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 年興中會成員合照(“Sun Yat Sen in Japan 1898”)

身為一個代理教師,流浪是我目前的宿命。每年暑假當我應徵教職時,為了增加就業機會,除了專業的國中領域,偶爾我也試著應徵高中老師。

說實在話,咱們的高中課本比起國中課本當真是充實不少。

黃興、宋教仁、華興會的部分歷史都有略為提及,雖然沒到的歷史內容還是不少,但想到昔日的志士仁人能在今日的教科書留下印記,還是感到些許欣慰。

不過,翻閱國中課本,那真是讓老ㄕ我眉頭一皺。

因為被精簡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了!

最好的例子,就是清末革命黨到民初政黨的演變,不論哪一個版本的課本,大概都是下列的表述:

興中會 (孫文創立的第一個革命黨)

同盟會 (興中會聯合其他團體所成立的超級革命黨)

國民黨 (民國初年的政黨,後被袁世凱解散)

中華革命黨 (對抗袁世凱所成立的革命黨)

中國國民黨 (孫文成立延續至今的政黨)

如果你是一個學生,老ㄕ我會為你拍拍手說:
「哇!重點整理得真好ㄟ!考試就這麼寫喔!」

但如果,你是一個願意聽我嘮叨的聽眾,老ㄕ告訴你:
「你被別人唬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咱們華人有個悠久傳統:「外鬥外行,內鬥內行。」

而且我們還可以把傳統升級成:
內鬥中還有內鬥

清末民初的革命黨,一方面想辦法「革」掉清朝的同時,另一方面往往也在「革」掉其他革命黨,獲得領導地位。甚至不只生前「革」,死了以後還可以繼續「革」!

像我前頭從歷史課本整理出來的革命黨演變,課本這麼寫、考試這麼考、教育這麼教,可事實根本不是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拿第一階段:興中會→同盟會

表面看起來,似乎就是孫文的興中會取得領導地位,但事實是……

孫文的興中會當時已經被搞得山窮水盡,就是一空頭公司。
真正在同盟會占上風的,其實是黃興所創立的華興會(詳情可以複習第一篇文章:克強是誰

所以就算要寫,也應該是:

興中會 + 華興會 + 光復會 + 其他各會→同盟會

可是舊版課本還算有良心的用「一句話」提到了華興會、光復會,現在的課本則根本不提,這就塑造孫文獨自領導革命的形象

同盟會誓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階段:同盟會→國民黨

民國建立後,新的共和政府即將實施議會制度。原本喊打喊殺的革命組織同盟會,必須轉型成講道理的政黨組織。

當時,孫文以及部分同盟會人士,為了表明「立志做大事,不願做大官」的清高風骨,退出了政壇。(順帶一提,孫文當時跑去修鐵路,他本來放話要蓋 10 萬里的龐大鐵路網!不過最終成果……呵呵,就跟台北市搞路平專案一模一樣)

所以當時負責保留同盟會主要體系,並接納統一共和黨、國民公黨、國民共進會、共和實進會,形成民初大黨的繁雜事務,其實是由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完成的。而且國民黨日後能贏得第一次國會大選的勝利,也是奠基於宋教仁跑遍中國輔選的功勞。

可是對於不世出的智謀者,宋教仁,課本只給了他一個剛登場就被槍斃的鏡頭。以至於這位令袁世凱都害怕的政治天才,就成為了打醬油人物……(詳情可以看宋教仁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階段:國民黨→中華革命黨

宋教仁在國會大選勝利,即將組閣的前夕慘遭暗殺!
在他死後,孫文立刻主張袁世凱是兇手!所以要立刻武力討袁!
這場「二次革命」結果是……失敗。

孫文失敗後,深深地認為:「都是大家不聽我的話!力量不集中,這才失敗!」所以孫文就搞了一個中華革命黨希望大家參加。

參加組織不是問題,重點是組織的條規……很有問題!為了確保孫文的最高權威,中華革命黨的條規是:

誓死守密、服從孫總理命令、如果違背要受極刑!而且加入的時候,還要「蓋手印」,並由見證人宣讀證書。

黃興可就有意見了。

「逸仙啊!你這入會誓言跟儀式,怎麼搞得跟黑道一樣啊!」(真的很像,就差沒跟孫文斬雞頭了)「而且,這誓言怎麼說的是『服從孫總理命令』,你這不是搞獨裁統治嗎?」

孫文說:「還不都是因為二次革命時,包括你在內,太多人不肯第一時間聽我命令 (或根本不聽)我這可是為了革命的效率啊!」

這時,黃興的硬脾氣徹底發作了:「那你跟袁世凱有何不同!人家北洋只聽袁世凱!難道我們革命黨只聽你!」

最後包括黃興在內的眾多同盟會成員或是國民黨議員沒有加入中華革命黨。

也就是說:

中華革命黨根本不是繼承國民黨
反而比較像一場拆台的鬧劇。

也就是在這時刻,昔日的同盟會精神開始瓦解(我個人推斷,正因為黃興最後跟孫文分道揚鑣,所以之後孫文一派的黨史紀錄者,越來越避談黃興的事蹟

圖片為:中華革命黨的黨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階段: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

昔日同盟會精神是要創立一個仿效美國式民主的政權,很可惜,自北洋的勢力掌控政權後,這個夢想已經破滅了。

而且,人家北洋可是「正統政府」,當時歐美列強只跟北洋政府打交道。

孫文的勢力,說難聽點,根本就是叛亂政權或割據政權。(還沒有穩定的兵權)
為了要獲得「正統政府」的地位,孫文只能跟別人合作。他合作的對象是……蘇聯跟蘇聯合作的最主要原因是……比較省錢。

其實孫文比較想跟英、日、美,這些國家合作,可這些國家要嘛愛幫不幫(代表是美國,當時美國盛行政治孤立主義),要嘛像吸血鬼一樣,要先榨乾你再說。(代表是英、日,英國要的是商業權利,日本要的是對中國的掌控權)

那蘇聯要什麼呢?
蘇聯,
什、麼、都、不、要!

WOW!怎麼這麼大方啊?

其實當時蘇聯剛成立,國際地位相當不穩。再加上他們本身有將「共產主義」擴展到全世界的理念。

所以蘇聯代表溫情的跟孫文說:

「只要你願意吸收中國共產黨,加入之後的中國國民黨,我們願意用極低的代價 (不可能真的免費啦)幫你改造組織、訓練軍隊、提供資源 (尤其是軍火上),不知你願不願意啊?」

孫文一聽完,他的眼睛綻放出閃光彈般無限憧憬的光芒!立馬說:
我、願、意!

孫文任命共產國際的會員鮑羅庭的文書,也是聯俄容共的開始

之後中國國民黨成立。

也就是在此時,孫文領導的組織在政治理念上,嚴重向左傾斜,這就是課本所說的「聯俄容共」。(後來國、共二黨雖然歷經兩次分合,但總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比如之後蔣介石擔任軍校校長,他曾經教出一個學生……林彪這人是國共內戰期間殲敵最多的共軍元帥。

比如日後國民政府北伐,先派一個軍團打先鋒……葉挺獨立團然後這支部隊的主帥─葉挺,是共產黨員,也就是說是共產黨為國民黨北伐打了先鋒。

比如有一個人曾前往蘇聯讀書,跟鄧小平還是同班同學,這兩人關係還挺不賴的,那人叫……蔣經國。)

例子再說多,那就更亂了。

最後一提,當老ㄕ看到近幾年曾勢不兩立的國共二黨,如今來往的火熱,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跑去訪問對岸。

被對岸小朋友說:「您就別走了!」

而這幾年我們兩岸之間更保持著「外交休兵」的和諧姿態,甚至當甘比亞的總統疑似腦殘下,無故的跟台灣斷交。(事實證明,甘比亞總統真的腦袋有問題……因為他得腦瘤)

對岸竟然跳出來解釋:「我們可沒誘拐對方啊!」一副唯恐和諧局面被打破,像哄小情人一樣的觀照國民黨……

我真的很想說……

你們是在演政治上的偶像芭樂劇啊啊啊啊啊!

(熱戀、分手、復合、曬恩愛,這幾個偶像劇因素,國共兩黨全辦到了)
(不過仔細想想,國共兩黨其實系出同門,有這樣的結果,挺正常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好意思,廢話許多。
簡單來說,老ㄕ想要強調的是:

從興中會到中國國民黨
根本就不是繼承關係!
他們之間的唯一共同點……就是都有孫文加入

這是一個以孫文為思考中心的歷史架構。咱們課本這麼教,我學生時代也糊裡糊塗學,要不是之後大學接觸了眾多課本沒有的史料,老ㄕ我就會保持這「被人建構的」思考邏輯。就算遇到不同說法,也無法參透其中的道理。

 

這,就是我前頭提到:

死了以後還可以繼續「革」!


什麼意思?每個人因為出身背景、經歷、信念各種方面的不同,所以看事情的角度或思考邏輯也就有所不同。

每一段往事總有人留下紀錄,可眾多紀錄,只有一種會成為主流思想,於是這些記錄不同的派別開始彼此爭奪主流地位。

最後不管是哪一派或得勝者地位,任憑他再怎麼強調客觀、正確、多元,面對不同紀錄的價值衝突時,難免就會「強調認同」、「壓抑不認同」的理念或紀錄。於是,一些 (或眾多) 過往被隱藏。

更有些勝利者試圖利用建構好的主流歷史描述,形成一隻看不見的手,去操縱現代人的思考或行為,達成某些設計好的目的……

延伸閱讀:【被抹滅的歷史】國父「們」的故事,你知道中山,中正,那克強是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的要說老ㄕ廢話很多,直到現在我還沒提到我的本文內容,也就是昔日創立同盟會三大革命黨之一的光復會。

光復會的誓詞,大氣磅礡

不知各位有沒有注意到光復會在現代各版本教科書,幾乎只被提及它與孫文同盟的過往,卻甚少提及他們的所作所為。

它的成員到底有誰?
它為革命做出什麼貢獻?
為何明明身為歷史勝利者的它,卻被現在的主流描述神隱?

如今老ㄕ我試圖撥開那看不見的手,找出被掩蓋的曾經。

所以,接下來就是光復會文章的第二彈─光復會點將錄
(提示,光復會的成員有:教育部長、國學大師、四眼仔、女俠)

延伸閱讀:你聽過興中會、同盟會,那光復會呢?看完會長蔡元培的事蹟,連老師都下跪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後老ㄕ還是多嘴幾句。

我一直在想,我描述光復會的時候要不要直接切入人物介紹。

可最終我還是先貼上這篇前言

老ㄕ上課時通常會告訴學生:「以下是我對那段歷史的描述……」

按後現在史學的概念,每一個人都在描述自己認同的歷史。而每一個人也該自己判斷,是否要接受別人所說的理念及思維。

畢竟,會思考,比記得眾多歷史事件還要更重要。因為學會思考,將會有機會更多擴展自己的眼界以及形塑自己的理念。

如此,面對日後接觸到不同的歷史說法(甚至是現在就充斥在你身旁的各種流言蜚語),或許就不容易受到有心人士的操弄。

另外,我也希望大家看老ㄕ文章的同時,也保持著獨立判斷的思考。因為讀者們不同的意見,能促進我的思考,使我想得更多更有機會改進跟努力,另一方面……

你們難道不懷疑?我的文章中也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影響著看官們的思考呢?
(這句話似乎語帶恐嚇啊……呵呵)

(最後的最後,再一次的自我評價,這一篇文章的老ㄕ……真是有夠囉嗦)

延伸閱讀:「民國四大美男子」,竟然是「漢奸」排第一?

(本文:金老ㄕ的教學日誌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