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拉著走」到「陪著走」,逆勢提升團隊人均產能

文◎編輯部 照片◎受訪者提供

0
31

在行業業績普遍走低的環境下,範小青團隊的業績卻逆勢增長,團隊年均績優人力占比逾10%。範小青表示,團隊有這樣的績效表現得益於她對管理過程的重視。

  在2011年9月,範小青正式成為一名保險業務員。她按照職業規劃按部就班地向前邁進,不僅獲得了不錯的業績表現,團隊發展也相當穩健,榮獲公司「鉑金直轄組」、「鉑金營業區」等多項榮譽。範小青表示,這與她對過程管理的重視有莫大的關係。

及時調整管理策略,精細化管理讓團隊危中尋機

  入行後,範小青不僅為自己定下了收入目標,還定下了「5年晉升為經理、8年晉升為總監」的晉升規劃。4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距離「5年晉升為經理」這個目標只剩不到1年,範小青開始反思,明明行業發展的趨勢已經顯現,為什麼團隊的發展卻陷入了停滯狀態,氛圍也不比從前?這讓她既心急又苦惱:「為什麼大家就不能一鼓作氣,共同向上衝?」當靜下心來思考問題出現的原因後,範小青從自己身上找到了根源所在。

  因為在前一份工作有成功的管理經驗,所以範小青在管理團隊時難免帶有過去的管理習慣。她分析,在傳統行業的主管一般用行政制度作為管理基礎,管的是「事」而非「人」,完成任務指標,做到對上、對下都有交代即可。

  但在保險業,這樣的管理模式顯然並不適用,因為壽險行銷團隊的管理重點是「人」,人對了,事才能更好地完成,所以對比起各項績效指標,保險業的主管更應關注夥伴的成長,透過團隊各項事務的精細化管理,來幫助夥伴獲得長期發展的能力。

  以管理活動量來說,不能只盯著活動量資料,強迫夥伴必須達到每日3訪,而是當發現夥伴每天只有1訪時,思考自己能給夥伴什麼幫助,陪他(她)一起找到改善的方法,進而讓夥伴擁有每日3訪的能力。如此一來,夥伴在不斷地成長,各項團隊指標也能順勢完成

TIPS

  有別於其他行業,保險業主管管「人」而不是管「事」,人沒問題,事情其實也就迎刃而解。

  此後,範小青在管理團隊的過程中,一改過去用目標「拉」著夥伴向前走的做法,從細化團隊的每項管理工作出發,協助夥伴不斷突破事業瓶頸,「陪」著夥伴向前走。這項改變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範小青不僅按規劃逐步實現晉升目標,帶領團隊不斷發展壯大,而且在疫情及行業轉型升級帶來的種種壓力下,團隊也能快速穩定人力與業績,實現人均產能的大幅躍升。

從培養興趣愛好出發,幫助夥伴積累人脈資源

  壽險行銷是一份需要與人打交道的工作,保險業務員只要多與客戶交流,就會有成交的機會。但範小青的團隊裡多是35歲左右、已組建家庭的夥伴,他們大多都被繁雜的瑣事磨滅了生活激情,減少了個人興趣愛好,「走出去」的機會少了,人脈圈子也在不知不覺中限縮,導致他們的業績難以獲得大幅提升。

  為了讓夥伴重拾對生活的熱情,拓展人脈圈,範小青要求每位夥伴都要培養一項個人興趣愛好,這項興趣愛好必須與家庭、工作無關,因為唯有如此,他們才會毫無心理負擔地做這件事。而當夥伴確定了想培養的興趣愛好後,範小青就以如何更好地培養興趣愛好為由,在潛移默化中教導夥伴如何用愛好結識人脈。

  具體而言,若夥伴表示想學瑜伽,範小青便建議夥伴可以到家或公司附近的瑜伽館試課,多試幾家,看看哪一家瑜伽館更適合自己。在試課時,夥伴可以與一同參加試課的「同學」相互溝通,詢問對方「你在這家瑜伽館上了多久的課」、「這家瑜伽館的課程品質如何」、「你平時是怎麼學習瑜伽的?有什麼技巧?」……如此一來,夥伴不僅能深入地瞭解瑜伽及課程,還能結交與其有共同愛好的人。而這些同學,都可能成為夥伴的優質人脈資源。

  當夥伴開始深入瞭解某項興趣愛好後,範小青還會定期與夥伴「聊天」,關心其興趣愛好的學習情況,目的是追蹤夥伴的「活動情況」。比如詢問夥伴「考察過哪些瑜伽館?」、「費用大概是多少?」、「在課堂上有認識新朋友嗎?」等。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