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及選擇健康油 - 明醫網

分辨及選擇健康油
似是而非的油療

[2015-03-17]

今時今日,橄欖油、芥花籽油或許已不能滿足現代人對「健康」的訴求,隨着近年盛行各式各樣的「食療」,價格更高昂的「健康油」紛紛出籠,如亞麻籽油、椰子油或葵花籽油等,

今時今日,橄欖油、芥花籽油或許已不能滿足現代人對「健康」的訴求,隨着近年盛行各式各樣的「食療」,價格更高昂的「健康油」紛紛出籠,如亞麻籽油、椰子油或葵花籽油等,其能治「百病」的療效聲稱,更讓人趨之若鶩,這些似是而非的油療功效,孰真孰假,大眾如何分辨及選擇?

由保健到治病
在網上搜尋有關亞麻籽油、椰子油等的資訊,跟其相關的產品資料氾濫,大大小小的健康研究多不勝數,可治範圍由心血管疾病、癌症、各種炎症以至柏金遜症不等,由煮食用變身食療,集多療效於一身。眾多健康食油中,以亞麻籽油最為人所吹捧,其所含的奧米加-3脂肪酸,在不少研究中均指有助抑制發炎因子、降低膽固醇、減少血塊於血管形成,對改善心血管健康、關節、皮膚及濕疹炎症等均有幫助,不過,註冊營養師(英國)張智良坦言,即使亞麻籽有一定益處,有以上健康問題者,亦毋須特別進食亞麻籽油來改善症狀。
香港人普遍不缺奧米加-3

「在植物性奧米加-3脂肪酸中,以亞麻籽所含的α-次亞麻油酸(α-linolenic acid)最豐富,但食用亞麻籽並不普遍,較難看到其預防作用。」至於有否需要進食亞麻籽油,則視乎本身奧米加-3脂肪酸攝取量是否足夠。張智良續指,香港是沿海城市,人們基本上可從大部分魚類中攝取到足夠的奧米加-3脂肪酸(魚油)。「早前亦有研究發現,本地婦女母乳中所含的奧米加-3脂肪酸量,比外國婦女為多,既然孕婦的攝取量亦足夠,理論上一般港人不會特別缺乏,況且現時無特別研究指額外的攝取量,對身體症狀有顯著的幫助。」他指,一般人每周進食三次魚類,每次二三安士(約大半手掌心),已可攝取足夠的奧米加-3脂肪酸。

在日常飲食中加入少許亞麻籽油,問題不大,然而,若希望藉此來達到某些健康目的,甚至希望靠它來治療疾病,張智良很有保留。
拆解油療疑團

1.沒針對性效果成疑:近年坊間興起不少食油療法如布緯療法,主要以亞麻籽油混入有機茅屋芝士(俗稱布緯雪糕)來進食,聲稱有助治療傳統西醫無法根治的「頑症」,如濕疹、哮喘、皮膚敏感,甚至癌症等,對於這些食療功效,他直言沒有說服力。

「如果我告訴你有隻藥醫傷風又得,胃痛又得,同時可醫肚瀉及便秘,你會否相信?從臨床或科學角度看,暫時沒有一個療法能夠同時治療多種疾病,不論是中西醫學或營養治療的原則,療程對病人必須有針對性,但自然食療顯然沒有。」

影響正餐令病情更差
從營養學角度,若病人很堅持這些食療,可能會影響正常飲食模式,更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影響病情及康復。「我在公立醫院工作時,曾見到有癌症病人覆診時也帶着一碗『布緯雪糕』,事實上,癌症病人胃口已經差,這些食物的蛋白質、熱量不高,但吃了容易滯胃,令正餐食量減少,可能令體重下降,在癌症治療過程中,病人磅數跌得愈多,死亡率愈高,營養師的責任是保持病人體重,但部分食療主張可能有礙病情治療進度。」

2.椰油變身健康油?除了亞麻籽油外,近年坊間亦興起吃不經高溫加熱及添加化學物的天然椰子油(virgin coconut oil),由減肥到防治認知退化症,椰子油好處似乎更為神奇,但弔詭的是,一直以來不是說椰油中的飽和脂肪量比牛油豬油更高,要敬而遠之嗎?就此,張智良也感到十分詫異。他發現支持與反對食用的研究結果,均十分極端,沒有一致結論。「天然椰油流行起來是這二三年間的事,支持食用的主要來自有機食品的推廣。也有部分研究指,由於天然椰油所含的飽和脂肪酸長度較一般如豬油、牛油中的短,令其對身體所產生的反應,較傳統飽和脂肪酸為佳,然而,究竟這些中鏈飽和脂肪酸(Medium chain fatty acids)是否對心臟更好,暫時沒有確實科學證據或大型研究支持。」

美國營養學會指,無論是人類或動物研究均顯示,食用天然椰子油對於膽固醇水平並無額外的好處;反之,美國心臟協會早有指引,過量進食含飽和脂肪酸高的食物,可增加患冠心病及腸道疾病的風險。他提醒,不管是亞麻籽油還是椰子油,吃過量依然會致胖,畢竟糖尿病、心臟病最高風險因素是肥胖,每天建議攝取油量(煮食用)約為四至六茶匙。

3.塗油助消炎?以往亞麻籽油研究多集中於對心血管健康影響,近年卻多了針對濕疹或皮膚敏感的治療。有指,孕婦進食亞麻籽食品,可減少他日孩子患濕疹機會,這有否根據?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陳俊彥坦言,有關說法的研究結果莫衷一是。「婦女懷孕初期進食益生菌、腸道乳酸菌等,確可減少小朋友患濕疹機會,這是已經證實的,對於亞麻籽,其實功效未明,但若非過量,孕婦吃些少作保健也無妨,因它也含有很多有益的脂肪酸。」

對於坊間指直接於濕疹患處上塗亞麻籽油,有助消炎,陳俊彥則不太鼓勵。「雖曾有實驗研究發現亞麻籽油可改善老鼠皮膚發炎情況,但功效不是太顯著,因此說它有助控制濕疹炎症,是言之尚早。究竟需要有幾多分量的奧米加-3及-6脂肪酸,才可幫助消炎?當中又有多少可滲透至真皮層,暫時未有大型研究探討。」他表示,如果用來保濕或當護膚用,搽油是無問題的,有時皮膚有裂口,可作修補之用,但其實凡含油分的產品,如凡士林亦可達到同樣功效。

4.發作時應使用嗎?發作時於患處塗油,會否導致反效果,首先,要看患者本身是否對油分或相關產品成分敏感,否則可能愈塗愈差;第二,油分有機會堵塞毛孔,令污物沒法走出,可加劇毛囊發炎;第三,如果油分本身有細菌,加上已抓損患處,便會增加感染機會。因此,醫學界一般不建議濕疹患者只靠進食或塗搽亞麻籽油來控制病情,尤其發作時更不應亂用某些坊間療法。

其實,要護理濕疹皮膚有很多選擇,犯不着一定要用亞麻籽油。濕疹其中一個重要成因是患者皮膚天生缺乏了一種名為ceramide物質來鎖緊水分,現時醫學界已經人工仿製了ceramide藥膏,有需要可加入護膚品一起使用,有效減少發作。當然,日常生活中避開致敏原也是關鍵。

5.成分天然更安全?很多人或許說,亞麻籽油成分天然,總比類固醇或化學藥物為佳,然而,天然真的等於安全?要注意的是,市面有不少聲稱含天然成分的產品指敏感機會極低,其實是誤導。陳俊彥稱:「任何東西也可致敏,無分天然或者人工成分,會否對該物質敏感與個人基因有關。大自然中當然也有致敏原,若塗後皮膚不但沒改善,還多了紅腫和脫皮,就可能對相關物質或者產品中的其他成分敏感。」

他透露,曾有病人塗搽某些中草藥膏後,起初皮膚有明顯改善,後來面部卻開始浮脹,其後才發覺原來天然中草藥膏中,含有與類固醇相似的化學物質,引致病人出現相關的副作用反應。所以大家不應聽到天然就認為一定安全,用得不妥當,同樣具風險。

病人角度,總想把病立即醫好或斷尾,當傳統醫學未能如願,或者病人對治療、藥物及疾病本身不了解時,或許希望從另類治療中尋求慰藉,但若因為相信自然療法而影響日常飲食及健康,醫學界絕對不建議。「要知道一個療法對大部分人有沒有效,當中有什麼風險,醫護人員要先掌握,並非靠估或以訛傳訛。」張智良補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