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_百度百科

保康县

湖北省襄阳市辖县
收藏
0有用+1
0
保康县,隶属湖北省襄阳市,地处鄂西北,位于襄阳市西南部。跨东经110°45′~111°31′,北纬31°21′~32°06′,总面积3225平方公里。 [16]保康县属于副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17]截至2021年10月,保康县下辖10个镇、1个乡,另辖1个乡级单位。 [11]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18]2021年末,保康县户籍总人口26.30万人。 [2]
汉时,今保康南部为临沮县辖,属荆州南郡。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4月,析房县(元至正二年省房陵县入房州,明洪武十年降州为县,称房县)东境宜阳、修文二里,置保康县。保康县是鄂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呼北、麻安、老石、保神四条高速穿境而过,1小时可达十堰、襄阳、宜昌、神农架,郑渝高铁在保康设站。 [15]主要景点有五道峡、官山森林公园、汤池峡温泉等。保康县被命名为第二批“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 [7]、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8]拟授牌命名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 [9]
2021年,保康县GDP为153.1亿元。 [2]
中文名
保康县
外文名
Baokang County
别    名
保康
行政区划代码
420626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湖北襄阳市
地理位置
襄阳市西南部
面    积
3225 km²
下辖地区
10个镇、1个乡,另辖1个乡级单位 [2]
政府驻地
城关镇
电话区号
0710
邮政编码
4416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26.30 万 [10](2021年)
著名景点
汤池峡温泉五道峡风光
火车站
保康县站 [12]
车牌代码
鄂F
地区生产总值
153.1 亿元(2021年)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汉时,今保康南部为临沮县辖,属荆州南郡
三国时期,魏置沶乡县,属荆州新城郡。
东晋时期,置沮阳县,属荆州沮阳郡。
南北朝时期,北魏置潼阳县,西魏置大洪县。北周改大洪县为永清县。
唐朝武德元年置受阳县。武德二年置土门县、归义县、重阳县。
宋开宝二年(969年),永清县并入房陵。
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4月,析房县(元至正二年省房陵县入房州,明洪武十年降州为县,称房县)东境宜阳、修文二里,置保康县。
清朝时期,县域无变化,属郧阳府管辖。
民国二年(1913年),由郧阳专员公署划归襄阳专员公署管辖。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南漳县辖的重阳、马良、店垭3乡所属928平方千米的区域划归保康县管辖。至此,县域范围扩大,隶属湖北省襄阳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撤销襄阳地区行政公署,设襄樊市,保康县属襄樊市管辖。 [3]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截至2021年10月,保康县下辖10个镇、1个乡:城关镇黄堡镇后坪镇龙坪镇店垭镇马良镇歇马镇马桥镇寺坪镇过渡湾镇两峪乡。另辖1个乡级单位:湖北保康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11]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18]
名称
位置
情况
人口(人)
保康县北部
辖20个村,5个社区,82个村民小组
58297
地处保康县东部,305省道横穿中心
辖29个村民委员会、163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
23204
地处保康县中部
辖13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48个村民小组
10111
位于荆山主峰聚龙山南麓
辖10个村,1个社区、53个村民小组
10164
鄂西北部
辖30个村,2个社区,149个村民小组
32450
保康县东南部
辖39个村,2个社区,155个村民小组
35000
保康县西南部
辖49个村,3个社区,211个村民小组
46716
保康县南部
辖17个村、1个社区,101个村民小组
16652
保康县西北部
辖26个村,1个社区,142个村民小组
28000
地处保康北部,305省道穿境而过
辖13个村,1个社区,65个村民小组
11306
地处保康县东南
辖11个村,1个社区,44个村民小组。
10021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保康县地处鄂西北,位于襄阳市西南部。跨东经110°45′~111°31′,北纬31°21′~32°06′,东临南漳县,北接谷城县,西与房县、神农架林区交界,南与远安县、夷陵区、兴山县毗邻。南北长82.5公里,东西宽68.5公里,总面积3225平方公里。 [16]
保康县

地形地貌

保康县地图
保康县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多变,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荆山水脉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自然将保康分成南北两部:保南山势平缓,河谷较宽;保北山势高突,河谷较窄。全县有大小山头3100余个,大小山沟3300余条,平均海拔910米。境内最高点欧店关山,海拔2000米;最低点过渡湾枫桥,海拔194米。按海拔高度,全县可分为5种类型:500米以下的平畈占11.3%,500-800米的半山占34.3%,800-1200米的高山占35.3%,1200-1500米的高山占14.6%,1500米以上的大高山占4.5%。 [16]

气候

保康县,属于副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沟壑纵横,山峰林立,复杂的地形造就了多样化的气候,素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之说。低山河谷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半高山地区冬长夏短;1500米以上的高山和1400米以上的阴坡山地是冬长无夏,春秋相连。 [17]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土地资源

根据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显示,保康县土地总面积为322152.57公顷。 [4]

矿产资源

保康县矿产资源开发成为全县支柱产业之一。已发现矿产资源32种,正开发利用的有磷矿、煤矿、硫铁矿、铁矿、硅矿、萤石矿、重晶石、地热、高岭土、石灰石、方解石、铅锌矿、砂、粘土等14种矿产,主要分布在马桥、城关、寺坪、过渡湾、龙坪、两峪、马良、歇马等乡镇。
保康县有探矿权22家,其中磷矿16家、银钒矿1家、重晶矿1家、硫铁矿1家、铁矿1家、地热1家、硅质岩矿1家;采矿权40家,其中磷矿19家、硫铁矿1家、煤矿1家,铁矿1家,高岭土1家、重晶石矿1家、硅矿3家、方解石矿2家、石料矿11家;磷矿企业19家,其中大型磷矿企业4家,中型磷矿企业3家,小型磷矿企业12家,年设计规模743万吨,实际开采能力达550万吨。
磷矿是保康县优势矿种,已开发的有洞河、马桥、寨沟、峰山、毛河、观音岩、白竹、石灰山八个磷矿区,共查明地质储量3.98亿吨,保有储量3.37亿吨。16家磷矿探矿权,勘查面积138.33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县内马良镇段江和歇马镇白水河一带实施勘查,已初步探明储量15亿吨。 [4]

水利资源

保康县境内有大小河流248条,承水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4条,总长950公里。过境客水15.2亿立方米,径流总量27亿立方米,径流深430毫米。水位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19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17万千瓦,已开发利用13.2万千瓦。所有河沟从属于南河沮河蛮河三大水系。三大水系在境内流长155.8公里,流域面积2971平方公里,平均流量96立方米/秒。其中,南河境内流长67.5公里,流域面积1517平方公里,平均流量80立方米/秒;沮水境内流长71.3公里,流域面积1283平方公里,平均流量13立方米/秒,洪水季节可达3200立方米/秒;蛮河境内流长17公里,流域面积171平方公里,平均流量3立方米/秒,洪水季节100立方方米/秒。地下水资源丰富,有较大泉眼71处,日出水量达30余万立方米,地下水总补给量1.15亿立方米,可开采量27.93亿立方米,已引用47处。

地热资源

保康县地热温泉3处,常年水温39.5℃,日出水量8000多立方米,其中汤池峡温泉现已开发利用。 [4]

水产资源

保康县有水域面积10.74万亩,水产养殖面积9000亩,其中水库面积为8000亩,主要是寺坪电站水库、过渡湾电站水库、马桥一级水电站水库、长坡水库、水田水库、大畈水库、西峪水库、云溪沟水库、老贺沟水库、大龙潭水库、茨沟水库等11座。 [4]

植物资源

保康具有亚热带与中温带兼备的生物资源结构。有植物资源288科,约2400多种。其中,乔灌木树种102科742种,农作物15科415种,草种14科200余种,药用植物157科1019种。森林覆盖率达76.85%,用材林以松、栎、杉木为主,达83.46万亩;经济林以核桃、油桐、油茶、杜仲、银杏、板栗、蓝莓为主,达36.3万亩;防护林主要有栎类、松、杉、柳等,有0.4万亩。珍稀保护树种有珙桐、楠木、冷杉、银杏、红豆杉等22种;珍稀花卉品种主要有野生腊梅、牡丹、紫薇、杜鹃等;名贵中药有金钗、天麻、柴胡等。 [4]

动物资源

保康县是湖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境内已发现证实的陆生脊椎动物268种,无脊椎动物200余种,微生物数量多、分布广,家畜家禽猪、牛、羊、鸡为主,以及骡、马、驴、鸭、鹅、兔等。有国家重点一级保护野生动物4种:金雕、林麝、云豹、金钱豹;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44种:褐冠鹃隼、鸢、苍鹰、赤腹鹰、 凤头鹰、棕尾鹰、大鵟、普通鵟、灰脸鵟鹰、白尾鹞、鹊鹞、白头鹞、白腹鹞、红脚隼、红隼、红腹角雉、勺鸡、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褐翅鸦鹃、草鸮、红角鸮、雕鸮、毛腿渔鸮、斑头鸺鶹、灰林鸮、长耳鸮、短耳鸮、猕猴、短尾猴、穿山甲、豺、黑熊、黄喉貂、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金猫、獐(河麂)、鬣羚、斑羚、大鲵、虎纹蛙。此外,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120种(兽类26种,鸟类94种);湖北省重点保护动物77种(兽类18种,鸟类36种,两栖类13种,爬行类10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野生动物45种(兽类18种,鸟类10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12种),其中极危1种(大鲵),濒危6种(云豹、金钱豹、林麝、滑虎蛇、尖吻蝮、中国小鲵);列入国际贸易公约的濒危野生动物53种(兽类20种,鸟类29种,两栖类2种,爬行类2种);中日候鸟协定鸟类31种;中澳候鸟协定鸟类9种。 [4]

人口

播报
编辑
2021年末,保康县户籍总人口26.30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04106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6261人,占全县总人口比重为25.20%。新出生人口1553人,死亡人口2153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0.94。人口自然增长率0.28‰。全县常住人口为22.3万人,城镇化率为47.18%。
截至2021年底,保康县有1个少数民族村,即城关镇黄土岭回族村。保康县有2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1330人,其中回族人口315人。 [2]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2019年,保康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7.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25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9.93亿元,增长8.1%,其中,工业增加值55.5亿元,建筑业增加值4.5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4.82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2:43.7:40.01。 [19]
2021年,保康县GDP为153.1亿元。 [2]

第一产业

2019年,保康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7.66亿元,同比增长9.3%。粮食播种面积30.34千公顷,比2018年减少0.84千公顷,粮食总产量13.18万吨,下降0.53%;油料总产量1.66万吨。全年生猪出栏21.70万头,下降0.46%,家禽出笼201.43万只,增长32.9%,牛肉产量957吨,增长1.8%,羊肉产量1729吨,增长0.1%;水产品产量1018吨,增长2.2%。 [14]

第二产业

2021年,保康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3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2.17亿元,同比增长19.11%;实现增值税1.6亿元,同比增长55.5%。 [13]

第三产业

2021年,保康县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1.25亿元,同比增长152.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7.7%;公共设施管理业收入8105万元,同比增长18.1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68亿元。 [13]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教育事业

2019年,保康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5所(不含幼儿园),在校生22633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505人;普通中学13所(初高中),在校学生8206人;小学70所,在校学生1284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82人;幼儿园25所,在园幼儿6118人;全县现有专任教师1751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12人,普通中学780人,小学850人,特殊教育学校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0.2%,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9%,义务教育普及度99.9%。 [14]

科技事业

2019年,保康县用于科技活动费用支出1.74亿元,从事科技活动人员536人。全年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项,争取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项目4项,全年申请专利175件,授权55件,科技新产品销售率达到100%。 [14]

文化事业

2019年,保康县艺术表演团体252个(含村级表演队),文化馆1个,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站)12个,藏书21.1万册。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 [14]

医疗卫生

2019年,保康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0个,其中医院6个,卫生院14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976张;卫生技术人员1554人,执业医师(含助理)470人,注册护士646人,卫生防疫人员127人。 [14]

社会保障

2019年,保康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7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4万人,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03万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1.4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4.42万人。 [14]

交通运输

播报
编辑
保康县是鄂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呼北、麻安、老石、保神四条高速穿境而过,1小时可达十堰、襄阳、宜昌、神农架 [20],郑渝高铁在保康设站。 [15]
305省道和保宜公路交错贯穿全境,保康城关距襄樊仅140公里,距汉十(汉口—十堰)高速公路谷城石花段仅70公里。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785公里,其中省道6条311公里,县道3条68公里,乡道1184公里,村道3179公里。随着“福银”、“麻竹”、“保宜”、“保神”四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高速”将成为支撑保康经济发展的交通主动脉。保康将成为鄂西北山区通高速公路最多的县(市)之一。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剧本《荆山楚源》
保康
剧本《荆山楚源》讲述了3000多年前楚先王熊绎与湖北荆山地区人民劈荆斩棘,使楚国从一个弱小之邦发展壮大成“春秋五霸”,具有很强的历史性。该剧中描述的鄂西北一条由南折北而东的大荆山,反映的是襄阳市保康、南漳一带荆山人民的生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荆山楚源》成为襄阳的一个文化品牌。
地名由来
保康县,源于北宋雍熙三年(986年),在房州设置“保康军”(军,宋朝区划名,与州府同级),以此得名,有“保靖康民”之意。 [3]
保康作为地名,溯其来历,清同治丙寅年版存东山书院出版的《保康县志新纂》一书有载:“赵宋太祖时置保康军,邑名始此”这里的“军”非指军队,而是指宋时的地方行政区划名。当时以“军”为邑名者有两种:一种与州府同级,隶属于“路”;一种与县同级,隶属“州”。保康原属房县,宋雍熙三年(986年)升房州为保康军则属前一种。
清光绪初年,原南(漳)保(康)交界处的界山曾修一祖师庙,朝向保康——侧的庙门,石横额上有“用康保民”四个大字,暗寓以保康为县名乃取“保障人民安居康乐”之意。“保康”二字虽属颂美吉祥之词,可是保康之域系房县的边远山区,是省内外流民逃荒避难之所。鉴于房县辖境辽阔,县令鞭长莫及难以施治,上奏朝廷,提议割地分置。朝廷采纳其建议,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4月析房县东境宜阳(保南)、修文(保北)二里,方置保康县, 已有500年的历史。
保康版清明节传说
相传荆山有一个书生,书生的父亲为了让他能够继续读书求士,不幸被树木砸死。书生安葬了父亲后外出考学,到了清明节那天也没有给父亲的坟墓上插清明吊。有一日夜里,书生梦见父亲,父亲指责书生不孝。听罢,书生赶快跪下给父亲磕头,承认自己的过错。第二年的清明节前夕,书生给父亲的坟墓上插满了清明吊,以弥补自己的过错。从此,不管是再忙的荆山农人,还是孤身在外的异地学子,总要在清明节前回到故里,在亲人的坟墓上插满清明吊。保康清明节祭祀活动注重感恩前辈,教育后代要孝顺父母。 [5]

风景名胜

播报
编辑
五道峡
五道峡自然风景区距保康县城22公里,峡长7.5公里,是春秋楚国卞和得“和氏璧”玉璞的地方。有以仙人洞为代表得溶洞群10处,有以混沌门为精华的山寨8处,有以神女瀑为首要景观的瀑布群12处,有位于峡口的奥陶纪灰岩中的大波痕。
官山森林公园
官山隐身于保康县城郊,东连古隆中,西邻神农架,南通大三峡,北靠武当山,是保康“野花谷”生态旅游的核心品牌。官山自清代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被县署买下作为官办林场,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封山,森林面积达3.6平方公里,珍稀植物达100多种,珍贵动物有30余种。
“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年之妙术;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官山茶是官山的特产,“云雾炒青特级”、“云雾绿茶炒青”、“官山云雾毛尖”等名茶均产于此。官山之巅的“虎啸泉”,有“虎啸于泉”的传说,相传官山大石凹一带曾有华南虎出没,常在林中一丈余高的巨石旁饮水长啸。
汤池峡温泉
汤池峡温泉位于湖北保康县城南16.5公里处,温泉形成于寒武纪,发现于明朝贞德年间,源自地下179米青峰断裂带,水恒温39.5摄氏度,日出水量2500立方米,富含氟、镭、氡、锶、钼、硒、溴等多种对身体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各项指标优于国家矿泉水标准,享有“华中第一泉”的美誉。
野花谷自然风景区
野花谷自然风景区位于保康县城北,距县城20公里,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一个野花腊梅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区内野生腊梅、野生牡丹、古桩紫薇、云锦杜鹃等四大名花为国内罕见。野生腊梅有7个品种100余万株4000余公顷;野生牡丹有近2000公顷;古桩紫薇有9000余公顷,其中树龄500年以上的古蔸就有3万余株。云锦杜鹃总面积达5000余公顷。
龙坪高山旅游区
野花谷
龙坪高山旅游区地处保康县东南部,其主体为国有保康县大水林场,距保康县城48公里,位于龙坪、黄堡、后坪、两峪四乡镇交界处,紧邻南漳,总面积13.1万亩。境内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尚有500余亩,是湖北省保存最好的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类型。全场森林覆盖率达到90.1%,活立木蓄积量达到44万立方米,植物种类2000余种,有红豆杉、野生牡丹、珙桐、天师栗、迎春木、青檀、水青树、榧、紫薇等80余种珍稀植物。特别是红豆杉和野生牡丹分布面积较广,数量居全省之冠,分别达到20万株和10万株。野生动物种类241种,有红腹锦鸡、红腹角雉、白冠长颈雉、苍鹰、果子狸、猪獾、野猪等100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地方特产

播报
编辑
松针
保康松针
保康松针是条形绿茶的一种,产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保南店垭镇和保北黄堡一带。在唐代就有记载,清代乾隆年间已有名气。其品质特征:外形紧直,圆润光滑,呈翠绿色,内质香气清高,汤色嫩绿,滋味醇厚,叶底肥嫩饱满。保康松针鲜叶一般在清明节前后五六天开园采摘,要求原料为一芽一叶。抢晴天采,不采虫伤、冻伤芽叶、鱼叶及蒂把。鲜叶随采随制,其加工方法分杀青、锅揉、拍汗及烘干四道工序。
四大名花
野生腊梅:世界上仅中国和美国有少量幸存,而中国仅在保康有大面积的发现,多达四千余公顷、五十余万。1984年,世界上第一个野生蜡梅自然保护区在保康成立。
野生牡丹:提及牡丹,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洛阳、荷泽牡丹,但洛阳荷泽牡丹属家生牡丹,而保康野花谷里的牡丹,是纯粹野生的,有五个原生和一个亚种,占世界牡丹原生种的一半,且分布面积达一百六十多公顷,共十万余株,被中外著名牡丹专家认定“世界少有,华夏一绝”,是洛阳牡丹的鼻祖之一。
云锦杜鹃:以其“古干如铁、虬枝如钩、花赛牡丹”成为保康野花中的娇娇者。遍布境内二十余座千米以上高山,总面积达五千余公顷,二百五十余万株。每年暮春,淡红、嫩绿之花漫山遍野,竞相开放,望之似锦若霞。
古桩紫薇:保康野花谷中又一奇葩。每至紫薇含苞初放的季节,雨后寻芳,鲜嫩的花蕊,更是娇艳欲滴,秀色可餐。保康野花谷现有原始与栽培的紫薇九千余公顷五十余万株,其中五百年以上的古蔸就有万余株。紫薇不仅花色娇美,花期尤长,更有抗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的特殊功能,因而紫薇便成为现代都市绿化环保的最佳卫士。
神豆腐
保康深山中有种平凡而神奇的树,叫豆腐柴、观音树,也有叫做“凉粉树”的。“神树”叶子可制作豆腐,根、茎、叶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功效。“神豆腐”含有大量的果胶、蛋白质、纤维素、叶绿素和维生素C。历史上当地山民就会将这种树叶搓揉制成食品。这种可以做成豆腐的树,当地老百姓称为“神树”,这种绿颜豆腐就叫做“神豆腐”。
“神树”的树叶从每年的5月份一直到10月份都能够采摘,每棵树能采摘三次,每斤树叶能加工三斤豆腐。 [6]
香菌
香菌又名香菇。为优良食用菌,近代医学研究发现含有抗癌物质。香菌生长于丛林枯死的栗、栎、漆、枫等树上,不耐高温,子实体在立冬后至翌年春清明前生长,仲暮春采摘。
木耳
保康木耳生产历史悠久。据清康熙三年(1664年)《保康县志》记载:“栎木可结木耳,有赤、白、黑三种,白者为世所珍,而产不多。”两峪芭桃园一碑文记载:“道光年间(1821-1850年),已有人工生产黑木耳。”1919年《湖北地理志》记载:“鄂西黑木耳产量占全省95%以上,亦居全国之冠,尤以保康、房县为多。”
核桃
核桃又名胡桃,为上好的木本油料,也是营养丰富的果品。其果仁含有亚油酸甘油脂,对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人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核桃树喜光,深根性,适宜湿润、肥沃的土壤,保康600米以上的半高山、高山分布较广。
魔芋
魔芋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扁球形块茎,有毒,须石灰水或卤水漂煮后,方可食用。魔芋中含有用途很广的植物多糖,含量高达40-50%,可有效地防止便秘,胆结石、结肠癌,对痔疮、静脉瘤有辅助疗效。多食魔芋精粉,可调节体内胰岛素的平衡,防止糖尿病。
天麻
天麻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全株无叶绿素,成熟后,有肉质肥厚的块茎。内含香夹兰醇、甘类、微量生物碱等物质,为名贵中药。 [4]

著名人物

播报
编辑
吴德峰、黄绍谷、尚宗海、杨晓晖、柳德彰、王莘逸、朱家霖、周观华、黄一鸣、刘光国、宋昭昺。

荣誉称号

播报
编辑
2019年11月14日,保康县荣获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1]
2020年6月,保康县被命名为第二批“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 [7]
2020年7月29日,保康县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8]
2021年12月2日,保康县入选拟授牌命名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