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珠海一個錯誤決定禍延13年 還路於民還欠市民一句道歉 - 20240513 - 社評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社評

社評:珠海一個錯誤決定禍延13年 還路於民還欠市民一句道歉

【明報社評】珠海市政府本月7日發出公告,宣布拆卸橫亙在市中心主要幹道的有軌電車軌道。此前13年,從興建到建成後因為乘客稀少而成為「有鬼電車」營運3年半期間,到停運後路軌「曬太陽」阻塞交通又3年。現在終於決定還路於民,不得不說是一項德政。然而投資26億元人民幣,運營虧蝕財政補貼1.79億元,總計近28億元化為烏有。現在有軌電車項目證明是「錢車兩空」的錯誤決定,為市民帶來財政損失與出行不便,政府不能以一個「特此通告」了事,起碼應該向市民說一聲道歉。

投資26億買意大利不成熟技術

運營逾3年日均乘客不足4000

珠海市2010年決定修建有軌電車,當時是購買意大利一種最新技術,打破原來從架空電纜供電的傳統,改為從路軌側供電,突破有軌電車要從車頂帶「辮子」接駁到架空電纜。然而,意大利這套技術只是在5公里路軌上實驗成功,從未通過商業運作的測試。

由於這套新技術本身存在很多工程漏洞,對於適應中國南方多雨天氣環境也有困難,但領導層仍然「一意孤行」,從商業角度考慮,是風險投資,希望項目一旦成功,可以在全國大市場內推廣,從而在生產上帶動整個城市的經濟增長;但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政治決定,因為若然成功則可成為政績。

這個先天不足、後天不良的項目,經中國工程師多番技術挽救,原定在2014年建成的有軌電車終於2017年投入運營。有軌電車在一條主要幹道上,線路長8.9公里,由於路線並非連接商業區或者密集的居民點,通車後乘客寥寥可數,乘客量不足導致班次稀疏,反過來更加影響載客率,營運3年半以來,日均載客量為3865人次,為設計載客量的二十分之一。每年票款收入僅100萬元,維護成本卻高達9100萬元,日均虧損25萬元。由於這條路軌佔用兩條車道,嚴重影響交通。市民對此有冤無路訴。

這條既無益於交通且連連虧損的「有鬼電車」,從決定興建到決定拆除,經歷5任市委書記,決定項目的甘霖書記已經調任他職,實施工程的李嘉書記因為貪腐被判入獄18年,決定停運的郭永航書記升任廣州市長,決定拆軌的現任書記呂玉印是2021年底上任。

拍板引進這項工程的領導,是否因為爭取政績而忽視商業風險,無從稽考。興建期間任書記的李嘉,是否有在施工工程中間有貪腐問題,沒有得到證實,但後來他鋃鐺入獄的指控中,有一條是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並收受財物。營運3年半後因嚴重虧損而下令停運的郭永航書記,在決定前召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論證一番,得出一致結論要停運,總算是「尊重民意」,但有軌電車只是「止蝕」,他調任廣州後,路軌仍然「孤零零」地攤在大馬路上,繼續阻礙交通。

上任兩年半的現任書記呂玉印,決定拆卸曬太陽3年的路軌,從公告中給出的理由是:從城市規劃、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運營安全風險等方面進行了充分研究,並履行了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等決策程序。其實,拆卸路軌根本不用解釋,市民欠缺的是一個道歉。

重大工程透明度低投訴無門

各種決定拖沓市政府不解釋

需要道歉和解釋的是,國家規定重大工程需要經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究竟這個審議通過的過程,市政府是否有提供足夠的資料以及論證觀點給人大代表參考,人大代表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去發表意見,為何在1號線由於工程技術問題遲遲未能完工的情况下,市發展和改革局仍然提出1號線二期工程,以及2號線和3號線的規劃。

一份未能證實真偽的文件顯示,「珠海有軌電車項目追責公示」列出項目違規和失誤原因:總體規劃不合理、施工管理不嚴格、財務管理漏洞、監督機制薄弱,還建議具體追責措施和責任人。姑勿論這份「追責文件」是公開還是內部,列出的問題都合理,究竟珠海市政府是否真的要追責,追責結果是否會公之於眾,要拭目以待。

有軌電車項目從施工到拆卸,每一個環節都有拖沓的情况,施工延遲3年完成;運營三年半每一天都在巨虧,拖延一天停運就多虧一天,何時壯士斷腕有何標準;從停運到決定拆卸路軌,又拖了三年,其間在等什麼?領導的決定無論有何考慮,都應該向市民有所交代。施工延誤的過程中,市政府向人大的工作報告曾經提到:「梅華路有軌電車1號線沒有按預定的時間投入運營,主要是對項目技術應用的成熟度論證不充分。對此,市政府承擔主要責任。我們將以此為鑑,進一步提高重大公共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水準。」即使表示承擔主要責任,以及以此為鑑,有什麼行動?在人大會議眾目睽睽之下「空口講白話」,市民可以追責嗎?

珠海市政府的有軌電車這個項目中,所表現出來的施政理念與措施,都給市民留下一個極壞的印象,希望在路軌拆卸並將原來馬路修復後,市容面貌與市政府的形象,也會煥然一新。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