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妈阁是座城》?

知乎 · Quartz  2022-07-24

很多年前,我朋友小强做了一部片子,叫《妈阁是座城》,喊我去做观影活动,我一看是白百合演的,就兴致索然,把活动和业务丢给朋友做了,自己赚了点服务费,草草了事。

直到我后来再度出山做业务,紧接着被诈骗,勉强苟且偷生,遇到了新的客户,客户推荐了一本书,名叫《孤注一掷》,据说是客户朋友亲身经历写成的一本书,后来严歌苓改编成了电影《妈阁是座城》,以女性视角改编了原著小说。

朋友说:严歌苓的《妈阁是座城》挺垃圾,看不下去,全程跳着看的,一点都没有了小说《孤注一掷》的紧张刺激。

我心想:女性作家改编,一定是女性的视角,于是我也去看了这部记忆里久违的电影《妈阁是座城》,看后一周,我只是隐隐感觉有什么想说,但却难以描述,直到有一天晚上我想明白了这部电影的寓意:所有追寻胜利女神为他掷骰子的男人,都是在出轨。

严歌苓是以女性视角,通过赌博,讲了男性心理与女性心理。

在个体心理学的语境里,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母亲那里,当妈的就要在孩子稍微成熟一点的时候,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父亲身上,父亲的职能是承接孩子的注意力,将孩子的注意力,兴趣,转移到对于社会关系,对于周围世界的热爱上,这样养成的孩子是健康的,也是健全的。

而那些小时候没有得到过母爱关注的孩子,缺爱的孩子,长大了很有可能会陷入赌博的漩涡中,因为小时候,母爱就是全世界,小孩子得到母亲的奖励,就像是胜利女神给予的偏爱,小孩子可以从通过母亲的偏爱中,确信自己,就是那个被chosen the one!能够感觉到安全感,感觉到个人的价值,而孩子长大了,成年了,母爱就外化成了全世界的奖励,比如考试考了高分,比如创业成功赚了大钱,比如一连串小概率事件的接连成功,得到证实,证实了自己仍旧是被“母亲”外化形象的“世界”,所偏爱的存在。

伴随着我们长大,母爱并非看不见了,母爱的形象,只是变的更加隐秘了。

你以为你创业成功、与母亲没什么来往的男友,不是妈宝男吗?错!对成功这种小概率事件的几只渴求,一样是在追求母爱,一样是在自证世界对自己的“母爱,不是所有的妈宝男,都是围绕在母亲身边,对母亲言听计从,对成功极致渴求的人,和妈宝男一样,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存在。

母爱是母爱,而现实的世界并不等同于“母爱”,现实的世界是残酷的,真实的,成人之后,追求“母爱”外化后的世界对于自己的偏爱,是没有未来的。

明白这个逻辑,我们就能看懂严歌苓笔下《妈阁是座城》的小心思。

电影讲述了五个男人的故事,耿乐饰演的抛妻弃子前夫哥,黄觉饰演的艺术家史奇澜,吴刚饰演的大富豪,彭敬慈饰演的叠码仔华仔,胡先煦饰演的白百合的孩子乐乐,这些角色,无一例外的都与“母爱”相关,为了胜利女神的青睐,而参与了赌博。

耿乐饰演的前夫哥,在老婆大着肚子的时候,还在赌场里赌博,赌输了还怪老婆来了,坏了自己的运气,紧接着夫妻两人离婚,前夫哥就抛妻弃子,追求自己的成功去了,后来前夫哥也是赚了大把的财富,但是身患癌症,临死前,想见孩子一面。

追求赌博的输赢,和追求事业的成功一样,都属于小概率事件,耿乐饰演的前夫哥,就是在追求小概率事件中耽误了一生,没有家庭的快乐,也没与亲情的快乐,在绝对力量【癌症】的介入之前,一直在追求的都是母爱的外化形象——胜利女神的母爱。

很多男人都期待自己是胜利女神的私生子,以为自己连战连胜,能够被世界所偏爱,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耿乐饰演的角色罹患癌症,最终在临死前,恍然大悟,做回了自己身为父亲的角色,死亡给前夫哥以成长——成长为一名父亲,成为了一名奉献者的角色。

耿乐饰演的前夫哥,是《妈阁是座城》这部电影里,唯一成长的角色。

黄觉饰演的雕塑艺术家史奇澜,明明在北京有自己的公司,有自己的老婆小小女士,史奇澜的老婆小小,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尽心尽力地维持着这个家,而且小小一直不离不弃地爱着史奇澜,史奇澜过着平静而美好的艺术家生活,但是在见过白百合饰演的叠码女梅晓鸥后,史奇澜竟然发疯似的爱上了赌博,前往澳门,赌博输掉了家产,他老婆小小依然爱他,把他接回北京,而后史奇澜又一次继续赌博,再次输光钱财,不得不逃到贵州深山里,这次被梅晓鸥找到,紧接着还组织赌博,后来与女主梅晓鸥的救赎下,偿还了债务,与梅晓鸥生活在一起,当小小再次前往澳门,接史奇澜回家,史奇澜再次回到赌桌前,赢了100万,要交给梅晓鸥,梅晓鸥不要赌博赚来的钱。

史奇澜游走在原配小小、叠码女梅晓鸥两个女人之间,虽然他是成年人,但他一样是一位童年缺乏母爱的角色,他吸引母爱关注的方式,一点也不特别,跟小孩子差不多,就是不断的证明自己是安全的,史奇澜通过不断的赌博失败,来证明自己还是有人爱的,看,这不,小小又来接自己回家了,看,这不,梅晓鸥找到贵州深山里,来跟自己谈恋爱来了,把自己弄得很惨,来证明自己是被母亲偏爱的,就像小孩子那样,一定要让自己过得差,活得很惨,通过犯错吸引母亲更多的注意力,来得到母亲的关爱,长大了,就把自己过得很惨,来得到胜利女神对自己的青睐,钱和女人,只要得到了,就证明自己还是安全的,证明自己还是在被爱的状态里,他就可以安心不赌了。

有人就问了,原配夫人小小那么爱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原谅他,为什么他还要赌博,还要出轨呢?

史奇澜要的不是小家庭里的偏爱,一个女人仰慕他,崇拜他,但这个女人不够有力,也不够强大,他想要的是强大的女人的爱,他要的是世界母亲对自己胜利的偏爱,比如一败涂地了还有人爱,小小爱他、梅晓鸥爱他,比如赌博赢了,这是胜利女神的偏爱,他会认为这样的偏爱,是在嘉奖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男人,他得到了类似于小时候,妈妈对满身泥泞的自己的关爱,没有能力变好,但有能力变差,变差也是在吸引母爱的注意。

这就是很多艺术青年,要把自己生活折腾得一团糟,到处诉找女人苦水,引得女人对他母爱泛滥,而他频繁出轨、赌博,并且屡教不改的真相。

史奇澜在得到梅晓鸥的爱后,由于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安全,证明了自己得到了世界母亲、胜利女神的偏爱后,史奇澜的心得到满足,于是不再赌博了,开了一个雕塑店,并且举办了展览,展览里意义非凡的一个作品就是——母爱。正印证了史奇澜内心里一直向往的存在是什么。

可是当小小要来澳门接史奇澜回家,史奇澜再次跑进赌场,赢下了100万,后来及时收手,满怀笑意的把100万展示给梅晓鸥看,就和小孩子在母亲面前展示自己的胜利果实一样,渴望得到母亲的关注,在史奇澜潜意识里,梅晓鸥就是那个具象化的母亲的象征。

史奇澜为什么最后一次赌博,没有烂赌呢?因为他在潜意识里已经得到了胜利女神对自己的认可嘉奖、也得到了现实中的女神梅晓鸥对自己的认可,心态改变了,这份缺失的母爱被填满了,于是小孩子停止了哭泣,于是史奇澜也放弃了烂赌。

与艺术家史奇澜相反的是富豪企业家——段凯文,段凯文不会像史奇澜那样为了吸引胜利女神的青睐而自我糟蹋,不会为了论证自己是被爱的安全感而把自己变得很惨,而段凯文则是积极向上的,段凯文一直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潜意识中“母亲”,也就是胜利女神对自己的褒奖。

据段凯文朋友老刘说:段凯文毕业于清华大学,大学的时候,家里穷,在大学里上学没有饭吃,妈妈就会做很多很多饼给段凯文当伙食充饥,有一天段凯文的饼都湿透了,段凯文把饼挂在晾衣架上晒,段凯文敢于晾晒自己的贫穷!

毕业后,段凯文白手起家,创办公司,趁着改革开放的机会,段凯文稳扎稳打把公司一手做大,成了大老板,从一个连饭都吃不起的穷孩子,寒窗苦读,兢兢业业,考入名校,创办企业,从小概率中杀出一片传奇人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财富。

段凯文的人生,看起来是一个相当励志的传奇故事,然而他,依旧是一个妈宝男。

为什么呢?

段凯文很早就把母亲的形象,外化成了世界的形象,由于家穷,他通过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考入名校,来获得母亲的关注与认可,成人后,母亲外化成整个世界的化身,段凯文通过创办公司,辛苦打拼,取得一连串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成为一方巨富,来获得外界世界对自己的认可,获得“胜利女神”对自己的认可。

换言之,学业与商业上驱动着段凯文成功的动力,正是段凯文对“母爱”的追求。

段凯文参与赌博的原因,是因为段凯文产业发展受限,得不到胜利女神的偏爱,这让段凯文的潜意识认为是——“母亲不爱他了”,于是段凯文参与赌博的动力,便是寻求胜利女神的偏爱,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小概率事件的胜利,来印证母亲依然是站在自己这边,论证母亲依然是爱自己的,论证胜利女神依然与自己同在。

对于许多贫穷的家庭来说,物质的匮乏,往往会塑造出一个严厉的母亲,一个严厉的胜利女神,儿童本能地讨好母亲,为之改变,为之付出,正如电影中的段凯文,为了神鬼莫测的胜利女神,摆下茶壶、杯子、称之为风水,手气,为了博得“母亲”的青睐,对自己的要求严苛到变态的程度,这难道还不够妈宝男吗?

还有一条段凯文是妈宝男的证据,就是段凯文对于事业近乎诅咒一般的执迷,年幼时执迷于学业,因为学业就是母亲的外化形象,学习好,可以得到母亲的爱,成年后,脱离于母亲,段凯文执迷于事业,因为事业就是母亲的外化形象,由于全身心的投入在对于母爱的追求上,所以段凯文对自己的家庭事务,近乎不闻不问,娶了一个非常“泼辣丑陋”的女人作为自己的老婆,只要这个女人能够操持好自己的家,自己就能在外肆无忌惮的追求“母爱”胜利女神的奖励,所以段凯文始终都是一个妈宝男,只是年幼时追求母亲的爱,成年后追求世界母亲——胜利女神的爱。

史奇澜的老婆小小女士,在史奇澜的势力范围内,继续成长下去,也会变成一个泼妇,段凯文的妻子已经给出了答案,段凯文的妻子年轻时可能和小小一样,但是由于丈夫都出轨了胜利女神,去追逐母爱的外化形象所带来的奖励,所以史奇澜、段凯文他们都不可能真正的爱自己的老婆,在没有爱的世界里,小小女士、以及段凯文之妻,变成泼妇,也就不奇怪了。

段凯文事业发展受阻,于是来到澳洲,参与赌博,就是为了寻找胜利女神对自己的偏爱,很显然,母爱是母爱,而世界是残酷的,真实的,段凯文输掉了许多钱,第二次卷土重来的时候,段凯文已经连赢了几十把,数额已经超过上亿,段凯文依然没有觉得满足,尽管赢得上亿,已经足够偿还所有的负债,但是段凯文显然并没有得到安慰,生意场上的接连成功,已经让段凯文确信过这个世界的胜利女神是爱自己的,而这份爱的标价,在段凯文心中远超于上亿,就像是小时候,母亲对自己的爱那样,应该是坚定不移的,应该是确信可以得到回应的。

小时候,段凯文有多爱自己的母亲,成为富商后的段凯文,就能输的有多惨,前后是有必然联系的,追求小概率事件的成功,就如同追求胜利女神的偏爱,就如同追求童年时期的母爱那样,虽然异曲同工,但截然不同,段凯文终究还是败了,输光了所有筹码。

所以段凯文这样的亿万巨富,依然是一个妈宝男,小时候他在母亲的势力范围中生活,需要以学业获得母亲的认可赞同,长大后,母亲、妻子在他的势力范围中生活,受到他的保护,他心中曾经对于母爱的追求,惯性地变成了对于社会世俗意义成功的追求,这种执念拖累着段凯文一步步走向覆灭。

段凯文的一生,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作:成也母爱,败也母爱。年幼时家贫,欠缺悲壮的色彩

彭敬慈饰演的叠码仔华仔,则是一个与母爱脱节的男性形象,不会像史奇澜那样摆烂来证明胜利女神依然爱他,也不会像段凯文那样通过自己对小概率事件的不断追求来证明胜利女神始终选择他,华仔不相信母爱,不相信胜利女神,他对于母爱外化成的世界,毫无敬畏之心,所以他玩弄女人、玩弄金钱,权利,他相信大数法则,相信赌场的规则,他从来都知道,只要不赌,就没赔的道理,他不参与赌博,只是甘心当一个叠码仔,他也有内心中对于爱的追求——就是对白百合饰演的梅晓鸥的追求,当求爱不得,就满怀功利的去追求金钱、地位、甚至连孩子都坑,当失去了敬畏,也就失去了基本的道德——于是最后卷钱跑路,死在了澳洲的海滩上,回顾华仔的一生,得不到母爱,转而寻求精致的利己主义,于是陷入个人的欲望中,被欲望吞噬。

史奇澜、段凯文、华仔,看起来都是成年男性,但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个因为离开妈妈太久,迷路的小男孩罢了,现实中的男人们又何尝不是呢?在长大成人后,母爱与冥冥之中的胜利女神,二位一体,模糊了界限,要么卖惨,寻求世界的偏爱,要么努力自证,寻求世界的偏爱,要么抛弃胜利女神的规则,丧失了对于世界基本的敬畏,在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中欲壑难填,最终走向覆灭。

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男人们,他们看起来与母亲很少沟通,追求事业的发展,其实也是在追求母爱的外化形象胜利女神的偏爱。追求事业的男人,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的妈宝男呢?而那些追求小概率事件的男人,何尝不是在追求母亲的偏爱?

电影中还有一个男生角色,也参与了赌博,就是梅晓鸥的孩子乐乐,乐乐坐庄,当荷关,按照大数法则,乐乐不会输,乐乐参与赌博的原因,是为了给母亲和叔叔筹集开艺术展的钱,是为了帮妈妈减轻生活的负担,是为了向妈妈谄媚,博得妈妈的关注,试图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

乐乐比史奇澜、段凯文更高级,不会亲自下场去赌,而是做庄家,比华仔更有敬畏感,不是为了自己去赌,而是为了帮妈妈减轻压力,乐乐,不愧是你,一出场就把level高出这些老东西不知道几重天,然而梅晓鸥依然不开心,因为乐乐参与赌博,就已经证明乐乐内心中对于母爱的匮乏,正在成长中的乐乐,将来一定会为了心中二位一体的胜利女神的偏爱,而去追逐,去执着,去盲目,以至于失去自己的人生,这正是梅晓鸥厌恶赌博的原因,因为在赌场里面不管是以任何理由厮混的人,都不是男人,都他妈是缺母爱的儿子,这也是为什么梅晓鸥在赌场里找不到爱情的原因,因为赌场里面能找到的都只是儿子,而非爱情,商场是赌场,所以和一心追求事业的男人结婚,是得不到爱情的,没有爱情,就会有不尽的委屈,就会把温柔的女人变成泼妇,情场也是赌场,赌的是母亲角色的心理投射的那个女人,她是否爱自己。

你问我梅晓鸥和史奇澜之间是否有爱情,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本质上是史奇澜心中母亲角色的心理投射,投射到了梅晓鸥身上,两人之间的关系是母子关系,而非是爱情,要不然史奇澜和梅晓鸥同居后,乐乐怎么会缺少母爱了呢?哈哈哈,这点你一想就明白了。

电影《妈阁是座城》里,每个人都在赌,男人赌的是母亲是否爱自己,胜利女神是否爱自己,由于不相信胜利女神不爱自己,就像不相信母亲不爱自己那样,男人们就像药物成瘾的小白鼠那样疯狂的按按钮,不断地赌,来寻找母亲爱自己的证据。

而女人们赌的则是爱情,女人们期待自己能够得到一个未来孩子的父亲,但结果却是得到的是一个又一个渴望母爱的孩子,在没有爱情的情况下,小小变成了泼妇,梅晓鸥也险些变成泼妇,段凯文的妻子已然变成了泼妇,三名女性在同样的模式下,都成为了泼妇。

三名女性,面对的同样的妈宝男,自然都是没有好的结果的。

电影里的菲姐、老尚,是活明白了的人,然而他们的人生看起来似那么没有滋味,而那就是我们在商业社会、金钱喧嚣中,人生最终的归宿,

电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成年后,追求母爱与追求事业是等同的,追求事业何尝不是另一种出轨呢?只不过出轨的对象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胜利女神,不如回归生活,珍惜身边人,罗翔老师说:爱,是要爱具体的人,母爱在成年后外化成整个世界,也就不再具体了,追求它,是没有结果的。

编辑于2022-07-24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打开知乎app,查看全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