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家麟:五個小孩催淚彈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 觀點 - City - D150414

區家麟:五個小孩催淚彈

City

發布時間: 2015/04/14 03:55

最後更新: 2015/04/14 09:18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電影劇照)

電影《五個小孩的校長》載譽大賣,「四千五蚊校長」真人真事啟發,描寫教育界點滴、教與學的辛酸、鄉郊鐵皮屋中受忽略的一群,誠意可嘉,我們需要這種電影。

但是,請原諒我的挑剔。電影裏一些表達手法,貫穿全個故事,看得不甚舒服。

全齣電影,除老師、學生及家長外,幾乎都是壞人。土豪劣紳之惡毒無情,每次出場都掛在臉上說在口裏;補習天王唯利是圖、背信棄義,把學生當成搖錢樹;怪獸家長財大氣粗、不知所謂。

壞人壞盡,好人好盡,黑白極端二分,一切壞,只為襯托主角們的真善美,略嫌重複單調,世事也非如此簡單。

五位小女孩選角很好,演得真切,初段鋪陳學生們的家庭背景,帶領觀眾進入荒村隱蔽角落,認識鮮為人知的貧苦故事;再由校長追問「夢想」,以「夢想」作話題展開兩代溝通,感人至深,五位小女孩的快樂與哀愁,每次要說未說之際,已很觸動。

然而,感動一刻,總要忽然音樂,而且是太過浮露、大悲大喜的音樂,像提醒觀眾:要哭了。

這個故事已夠催淚,觀眾不需要一個又一個刺激的催淚彈。

原文刊於《晴報》

撰文 : 區家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