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技廊道」跨台南、高雄,5000 億資金助高雄轉型半導體產業鏈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南科技廊道」跨台南、高雄,5000 億資金助高雄轉型半導體產業鏈

財訊新聞提供

(本文訊息由財訊新聞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 [email protected] ,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新聞】後疫情時代,經濟部提出三項產業投資計畫,南臺灣將以台南開始,往南延伸至高雄,預計將建立一塊科技新廊道發展半導體新材料的基地,幫助高雄的石化業轉型。(責任編輯:鄒鎮鴻)

大量資金湧入高雄,建立科技新基地

由台積電在南科埋下的新世代半導體製程種子,漸漸在南台灣開出枝芽。供應鏈廠商和下游應用的其他科技業者,匯集至少 5000 億元錢潮,沿著路竹、橋頭一路延伸的新廊道,將投資列車開進大南方。最新一期的《財訊》雙週刊解析「大南方崛起」的熱度與效應,從企業投資潮到產業的影響以及房市、股市的利多,皆有完整報導。

根據《財訊》報導,隨著科技大廠進駐高雄,南部科技廊道正從台南一路向南延伸。光是今年九月及十月,核准或宣布進駐、加碼路竹的科技大廠,就有台灣默克、穎崴、穩懋,以及華新科的單一年度最大規模投資等。明年才能開始選地的橋頭,則有智崴集團、華宏新技、長行生技、日月光、國巨、太普高、鑫科、鑫科材料等業者,已經簽署投資意向書。雖然護國神山台積電目前的擴建重心仍在台南園區,但不少科技業大廠確實已經蓄勢待發,錢進高雄。

財訊新聞提供

高科技產業集合,投資金額高達 5000 億

這一股投資錢潮究竟多麼澎湃?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指出,根據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9 月的統計,在經濟部提出的「台商回台 2.0」、「根留台灣企業」與「中小企業」三大投資方案中,投資高雄的廠商總計為 78 家,預計投資金額已逾 1800 億元,是全台各縣市之冠;其中又以半導體產業、電子零組件等高科技製造業占比最高。

若再加上 2018 年底開始擴廠的華邦電子投資 3350 億元,科技業近兩年在高雄投資金額已經達到 5150 億元。這還不包含南科橋頭園區未來進駐廠商的投資金額,也不包括預期配合未來台積電台南五奈米和三奈米廠投產,相關供應鏈也必須南移或擴產的資本支出。

工研院南下設點,提供企業技術加持

根據《財訊》報導,配合科技業者南下的腳步,工研院也加速在高雄布局。工研院除了在台南六甲、沙崙有分院,已計畫在高雄大林蒲成立循環技術及材料專區;未來大林蒲若完成遷村,這裡將成為發展半導體新材料的基地,幫助高雄的石化業轉型。

這個從台南到高雄為核心的新興高科技生產聚落,正是總統蔡英文口中的「南部科技廊道」,未來甚至看好帶動的群聚效應可以往北延伸至嘉義、往南擴展到屏東。但至少這次打造廊道的工程,對過去一向是傳統重工業為主要經濟貢獻來源的高雄來說,已經堪稱是一次徹底換血。

(本文訊息由財訊新聞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 [email protected] ,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你可能有興趣

看見台灣新創發展缺口,大數據集團威朋 3 億台幣「戰略投資」數據、AI 新創!
【實現科技新臺南】半導體大廠加碼投資,臺南成為高科技產業鏈的核心要角
看準台綠電技術成熟,馬來西亞大廠砸百億來台投資太陽能光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