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帥青:荔園重開 靠「懷舊」可突圍?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 觀點 - City - D150626

沈帥青:荔園重開 靠「懷舊」可突圍?

City

發布時間: 2015/06/26 08:00

分享:

分享:

闊別18年的荔園「復活」,今起在中環海濱重開70日,更擬每年續辦甚至興建新荔園。以懷舊做賣點,不少港人願湊熱鬧重溫集體回憶,但要長辦長有甚至永久,難度比當年更高。

邊坐叮叮船邊搖鈴、掟階磚贏香口膠、向大象天奴餵香蕉等,是不少60後、70後港人幼時在荔園的回憶,本來自97年荔園倒閉之後,往事只能回味,但到今天又有了再體驗機會,已故荔園老闆邱德根之子邱達根,成功爭取荔園在中環海濱重開,由今天起直至9月初,期間免費入場,玩遊戲另外收費。

打着老招牌名義重開,荔園大打懷舊賣點,叮叮船、碰碰車、咖啡杯等機動遊戲少不了,舊日荔園有真大象天奴,今日則有機械版的大象天奴,讓人懷緬一番,攤位又會加入一些過往港人熱愛的卡通角色當主角,如小露寶、小忌廉等。邱達根更指擬每年續辦,又稱若反應好,考慮覓地重建長久的新荔園。

近年港人皆歎本港缺乏新景點,不走高檔路綫、有草根味的景點,就更是難求,如今荔園重開,無須貴價門票,甚至不用入場費,相信在今個夏天,要吸引一家大小入場不難,但在「旺丁」之餘,遊樂場更追求的是「旺財」,始終就要看場內遊戲的吸引力,以「懷舊」模式能否吸引大家掏腰包?更甚的是,荔園想長做長有甚至永久經營,是否能令港人不是一時趁墟,而是長期支持,重現荔園當年的盛世?

但令人擔憂的是,荔園今日要吸引大家花錢,困難比當日更高,在60、70年代,荔園深受港人歡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當時社會較窮,娛樂選擇不多,既不流行唱K、又沒有電子遊戲機,連電視機也是奢侈品,荔園的平價攤位等,正好滿足港人的娛樂需求,造就當年成功。

到了今日,社會富裕起來,娛樂選擇又多又亂,既是看演唱會、卡拉OK等變得普遍,又有近年甚受年輕人喜歡的「逃出遊戲」等,且一家大小也有多個娛樂選擇,高價的可以去迪士尼、海洋公園,平價的也有冒險樂園,荔園的競爭對手不少,要突圍也不易。

對於老一代來說,荔園的集體回憶是賣點,但荔園要長做長有,始終要靠取得年輕人的歡心,惟對他們來說,荔園的「懷舊」,卻亦有可能變成是「老套」、「小兒科」,尤其是今時今日的年輕人、小朋友,經常出外旅遊,玩盡各地遊樂場,相對上一代,他們「胃口」漲大不少,玩咖啡杯、碰碰車,是否能滿足他們?過往的小孩去動物園也不容易,看到大笨象自然覺得新奇,但今日的小孩,隨父母去泰國看大象,去廣州長隆看白老虎、長頸鹿,要滿足他們,可謂完全不容易。

要吸引年輕人,少不了要新奇好玩刺激的遊戲,才不輸與迪士尼、海洋公園等,可是事實上,當年荔園倒閉,正是因為後期被評設施陳舊、保養不足,遊戲追不上時代,導致入場人數下降,落後海洋公園。荔園要成功,就難以只靠舊日的遊戲,重走舊路。

事實上,研究主題樂園經營策略、曾著書《Theme Park Insider》的美國作家Robert Niles,去年就曾撰文,講述今時今日要經營主題樂園,重要的還是落足成本,要建一個成功的樂園,每年投資額起碼要1,000萬美元,國際知名的主題樂園如東京迪士尼,更是每年數億美元。

他稱,高額投資既是用來建設最新景點、購買最高科技的遊戲,更是要找來不同賣點,例如與不同品牌合作、設以新興人物如哈利波特等的主題遊戲等,才能「氹」得訪客入場,令樂園受歡迎的秘訣,離不開「錢」字。

荔園的招牌,固然有一定吸引力,港人亦樂見有人願意投資設遊樂場,荔園數個月的短期經營,相信不成問題,可是,「懷舊」模式恐怕亦只能動用一次半次,不可能年年懷舊,說到底,現今的商業模式,始終仍是不斷求變、求新意,荔園要成功,難以只吃「懷舊」的老本。

撰文 : 沈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