重重矛盾,重新启用在中国战场“屡立战功”的畑俊六。1941年3月,畑俊六正式被任命为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接替他的前任西尾寿造,负责统一指挥侵华日军的侵略活动。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悍然挑起太平洋战争
1942年4月18日,由杜立特率领的美国特别飞行中队16架B25中型轰炸机从由第16特混舰队护航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了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地后,由于导航、联系不畅等原因,在返航至衢州机场时,有15架美军B-25B型轰炸机坠毁或迫降于浙江、安徽、江西等地。 [4] [5-6]日本大本营为防止中、美空军利用中国浙江一带的机场对日本本土实施“穿梭式轰炸”,当日即决定摧毁中国浙赣线上的空军基地和前进机场。 [5]畑俊六和第13军司令官泽田茂对大本营的作战企图及兵力部署颇有意见,认为破坏机场后再撤回来,很快即可修复利用,而且仅以击溃敌军为目的也太消极。于是决定改变作战目的及部署,增大使用兵力,扩大作战规模。 [5]最后形成了一个历时3个月,出兵87个大队的庞大的浙赣会战,由于顾祝同的第三战区有被日军13军和11军夹击的危险,不敢力战,任凭日军抢劫肆虐,他的这次作战虽获得成功,但在战略上却因为大量抽调日军,使日军1942-1943年冬春预计发动西安作战流产。第二年六月,翻越秦岭的作战无限期推迟。 [6]
1944年,随着盟军逐步组织起猛烈的反攻,日本本土与侵入西南太平洋的日军的海上联系被美国海空军所切断。日军大本营因而盘算在中国大陆打通一条交通线,将平汉、粤汉和湘桂铁路贯通起来形成一条通往越南、新加坡的大陆交通线,使大本营与南太平洋上的孤军之间取得联系。为此,日军大本营制定了“一号作战”行动,即中国通常所说的豫湘桂会战
畑俊六拟定了一个由北而南、全面进攻的计划。第一期作战由华北方面军发动攻击,打通平汉铁路,同时歼灭国军于河南的主力(主要为汤恩伯部)。第二期作战由驻武汉的日军第11军攻击衡阳,摧毁国军第九战区主力。第三期作战由第6方面军与华南第23军配合,由广州北上,以打通粤汉铁路为目标。并与前述第11军会师。第四期作战于打通平汉、粤汉线之后,再出兵攻占广西和越南的通路。此次作战期间日军亦需尽量攻击并摧毁华军于江西、湖南和广西的机场。在情报上,更是下了大力气,比如,有些计划图示上,竟标示出要进攻西安、重庆。对武汉方面的增兵则是进12万,走5、6万,让人觉得是正常换防的模样。计划上明确说:为了这次交战,(占领区)警备的部分牺牲是值得的。由这份计划中可清楚的看出,第一期作战计划即为豫中会战,第二期为长衡会战,第四期部份为桂柳会战。此次如日方达成其战略目的,中国将被分为两半。
豫陕战事结束后,畑俊六就在武汉设立前进指挥所,同时将第5陆军航空军指挥所也移至武汉,第11军各部队开始向长江沿岸运动, 由中国派遣军直接组织班子,对九战区的前三次的打法进行了研究。战役开始后,日军攻击部队分为两个梯队,对攻击地域实施波浪式交替推进,同时置强大集群于两翼,使九战区多次使用的两翼侧击战术失效,外翼兵团在整个战役中不能发挥作用,成为看客……战前畑俊六就预计能一举击破长沙、衡阳,派遣军最大的危机在于在预计桂柳会战时迎战由印缅云南返回的远征军,为此专门成了了第六方面军,预计由冈村宁次担任这次作战的指挥。
“一号作战”中,日军共投入兵力51万余人。畑俊六所指挥的日军,在8个月的时间里击溃了国民党军队五六十万人,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侵占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和贵州的一部分地区。洛阳、长沙、桂林、福州4个省会及郑州等140余座城市悉被攻占,衡阳、零陵宝庆、桂林、柳州、丹竹、南宁等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也被占据。这场最后的“胜利”,是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在侵略战场上最后的挣扎。
畑俊六元帅
由于这一“卓越”的“战绩”,畑俊六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天皇亲自向他颁发了一级金鵄勋章。1944年11月2日,被调任为陆军教育总监。1945年4月,畑俊六荣任日本第二总军司令,准备本土决战。8月8日,他的司令部所在地广岛遭美军原子弹轰炸,在火车站的畑俊六幸免于死。8月14日,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听取第一总军杉山元元帅,第二总军畑俊六元帅,海军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元帅的意见。和杉山的主战意见不同,他明确的表明了态度:“很遗憾,我的军队无力正面阻止美军的登陆。”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中国政府的指控和强烈要求之下,畑俊六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为甲级战犯嫌疑人逮捕,关入东京巢鸭监狱
在巢鸭监狱中关押了不到10年他就被假释出狱了。1962年5月10日,畑俊六在一家名叫“龟文馆”的旅馆里因病猝然死去。

战争罪行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畑俊六于1938年2月派往中国任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率部发起武汉作战。8月上旬,指挥30万日军沿长江南北两个方向由东向西进攻。10月26日,中国军队向西、向南撤退,畑俊六率日军占领了“九省通衢”武汉。在会战中,畑俊六所率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法,使用毒气375次,发射毒气弹4万颗以上。在熘俊六的纵容和唆使下,凶残的日军占领武汉后,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广大人民群众对日军的暴行无不恨之入骨。
1939年8月至1941年2月,畑俊六调回国内连任阿部和米内两届内阁的陆军大臣。在此期间,他参与了内阁对各项侵略计划的设计和决策;以新的气势继续进行侵华战争;在南京炮制了汪精卫傀儡政权;实施了控制法属印度支那的计划;并就有关荷属东印度问题与荷兰进行了谈判。他还支持日本的“南进”政策,赞成日本侵占东南亚及南方各地区。为实现南进的目标,他同意在国内以大政翼赞会取代政党,进一步实现法西斯化;在国外促进日德意三国军事同盟条约的签订。
1941年3月至1944年11月,畑俊六被日军大本营任命为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继续对中国进行侵略战争。对中国解放区,他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和毁灭性“扫荡”,肆意屠杀无辜平民,许多村庄被洗劫一空。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则是攻略与施暴并行,每攻占一个地方,就制造一桩惨案。1943年5月,日本中国派遣军在攻陷湖南汉寿等地后所制造的“厂窖惨案”,就是一个恶劣的例子。在这次惨案中,3000日军以4天时间共枪杀手无寸铁的男女同胞达3万多人,伤残3000多人,强奸妇女2000多人,满门杀绝的2000户以上。美丽的厂窖顿时血流成河,尸骨如山,遍地焦土,一片荒凉。作为侵华日军最高司令官,对其下属部队的种种暴行是负有直接罪责的。
1944年春,为挽救日军在太平洋的失败,畑俊六根据大本营的命令,集中51万兵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作战。在历时8个月的作战中,基本打通了平汉、粤汉和湘桂等铁路线,侵占了豫、湘、桂、粤等省大部和贵州一部,使中国又有2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和6000万人口沦于日寇铁蹄之下,给中国抗战造成巨大危害,也给亿万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由于这一次的所谓“卓越战功”,畑俊六于1944年6月被授予元帅称号,获得了天皇颁发的一级“金鵄”勋章。1944年11月,日军大本营下令畑俊六转任陆军教育总监,继续支持对中国和西方进行侵略战争。1945年4月,调任驻本土日军第二总军司令,准备进行本土决战。
畑俊六作为日本法西斯军队重要头目之一,长时间担任侵华日军高级职务,积极奉行侵华政策和进行侵华战争,在中国犯下了种种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日本投降后,根据中国政府的指控和强烈要求,驻日盟军总部于1945年9月13日下令将熘俊六作为甲级战犯逮捕收监.把他送到了被告席上。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经过公开审理后作出最后判决,宣布对战犯烟俊六处以无期徒刑。

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的正式名称是“远东国际军事审判”。1946年1月19日,经盟国授权,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设立,同时公布《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指出法庭有权审判犯有反和平罪、普通战争罪和反人道罪的日本甲级战犯。经过同盟国的多边磋商,一致同意组成由美国、中国、英国、苏联、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荷兰、印度、菲律宾等11个国家参加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和检察官由这11国各派一位,庭长是澳大利亚人卫勃爵士,检察长为美国律师季南。审判对象是28名罪大恶极的日本甲级战犯,他们是: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坂垣征四郎、广田弘毅武藤章木村兵太郎荒木贞夫平沼骐一郎重光葵木户幸一大岛浩东乡茂德桥本欣五郎岛田繁太郎贺屋兴宣南次郎梅津美治郎、畑俊六、小矶国昭、星野直树铃木贞一、佐滕贤了、冈敬纯白鸟敏夫松冈洋右永野修身大川周明
在世界历史上,组成国际法庭审判战犯,这是规模最大、审判时间最长的一次。审判从1946年5月3日开始,至1948年11月12日结束,历时两年半。在审判期间,共开庭818次,先后有11名法官、88名检察官和90余名辩护律师出席审判,审判记录竟达48412页;又有419人出庭作证,779人书面作证,受理证据4336件,判决书长达1212页。加上翻译人员、采访法庭消息的记者和卫兵,法庭全部人员已超过1000人。 [2]
1946年5月3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始对畑俊六等28名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公开审理。陆军元帅杉山元在作为战犯被捕之前已畏罪自杀,另一个陆军元帅寺内寿一客死南洋,因而畑俊六成为法庭被告席上一名日本陆军元帅。由于米内光政为他辩护,他逃脱了缔结三国同盟的指责。畑俊六被指控犯有《起诉书》中列举的第1项(图谋侵略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第27项(对中国实行侵略战争)、第29项(对美国实行侵略战争)、第31项(对英国实行侵略战争)、第32项(对荷兰实行侵略战争)以及第55项(违反人道)等罪行。“违反人道”的罪行,主要包括被告畑俊六纵容、唆使部下在武汉杀戮平民和俘虏,奸淫妇女,抢劫和破坏财物等犯罪事实。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5:6的判决票数(5票是赞成死刑,6票是赞成无期徒刑)正式宣布对畑俊六判处无期徒刑时,他感激地朝着法官席鞠了一躬。

人物年表

1879年7月26日,出生于日本东京的一个武士家庭。
1896年9月,陆军幼年学校入学。
1898年11月,同校毕业、陆军军官学校入学(12期)。
1900年11月,同校毕业。
1901年6月,晋升陆军少尉,任职野炮兵第1联队。
1903年11月,晋升陆军中尉。
1905年4月,野炮兵第1联队补充大队中队长。6月,晋升陆军上尉。
1906年12月,陆军炮工学校高等科毕业。
1907年12月,进入陆军大学学习(22期)。
1910年11月,陆军大学毕业。12月,任职参谋本部。
1912年3月,驻德国大使馆武官辅佐官。
1914年4月,晋升陆军少佐。8月,驻瑞典武官。
1916年5月,任职参谋本部。
1918年7月,晋升陆军中佐。8月,兼任军令部参谋。12月,出差欧洲。
1919年4月,陆军大学教官。12月25日,参谋本部作战班长。
1921年7月20日,晋升陆军大佐,任野炮兵第16联队长。
1922年8月15日,在陆军野战炮兵学校任教导联队长。
1923年8月6日,参谋本部作战课长兼军令部参谋。
1926年3月2日,晋升陆军少将,任野战重炮兵第4旅长。
1927年7月26日,参谋本部第4部长。
1928年8月10日,参谋本部第1部长。
1931年8月1日,晋升陆军中将,任职炮兵监。
1933年8月1日,第14师团长。
1935年12月2日,航空本部长。
1936年8月1日,台湾军团司令官。
1937年8月2日,军事参议官。8月26号,任教育总监。11月1号,晋升陆军大将。
1938年畑俊六与寺内寿一在徐州
1938年2月14日,华中派遣军团司令官。12月15日,军事参议官。
1939年5月25日,侍从武机关长官。8月30日,陆军大臣。
1940年7月22日,军事参议官。
1941年3月1日,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
1944年6月2日,被任命陆军元帅。11月23日,教育总监。
1945年4月6日,第2总军团司令官。11月,编入预备役。12月2日,作为甲级战犯被逮捕。
1948年11月12日,被判终生监禁。
1954年10月,保外就医。
1958年4月,被赦免。7月,任偕行社会长。
1962年5月10日,出席福岛县用棚仓阵亡者慰灵碑揭幕式期间死亡。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畑俊六,旧日本帝国最后一个受封元帅的陆军大将。1910年,日本陆大22期首席毕业。从炮兵团长干到炮兵总监。二·二六事件后任台湾军团司令官、陆军教育总监。1938年,任华中日军司令官,指挥攻占武汉的作战。1939年,任陆军大臣,以辞职方式导致了三国同盟的签订。1941年任侵华日军总司令,策划浙赣会战一号作战,是欠人中国人民血债最多的日本大将之一。
畑俊六的战时日记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原始史料。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5:6的一票之差(5票是赞成死刑,6票是赞成无期徒刑)正式宣布对畑俊六判处无期徒刑。

亲属成员

播报
编辑
哥哥畑英太郎,同为旧日本帝国陆军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