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報期間,以色列民眾戴著防毒面具(圖片來源:Government Press Office)

經濟學人雜誌在 2021 年 4 月的一期報導中,稱台灣是「地表最危險的地方」,指台海爆發戰爭將成災難。那身為生活在最危險地方的台灣平民,面對極高的戰爭風險,我們該如何準備?

如果說要對戰爭有戒備,以色列也許是一個可以借鏡的國家。以色列身處戰雲密佈的中東地區,與阿拉伯國家關係向來緊張,其中又以與巴勒斯坦在宗教、領土、意識型態等方面衝突不斷,更受國際關注。雖然以色列的國防安全環境異於台灣,但其在民防上的準備,也許可供台灣借鏡。

以色列民防大升級

自 1948 年建國以來,以色列一直處於硝煙和戰火的環境之中,所以,國情極為重視民防訓練。

華盛頓郵報》在 2003 年有一篇報導指出,在 1991 年波斯灣戰爭期間經歷伊拉克導彈襲擊後,以色列政府表示,它的民防組織比 12 年前要好得多。

以色列官員表示,對於戰爭的準備,目標是提供必要的裝備和資訊,以便以色列公民能夠知道在發生襲擊時該做什麼以及如何保護自己。

根據以色列法律,自 1992 年以來建造的每棟新公寓樓或現有結構的新增建築都必須配備「公寓防護空間」(apartment protected space)或「建築樓層防護空間」(floor protected space)。這些都是用超厚的混凝土牆建造的,只有一扇窗和一扇門,兩者都必須能抵抗爆炸和有毒氣體。

然而,現今仍有多數以色列人住在沒有防護空間的住宅,因此以色列政府建議居民在家中選擇一個空間作為避難空間,該空間應該有最少的外牆、窗戶和門,且不建議使用浴室和廚房,因為瓷磚和陶瓷容易因爆炸而破碎。

此外,所有以色列公民以及遊客和外國工人都有權獲得免費的個人防護裝備,其中包括防毒面具和可注射的阿托品(atropine),以對抗神經毒氣的影響。

以色列發布了有關應採取的預防措施以及在出現火箭或導彈攻擊此類緊急情況時如何採取行動的建議。下面列出了以色列指導方針的概要:

如果發生火箭或導彈攻擊

聽到警笛聲或爆炸聲後,應在指定時間內(每個城市有不同的避難時間)進入避難所/防護空間等安全空間。

如果在建築物內,請在指定時間內進入預先指定的安全空間並關閉所有門窗。

如果在戶外,請在指定時間內進入附近的建築物。如果附近沒有建築物,請躺在地上,用手保護頭部。

如果在車上,請將車停在路邊,下車並進入附近的建築物或避難所。如果無法在指定時間內到達建築物或避難所,請下車,躺在地上並用手保護頭部。如果無法下車,請將車停在路邊等待 10 分鐘。

除了在聽到警笛聲或爆炸聲後,第一時間知道該如何採取行動,平時做好事先準備也很重要,尤其是準備好自己的緊急避難包或是在防護空間裡備好所需的物資,都是在襲擊中可以挽救自己生命的方法。以下是在防護空間內所需準備的物資:

  • 封閉包裝的食物(例如罐頭食品或零食)
  • 應急照明或手電筒和電池、蠟燭
  • 通訊設備(收音機等)
  • 手機充電器和電池
  • 滅火器
  • 密封瓶裝水(每人每天 4 公升的水,建議準備三天份)
  • 個人物品:錢、衣服、藥品等。
  • 重型膠帶
  • 急救箱
  • 有助於打發時間的物品(遊戲或書籍)
  • 重要文件、醫療記錄、常規藥物處方、身份證和財務文件的副本

推薦閱讀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分析:美中博弈下的弱國台灣,要從俄烏戰學到用「嚇阻」加強戰力

重新定義台灣的「勝戰」: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解析國民都應了解的「整體防衛構想」,讓外敵奪台失敗!

橋水基金創辦人達利歐談美中衝突:主權是中國最大課題,而最危險的地方在台灣

參考資料

washingtonposttel-aviv.gov.ilbuyitinisraelnbn.org.il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Government Press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