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成醫療體系 中壢天晟醫院 ::..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社區健康園地

醫療文章

核磁共振攝影MRI的臨床運用
2014-08-05

  核磁共振技術日漸普及,磁振造影掃瞄儀仍造價不菲,目前只有在醫學中心或區域級以上的教學醫院才有設置,天晟醫院今年不惜砸下重金,引進1.5T型核磁共振攝影儀,即日起,南桃園地區的鄉親在社區即可輕鬆完成舒適精確的核磁共振檢測,免去舟車勞頓之苦。


  核磁共振攝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當前重要的醫學影像技術,原理是將人體置於磁場中,利用無線電波激發體內氫原子發生物理作用,再經氫原子被激發至靜止間產生訊號形成影像,作為提供臨床醫師診斷之有力依據,目前本院使用MRI臨床上提供的檢查範圍涵蓋:

一、頭頸部:腦血管、腦瘤、腦中風、腦萎縮、腦室積水、腦膜瘤、腦部退化。
二、胸腔:肺部纖維化、肺炎、肺腺癌、肺癌、縱膈腔胸腺癌、淋巴瘤。
三、上腹部:胰臟癌、腎臟癌。
四、肝臟:脂肪肝、肝癌、肝硬化。
五、骨盆腔:卵巢癌、子宮癌、前列腺癌、膀胱癌、攝護腺癌、睪丸癌。
六、全脊椎:椎間盤突出、脊髓炎、脊髓退化性疾病、多發性硬化症。

 

核磁共振攝影MRI的特點:
一、零輻射非侵入性檢查
MRI之優勢為完全無放射線且非侵入性,透由磁場變化成像,清晰顯示身體組織,相對於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對顯影劑過敏及X光暴露於輻射下所可能帶來的不適與後遺症,此項安全特性使核磁共振在臨床上被運用於產前檢查而不會傷及產婦與胎兒。


二、提供穩定高解析度影像
磁振造影對於實質器官檢測及體內病兆偵測靈敏度極佳,能呈現具體的多方向切面影像並準確顯示各部位細微的惡性腫瘤及腦血管疾病灶的大小和位置,讓手術和放射療法更精準,還可分辨不同的組織形態,有助判定組織惡化程度,因此使用MRI測定癌症的準確率可高達95%。


三、能快速擷取影像
利用核磁共振攝影技術,受檢者躺臥於造影儀中,男性約70分鐘、女性約90分鐘,即可從頭至骨盆腔快速擷取數千張高解析度精確醫學影像,民眾能快速了解身體狀況,避免延誤治療。

「為您的健康把關,作社區的好鄰居」是天晟一貫堅持的信念,歡迎鄉親安心透過本項醫療檢查技術,作為個人醫療診斷的依據,維護您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