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空间:MSO助理指挥吕天贻 -- 指挥不是“挥挥手”而已

Tianyi Lu

Tianyi Lu Source: www.tianyi-lu.com

下载SBS Audio应用程序

其他收听方式

音乐是有重量,有颜色的…--这是学指挥的上海裔新西兰女孩吕天贻对音乐的理解。27岁的天贻刚刚被世界级的墨尔本交响乐团任命为助理指挥。她说,指挥并不是一些人想的只需要上台挥挥手就可以。指挥不仅要懂音乐,更要充当心理学家以及交响乐团和作曲家之间的粘合剂,才能帮助乐团表现出五线谱间书写的爱恨情仇。 本期欢乐空间,主持人吴音打越洋电话到欧洲采访了正在那里进一步深造的吕天贻。天贻对新工作的兴奋和对指挥的热爱顺着电话线传来,让听者也不禁对指挥事业心生向往。华人专业从事指挥的不多,女性指挥家更是凤毛麟角。让我们一起聆听吕天贻对指挥和音乐的感悟。


学习

今年才27岁的吕天贻,5岁随父母从上海移民到新西兰。天贻的父母喜欢听交响乐,从小她就在音乐的熏陶中成长。移民后,父母更是给她学习钢琴的机会。天贻对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感激。

13岁时,天贻开始学习长笛,决心进入交响乐团。同时,她也开始尝试自己写交响乐。19岁时,她写了一首给学生乐团表演的曲子。当时的老师对她说,曲子太难了,要不你自己指挥吧!这成为了天贻指挥家路上的第一步。

毕业后,天贻在奥克兰交响乐团学习。当时一位德国籍的老师发现了她在指挥方面的天赋。在接受德国老师的辅导后,天贻又先后在墨尔本大学和欧洲学习。

成长

天贻分享了很多有意思的成长感悟。

她说,指挥比一些人想象的“挥挥手”要难多了。一个指挥家首先要懂音乐的内涵和本质。天贻会花很多时间去研究乐谱,在头脑里想象交响乐团每一位成员演奏的样子,并且思考自己在指挥时候怎样帮助他们。

指挥家还要是心理学家。天贻把自己看作整个交响乐团的“仆人”。她在指挥中给演奏家们足够的信任,并且用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给每位成员最大的鼓励。

除此之外指挥家还得懂得如何驾驭自己的肢体语言。为此,天贻不但给自己的指挥录像,还在镜子面前练习。她还学习芭蕾、瑜伽甚至中国功夫,以此找到表达自己肢体语言的最好方式。

天贻说,不像乐器表演,指挥不是一个有很多机会可以练习的技巧。所以她抓住任何机会练习,有时候指挥钢琴演奏,也经常和学生乐团合作。

突破

天贻的简历在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作为最后入围的3个候选人,从英国飞30多小时的飞机来到墨尔本参加墨尔本交响乐团助理指挥的面试。经过紧张的试演和面谈,她如愿以偿地拿下了助理指挥的职务。

天贻说,每次在指挥的时候,她都感觉自己像鱼在水中游,也像鸟在天上飞。她需要全心全意的融入到音乐中,听每个乐器的强弱,看每位乐手的状态,她与整个乐团一同呼吸,感到非常幸福。

音乐也给天贻带来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她说通过体会作曲家的表达,她感受到爱与谦卑。在不同的音乐中,她看到不同的人都一样有爱、有恨。

她说,自己是作曲家和乐团之间的粘合剂。通过自己的指挥,她要用音乐把故事带给听众。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每个人讲的故事也不同。所以,天贻也期待有越来越多不同文化、不同性别的指挥家出现。

听天贻的采访是一种享受。学习音乐一定有许多艰辛,一个年轻华人女孩指挥世界级的交响乐团也一定充满酸甜苦辣,可是在天贻的声音里,听到的全部是欢愉和希望。明年2月墨尔本观众就有机会听到天贻指挥的演奏了。SBS中文普通话会和大家一起关注天贻的成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