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第一行由品- 2、直示宗要--@一貫道~福哥-道學集錦|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1-27 09:38:08| 人氣1,7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六祖壇經:第一行由品- 2、直示宗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直示宗要--

本文:

大師告曰:
善知識!總淨心 念摩訶般若波羅蜜。
大師良久復告眾曰:
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解說:

六祖大師對大眾說,各善知識賢士們,全部淨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大師良久復告眾曰:各善知識賢士們,「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眾生本具覺悟佛道的自性,本來常清常淨,一塵不染(道體),但善用此常清常淨之菩提心(覺心),能直截了當,率本性直心而為,那必然就能成就佛道了(德用)。

補述:

善知識:

是信解佛法又學問淵博,能教眾生遠離惡法,修行善法之人。凡是發心向善,欲達明心見性,了脫俗緣的人,亦可稱之為善知識也,一貫道埸中稱為賢士。

法華文句:「聞名為知,見形為識,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識。」

大般涅槃經:「能教眾生遠離十惡,修行十善,以是義故,名善知識。」

善知識三種:
一、外護善知識:能令我不怖畏,能得安穩而修道者。
二、同行善知識:與我同修,得互相切磋策發者。
三、教授善知識:宣傳聖言訓誡我,令我去惡赴善者。

◎總:全部,二六時中誠心抱守。
◎淨心:應無所住。
◎念:而生其心。
◎摩訶:自性能含萬法,謂之(大)→體
◎般若:般若是諸佛母,正理(方)→相
◎波羅蜜:解脫生死,渡彼岸(廣)→用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乃是壇經之四句偈。
此四句偈,是自古以來所有修行者,想了然之切身問題?此四句偈乃壇經的綱領,六祖惠能大師,開宗明義即明言,壇經就是開示這一重點。 大部分經典,起頭開宗明義,皆是綱領。

金剛經
(第一、二分):是講(無上法)。
(第三至三十二分):是講(平等法)。

(第二分:善現啟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乃(無上菩提覺法樂)。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乃(無上涅槃寂滅樂)。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乃(無生法忍不退轉)

菩提:
是梵語,華語舊譯為道。(道)者:道體也。新譯為覺。(覺)者:覺性也,也就是覺性之本體。故曰:「菩提名諸佛道」。

自性
一切眾生各具有真常不變,不生不滅的性體叫自性。
書經:「惟皇降衷,若有恆性。」恆性即自性。
中庸:「尊德性。」即是尊此自性。

本來
無始以來,名本來。

清淨
清淨是乃一念不生,一塵不染。能遠離身、口、意三業惡行之過失,斷煩惱之垢染,名曰清淨。超諸善惡,無對待的清淨,這就是性淨解脫的自性清淨。就是禪家所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此心
此心是哪個心呢?心之本體在哪裡呢?此心講的是本心,本心不用尋找一直都在。

在於除去執著、分別妄想,息滅貪、瞋、無明的煩惱習氣,去除掉這些,本心即刻現前,不用尋找一直都在。

所以佛陀在菩提樹下開悟時,當下讚嘆云:
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即得現前。

終日尋春不見春,
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偶把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

直了:
了一,不二端執著、分別、對待,直心一往歸其空,則佛道成矣!
本心不明,何能一心直了?未能明其全體,何能致其大用?因而道之全體,須仰賴大善知識(明師)示導,明全體而致其大用,是以一心直了。

台長: 福哥
人氣(1,70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佛理資料夾 |
此分類下一篇:六祖壇經:第一行由品 - 03自述身世--
此分類上一篇:六祖壇經:第一行由品 (先天解)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