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單身女稱「單身太貴了」 調查:單身比有伴侶女性更感財務不穩定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40424

26%單身女稱「單身太貴了」 調查:單身比有伴侶女性更感財務不穩定

個人增值

撰文: 葉雨

發布時間: 2024/04/24 08:40

分享:

分享:

26%單身女稱「單身太貴了」 調查:單身女比有伴侶女性更感財務不穩定

一些人或許認為單身會比戀愛更省錢,但單身實際上面臨許多「經濟懲罰」,例如無人分攤賬單、需獨自負擔房租等,加上性別薪資差距,這種「單身懲罰」對於女性尤其明顯。最新調查發現,單身女性感到財務不穩定的比例高於有伴侶女性,超過四分之一的單身女性直言「單身生活太貴了」,近一半有伴侶女性則稱戀愛能省更多錢。

單身女比有伴侶女性更感財務不穩定

Qualtrics代表個人金融服務公司Credit Karma在本月初進行了一項新研究,調查2,027名18歲及以上的美國成年女性,以分析女性的感情關係狀況如何影響其財務狀況 。 結果顯示,整體而言,36%的女性目前感覺財務狀況不穩定。單身女性的這一數字升至40%,有伴侶的女性則下降至34%。

緊急儲蓄是個人財務穩定性的一個關鍵指標,但近四分之一(23%)的女性表示她們沒為緊急情況儲蓄任何錢。與有伴侶的女性(20%)相比,此趨勢在單身女性(29%)中更為明顯。 

單身女性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的可能性也更小。五分之一的單身女性與父母或其他親戚同住,而有伴侶女性中這一比例為7%。 

厭倦為朋友婚禮花錢

近一半(47%)的單身女性表示,依賴單身收入生活是她們壓力的主要來源。這是因為,對於超過四分之一(26%)的單身女性來說,單身生活太昂貴了。與有伴侶的朋友相比,單身女性表示她們很難負擔某些活動的費用,包括度假(50%)、外食(34%)和娛樂(27%)。35%的單身女性表示,與有伴侶的朋友相比,她們更難以負擔房租、雜貨和其他帳單等基本必需品。近十分之一(9%)的單身女性已負債累累,Z世代(生於1997~2012年)單身女性的負債比例更達到17%。

這種財務壓力可能會導致怨恨情緒。研究顯示,21%的單身女性表示,她們厭倦了為朋友的人生里程碑花錢,包括訂婚、婚禮和生子。Z世代單身女性對此最感厭倦,比例達29%,還有25%的千禧世代(生於1981~1996年)單身女性也有同樣的感受。 

四分一人出於經濟原因想戀愛

研究指,為了彌補經濟差距,一些單身女性正在尋找另一半。13%的人表示她們想要一個有錢的伴侶,其中包括20%的Z世代單身女性和17%的千禧世代單身女性。在那些希望戀愛的女性中,近四分之一(24%)表示,她們想談戀愛是出於經濟原因,例如分擔生活費用、節省更多的錢以及減少金錢壓力。

22%的單身女性認為,她們能否實現未來的財務里程碑,例如買房或為退休儲蓄,取決於能否找到伴侶。 Z世代單身女性的這一比例為34%,千禧世代單身女性為31%。相反,65%的單身女性相信她們可以憑自己的力量做到這點。

在有伴侶的女性中,47%認為自己經濟獨立,四分之一表示她們比伴侶賺得更多。但也有16%的戀愛中女性表示,她們和伴侶在一起是因為後者在經濟上支持她們。

一半有伴侶女性指戀愛能省更多錢 

對於「戀愛有助省錢還是花錢」,有伴侶女性之間的觀點各異。49%的有伴侶女性表示,與單身相比,戀愛關係能讓她們省下更多的錢。這可能與伴侶如何分攤賬單有關,46%的有伴侶女性表示,她們覺得自己和另一半是實行AA制的。37%的戀愛中女性表示,與單身相比,戀愛會讓她們花更多錢。對於有伴侶的Z世代和千禧世代女性來說尤其如此(分別為46%和41%)。

40%的女性表示她們沒有遵循結婚、買房和生育的社會時間表。單身女性的這一數字為49%,有伴侶女性在35%左右。從各世代來看,千禧世代女性(45%)最有可能表示自己沒有遵守社會規範,Z世代為41%,X世代(生於1965~1980年)為40%,嬰兒潮世代(生於1955~1964年)及更老世代為34%。 

女性不再優先考慮結婚和買房,而是優先考慮自己的事業和償還債務。女性最重要的人生里程碑是無債務(30%),其次是旅行和享受休假(20%)。不同世代的女性對人生里程碑的優先順序有所不同。例如,Z世代女性最注重職業成功 (21%),而千禧世代女性則注重無負債(24%)。 

相關文章:

30歲經濟獨立的女性 都有5個共通點:少給感情花錢、別執著保守投資

中年失業 | 銀行職員變流浪漢 「過50歲沒人要」 日股翻身沒給「下流老人」留下機會

諾獎得主︰「貪婪工作」觀念加劇性別收入差距 生育、照護責任影響女性職涯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知多啲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