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驚險台北市長選舉,柯文哲真的衝破了藍綠高牆?|天下雜誌

史上最驚險台北市長選舉,柯文哲真的衝破了藍綠高牆?

台北市長選舉以來,史上差距最小的肉搏戰,纏鬥到最後一刻,柯文哲終究險勝緊咬在後、一度超前的丁守中,然而柯文哲為何從大贏局面走到毫釐險勝?藍綠高牆真的被他衝破了嗎?他究竟是政治變色龍,還是白色力量?

台北市長-柯文哲-丁守中-白色力量-國民黨-民進黨-姚文智 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其他

這可能是史上最怪的台北市長選舉。

58萬0820票vs.57萬7566票,3254票、0.3%的差距,讓丁守中在半夜2:30開記者會決定提出選舉無效訴訟,10分鐘後柯文哲現身向支持者發表演說,以感謝宣布勝選。

由於票數極為接近、又有選務爭議,丁守中提出選舉無效訴訟。(王建棟攝)

「超越藍綠不是為了消滅藍綠,而是讓台灣成為一個和諧共榮的社會,」柯P對台下感性地說。「藍綠共生」的大和解基調,和選前的「藍綠黑洞」、「幫派政治」負面修辭大有不相同。

從選票看來,相較於2014年因民進黨支持,柯文哲以59.1%的85萬票,大勝連勝文40.8%的60萬票,這次最終結果柯41.05%,丁40.82%,姚17%。柯、姚共82萬票58%顯示,白綠藍的政治版圖與4年前並無變化。

原本希望藍綠通吃的柯文哲,因為韓流來襲讓藍營團結,最終還是只能靠綠營分裂投票,勉強連任。

空戰為主體,陸戰是妝點

然而,柯文哲為何能以一人之姿和藍綠打三角戰?

據了解,柯陣營對於網路及大數據分析的信仰及運用,遠遠超越國民兩黨的傳統算法。對柯陣營來說,要穿越柯口中的「藍綠黑洞」,靠的就是全台最大網紅的「完全制霸」網路能量。

廣告

柯陣營相信,網路是一種新型組織,和長輩在Line群組傳遞訊息不同,年輕族群在網路上具備說服和動員能力,操作得宜、甚至比傳統地方組織更有效益,而非一般認知網路只是帶風向、帶聲量而已。

柯陣營相當看重年輕陣營的網路聲量。(黃明堂攝)

這也是為何10月韓流現象讓柯陣營開始警覺,金馬獎後一度深感危機,但看到週三柯P和「館長」陳之漢合體、選前之夜直播的觀看人數和分享數爆棚後,也稍稍吃了定心丸。

但柯也不全然是靠網路空氣票,柯上任後,每週一次親自主持的里長會議,4年下來,和全台北456個里長直接互動,深得里長們的心。

「里長意見受到局處和區長重視,是過去市府不曾有的文化,」前台北市交通大隊長、中正區新營里長何國榮因為交通專業受到重視,他對於市府落實他提出的鄰里交通改善計劃,讚不絕口。

廣告

何國榮認為,當里長成了市府第一線解決問題的據點,而不是政治樁腳,反而產生對市府的價值認同。他觀察民政局長藍世聰替柯文哲積極經營基層,補足了沒有政黨的組織奧援,也讓許多藍營里長表面挺丁、心向柯P。

藍綠通吃和藍綠追打,兩相抵銷

但何以一開始所向披靡,對手皆一路挨打的情況下,最後無法撼動藍綠版圖?

政大選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俞振華觀察,由於執政包袱,民調顯示民進黨2018年的政黨認同度從30%降到20%,國民黨從20%到25%,兩大黨互相攻擊缺乏願景,難以吸引新血,5成以上的中間選民是「白色力量」的空間,也是柯文哲當選的重要基礎。只是韓流崛起讓柯失色,金馬獎、姚文智辭立委讓綠營不操作棄保,藍綠歸隊對柯的選情很不利。

廣告

數據分析公司「思為策略」也在選前透露,內部數據顯示藍營基本盤有32%,其中13%挺柯;綠營基本盤18%,其中30%挺柯,但柯陣營更看重5成浮動式的選民,「超越藍綠」的情勢謹慎樂觀。

但選前被認為泛藍的網紅如館長、朱學恆、藝人劉樂妍公開挺柯,被綠營支持者視為放棄泛綠票,使得柯文哲本質是偏藍還是綠,在選前難以定義,形成柯文哲既藍綠通吃,又藍綠追打的政治變色龍特質,在選情激化之際產生,抵銷效益。

成也民進黨、敗也民進黨,裂痕如何彌補?

從結果來看,柯文哲從5成勝率的一手好牌打到毫釐險勝,關鍵還是白綠關係。

廣告

雖然柯文哲在選後記者會上否認有棄保效應,但分析各區的選票結構,2014年柯在大同、萬華、社子三區,少數台北綠區得票率最高,這次依舊吃香。甚至是民進黨發源地、所謂萬年綠票倉的大同區,姚文智都在丁守中之後排名第三,選民自行操作棄保明顯。顯示藍營多數回流,綠營依舊分裂投票,深綠挺姚,淺綠和中間選民挺柯。

藍營票難拿,又得罪了姚文智代表的17%鐵桿綠,讓柯文哲一手好牌打到毫釐險勝。(黃明堂攝)

藍營票難拿,又得罪了姚文智代表的17%鐵桿綠,柯P從政短短4年就築起的高樓,少了地基搖搖欲墜。

廣告

綠營信任斷線,是4年來大小議題的累積,「兩岸一家親不是關鍵,」一位民進黨市議員辦公室主任觀察到,「很多50歲以上的長輩特別氣4年前出錢出力替柯抬轎,現在卻是船過水無痕,最後回流是嚥不下一口氣,就算讓他贏也不要贏得太多票,」這位主任觀察,自己經營的支持者原本有3成為了防國民黨而含淚投柯,但選前至少7成回流。

究竟是白色力量,還是政治變色龍?

無論如何,台北市勝敗,柯文哲的總統之路都只有進沒有退。未來他將對台灣既有的政治格局帶來什麼影響?

柯文哲究竟是政治變色龍,還是白色力量?(黃明堂攝)

大家觀察他是政治變色龍,還是白色力量?

俞振華認為,和縣市長選舉不同,台灣獨特的處境,讓選民對總統候選人的信任標準很高,綠營基本教義派認為柯文哲一直搖擺不定,難以信任。而多位藍營人士也認為,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一直是北京的新選擇,也會擠壓到國民黨的兩岸政策空間。

這位尼采式超人之姿,宣稱台灣政黨政治等於幫派政治,帶起一股去政黨政治化、去意識形態化、去政治專業化風潮的新政治明星,究竟能為台灣民主帶來什麼新氣象?作為柯口中的「政治實驗場」,台北獨特的首都性格,是否真的能將經驗複製到全國,還有待驗證。

這次靠自己選上的柯P和四年前比起,政治實力更強,也是能真正觀察「白色力量」走向的開始。(責任編輯:吳廷勻)

【大選看天下】
九合一選舉 即時深度分析
九合一選舉互動地圖

最有深度的即時報導就在天下雜誌!天下數位閱讀服務,一天只要7元>>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新竹,向永續邁進!|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