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氏口罩_百度百科

伍氏口罩

1910年东北鼠疫期间伍连德发明的口罩
收藏
0有用+1
0
1910年岁末,一场引发肺部病变的鼠疫东北三省肆虐,即“东北鼠疫”。临危受命的伍连德,从天津一路北上,成功扑灭了一度令人绝望的瘟疫,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为防止飞沫传播伍连德发明了中国第一款口罩。把一块外科纱布折叠起来,中间衬上一块药棉,然后把两端剪开做绑带,制作方便、成本低廉,防护也严。一批妇女批量赶制。人们戴上口罩,把嘴和鼻子遮挡起来,称它为“伍氏口罩”。
中文名
伍氏口罩
发明者
伍连德
发明时间
1910年
类    型
口罩

物品简介

播报
编辑
“伍氏口罩”
在这场消灭东北鼠疫的战斗中,伍连德发明了棉纱做成的简易口罩。这种口罩,被后人称为“伍氏口罩”,仍有医务人员在使用这种口罩。 [1]

发明人

播报
编辑
伍连德出生在南洋,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是第一位华人医学博士,先后在法国巴斯德研究院、德国科赫实验室从事传染病病源学和疫苗学研究。他不仅发明了中国第一款口罩——“伍氏口罩”,还提出旋转餐盘倡导分餐制,并推动中国现代医学体系的建立 [2]

制作方法

播报
编辑
即用两层纱布,内置一块吸水药棉,戴上1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也没有不适感,这种口罩简单易戴,价格低廉,当时每个只需二分半,伍连德调动了大量人力物力,确保口罩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市民,并且很快被民众接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