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田納西州開放「教職員攜槍」應對校園槍擊威脅,反對者議會外抗議:鮮血沾滿了你們的雙手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美國田納西州開放「教職員攜槍」應對校園槍擊威脅,反對者議會外抗議:鮮血沾滿了你們的雙手

美國田納西州開放「教職員攜槍」應對校園槍擊威脅,反對者議會外抗議:鮮血沾滿了你們的雙手
田納西眾議院今日(當地時間23日)通過法案,允許學校教職員在校內攜帶槍枝。圖為21日在眾議院外抗議的民眾。|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田納西州眾議院今日(當地時間23日)通過了一項法案,允許學校教職員在滿足一定條件下攜帶槍枝到學校,以應對可能面臨的校園槍擊威脅。法案一經通過,便引來反對者的抗議。支持者認為,讓教職員擁槍可以嚇阻想在校園中作案的槍手;反對者則認為校園中出現槍枝只會讓更多意外爆發。

綜合《路透社》、《CNN》報導,美國田納西州(Tennessee)眾議院今日(當地時間23日)通過了一項爭議性法案,允許學校教職員在滿足特定條件下攜帶隱蔽手槍到學校。

這項法案在田納西眾議院中以68比28的比數通過。田納西眾議院共有99位議員,其中以共和黨佔多數,共有75席,而民主黨僅有24席。

允許教師攜帶槍枝到校,法案推出後爭議不斷

自2023年3月田納西州納希維爾(Nashville)發生校園槍擊案後,田納西州的槍枝法律便成為了公眾辯論的焦點之一。部分民主黨議員曾在田納西州首府協助領導抗議活動,抗議田納西州槍枝法律的不合理,使得這幾位議員最終被驅逐出眾議院。

「對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教師、我們的社群而言,這是田納西可怕的一天」民主黨議員皮爾森(Justin Pearson)在社群媒體上寫道,「他們沒有選擇保護孩子,而是『再度』選擇了保護槍枝。」

共和黨員與其他保守派人士經常推廣讓教師在學校內持有武器,以應對過去25年來發生在美國的眾多校園槍擊案。支持者認為武裝學校教師可以有效地嚇阻想到學校作案的槍手,反對者則認為學校內出現槍枝只會導致更多悲劇發生。

這項法案一經推出便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也讓武裝學校教職員的議題再度回到公眾討論的焦點上。在美國,許多槍擊案不只發生在校園內,同時也發生在遊行、節慶、教堂與更多場合中。

截至今日,槍枝暴力仍是美國兒童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根據「槍枝暴力檔案」(Gun Violence Archive)網站的統計,2024年,美國便有436位18歲以下的孩童死於槍枝暴力。

2023年3月27日,一名28歲的槍手闖入納希維爾一所私立小學中作案,造成3名兒童與3名成人死亡。槍手隨後遭警方擊斃。

關注槍枝法規的吉福茲法律中心(Giffords Law Center)研究顯示,美國大約有一半的州允許學校教職員攜帶槍枝進入校園。提倡槍枝管制的非營利組織每座城鎮的槍枝安全(Everytown for Gun Safety)統計,美國共有34個州禁止教師、大眾攜帶槍枝進入幼兒園、小學與中學校園中。

在法案的規定下,家長將無法得知自己小孩的教師是否有攜帶武器,而這也是許多反對者爭論的重點之一。

法案的推動者之一,共和黨籍議員貝利(Paul Bailey)表示,大眾對這項法案有「許多的誤解」,並指出法案「並沒有要求任何教師要在工作時攜帶槍枝。」

「這項法案是完全寬容的」他說道,「它只是給了教職員一個選項。」

然而,這項法案則禁止教職員公開攜帶武器,或「以任何其他能在一般觀察下看見手槍」的方式攜帶槍枝。法案同時禁止將武器攜帶至「學校正在舉辦活動的體育館、操場或禮堂中」,也不能將武器攜帶至正在討論紀律處分的會議場所中。

在法案通過後,議會大廈外的抗議者高喊著「鮮血沾滿了你們的雙手。」

法案現在正被送往田納西州州長李(Bill Lee)的辦公室,若州長決定不否決這項法案,那麼法案就會自動生效,無須州長副署。

這項充滿爭議的法案有什麼詳細的內容?

在法案通過前,現行的法規將在校園內攜帶武器視為聯邦重罪。根據法案的結論,這項法案將允許學校的教師與職員在滿足特定條件下攜帶武器。若要攜帶武器,教職員必須:

一、取得加強型攜帶權(enhanced carry permit);

二、取得主管、校長與主管執法機關負責人的授權;

三、完成40小時的校園警衛訓練,並須完成每年40小時,由維安人員標準與訓練委員會(POST)核可的校園警衛訓練;

四、完成背景調查;

五、通過由田納西州核發證照的醫療院所提供的心理測驗。

同時,法案也明確規定學生不得攜帶槍枝,即便學生同時為學校教職員亦同。

在取得許可的過程中,教職員購買武器、參加訓練課程的費用則須由申請人自行負擔。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陳昭宏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