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花約1萬多元診療費用 檢測自己是否罹患阿茲海默症嗎?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27,646

你願意花約1萬多元診療費用 檢測自己是否罹患阿茲海默症嗎?

正鳳在這次家屬支持團體活動問到,伊老師,你在臉書中,最近介紹有關以生物標記檢測是否罹患阿茲海默症,請問什麼是生物標記?這種檢測是否可百分之百檢測出自己是否罹患阿茲海默症?假如檢測結果是陽性,是否代表自己已經罹患或代表什麼意義?

我先說明什麼是生物標記(Biomarker),它是一種醫學指標的類型,指的是可在病人或被研究者體外觀測到的客觀指標。所以是可客觀地被評定,且被評估作為正常生物學過程、致病性進程或者藥物學回應指示符對治療干預的特性。

通常情況下,相應的測量方法應當是精準且可被重複的。與醫學症狀不同的是,醫學指標是客觀的測量結果,而醫學症狀受限於病人對於健康或疾病的主觀感受。

我進一步說明那篇文章是我參加一場由台大醫院神經部舉辦「阿茲海默症暨相關疾病生物標記國際研討會」的心得,我表示,由於阿茲海默症至今尚未開發出藥物可治癒這一疾病,醫學界則從另一角度發展,找出疾病的生物標記,並開發出檢測方式,以期能早期得知是否可能或已罹患阿茲海默症,試圖即早發現,經由藥物、生活作息改善等方式減緩退化,以維持生活品質。

我指出,以「生物標籤」的新科技來檢驗,專家們相信,這些工具可以從健康的人群中找到一些潛在危險族群,甚至可能預防疾病發生。目前已在測試的「生物標籤」有:一、腦脊髓液(俗稱龍骨水)中的乙型類澱粉蛋白(beta amyloid, β-amyloid, Aβ)含量;二、一種用於PET正子攝影的特殊化學藥劑在腦部的數量,這種藥劑可以附著在失智症患者腦內的異常類澱粉蛋白(濤,Tau);三、以MRI磁核共振攝影來測量腦部結構退化的速率。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腦脊髓液檢查,是從背部以長針進入到脊髓蜘蛛網膜下腔中,抽取腦脊髓液,再依據腦脊髓液中乙型類澱粉蛋白的濃度與比例來判斷是否可能患有阿茲海默症。除了乙型類澱粉蛋白外,國外研究人員也發現,偵測腦脊髓液中的過磷酸化濤蛋白(tau protein)的量,也可以當成阿茲海默症病人在尚未發病前的一種生物標記診斷方式。

因此近年全球醫界也透過如血液、脊髓液等生物標記,企圖找出答案。由於「生物標籤」的測試方式,大都是屬於侵入性的檢查,且醫生以正子掃瞄 (PET scan)及脊椎穿刺(spinaltap)抽取腦脊髓液做預測,既昂貴又不切實際,結果經常不可靠,而且有某些風險。

醫學界開始研發非侵入性、便利性高的檢查。2014年的「自然醫學」 (Nature Medicine)期刊報導,美國喬治城大學領導的研究小組已首次研發出靠驗血預知健康者可能在數年內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方法。

同年,由日本愛知縣豐橋技術科學大學和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等組成的產官學研究團隊,共同研發出的新檢驗儀器和技術,只要一滴血液,就能在短短十到卅分鐘內,檢測出是否有罹患阿茲海默症前兆。

在台灣,為推動早期阿茲海默症臨床血液篩檢,解決診斷困境,台大神經神經部主任邱銘章醫師與恩主公醫院、仁愛醫院及雙和醫院合作,對200多名失智患者進行血液生物標記臨床實驗,並已完成解盲。這項研究是透過血液與磁減量免疫檢驗,在五小時內檢驗出血液中阿茲海默症生物標記含量,以判斷可能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客觀依據,讓患者可接受進一步治療。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根據研究團隊說明,磁減量免疫抽血的篩檢技術是利用表面批覆抗體的磁性奈米粒子與受檢物中蛋白質結合所發出的磁性訊號變化做為檢測原理,他們堅稱,檢測技術的靈敏度相當高,廠商表示,預計2017年正式量產,每次診療費用約1萬多元。

我提醒,學者也指出,有生物標記不代表一定發展成阿茲海默症,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疾病,譬如庫賈氏症和額顳葉失智症等,都會導致腦脊液中乙型類澱粉蛋白質含量下降或濤蛋白的含量上升,不能單看一個數據就驟然判斷有阿茲海默病之病理變化;同理,在腦部磁振造影上看到的皮質萎縮,若明顯在額葉也有出現,也必須考慮額顳葉失智症的可能,所以專家建議,應進一步透過影像醫學等其他檢測來確診。

<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伊佳奇

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失智症照護顧問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