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钢的琴》这样优秀的国产电影得到的却是档期被挤压、宣传不利的待遇?

也许这是小众电影,可是那海报也做的太差劲了吧。
关注者
180
被浏览
89,116

18 个回答

如何让优秀但趣味相对小众的国产电影在现在的市场上获得生机,是中国电影必须要马上、立刻解决的问题。否则,中国电影顷刻会被好莱坞电影在市场上一扫而光。

具体到《钢的琴》这部电影,它的票房其实是在预期范围之内的。只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它的票房表现只是勉强达到了预期的最底线。这是一部小众趣味的电影,我个人觉得,它的市场空间在理想状态下也不过是2000万-3000万级别。而现在的市场成绩,是在诸多环节都不专业的情况下的正常表现。

千言万语一句话,就是“专业化”。不但是电影的拍摄和制作,电影的宣传和发行也都需要专业化人士,但现在的市场上,从制作到宣传到发行到影院,真正的专业化人士有多少呢?因为爆炸式增长的市场产生了无数岗位需要人员去填补,但专业人员不是可以一夜之间就冒出来的,他们需要专业人员的训练,不断的实践以积累经验,才有可能在实战中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可是这些条件中国电影从来就没给他们提供过。于是各种各样的爱好者都只能仓促上阵,虽然满怀热情,但经验匮乏,没有实战经验。(如何选择投放成本、投放渠道、怎么审核达到率、如何甄别和培养目标观众群体、等等,这些都是专业的问题。从《战国》到《关云长》,只证明了我们的宣传还不够专业化。)

还是那句老话,没有应用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要求,没有要求就没有标准,没有标准,那就什么都完了。

电影营销是一个完整的大概念,但现在国内有哪家公司可以称自己为“电影营销”呢?这并不怪他们,这是中国电影之前欠下的债,只是现在需要他们来还而已。中国电影真正进入市场化操作阶段,也不过是从06、07年才开始的,之前之后中国电影都没有机会能够完成人员的训练和储备,现在的情况就等于是让一帮连新兵连都没进过的菜鸟士兵直接上了战场。如果他们打了败仗,责任在指挥官而不是这些士兵。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中国电影的一线操作人员只能边战斗边成长了。活下来的才可能成为战士,前提是我们的战场还在。

1、《钢的琴》是一部好电影,但在我看来还不是很多人所说多么”优秀“的电影。

《钢的琴》是一部各方面质量及格以上并基本做到水准均衡的国产电影作品,这对一部投资仅仅不到500万制作费的低成本电影来说,如果说它“优秀”,其实只是个相对概念。

目前对这部影片过多的夸赞,我个人觉得有点“过誉”,我只能说这两年公映的国产电影整体水准实在太差,让观众看到一部做了他本该做的事的国产电影,就如此欢呼雀跃,这其实是中国电影的悲哀。

用《每周影评》标准,《钢的琴》我给“推荐观看”,但到不了“不得不看”。

2、这片根本不存在什么“档期被积压”问题。

核心观念:一部电影作品本身质量是否过硬,跟其市场受欢迎程度及票房高低,两者之间,没有必然逻辑关系。

就这样“卖相”的一部低成本故事片,没有大明星前提下,没有眩目洒狗血桥段、情节(具体参见《孤岛惊魂》等粗制滥造作品),单靠情怀和故事的娓娓道来,然后靠媒体好口碑,试图带动市场,就目前据说千万左右的票房成绩,在我看来已经“相当成功”了。。。

前提是,你要知道每年总共有多少部电影能过千万票房?

其中又有几部是几百万制作的低成本制作?

足够了解影院运营后,你自然会知道绝大部分情况下,“某片档期被积压”都是所谓受害片方的无奈意淫。

因为,没人跟钱过不去。

影院排片就看两个数据:场次比和上座率。

一切都是靠数据说话。

当然,极个别情况,也不适合在“知乎”上谈,除非你想让黄继新每天担心自己被邀去喝茶。。。(玩笑,没那么恐怖)

3、我也没有看到这片有什么“宣传不利”的待遇。

核心观念:电影宣传发行同样要追求最佳投入产出性价比

如果你是一个专业发行人员,对这样一部电影,综合整体因素(导演、明星、档期、制作规模、类型、目标观众、竞争对手、宣传规模、资源整合),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后,你对《钢的琴》市场目标定在多少?

我看片后,微博上说过,这片过千万就是胜利。

(看完《武侠》后,我微博上说,这片过2亿就是胜利,当时很多人评论说不信,说怎么都3亿吧,结果不但不过2亿,还差好多。

当然,我也猜不到《孤岛惊魂》这种神仙片能卖到7000多万,都算开眼了)

一部几百万低成本制作影片,宣传+发行投入要多少?

按下面问题答案链接的算法,你觉得得多少票房才能打平成本?(可以把票房外版权收入也算进去)

zhihu.com/question/1977

“电影票房收入中,电影院和制作方如何分成?比例各占多少?”

你会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是相当大的。

所以,在宣发不会有太大投入的情况下,能做哪些事呢?

可做的并不多。

话说回来,就算你预算充裕,不在乎回本,你觉得这样一部文艺情怀的国产影片又该如何营销呢?

《钢的琴》营销价值又有多大?

所以说,一部电影自身价值和它自身的营销价值,是完全不同两个概念。

4、只有“小众电影”说在点上了。

营销一切都是从“定位”出发,你是一部“小众电影”,票房千万,海外获奖,海外发行收入应该相对好一点,控制好国内宣发成本,整体应该不至于赔,甚至还能微赚。

我要是投资人、发行人,是否该互相弹冠相庆呢?

做电影就怕自身定位不准,或者太贪心,或者盲目赌博。。。

5、说两句题外话

《观音山》《最爱》相对票房取得不错的成绩,7000多万和5000多万,两点一线,似乎让人看到了“大明星+文艺气质片+海外获奖范+全面商业化营销+档期好命”这一电影运作模式。

《钢的琴》同样不适用上面这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