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重返兩萬之上到合適入市時機未?

去年11月,比特幣(BTC)和以太幣(ETH)分別創下超過68,000美元和4,800美元的歷史新高。許多其他較小的加密貨幣也被這股漲勢所提振。

但是今天,比特幣的交易價格約為20,000美元,而單個以太幣的價值約為1,100美元。許多較小的山寨幣——比如狗狗幣(DOGE)和Cardano (ADA)情況更糟。

這場令人眼花繚亂的崩盤主要是由於利率上升導致投資者遠離更具投機性投資。TerraUSD等“穩定幣”的驚人失敗;收緊對加密貨幣市場的監管;幾個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流動性問題。昂貴的宣傳噱頭——包括Coinbase的(COIN)超級碗廣告也表明市場正在沸騰。

但在泡沫破滅後,一些逆勢投資者可能想知道是否終於到了購買比特幣和以太幣等頂級加密貨幣的時候了。讓我們回顧一下加密貨幣市場的看好和看淡觀點。

看好相信什麼?

多頭認為,加密貨幣崩盤正在重置一個充滿危險硬幣和投機交易者的市場。在較弱的加密貨幣被燒毀後,比特幣和以太幣等較強的加密貨幣可能會穩定下來並成為投資者的可行資產。

許多加密貨幣倡導者此前聲稱加密貨幣可以保護投資者免受通貨膨脹的影響,但隨著今年消費者價格飆升,不成熟市場的波動性阻止了這種情況的發生。但如果比特幣和以太幣的價格穩定下來,它們將來可能成為對沖通脹的可行工具,比如黃金、白銀和其他貴金屬。

但是,沒有人確定這些價格何時會真正穩定下來。去年,Ark Invest的Cathie Wood預測,如果所有機構投資者僅將其投資組合的5%分配給加密貨幣,那麼到2026年,比特幣的價格將達到560,000美元。今年早些時候,她聲稱到2030年比特幣的價格將達到100萬美元。Fundstrat的Tom Lee正確地預測了大流行開始前比特幣會從9,000美元上漲至20,000美元,她認為其價格最終可能在未來幾年攀升至200,000美元左右。

至於以太幣,多頭認為其區塊鏈最近的以太坊2.0(Eth2)升級可能會將其總採礦能源消耗降低約99%,這將使其成為比消耗大量能源的比特幣更環保的替代品。他們還認為,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技術促進了其區塊鏈上的去中心化交易,可用於創建不受中心化移動應用商店、操作系統和雲平台束縛的新一代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s)。

以太幣的價格目標波動也很大,但所有這些看漲的估計都與Eth2升級將穩定價格並提高其採礦效率的觀念掛鉤。

看淡相信什麼?

空頭經常將加密泡沫與1600年代初期的鬱金香狂熱泡沫進行比較。如果完全遵循這一軌跡,那麼所有加密貨幣——包括比特幣和以太幣——都可能降至零。

就像鬱金香狂熱泡沫一樣,加密貨幣的價格是由“害怕錯過”(FOMO)而不是實際價值或稀缺性推動的。當鬱金香泡沫破滅時,人們意識到他們付出了荒謬的價格——投資者可能注定要用他們的加密貨幣和NFT重複歷史。

空頭們認為,加密貨幣的狂熱主要是由Reddit等社交網絡、Robinhood等免佣金交易平台、大流行期間的純粹無聊以及刺激措施推動的。隨著通貨膨脹、利率上升和潛在的經濟衰退促使投資者轉向更安全的投資,這些順風現在正在消散。這就是為什麼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的首席執行官布Brian Armstrong最近警告投資者,一個新的“加密貨幣冬天”已經開始。

世界各地的政府監管機構也在打擊加密貨幣交易和交易所。這種監管壓力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新任主席加里·根斯勒(Gary Gensler)的領導下愈演愈烈,最終可能導致整個市場萎縮。畢竟,加密貨幣最初被宣傳為法定貨幣的匿名替代品——但現在它們正受到積極的跟踪、監管和徵稅。

簡而言之,加密貨幣是可以在牛市中蓬勃發展的投資類型——但它們注定會在熊市中消失。
現在是買加密貨幣的合適時機嗎?

隨著利率上升,我不打算涉足加密市場,但我也不認為像比特幣和以太幣這樣的領導者會很快消失。因此,我認為投資者應該等待大盤趨於穩定,然後再蠶食這些頂級加密貨幣,並且只有在最終發生時才將投資組合低單位數百份比的資金投入。

作者:Leo Sun

更多內容:

【理財個案】廿年內想擁有3個物業可點做?

三隻可抗經濟衰退兼逾6厘息的收息港股

三隻攻守皆宜7厘收息港股

分享給你的朋友

美股表現近年持續強勁,不知如何入手?我們精選了10隻高增長美股,並撰寫了《不應錯過的10隻高增長美股》免費報告。立即按此下載!

想提早退休? 想提高每月的被動收入?

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

About The Fool 5813 Articles
文章獲The Motley Fool授權轉載,並由HK MoneyClub翻譯 Original www.f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